1、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由祖辈隔代抚养。相比临代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心理、道德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是一个不客忽视和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兴利除弊,多管齐下,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而寻找策略。【关键词】: 隔代抚养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发展,策略 一、观察到的问题1. 任性、冷漠、性格孤僻、沟通能力差现时调查表明
2、: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往往易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格特征。亲情的缺失,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留守的未成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情感缺乏是留守未成年人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同学和老师的关心置之不理,甚至恶言相向,对看不顺眼
3、的同学直接动手。2.自我约束能力差,攻击性强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监护权的缺失,影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造成留守未成年人出现行为偏差。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青少年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部分留守未成年人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说谎、打架等行为。3厌学情绪严重留守儿童由
4、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再加上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为打工挣钱,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班上的“双差生”多数是留守青少年。于是恶性循环,自暴自弃,甚至连有些家长都说,孩子到学校就是为了养养大,防止学坏。而其中不少学生最终由于受不了在学校的无形压力而选择退学。4人生观发生偏差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4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
5、较弱。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他们对人生问题、对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判断和理解,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轨行为的诱惑和影响,人生观、人格个性的发展出现偏差。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二、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1亲情的缺失,监护人监管不力被访的父母中,有不少认为孩子已经不小了,也不黏父母了,很多父母只在过年回来。打电话也只是过问下成绩。留守青少年的监护主要分为隔代监护和托管监护两种。在隔代
6、监护中,监护人多数是其祖辈,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对孩子的约束力不强,也比较容易溺爱,在交流中多数监护人表示,孩子大了不听自己的,等孩子父亲回来再管,以致很多问题错过了最佳解决时机。祖辈对孩子的教育不力将学生教育全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学生普遍认为反正家长也不重视,于是更加放任自流。托管监护多是把孩子交给专门负责烧煮,洗衣的家庭托管,家长希望学生有更好的食宿条件,也抱有不熄灯可以继续学习的希望。但是托管家庭只是照顾学生的食宿,有不少学生夜里看网络小说,玩游戏,溜出去上网,托管家庭并不知道,更不用说学习和心理情况。监护人的监管不力比亲情的缺失更让人忧心。故此,监管不力导致学习任务无法按时
7、完成,甚至有些同学染上恶习,网络小说,网游一玩就要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精神不济,也有同学因此在校外认识不良社会人士,误入歧途。2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手机,网络的盛行,使得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也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青少年。学校要求学生不准带手机进课堂,但总是难以禁止尽。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较多且极易成群,经交流,这些学生上网多关注娱乐、偶像剧,游戏,甚至是不健康网站。留守学生的课外生活基本无人关注、引导,被不良思想影响后常常会产生严重后果。有些青少年终日泡在网上,疏离社会,情感淡漠,造成与现实的隔离,这种现象极易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疏远。有些留守学生因父母
8、的物质补偿,过于大手大脚,引来社会上不良人士的盯梢后不敢申诉,从而精神痛苦,有些留守学生本身受欺负就联合校外不良青年逞勇斗狠。三、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鉴于此,我们教师应尽力去寻找可以与学生共鸣的东西搭建心心相印之桥:(1)关心他、走近他、亲近他。对于留守青少年学生而言,进入后,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自我意识增强了,同时,他们同样也强烈渴望理解、渴望他人尊重、渴望交流。但在表面上,由于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愿和老师、家长深入地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主动走近他们,指导他们向积极、乐观、上进的思想转变。如何走近他们、亲近他们呢?做法很多,食堂里和他们同吃一顿饭,操场上
9、和他们一起跑两个圈,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打打球、散散步谈谈心,到宿舍和他们坐一坐,说说话等,达到拉近距离,增进情感的目的。(2)走近他、了解他、理解他。每天坚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把班级里的一些事情、学生的一些情况和老师谈起,今天说说自己的心情,明天谈谈别人的故事,时间一长,足够让老师把班级发生的大小事务和他们的欢喜悲伤了解个透。了解了他们,老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进一步的去理解他们。理解了他们,就会从根本上理解他们身上的“问题”,就会体谅他们的一些错误,从而采取他们能够接受、效果较好的处理办法。理解了他们,教师就能和他们融为一体。理解就像一副灵丹妙药,多少矛盾冲突
10、就会在无声中化解,多少紧张不安就会在瞬间消失,如同一缕缕阳光温暖着这些特殊的孩子。(3)理解他、尊重他、赏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角落。保护青少年的自尊心,就是保护青少年潜在的力量。”留守青少年学生的心灵较之正常学生更显得脆弱,作为一名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与这些孩子平等对话,更要提醒自己,不管他们成绩好坏,都要充分地尊重他们。首先,尊重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异,但不要无视这些差异,因为他们身上的一些不好的东西不是他们主观生成的,而是一些他们不喜欢的因素造成的,要循循善诱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不能操之过急。教师的行为稍不考虑就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其
11、次,尊重他们的特长。他们身上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在社会上立足是靠他们的特长,而不是靠他们的缺点,要善于培养他们的特长,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最后,要学会赏识他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其实,这些留守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温情,他们就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更需要别人的赞扬。欣赏他们的闪光点,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呵护他们的每一次与众不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4)关心他、爱护他、健全其人格。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需要,这些留守青少年在家庭里已经缺失了父母的亲情和关爱,到学校后他
12、们如果再得不到教师的爱,他们的心会变得更冷漠,人格上会更缺乏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是老师打开他们心灵的又一把钥匙,教师若能使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师爱,这无疑会促进其情感发生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热爱他人,进而逐渐培养起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3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整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设“心灵校园”。心理教育是一种直接关注“人的心灵深处”的人本性教育。办好“家长学校”,转变家长观念。关爱留守儿童,家长的关心是第一位的。国际基础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母亲胜过一百个教师,一个好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因此说,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首先,我们学校结合自己实际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
13、春节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我们还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其次,我们还利用家长会及“校讯通平台”努力引导学生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想尽一切办法去关心孩子的生理、心理、情感,关注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外出务工时,尽可能留一方在家抚养和监护孩子,身体力行地给予孩子温暖和教育。4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1)重塑自信,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健康积极心理培养,应强化健康积极心理培养的渗透性,建立良好校园环境的激励。将心理的培养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所以在培养健康积极心理时,要注意外在奖励机制。包括加强教师的鼓励,使学生的到自我认同。开展集体活动,并且让同学们多
14、多相互赞扬,甚至可以发动同学组织相互赞扬的活动没找出每一位同学的优点并赞扬。在多次的赞扬中,很多人都能重获自信心。而这种相互鼓励、赞扬的情况也应该作为一种传统而保存。(2)积极乐观,正面力量引导。留守学生中的学习后进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一般同学更加脆弱,极易遇到一点挫折就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学生情绪波动尤为明显,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极易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也易为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要将留守学生走出家贫自卑的阴影,从而学会以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变得自信、积极、乐观向上。也逐渐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障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之,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作为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们出现心理障碍。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营造一个真正属于留守学生们的美好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