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学科因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其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地位,引导主体参与,促进他们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是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教学观念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 认知,这种理念和认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没有确立好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对受教育
2、者的主体作用认识不清,固守“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不会“学”,课堂上气氛沉闷,回答问题过于机械死板,更谈不上提出质疑,做作业照搬照套,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变老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强化主体意识。(一)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 大纲修订版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课程标准上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全心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生动、活泼、完满的发展。从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等多方面多渠道地为学生着想,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和发展的空间,要相信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又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
4、程。知识要通过情感这一媒介发生作用,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启发学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和注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课文虽然感情真挚,但是写作年代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很远,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缺乏感性认识,在感情上与作者之间很可能有一条“代沟”,不能相通相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同学生一起搜集资料,讲讲抗美援朝的有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则要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制作辅助教
5、学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触“境”生情,教师再深情地导入课文,学生视听结合。在这样的氛围中,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很真切地体验了中朝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教师创设的情境,不仅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机会,而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此外,设计精妙的导语,以及多种形式的作业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觉进入到学习的意境中去体验成功者的欢乐。 二、改进教学方法,突出主题地位 大纲修订版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教学方法
6、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需要,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感知、理解、欣赏和积累。为此,语文教师要摒弃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改“大锅饭”为因人而异的“小锅菜”,变“老师一言谈”为学生“大家谈”,形成“学生自教自学,老师帮解后导”的教学新模式,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 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先学会,再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投入到自学中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实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必要条件,只有从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如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注重培养识字能力,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7、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坚持先写基本字,教好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就可以自己分析识记了。有的借助表义偏旁识字法:如“看”为什么有“目”?“吃”为什么有“口”?学生都能说出原因来。有的根据熟字加偏旁来识记,如“草”看成“ ”和“早”组成,“地”是由“土”和“也”组成,有的字还有多种识记方法。如“体”,有的说是熟字加笔画,即“休”加“一”,有的说用熟字加偏旁,“本”加“人”。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这样的教学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地发掘出来。 (
8、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发挥主体功能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部分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一项,把课文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都纳入语文教学之中。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之间的融合,不仅使语文学习的天地更为广阔,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内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带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到课堂,互相传阅,并利用班队活动课、早读时间让他们交流。鼓励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之前,老师让学生查阅“冬眠”的有关资料,学生就会想尽一切
9、办法(或上网,或看书,或咨询父母亲戚),完成这项作业,然后带到班上交流,资源共享。学生不仅知道什么叫“冬眠”,还知道了动物为什么回“冬眠”,有哪些动物“冬眠”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了知识,拓宽了阅读范围。学生的主体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发挥评价功能,引导主体参与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判断,进而发挥其自身的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及时的评价可以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明确方向和目标,激发他们潜在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一)运用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控教学方向 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了检验和改进
10、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课程,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控教学方向。 反馈是及时了解学习结果的好方法,也是给予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积极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反馈评价,尤其是学生相互间的评价。这样才能保持和强化学生参与的意识。如低年级学生朗读训练中,要了解全班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抓住学生朗读的反馈情况,就必须进行先训练再评价:1、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课文;2、讨论朗读技巧和语气;3、自由练读并指名朗读;4、共同评价朗读效果;5、再练读。如在朗读某一段(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练读,互相交流,指名朗读大家评议,比一比、想一想,自己能不能读得更好?这样学
11、生在一种融洽的、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反馈评价,参与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教学方法的效果饿,一般是由教师进行评价的,但是,许多主体意识较强学生,他们除了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还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而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改进教学方法,调控教学方向,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终结性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当学习告一阶段或学期结束时,教师可根据平时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进行终结性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不断进步。如教师平时收集学生写话的作品,通过展示台展示给学生看,将学生第一篇写话与最后一篇写话作一比较,让学生去反思、去共同评价,找出各自的优缺点,看到自己的进步,最后教师再进行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就促使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会,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总结的基础上,同时也有了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二十一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好语文,同时培养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