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
编写人:王秋丽 初审人:王霞、张雯雯 备课组长:乔治周
使用时间:2013年4月7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能列举事例阐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能力目标:
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
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请同学们利用课前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完成以下填充题,熟记教材中重点知识,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1、哲学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 。它涵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价值,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的就在于 ,就在于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 ,又是价值的 。
(2)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 。最根本的是 。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 。
3、价值观的含义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________________ ____。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 和 作用。表现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 的活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 作用。
(3)方法论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探究一: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穿着、居住和出行需要的属性;阳光、空气和水具有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属性;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
1、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上述价值有什么区别?
2、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什么?
3、 人的价值又是什么?与物的价值有何区别?
探究二:
播放成龙《用一半的财产做慈善》的视屏
1、通过成龙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为什么热衷于公益事业?意义在哪里?
2、成龙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探究三:
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这个感动中国的人就叫“丛飞”。
李真是一名“政界奇才” ,28岁成为河北省委第一秘书,34岁成为河北省国税局局长。但是李真的私欲也在不断膨胀,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贪污受贿 ,先后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1051万元。 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李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以上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说明了什么?
判断正误:
1.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
2.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
3.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 )
4.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5.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
【 巩固练习】
1.哲学上讲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阳光、空气等满足人的需要
C.人们关于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2.对价值观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B.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价值观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3.人民网报道,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河南电视台23岁的记者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女孩最终没能醒来。曹爱文哭了。曹爱文流泪的照片上网后,立刻引来众多网友跟贴,绝大多数人都对曹爱文的行为表示由衷的赞美,更有人称她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但也有人认为她放弃采访救人是不务正业。网友对曹爱文的评价表明( )
A.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B.不同的价值观都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4.武汉市新洲区农民陶锐从自燃公交车中救出20多名乘客荣获“武昌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并获得2 000元奖金。这说明( )
A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C舍己救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D实现人生价值应先贡献、后索取
5.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6.在现实生活中文明、分享、服务、奉献的理念能够给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带来积极的变化。这说明( )
A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7.2010年12月2日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公布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名单其中有广东省东莞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东莞环保志愿服务总队队长熊国柱他个人连续13年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间超过六千小时影响超过100万的市民参与环保行动。他的事迹说明( )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③精神贡献重于物质贡献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传统祭扫风俗既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安全隐患也与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契合。而今不少市民祭扫只准备捧一束鲜花、栽下一棵树而不像往年放一挂鞭炮、烧一堆纸钱。从材料可以看出( ) ①行动的变化折射出人们观念的变化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同步改变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 )
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分漫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琅琅上口的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课后探讨:
在我们的校园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有人乱丢果皮纸屑,有人则义务处理垃圾;食堂买饭时有人胡乱插队,有人则义务帮有困难的同学带饭;学习上有人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有人则刻苦勤奋、积极向上。
思考:对待同一件事,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呢?
师生共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