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杨万里《夏夜追凉》注疏再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746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万里《夏夜追凉》注疏再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杨万里《夏夜追凉》注疏再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杨万里《夏夜追凉》注疏再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宋代杨万里夏夜追?诗的注疏为例,分析“追?”的词义,强调注重本义,得出了和以前注释不同的说法。研究指出,从语言知识资源视角审视训话材料有助于启示思考,正确理解文献,从而科学地传承诗歌、诗评与古代注疏等所共同构成的语言知识资源。关键词:“追?”;诗评;注疏;语言知识资源DOI:10.3969/j.issn.2095-462X.2023.02.008中图分类号:B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4 6 2 X(2023)02-0035-04A Re-exploration of the Annotations in Yang Wanlis Xiari ZhuiliangYUAN Z

2、hen-chao,YU Jun-rong?(1.Digital Publishing Center,Commercial Press,Beijing 100710,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s,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Abstract:Taking the annotations in Yang Wanlis poem Xiari Zhuiliang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zhuiliang,e

3、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original meaning,and comes to an ideadifferent from previous annotati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view of the exegetical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knowledge resources is helpful to provoke thought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literature,thus scientific

4、ally promoting the language knowledge resources composed of poetry,the poetry review andancient annotations.Keywords:Xiari Zhuiliang;the poetry review;annotation;language knowledge resource汉语语言资源丰富,而语言教育是语言资源的重要应用领域,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语言教育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2 0 2 2 年第二期语言教学与研究刊发了李宇明和施春宏等7 位学者撰写的“语言资源学理论与学科建设”大家谈一文

5、,对语言文字工作给予全面关注。文章中,刘晓海创新提出语言资源与语言教育要“分层构建语言资源体系”,该体系的基底是由语言本体知识、语言习得知识和语言使用知识构成的“语言知识资源”1,这一观点对语言教育工作者具有启发意义。古代资料的本体、习得与使用多面一体,知识的习得与使用就是对本体的实践学习。中国的古诗词广博深邃,后世在研读过程中总会遇到理解困难。如宋代杨万里夏夜追?一诗,早期学者对其的注疏及评述都没有对诗题“追?”作出明晰的解释。下文将在现有注释的基础上,补正旧解,追索确话,尝试对“追?”重新作出解释。一、杨万里夏夜追?诗与评杨万里夏夜追?诗云:“夜热依然午热同,开收稿日期:2 0 2 2-1

6、 1-0 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 1&ZD310)作者简介:袁振超(1 9 9 6-),女,河北滦南人,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中心助理编辑,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词汇学。通信作者:于峻嵘(1 9 7 4-),女,河北南宫人,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教授,河北省语言文化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话学和词汇学。352023年4 月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不是风。”清代陈衍有评:“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什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认为“末三字”是“诗者独运之匠心”2 。陈衍拟定了“若必猜”这样的“猜词游戏”,以此引出自已对“不是风

7、”3 字的“新奇”。溯其过程就是先“让”读者推议“时有微?”后3字,测度读者所猜不外“风名、风向”等选项,接着发出“岂知”之问,引出“不是风”为“诗者独运之匠心”。但其只言“新奇”之感,未作“奇于何处”之评。陈衍认为最后“不是风”这3 个字用得妙,但说不出妙在什么地方,于是运用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法,实际上对这首诗并没有给出注评。尽管如此,学界有些人在对古诗进行注评时仍会引用陈衍对夏夜追?诗的注评方式,或者在其基础上稍有变化。如周啸天解析唐代李益绝句上汝州郡楼时引杨万里诗与陈衍所评,认为“至于这种说半截、留半截,或语未了便转,也成为一种绝句法子 3 。再如宋元诗观止言此诗,“结束处能

8、翻出新意,使人耳目一新,正是杨万里匠心独运之处”4。陈衍之后的注家多数认为夏夜追?的“精神”在于末三字“不是风”。如果“不是风”那是什么?应该是“静”。熊海英引陈衍观点说道,“(诗人起立于林间,静中渐渐生?5。可见,陈衍以及受到其影响的现代诗评都将诗题的“?”归于“静”,把“不是风”释为“?非由(非尽由)风生而由静生”,也就是把自已的分析归结于“静以生?”。此外,周啸天注:“追?一词出杜甫羌村忆昔好追?,比纳?在意味上要主动、渴切。”6 朱德才和杨燕对诗题有注云:“不言纳?、觅?,而言追?,渴求之意尤甚,亦足见是夜酷热之难耐。”7 其实,这些说法仅谈注者对于动词语素的感性认识,未能站在诗人的角

9、度去思考并交代诗中为什么这样用。从字面看,积极国语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乘?谓谓夏日在透风处取?热天在?快透风的地方休息纳?犹言乘?乘?取?纳?从表1 可见,一般中型语文词典中都对“乘?”进行了详细的释义,较早的国语辞典认为其核心意义为“取?”,其余3 部词典认为其是指“在地方休息”。“纳?”一般直接解释为“乘?”,只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纳?”又作了与“乘?”相似的解释。除了上述4 部词典以外,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V十?比较多,包含了“追?、逐?、取?”表2)。36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意义的“追”与情感的关键点“静”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假设上述“主动、渴切、渴求之意尤甚”等分析可取,

10、那注者就需要解释“追”所指的“主动,渴切、渴求”是怎样消除与“静”的矛盾并且和“静”相融合的?如果上述有关“意味”等分析是不可取的,那就只有陈衍的解释偏离了诗意这样一种推断。然而,陈衍之说被广泛引用。因此,只有重寻“追”义,才能使“追?”所指得到澄明。熊海英对诗题的分析是,“夏夜一一夜中暑热未退”“追?一起立于林间,静中渐渐生?”5。“追?”也就是从起身去追到最后立于林间这一连续的动作,“追”指从家中起身并走至林间的位移过程。杨万里不似其他诗人选择“纳?”或“取?”,而选择“追?”这一生的组合为诗题,可能是想传达不同于其他诗者的意味。那么,“追?”究竟是什么意思?二、“追”与“追?”的训释说文

11、追、逐”互训,“追”的本义是“逐”。汉代注疏用“逐”训“追”,表示“在后追赶,使()出(界域),使()为己所获”。如周礼小司徒:“以比追胥,以令贡赋。”汉代郑玄注:“追,逐寇也。”又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汉代何休注:“以兵逐之日追。”“追”为“逐”,“追?”即“逐?”。“?”与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追?”出现前,文献中有“追?风”一说。如唐代王维瓜园诗云:“携手追?风。”再如宋代王之道题许公寨驿云:“追?偶溯风。”“追?”即“逐风”,是说诗人随风而行,与风相逐而动。(一)词典的收词与释义一般中型语文词典对“?”字多收“乘?”和“纳?”。国语辞典另收“取?”(表1)。表1 中

12、型语文词典对“V十?”的收录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热天在阴?通风的地方休息在?快处歇息表2 汉语大词典对“V十?的收录“V+?”追?逐?乘?纳?取?第2 期现代汉语学习词典暑热天气在阴?透风的地方休息乘?释义乘?,纳?乘?热天在阴?通风的地方休息乘?纳?,乘?2023年4 月从表2 可见,汉语大词典只详解了“乘?”这一个词,之后单用“乘?”来解释“纳?、逐?”,合用“乘?,纳?”来解释“追?、取?”。可以讲,这与人们对词语的感知是一致的。从小到大,词语的成词度排列是:追?取?逐?|纳?乘?。但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也存在问题,因为“乘”等至多只是“追”的一部分“词境义”,而“追”只有“逐”意,没有类

13、似“乘:利用(机会)等”及“纳、取”等意义。在“V十?”双语素组合中,“?”是固定的成词语素,位置在后;V有多个,如“追”和“乘、纳”等,是变换的语素,位置在前。“乘”和“纳”分别与“?”组合成“乘?”与“纳?”,两词意义相近,由此便容易推导出V语素意义相近的结论。“追”在这一推理中被纳人“乘、纳”系列词,于是“追?”便基本等同于“乘?、纳?”。但这样的释义是不完全的,因为“追”有鲜明而具体的动作性。诗人正是要表达与一般说法中的“乘?、纳?”等不同的意趣才选取了使用较少而且并未成词的“追?”。旧有的注解没有对“追”的意义作出深究,而只是沿用陈衍的解释一一既然说“不是风”,就可能是传统主题“静而

14、生?”的“静”吧。这时矛盾就凸显了,“?”如果意味着“静”,那么该如何解释“追”的动作性?(二)诗注者对“追十?的解释有些现代学者对“追?”的注解和汉语大词典相似,如管士光在唐宋诗选中将其解释为“乘?,犹言寻一个?快的地方 8 ,卢盛江在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中将其解释为“纳?”9。还有一些学者对“追?”的注解与词典有差异,如戴燕在历代诗典中将其解释为“觅?、纳?”10,陈国恩在中华经典诗词楹联读本中将其简要阐释为“取?,找?,与乘?之意相近 1 1。总体而言,诗注者把“追”归为“乘/纳/取”和“找/寻/觅”两组意义。下文重点分析“找、寻、觅”这些解释。“找、寻、觅”的意义是相近的,都是“为了见到

15、/得到而努力。”目前,在文献中尚未检索到“找?”和“觅?”,但有“寻?”。如宋代张弋东门野兴:“树密易寻?。”强至次韵卢六员外避暑:“寻?到水穷。”元代邵亨贞齐天乐甲午七月望后,横客舍骤雨顿?:“待月幽轩,寻?小舰,断梦有时提省。”上述诗例中的“寻?”和该文所讨论的“追?”意境相通,“树密”“水穷”和“小舰”都是诗人“寻”到的?爽之处。但用“寻?”作为“追?”的解释虽不算错,却不精到,因为它不包含“追?”中持续的动态性。三、“追?”旧注未释出“追”的动态意味自清代陈衍以来,夏夜追?的注评就总是围袁振超等杨万里夏夜追?注疏再探究绕最后3 个字“不是风”展开,不但没有解释出“追”所蕴含的积极动态的

16、诗情,还引导着读者的情感向“静”处流动。学者们只注意了“人”与“风”相遇前后的部分时段,未能全解诗意,诗题里动态的诗意和动人的诗旨一直是消散的。汉语大词典也将“追?”误释为静态的“乘?”,这一解释为现代注疏所引用,更使得解读的差失继续传延。只有明了夏夜追?“追”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解释“?”。“追”表达持续的动态。将“追”解释为“逐”,首先合于诗情。诗人“追?”而入“竹深树密虫鸣处”,感受“时有微?”,因为“时有”,所以一直在寻找“?”之所在,这就是诗人要抒发的“追?”之兴。其次合于字理。“追”虽然只有“逐”义,却让“追?”从诸多的组合词中脱颖而出,生出了妙意。字的本义决定了“追”是动态的行动,是

17、随风一直追逐。王力指出,“文字学家教人掌握词的本义本义抓住了,虽然词义随着上下文而稍有不同的色调,毕竞是万变不离其宗”1 2 。诗意由特定字词传达,诗歌自身即是诗情的“言传”。注评感觉到“追?”的独特,但未探明缘由。“追?”之“追”再现了本义中的动态特征,与“找、寻、觅”“乘、纳、取”及同义词“逐”相比,“追”与“?”组合是不寻常的,洋溢着斐然的情采。陆宗达指出,“一切学术文学皆以训话为址基。此不仅先秦两汉之诗文,即唐诗宋词,亦必以训话为主,推敲诗意 1 3 。在杨万里夏夜追?诗中,“追”的本义决定了“追?”是持续的过程,表达逐风而行的动态。更早唐代卢象追?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诗题有

18、“追?”,至宋代诗题诗句含“追?”的例子就比较多了。除杨万里夏夜追?而外,还有如晚步追?二首中“蝉鸣叶底无寻处,随意闲行偶见渠”等。陆游有追?小酌:“绿树暗鱼梁,临流追晚?。”又有追?至安隐寺前“残历半空心悄炝,岸巾徐步发飓”,诗中“闲行”“临流”和“徐步”都言说时时而动之态。综合以上对“追?”的重新解释可以得出,通过文字训话探究寓于词义中的文学情是今人充分把握诗情与诗意的重要手段,是传承中国古代诗词及注疏等重要语言知识资源的关键。参考文献:1 李宇明,施春宏,曹文,等.“语言资源学理论与学科建设”大家谈 J.语言教学与研究,2 0 2 2(2):1-1 6.2 F陈衍.宋诗精华录 MI.高克

19、勤,点校集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9:2 2 2.3 周啸天.啸天说诗:3:忽如一夜春风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1 8:1 0 5.(下转第5 7 页)37第2 期2023年4 月法和情境模拟教学法等,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堂讨论与微专题研讨、社会实践和调研、微视频和数字故事制作、报告或论文撰写以及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等形式,把挖掘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将育人目标融人专业课教学目标中。例如:教师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分析讨论国际贸易纠纷案例,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让学生学会利用国际贸易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国际商务谈判

20、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以中美贸易战为例,设置中美贸易谈判情景,让学生模拟贸易谈判,了解两国间的贸易冲突,并探索解决途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制作与中国传统礼仪有关的微视频,传播中国文化。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模拟组织国际企业商务会议或者其他商务研讨会议,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下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为各国人士充当商务翻译,了解各国企业在交流沟通时的话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五)优化评价方式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1 课程思政评价应重点考察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方

21、面的发展情况,要更加注重过程评价,通过考察来检验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首先,评价主体应该更加多元,既要包括专业课教师,还要包括同班同学和辅导员等。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和结果性材料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他主体如同学和辅导员则主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其次,可以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思政进行王珍等课程思政框架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专业的持续发展注人新的活力。参考文献:1 何莲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之“道”与“术 J.中国外语,2 0 2 2(7):1 2-1 4.2陆道坤.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J.思

22、想理论教育,2 0 2 0(1 0):1 6-2 2.3 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普通高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上 MI.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 0 2 0:4 7.第2 期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诊断性评价是通过课前和课后设计问卷与量表对学生的思政意识、思政水平以及情感需求进行量化评价,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提供指导;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以小组讨论、小作业和发言记录等作为评价依据,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展,教师可以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基于学生所撰写的学习心得、论文、调查或研究

23、报告了解课程是否实现了育人目标,促进教师进行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可以反映学生真实水平,还能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综上,商务英语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克服盲目倾向。但同时也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手段,为商务英语(责任编辑白晨(上接第3 7 页)【4 宋元诗观止编委会.宋元诗观止:下 M.上海:学林出版社,2 0 1 5:4 4.5食熊海英.诗歌审美范畴的全新开拓:

24、论“诚斋体”主于“趣 J.江南大学学报,2 0 1 2(3):1 0 0-1 0 5.6 周啸天,啸天说诗:5:一江春水向东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1 8:3 3 2.7朱德才,杨燕.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 M.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1 1:2 0 5-2 0 6.8 管士光,杜贵晨.唐宋诗选 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 0 0 4:5 1 6.9 卢盛江,卢燕新.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宋诗卷:下M.合肥:黄山书社,2 0 1 8:4 6 7.10戴燕.历代诗典MJ.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0 5:709.11陈国恩,黄步高.中华经典诗词楹联读本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1 6:4 9.12王力.古代汉语的教学A/王力文集:第十九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0:4 2 3.13陆宗达.一切学术文学应以训话为址基A/陆宗达.陆宗达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6:3 0 9.57(责任编辑白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