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苏晓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714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苏晓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苏晓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苏晓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苏晓敏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第 32 卷 第 3 期2023 年 6 月Vol.32 No.3Jun.2023(滁州学院体育学院,滁州 239000)摘 要:健美操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为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将以赛促练模式引用到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以促进大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及兴趣,促进大学生课后自我练习,提高大学生健美操实训技能水平和自信心。要求教师合理设定教

2、学目标,制订竞赛计划,完善比赛机制,确保学、练、赛与教融为一体。关键词:以赛促教;高校健美操;以赛促学;教学应用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SK2021B08)收稿日期:2022-09-13 文章编号:1674-7852(2023)03-0095-04作者简介:苏晓敏,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健美操,体育舞蹈教育训练。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ode of Promoting Practice by Competi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erob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

3、 Xiaomin(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239000)Abstract:Aerobics has high artistry,strong rhythm and wide adaptability,and is deeply loved by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initiativ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mode of promoting pr

4、actice by competition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aerob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can help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enhance the motivation and interests of college students,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self-practice after class,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erobi

5、cs training skills and self-confidence.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reasonably set teaching objectives,formulate competition plans,improve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and ensure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practice,competition and teaching.Key words:promo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college aerobics;promo

6、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teaching application1 以赛促练的科学内涵健美操项目完美地融合舞蹈、体操和音乐元素,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在高校选修课程中受众群体较为广泛,特别是吸引了众多女大学生的青睐。通过学习健美操课程,不仅可以塑造优美形体,还可提高身体平衡感与节奏感,强健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校健美操教学作为1一项双边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全力配合。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变革的大环境下,针对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想要实现教学高效化、质量化,亟需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有

7、助于群策群力发挥各自优点长处,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加强课外锻炼身体活动量,促进师生间双向交流效果,改变学生的运动锻炼意识,提高大学生健美操实训技能水平。1 以赛促练的科学内涵以赛促练,就是贯彻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理念,通过组织正式的比赛,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能力的平台,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用比赛促进练习与学习,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通过对综合能力的展示,促进更多学生改变现状,进行深层次的运用理解。对于健美操教学而言,学生通过比赛不断挑战自我,利用比赛竞争这一考核方式,提升他们的临场发挥水健美操项目完美地融合舞蹈、体操和音乐元素,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在高校选

8、修课程中受众群体较为广泛,特别是吸引了众多女大学生的青睐。通过学习健美操课程,不仅可以塑造优美形体,还可提高身体平衡感与节奏感,强健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校健美操教学作为1一项双边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全力配合。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变革的大环境下,针对当前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想要实现教学高效化、质量化,亟需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将其应用于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有助于群策群力发挥各自优点长处,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加强课外锻炼身体活动量,促进师生间双向交流效果,改变学生的运动锻炼意识,提高大学生健美操实训技能水平。1 以赛促练的科学内涵以赛促练,就是贯

9、彻学生全面身心发展理念,通过组织正式的比赛,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能力的平台,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用比赛促进练习与学习,改变以往的考核方式。通过对综合能力的展示,促进更多学生改变现状,进行深层次的运用理解。对于健美操教学而言,学生通过比赛不断挑战自我,利用比赛竞争这一考核方式,提升他们的临场发挥水2 以赛促练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3 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路径3.1 设计原则3.2 制订竞赛计划平。以赛促练特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编排、审美、组织表现能力以及节奏感,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更能适应教学变革的大环境,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比赛不是最终

10、目的是手段,利用对综合能2力的展现,促进技能全面提升的积极效果,树立起榜样的力量,形成班内组间的良性竞争。2 以赛促练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高校健美操教学当中,引入以赛促练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大多数健美操教学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课前先做热身准备,课中采取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与循环练习法相结合,完成课节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束前做放松整理练习,最后根据健美操技能评定考核。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注重成套组合学习与考核;学习方式包括讲解、示范、集体练习和指导;教学过程学生多采取重复机械性练习,轻视思考;师生交互过多局限于课上单向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中3心,单向灌输知识;学生

11、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与知识练习的过程。以赛促练教学方式将基本技能、编排技巧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同时还侧重对学生合作、自学和竞技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既包括教师带学、小组讨论,还可以采取组内练习、互帮互助的方式,学生可通过课后排练完成自我学习升华;整个教学过程既可以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等常规方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通过组织针对性的比赛项目,针对性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赛促练教学方式可实现“课上+课下”多种方式交流,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进一步合作和学习;在以赛促练教学中,教师既是比赛的组织者和裁判,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学生在以赛促练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兼具选择性、创造性的权利。以赛促练

12、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不是单一的模仿练习,具体教学结构见图1。一方面,作为一个积极的引导者,采用以赛促练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对教学内容了解得更加透彻,以创编并督促学生排练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风气,将学生的技能学习引入正轨,以期在大赛中大放异彩。同时对于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起到了检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效能。由于以赛促练模式给了教师表现自我的平台,通过比赛形式有效激发教师教学潜能,健美操教师会降低职业倦怠心理,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理论结合学生实践创新中,客观、全面考评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以赛促练模式比赛规范化,体育课程比赛制度健全,充

13、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展示自我的契机越来越多。为提升训练和比赛效果,学生会增加课下自主练习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彼此取长补短献计献策,自我效能感大大增长,实现对4学习知识深化理解。3 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路径3.1 设计原则根据现实情况来看,鉴于一些大学生在之前并没有健美操学习的经历和基础,大多数学生只是接触过学校体育的广播操学习,少部分学生学习过舞蹈或者体操类,为此以赛促练模式的应用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形,全面考虑全体学生的现状,做到因材施教。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学动力,教师在设计竞技比赛的前期准备当中,需要恪守由易到难、循

14、序渐进的理念,遵循由基础向进阶渐进的原则,系统设计体育教学技能赛,力争以赛促练模式的推进,能够满足整体学情的需求。3.2 制订竞赛计划对于竞赛的设计与计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力求能够圆满实现既定的效果。首先,制订竞赛计划要做好竞赛时间的设定。最好在考试周前开展,尽量减少与各种重要考试“撞车”。如果竞赛时间设计不合理,或者出现突发现象,不仅会对学生文化课学习产生影响,而且对于学生参与热情和投入保障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健美操的比赛应周全策划,并提供应急预案。健美操比赛之前,需平。以赛促练特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编排、审美、组织表现能力以及节奏感,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更能适应教学变革的大环境

15、,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比赛不是最终目的是手段,利用对综合能2力的展现,促进技能全面提升的积极效果,树立起榜样的力量,形成班内组间的良性竞争。2 以赛促练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高校健美操教学当中,引入以赛促练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大多数健美操教学多以集体教学为主,课前先做热身准备,课中采取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与循环练习法相结合,完成课节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束前做放松整理练习,最后根据健美操技能评定考核。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注重成套组合学习与考核;学习方式包括讲解、示范、集体练习和指导;教学过程学生多采取重复机械性练习,轻视思考;师生交互过多局限于课上单向进行;教学

16、以教师为中3心,单向灌输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与知识练习的过程。以赛促练教学方式将基本技能、编排技巧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同时还侧重对学生合作、自学和竞技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既包括教师带学、小组讨论,还可以采取组内练习、互帮互助的方式,学生可通过课后排练完成自我学习升华;整个教学过程既可以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等常规方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学自练的机会。通过组织针对性的比赛项目,针对性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赛促练教学方式可实现“课上+课下”多种方式交流,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进一步合作和学习;在以赛促练教学中,教师既是比赛的组织者和裁判,也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学生在以赛促练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17、兼具选择性、创造性的权利。以赛促练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不是单一的模仿练习,具体教学结构见图1。一方面,作为一个积极的引导者,采用以赛促练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对教学内容了解得更加透彻,以创编并督促学生排练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风气,将学生的技能学习引入正轨,以期在大赛中大放异彩。同时对于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起到了检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效能。由于以赛促练模式给了教师表现自我的平台,通过比赛形式有效激发教师教学潜能,健美操教师会降低职业倦怠心理,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理论结合学生实践创新中,客观、全面考评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以赛促练模式比

18、赛规范化,体育课程比赛制度健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展示自我的契机越来越多。为提升训练和比赛效果,学生会增加课下自主练习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彼此取长补短献计献策,自我效能感大大增长,实现对4学习知识深化理解。3 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路径3.1 设计原则根据现实情况来看,鉴于一些大学生在之前并没有健美操学习的经历和基础,大多数学生只是接触过学校体育的广播操学习,少部分学生学习过舞蹈或者体操类,为此以赛促练模式的应用应该充分考虑上述情形,全面考虑全体学生的现状,做到因材施教。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学动力,教师在设计竞技比赛的

19、前期准备当中,需要恪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遵循由基础向进阶渐进的原则,系统设计体育教学技能赛,力争以赛促练模式的推进,能够满足整体学情的需求。3.2 制订竞赛计划对于竞赛的设计与计划,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力求能够圆满实现既定的效果。首先,制订竞赛计划要做好竞赛时间的设定。最好在考试周前开展,尽量减少与各种重要考试“撞车”。如果竞赛时间设计不合理,或者出现突发现象,不仅会对学生文化课学习产生影响,而且对于学生参与热情和投入保障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健美操的比赛应周全策划,并提供应急预案。健美操比赛之前,需以赛促练教学模式组内练习学习-比赛-评价集体学习技能分组讨论,自由编排讨论、探究自我

20、总结,发现不足图1 高校健美操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 32 卷963.3 完善比赛机制3.4 教师重排教学规划4.1 全方位释放以赛促练的优势 4.2 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4 应用以赛促练模式的优化举措要做好一定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备考。当然比赛宣传最好在学生具备一定基础和能力之后再实施,陆续插入一些健美操技巧,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且会督促自我在课下刻5苦练习,从而在比赛中全方位展现自己。其次,健美操以赛促练的频率不能过高,如果经常组织比赛,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特别是会加剧期末备考慌乱的现象。要求高校健美操教学保持以赛促练的目

21、标和初衷,坚持走校园精品比赛战略,比赛项目的开展要与课内教学息息相关,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高校健美操以赛促练教学需要做好周密的布局,无论是赛前筹备、选手培训,还是赛中场地规划、赛后奖励等环节,都需要科学、缜密地设计,特别是加强比赛的反馈,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此外比赛的组织与管理要做到有仪式感,竞赛规划力求全面准备,让每一位参与健美操比赛的学生都能真切感受到赛场的氛围。只有提高学生比赛的真实感受,6并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才会让学生体验到健美操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从而释放参与热情。3.3 完善比赛机制为了确保健美操比赛能够产生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效应,要求比赛机制必须健全完善,保证每一位参

22、赛学生对比赛结果能够心服口服。首先,需要做好评委团的组建工作,评委团成员不仅要具备健美操实际经验,而且要求经验丰富,最好是一线的健美操专任教师,教学功底深厚,这样才能够增加比赛的信服度。完善比赛机制有助于增加观众与比赛的互动,起到更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还可以提升参赛队员的注意度和参与热情。为此比赛要高度严谨,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其次,按照既定日程组织比赛活动,比赛流程和评价体系要准确无误,无论是各种得分和扣分项目的说明,还是动作的准确性、动作力度的细化量化,都应该确保在不同维度的导向下,进行充分具体地评定,实现队伍得分的准确性。最后,在评委点评环节当中,为凸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引领性

23、效应,要求教师主动尝试改变课堂模式,依托相对完善的竞赛机制,基于纲领性的规则,对学生提出新的标准,特别是针对可圈可点的地方进行表扬,或者对于不完善的环节进行指正,一来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来让学生通过比赛能够真正学有所获,让竞赛变得更加有意义。3.4 教师重排教学规划竞赛活动的开展需要前期精准的策划与支撑,离不开师生的全力配合。然而在具体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计划相背离的事情。为实现以赛促练的目的,需要健美操教师与时俱进,能够根据学情变化和教学动态做好与之对应的调整,使学生对学习健美操更加有热情。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整授课的内容,无论是健美操的原理和技巧的呈现,还是健美操理论和实践的

24、准确融合,都需要做到平衡好学情与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提升对学生形体动作的要求,增加学生的勇气,对于基础差异化的学生,需要做好基础巩固性训练与能力拔高的兼容,力争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习到内容,做到不7同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和竞赛模式下实现突破式的成长与转变。4 应用以赛促练模式的优化举措4.1 全方位释放以赛促练的优势以赛促练具有诸多价值和作用,力求释放其在健美操教学的多元优点。要求健美操教师应加强应变能力,设置差异性的比赛项目,将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作为抓手,多吸取他人的经验,融入多样化的健美操教学方法,构建富有活力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确保遇到突发问题要从容应对,发挥心理引导的作用

25、。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理性明晰与同学之间的差距,保持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同时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熟悉比赛流程,给予学生更多的感知体验,彰显比赛教学法使用价值。其次,对于健美操专项的学生来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利用对综合能力的展现,完善社会化人格培养,达到促进考核内容全面合理,进行深层次的运用理解,提升他们的临场发挥水平,用比赛促进练习与学习。最后,社会的发展追求长期性,要求正确运用考核的导向性,结合本身情况与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确保教与学达到平衡状8态,使其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形成终身锻炼思想。4.2 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

26、高校健美操教学需要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合理进行人员调配,针对不同层次能力学生,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转化消化能力的差异,开展专项性、特异性的教学,提高相应的健美操技能。在竞赛的过要做好一定的宣传和动员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备考。当然比赛宣传最好在学生具备一定基础和能力之后再实施,陆续插入一些健美操技巧,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且会督促自我在课下刻5苦练习,从而在比赛中全方位展现自己。其次,健美操以赛促练的频率不能过高,如果经常组织比赛,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特别是会加剧期末备考慌乱的现象。要求高校健美操教学保持以赛促练的目标和初衷,坚持走校园精品比赛战略,比赛项目的开

27、展要与课内教学息息相关,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高校健美操以赛促练教学需要做好周密的布局,无论是赛前筹备、选手培训,还是赛中场地规划、赛后奖励等环节,都需要科学、缜密地设计,特别是加强比赛的反馈,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此外比赛的组织与管理要做到有仪式感,竞赛规划力求全面准备,让每一位参与健美操比赛的学生都能真切感受到赛场的氛围。只有提高学生比赛的真实感受,6并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才会让学生体验到健美操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从而释放参与热情。3.3 完善比赛机制为了确保健美操比赛能够产生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效应,要求比赛机制必须健全完善,保证每一位参赛学生对比赛结果能够心服口服。首先,需要做好评

28、委团的组建工作,评委团成员不仅要具备健美操实际经验,而且要求经验丰富,最好是一线的健美操专任教师,教学功底深厚,这样才能够增加比赛的信服度。完善比赛机制有助于增加观众与比赛的互动,起到更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还可以提升参赛队员的注意度和参与热情。为此比赛要高度严谨,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其次,按照既定日程组织比赛活动,比赛流程和评价体系要准确无误,无论是各种得分和扣分项目的说明,还是动作的准确性、动作力度的细化量化,都应该确保在不同维度的导向下,进行充分具体地评定,实现队伍得分的准确性。最后,在评委点评环节当中,为凸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引领性效应,要求教师主动尝试改变课堂模式,依托相对完

29、善的竞赛机制,基于纲领性的规则,对学生提出新的标准,特别是针对可圈可点的地方进行表扬,或者对于不完善的环节进行指正,一来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来让学生通过比赛能够真正学有所获,让竞赛变得更加有意义。3.4 教师重排教学规划竞赛活动的开展需要前期精准的策划与支撑,离不开师生的全力配合。然而在具体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计划相背离的事情。为实现以赛促练的目的,需要健美操教师与时俱进,能够根据学情变化和教学动态做好与之对应的调整,使学生对学习健美操更加有热情。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调整授课的内容,无论是健美操的原理和技巧的呈现,还是健美操理论和实践的准确融合,都需要做到平衡好学情与教学任务。另一

30、方面,提升对学生形体动作的要求,增加学生的勇气,对于基础差异化的学生,需要做好基础巩固性训练与能力拔高的兼容,力争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学习到内容,做到不7同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和竞赛模式下实现突破式的成长与转变。4 应用以赛促练模式的优化举措4.1 全方位释放以赛促练的优势以赛促练具有诸多价值和作用,力求释放其在健美操教学的多元优点。要求健美操教师应加强应变能力,设置差异性的比赛项目,将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作为抓手,多吸取他人的经验,融入多样化的健美操教学方法,构建富有活力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密切结合教学内容,确保遇到突发问题要从容应对,发挥心理引导的作用。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理性明晰与同

31、学之间的差距,保持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同时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熟悉比赛流程,给予学生更多的感知体验,彰显比赛教学法使用价值。其次,对于健美操专项的学生来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利用对综合能力的展现,完善社会化人格培养,达到促进考核内容全面合理,进行深层次的运用理解,提升他们的临场发挥水平,用比赛促进练习与学习。最后,社会的发展追求长期性,要求正确运用考核的导向性,结合本身情况与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确保教与学达到平衡状8态,使其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形成终身锻炼思想。4.2 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高校健美操教学需要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合理进行人

32、员调配,针对不同层次能力学生,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转化消化能力的差异,开展专项性、特异性的教学,提高相应的健美操技能。在竞赛的过第 3 期97苏晓敏:以赛促练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践应用4.3 优化校内各组织协调参考文献:程中,既是对学生技术水平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9龄,将教学内容进行改组,让学生感受到健美操的意义和美。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紧紧跟随潮流,加强健美操比赛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竞赛类型和举办场地可以不局限于校内,通过采取学校与学校合作竞赛的方式,以期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效果。这样既考验了学生的耐心、信心和专业能力,也能为

33、学生展现个人和团队实力创造机遇。当然要求在比赛过程中,需要秉承“友谊第一、成绩第二”的理念,无论参加何种级别的比赛,代表的绝不是个人,而是学校的整体形象。为此教师应在做好专项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意识,随时准备为学校增光添彩。4.3 优化校内各组织协调健美操教学不仅对于学生体质健康助力极大,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参与兴趣、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为了让练习健美操成为一种习惯,确保每一位参赛队员能够在比赛中留下美好回忆,要求学校和教师全力做好校内各组织协调保障工作,力促教学效果有显著增长。首先,注意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

34、,进行针对性的巡视教学,避免问10题的重复发生。其次,在进行“赛”的环节时,发布相关优秀创意视频,为每组进行阶段性评定,增加组员之间的凝聚力,苦练技能,更新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双边教育。最后,“赛”是方法,“促练”是目的,可视情况进行自由练习,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与特长,满足学生排练过程与编排活动,以及对于难度技术的渴求。通过竞赛而形成稳定环节,收获成就感与自信感,塑造良好健康的运动氛围,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高校健美操教学应积极构建“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以赛促练”机制的诸多优势,将课程、技能、创新、竞赛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临场实践表现能力,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要求健美操专

35、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考虑教学对象的诸多因素,有必要进行“先行先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合理进行人员调配。通过构筑以赛促练教学机制,将比赛做到有仪式感,提升学习兴趣与动力,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能。参考文献:程中,既是对学生技术水平的考验,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9龄,将教学内容进行改组,让学生感受到健美操的意义和美。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紧紧跟随潮流,加强健美操比赛模式的创新与优化。竞赛类型和举办场地可以不局限于校内,通过采取学校与学校合作竞赛的方式,以期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

36、效果。这样既考验了学生的耐心、信心和专业能力,也能为学生展现个人和团队实力创造机遇。当然要求在比赛过程中,需要秉承“友谊第一、成绩第二”的理念,无论参加何种级别的比赛,代表的绝不是个人,而是学校的整体形象。为此教师应在做好专项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德育教育,让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意识,随时准备为学校增光添彩。4.3 优化校内各组织协调健美操教学不仅对于学生体质健康助力极大,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参与兴趣、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为了让练习健美操成为一种习惯,确保每一位参赛队员能够在比赛中留下美好回忆,要求学校和教师全力做好校内各组织协调保障工作,力促教学效果有显著增

37、长。首先,注意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巡视教学,避免问10题的重复发生。其次,在进行“赛”的环节时,发布相关优秀创意视频,为每组进行阶段性评定,增加组员之间的凝聚力,苦练技能,更新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双边教育。最后,“赛”是方法,“促练”是目的,可视情况进行自由练习,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与特长,满足学生排练过程与编排活动,以及对于难度技术的渴求。通过竞赛而形成稳定环节,收获成就感与自信感,塑造良好健康的运动氛围,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高校健美操教学应积极构建“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以赛促练”机制的诸多优势,将课程、技能、创新、竞赛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临场

38、实践表现能力,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要求健美操专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考虑教学对象的诸多因素,有必要进行“先行先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合理进行人员调配。通过构筑以赛促练教学机制,将比赛做到有仪式感,提升学习兴趣与动力,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技能。参考文献:1 都红梅,袁春,张娟辉,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应用与创新以健美操课程为例J.尚舞,2020(10):92-93.2 张轶星.高校健美操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一体化模式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4):97-100.3 孔皓.体教

39、融合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学方法改进:生成逻辑与路径选择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2022:541-543.4 王嘉仪,邓艳香,乔铭悦.PBL+TBL+CBL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应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4):155-157.5 赵欣莹,徐国富.“创新驱动,以赛促学”推动体育舞蹈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C.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集,2021:809-813.6 周怀球,刘邦华.“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健美操教学“考教分离”化研究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5):187-191.7 黄欣.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提升策略J.经济师,2021(10):242-243.8 黄仕艳.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存在的问题与科学策略研究J.体育风尚,2020(3):31-32.9 许剑,吴焱军,曾秀霞.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4):130-131.10 徐芳.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2):104-108.责任编辑:建德锋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 32 卷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