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仪式观视域下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_韩翠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680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式观视域下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_韩翠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仪式观视域下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_韩翠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仪式观视域下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_韩翠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传媒论坛传媒论坛2023年第13期(总第133期)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与我国第二大世界经济体的地位不相匹配的是,我国缺少较高水平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往我国的跨文化传播以宣传、说教为主,这种传播观还是“传递观”视域下的产物,未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传播的“传递观”相比,詹姆斯 凯瑞提出的传播的“仪式观”则可以为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一、跨文化传播思维转变:由“传递观”到“仪式观”传播的“传递

2、观”源自地理和运输方面的隐喻。19世纪,人们将信息的移动视为与货物(或人)的位移相同的过程,两者皆可用“传播”这一概念来描述,因而此时“传播”就是为了将信号或讯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以实现控制的目的。传播的“传递观”更多是将“传播”与“传授”“发送”“传送”“把信息传给他人”2等意思联系在一起。毫无疑问,在传播的“传递观”中,“我”和“他”的界定非常明晰,传者想占据信息的主导地位,希冀受者按照自己的传播意图发生改变,但却忽略了受者的文化背景、个人思想等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我国以往的跨文化传播思维亦由传播的“传递观”所主导,因而传播效果并不理想。20世纪70年代,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这本书中提出了

3、传播的“仪式观”这一概念。在凯瑞看来,传播的起源和最高境界应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3在传播的“仪式观”视域下,传播不再是为了达成控制的目的,而是更注重生成共通的意义空间,共享意义,同时强调人类精神与价值观念。4此种传播观念更能与“分享”“参与”“联合”“团体”等概念联结在一起,更加突出“共性”“共有”“共享”“沟通”等意涵,5因而传播的“仪式观”更加兼容并包,为传者和受者搭建了沟通及意义共享的桥梁,相比传播的“传递观”更有利于传者实现传播效果。基于此种背景,跨文化传播必须在“传播的仪式观”基调下采取措施才会取得成效,若抛开这个前提,跨文化传播即便

4、是借力最先进的技术,拥有最好的传播条件与资源,也很难取得什么成效。我国以往的跨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传递观”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强调传播的效果,期望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同,而实际却没有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倘若我国的跨文化传播从传播的“仪式观”入手,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则可为我国的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法。二、当前我国跨文化传播面临的难题(一)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污名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允许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崛起。西方作者简介:韩翠玉,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仪式观视域下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韩翠玉摘要:目前我国

5、的跨文化传播主要面临宣传意味过浓、未能打造具有强大话语权的跨文化传播体系、西方国家的污名化等难题。这就需要转变跨文化传播思维,基于共享理念,由传播的“传递观”转向传播的“仪式观”,通过借力“第三文化人”、去他者化共享文化、根据不同文化语境策划故事性“媒介事件”、以西方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等路径来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关键词:仪式观;跨文化传播;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3)13-0085-03文化传播与审美85传媒论坛2023年第13期(总第133期)国家尤其是美国认为中国强大后必将对其国际地位造成威胁,因此西方媒体习

6、惯给中国贴标签,习惯对我国进行负面报道,“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主要仍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其经常对我国的内政进行歪曲报道,对我国的国际友好政策进行歪曲解读,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建立。我国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本就因文化背景不同时常遭遇文化折扣、文化偏见等难题,而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各种无端污蔑与指责必然会进一步影响我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二)跨文化传播宣传意味过浓我国主流媒体无论是进行国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都习惯严肃叙事、宏大叙事,很多时候都在进行“宣传”而非“传播”,官话套话过多,宣传意味过浓,这必然会给西方世界带来一种我国媒体自说自话、“自卖自夸”之感。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

7、,我国媒体习惯于宣传大于传播,传播时又只思考信息的传递,这必然很难引起西方民众的注意,更谈不上引发其共鸣。同时,不同国家之间本就存在文化差异,以往我国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几乎没有对不同国家的具体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因而无法针对不同的文化语境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自然也就达不到良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三)未能打造具有强大话语权的跨文化传播体系我国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传播体系。一是传播前没有建立完善的收集国际舆论、监测国际舆情的体系;二是没有针对不同文化语境制定相应传播策略,也没有根据不同文化背景调研不同国家民众的信息偏好,因而不能以其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三是没有及时建立针对国

8、际舆论、舆情进行迅速反馈的有效传播机制。虽然我国现在已有较为成熟的“外交发言人制度”,也成立了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但是我国的媒体还未拥有美联社、路透社、CNN、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一般强大的话语权,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依旧处于弱势地位。三、共享:基于仪式观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一)意义共享的传声筒:借力“第三文化人”“第三文化人”(Third Culture Person/Individual)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学者研究视野,“第三文化人”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下成长起来,因而并不纯粹属于某一文化背景,而是同时融入、属于两种文化。6如2022年北京冬奥

9、会上在自由式滑雪中为中国夺得2金1银的谷爱凌,她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为美国人,谷爱凌出生、成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从小接受中美两国文化的熏陶。在接受采访时,面对中美记者的提问,她可以从容大方地将自己与中美的密切联系表达出来。同时,谷爱凌还可顺畅地与中外粉丝互动,将世界各地粉丝聚集到一起,共享文化精神。谷爱凌将中外人民联结到一个共同的场域下,她强调的是中美两国精神和价值观念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可顺利地使中外人民形成共识,成为中外意义共享的传声筒。因而,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我们借助“谷爱凌”这样的“第三文化人”,基于传播的“仪式观”进行跨文化传播,可以很好地解决文化背景不同带来的传播

10、隔阂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折扣与文化偏见,搭建共识的桥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二)去他者化共享文化1.打造文化自媒体,共享文化盛宴随着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不再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获得最新信息,而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打造了新媒体时代的“地球村”,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鲜事,世界公众拥有了自由交流信息的“公共领域”或者说有潜力成为公共领域的社交媒体平台。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备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让我国的主流媒体入驻其中,以国外网友的信息接收习惯共享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同时为国外民众正确解读我国良好的国际传播策略。此外,我们可以利用国

11、外社交媒体平台及时积极回应西方国家无端的指责和国外网友的质疑,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改变其对我国的各种误解,进而推进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建立。如在YouTube拥有第三粉丝量排名的中国博主滇西小哥,其一系列展现云南乡村生活的视频将海外民众聚集到欣赏中国文化、近距离体会慢生活的场景中,此时再无他者,观众都在欣赏喜爱的文化盛宴,这甚至引发外国网友“我们都是普通人,应该传播爱而非仇恨”的感慨。7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网民还可以就视频内容进行友好互动,最终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因而,我国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应充分利用国外社交媒体的“公共领域”,打造文化自媒体,以潜移默化地共享优秀传统文化,共享

12、我国良好策略和价值观。2.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在跨文化传播中,我们不但要有能力和世界共享文化,还要有能力为其他国家传承本国文化、构筑本国集体记忆提供新平台,这也可以体现我国兼容并包、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如抖音海外版TikTok,其正因这种特质,不但将世界文化联结到一起,还为各国在本国范围内实现自我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搭建了平台,因而备受海外用户喜爱,文化传播与审美86传媒论坛传媒论坛2023年第13期(总第133期)下载量早已远超国外同类APP。具有国际影响力社交媒体平台的出海,是互联网时代共享文化、实现良好传播效果的有力之举。3.借力电视剧和影视播出平台出海近几年,一大批国产电视剧纷

13、纷在海外播出,电视剧出海成功的同时,电视剧中体现的中国文化也得到了海外观众的认可。甄嬛传延禧攻略欢乐颂理想照耀中国苍兰诀且试天下等众多优质国产电视剧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海外油管、网飞等影视平台或海外国家的电视频道播出,国产影视作品成功“火出海”。不仅如此,我国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主流影视平台还在海外搭建了自己的播放平台,用户数量很可观,可谓成功“造船出海”。8新媒体时代,好的文艺作品可引发世界各国人民的共鸣,颇具实力的影视播放平台则可为“火出海”的优质作品提供属于中国的播放载体,借力电视剧和影视播出平台传播我国文化,双管齐下,可谓与时俱进,合力共享中国文化的有效之径。(三)根据不同文化语境

14、策划故事性“媒介事件”戴扬和卡茨在媒介事件中提出了“媒介事件”这一概念,其是指“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9虽然其与传播的“仪式观”并非同一层面的问题,10但是我们仍可以将其与传播的“仪式观”相链接,以形成合力来提高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语境,为我国良好的国际性倡议策划故事性的“媒介事件”,在事件中穿插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从不同国家的视角和习惯入手进行正确解读,以此来纠正以往的那种传递、传授的传播观,使国外民众积极参与到信息的正确解读过程之中。各国民众共同观看一场“媒介事件”,共同参加一场仪式,每个观看者都是这场仪式的

15、参与者,都是事件的见证者。在媒介仪式中,“人们没有学到什么新东西,但是特定的世界观得到了描述和强化。”11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将我国的内政事务或良好的国际性倡议进行共享,针对不同文化语境策划不同的故事性“媒介事件”,是我们进行跨文化传播时需要重点改进之处。(四)以西方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构建观念认同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分众化,传播的“仪式观”为我们构建共同认同提供了理论依据。12除了需要注意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我国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也需要注意传播方式的改进。我们应该以西方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我们的传播只有先引起国外民众的兴趣,才可能进一步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比如中国日报推出的两

16、会新媒体栏目艾瑞克跑两会,其以外国人为解说记者,通过外国人视角,借助外国人之口,以外国人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两会有关的知识,引起外国人了解中国两会的兴趣,进而构建起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四、结语我国进行跨文化传播就是要搭建起不同文化背景人群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加强世界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加强世界人民间的合作,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文化之间会互相影响,会在交流中改变各自的一些内容,但是不同文化之间永远无法达成同一。我们进行跨文化传播不是要实现世界不同文化的同一化,那样世界也会失去光彩,我们要实现的是求同存异。不同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期望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及一些好的政策、倡议、价值观与世界人民共享,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想实现这种效果,就可以借鉴凯瑞的“仪式观”中的“分享”“参与”“联合”等观念,改变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提升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参考文献:1求是网.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1-06-02).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