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四校联考
文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a、b、c 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 A 地风向,d、e 线为等温线, f 线为等高线。回答1—2 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a < b < c
B.d > e
C.若 e 为 0℃ ,则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2.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 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为了说明某种地理现象,设计了一个简单实验(见下图)。
透明的塑料外罩
盛有土壤的器皿
主要步骤有:①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器皿中,其中一只器皿的外面倒扣一个透明的塑料外罩;②在塑料外罩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支温度计插到器皿的土壤中;将另一温度计直接插入另一只器皿的土壤之中;③将两个器皿放置阳光下,保证其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说明的现象是
A.热力环流
B.地面热容量比较
C.温室效应
D.城市热岛效应
4.实验结论应为
A.无塑料外罩器皿的土壤温度较高
B.有塑料外罩器皿的土壤温度较高
C.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完全相同
D.不确定,无法比较
右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回答5—6题。
5.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6.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 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的X、Y、Z三处截面上的剖面图及其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布图。据图回答7—8题。
7.下列对该河流流向及其所处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X—Y—Z 东北长白山附近地区 B.X—Y—Z 华北太行山附近地区
C.Z—Y—X 江南丘陵附近地区 D.X—Y—Z 珠江三角洲附近地区
8.X处和Y处河谷形成的原因是
A.均为内外力共同作用 B.均为冰川侵蚀作用
C.均为河流侵蚀作用 D.均为断裂下陷作用
读我国某地降水量、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全年变化图,回答9—11题。
9.该地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0.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潜水位埋深、气温、空气相对湿度 B.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潜水位埋深
C.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潜水位埋深 D.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
11.当潜水位埋深小于15米时,该地区
A.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 B.盐碱化加重
C.月降水量在50mm到100mm之间 D.月均温大于0℃
12.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主体形象是蓝色的水。有人认为其寓意来自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上善若水”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13.依据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关于从秦朝到唐朝都城和畿辅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是建都的原因
B.缺乏防范敌人进攻的天然屏障
C.水利工程是都城经济的重要支撑
D.地理位置偏僻不利于控制中原
14.《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
A.枢密院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 B.枢密院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15.《“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中国瓷器从宋朝开始外传 B.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D.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16.下表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
2,488,492(两白银)
康熙十一年
18,096,850
康熙十二年
21,358,006
康熙二十六年
28,964,499
康熙三十年
31,849,719
康熙三十三年
41,007,790
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17.李鸿章说:“沪局(江南制造总局)各船虽系自造,而大宗料物无非购自外洋,制造工作亦系洋匠主持。”“是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以上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
①矿产资源缺乏 ②技术水平落后 ③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④腐败现象难以根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刚闭幕的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依然是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特别强调的是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建立福利社会 D.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19.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天意”决定蒋介石必然失败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 D.中国共产党“得人心者得天下”
20.“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文中“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是指
A.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B.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C.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D.启蒙思想在实践上得到了实现
21.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经济领域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其实质是
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彻底否定苏联的历史
22.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约瑟夫·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23.1945年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认为“人类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匣”。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的钥匙是
A.牛顿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网络信息技术
24.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一组数字标志着中国现在已经进入经济大国的行列: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7倍,人均超过3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中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伟大跨越。从经济角度看,新中国取得如此经济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坚持对外开放 D.改革和完善了分配制度
25.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①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②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③把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与个人收入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④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6.为扩大国内需求,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按照新的方案,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假设某企业一年内购买原料1000万元,购买机器设备200万元,职工工资300万元,销售收入1500万元,增值税率是17%,按新的增值税方案,该企业将缴纳增值税
A.255万元 B.34万 元 C.51万元 D.85万元
27. 2009年,迪士尼宣布计划在上海浦东兴建主题公园。由于迪士尼的各种动画形象深入人心,影片的成功让迪士尼的品牌走入了千家万户,为其衍生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今的迪士尼除了电影和每日游人如织的主题乐园之外,还涉及迪士尼手表、服装、箱包、家居用品、玩具等多个产业。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近年来,世界不少国家遭遇地震。有关地震的原因,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地壳运动是全球地震的唯一原因”,有人认为“人类修建水库、地下核试验也是全球地震的诱因之一”。出现上述分歧的主要原因是
A.思维方法不同 B.价值观不同 C.知识构成不同 D.立场不同
29.五名网络与媒体时代下的知名博客与电视评论人,最近合写了一本《中国不高兴》,在国内外舆论界吸引了不少眼球。所谓“不高兴”是情绪用语,而非理性措辞。但是人可以“不高兴”,而不能“没头脑”。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①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②必须立足客观,切忌主观 ③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应该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 央视新闻频道近期推出的环保调查纪录片《水问》(英文名the water cries),从水危机、水治理、水生态、水安全、水智慧、水文明等角度来分析中国水问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解决我国的水问题应该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正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树立节约意识 ②对水资源从分布、利用、生态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1. 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该倡议体现
①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 ②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中国自古就有“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传统社会理想,但在以前这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2009年9月,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家实施“新农保”试点,使这一梦想开始逐步实现。这说明我国
A.政府只要履行职能,人民利益就会有保障
B.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不断扩大公民的权利
C.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具有制度保障
D.政府越来越重视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33.房价上涨过快,不仅使普通居民住房难问题凸显,而且会对居民消费形成严重“挤出效应”,导致居民即时和潜在的消费能力萎缩。为此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着力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以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这表明:
①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 ②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 ③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决策权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4.2009年10月23日至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泰国华欣出席了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四届东亚峰会。会议期间,温总理提出,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带动双方各领域交往与合作。东盟属于
A.区域性的、政府间的、专业性的国际组织
B.世界性的、政府间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C.区域性的、政府间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
D.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专业性的国际组织
35.2009年9月,全球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洲联盟领导人在美国匹兹堡宣布,二十国集团(G20)将代替八国集团(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八国集团转为主要关注国际安全、外交等问题。八国集团转为主要关注国际安全、外交等问题。这说明:
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逐渐占有主导权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③国际组织在协调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160分
36.(36分)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该地最有可能是______(鲁中、苏南、琼中、滇西),属于_______气候。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有利影响。(8分)
⑵ 图中①、②、⑦、⑧四个地点,冬季气温最高的是___。理由是什么?(10分)
⑶ 图中序号(①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②丘陵梯田区,③灌溉农田区,④城镇地区)表示的几个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___。本地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
⑷ 本地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______、______。(4分)
⑸ 为了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2010年3月14日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说明该地区所在城市带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原因。(8分)
37.(32分)2009年12月26日,武广客运专线全线建成通车,这是我国铁路高速客运网主骨架之一,且是我国目前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铁路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的发展见证了近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工业革命刚起步时,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发展迅速,到1872年,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了22426公里,超过法国和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的推动,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的从轻工业转向了重工业。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40年代,由政府拨款设立铁路基金,资助私人铁路公司。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直接投资建设铁路,到60年代时,国有铁路已占普鲁士铁路总数的一半以上。进入70年代,普鲁士政府逐步收购私营铁路,不到10年,大部分私营铁路转为了国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时期,德国铁路建设有何特点。(8分)
材料三:秦筑长城,当时以为殃,后世赖之。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且为工甚巨,目前亦颇便于穷民。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彼虽自能派人看守防御,设其人为百姓所戕,彼能晏然不问乎?设我百姓为其人所戕,我能晏然不问乎?万事皆可从权,民心必不可失。应谕以中外一体,彼此宜各顺民情。且泰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成使闻知,百姓退无后言,朝廷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
——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同治六年(186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官员对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2分)他们的理由是什么?(4分)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4分)
材料四: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工商和流通业尤其发达的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了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而且运输量的年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运输能力已达到极限。当时,日本经济已开始从战后复兴向高速增长过渡,为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富国目标,全面加强连接这三大工商业地带及周围地区的东海道铁路干线已成迫切需要。1964年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时开始运行的东海道新干线,不仅需要总额高达3800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而且要确保每小时200公里高速运行的安全,为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开发,极大的促进了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土木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新干线建设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由于新干线可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因而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成。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有哪些?(6分)新干线的建成,对日本经济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5分)
材料五: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受日本政府邀请,首次正式访日,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前往京都访问,首次乘坐日本新干线。邓小平的感受是:“乘坐新干线,使人有了追赶时代的感觉。中国惟有大步前进。”
日本新干线 武广高铁和谐号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是如何“大步前进”的(列举3例)(3分)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机构预测,石油储量可支配的能源极限,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
天然气储备估计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可以供应165年。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地球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同步上升,上个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100年,而最近20年又是其中最暖的20年。
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认为,人类已经到达或超越了经济增长产生反作用、环境和社会成本超过抵消收益的临界点。戴利教授曾说:“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
材料二: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去年“两会”,明确将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上,温家宝总理全面阐述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和主张。
材料三:“十一五”前三年,中央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在落实新增中央投资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严格用地、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两高”行业资本金比例,遏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在安排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资金342亿元,主要用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节能减排。去年底,国务院出台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如今年初,调低了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 加大推广力度。
(1)分析图1、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的。(10分)
(3)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国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内容的正确性。(8分)
(4)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的观点的哲学启示。(8分)
39.(60分)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l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中我国政府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最终国际社会认同这一提法观点。
(1) 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12分)
甲
甲
甲
乙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
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8分)
材料二 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家检测,小珠所用的材料是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纪70年代 ,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对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属于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疆史纲》等
(3)在西域与内地关系问题上,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请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分别指出上述材料的类型,并说明两种类型材料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四: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问侍臣:“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材料五: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依据材料四、五说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何相似之处?(2分)目的有何不同?(4分)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6分)
材料六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章第五十一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5)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把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为一项基本民族政策”的正确性。(10分)
材料七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
邓小平还明确指出:“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
(6)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这两位伟人的观点共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10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