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员建党90周年演讲稿 写下这行标题,我的眼前布满雾朦朦的色彩,心底对党和祖国的情感,对这个伟大时代的感激,犹如决裂的洪堤,汹涌澎湃。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家乡,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村,在这个紧倚广西、相邻贵州,“鸡晓三省闻”的山村里,聚集了包括瑶族、侗族、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这个一个偏僻的乡野,要改变,要发展,要让人们过上想要的幸福日子,要让像我这样世世代代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瑶民改变命运,那是何其难的事,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祖国,切切实实改变了这一切。 年幼的时候,父辈告诉我,我家祖上三代都是地主家的“长工”,吃不饱穿不暖,爷爷辈的生活的年代,没有米饭吃,没有衣服穿,一年有一半时间吃
2、野菜,山村里,全是茅草屋我记事时,我家隔壁一家五口,就是因为没有饭吃,而在快收稻谷时,吃了野菌子毒死了,而这样的悲剧,在那个时代,在偏僻的少数民族山乡,人们见怪不怪。而现在,放眼今日的瑶族山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子,人们的餐桌上,哪餐都是变着花样整几道美味;建新房,有政府木房改造补贴(我们以前住的是木式的吊脚楼),生病了,有针对新农村的“新农合”,孩子上学,学杂费全免,高考还能获“10分”少数民族加分,考上大学了,银行优先给少数民族学子发放入学贷款 “忆起苦来又思甜,野菜充饥没有钱,假若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的今天”,我在写稿子时,窗外飘来这样有歌声。唱歌的,是隔壁屋里的刘娭毑(奶
3、奶辈老人),刘娭毑的歌声,是她的真实的心声,更是我们少数民族乡村所有村民的心声,这让太多太多从苦难里走过来的山乡人都感同身受。对刘娭毑山歌中唱的这一切,作为山村里走来、血浓于这片土地的我来说,也有深入骨髓的体会我上小学时,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然后爷爷背着我走15公里的路去大山的外面上学。那时候,山乡是穷困的山乡,没有乡间水泥公路,全是坎坷不平的山路;那时候,山乡也没有电视村村通,没有移动电话,没有人见过手机,过年了,顶多杀只鸡鸭,没有现在五花八门的菜式;那时候,我也根本不知道互联网,不知道山外面有精彩世界世世代代平静的生活被改革开放的浪潮给打破了。有那么一天,山外轰隆着开来了挖掘机,一条弯曲的
4、盘山大道,在瑶山盘旋而上。一条条电线牵进来了,瑶山的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网的电,那曾经漆黑的瑶山的夜晚,顿时变得活色生香;接着,便是有线电话接进来了,那些电话线仿若从遥远的天际延伸过来,将瑶山与外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近两年,一座座信号塔出现了在瑶山之中,于是,很多人配备了手机。作为“农民作家”的我,假期从城市返乡,还在瑶山中种上几亩土地,养上几只鸡鸭,写作时,回到家里打开网络,便能将稿子传向全国有媒体。在瑶乡,有人坐在家里的网络中卖农产品,卖林木制品,卖山珍野菌,山村联着世界,世界联着瑶乡,“农夫山泉有点田”的生活,我们早就骄傲地实现了。 在我们这个少数民族山村,昔日曾是“鸟不拉屎、鼠不下崽”
5、的穷困山乡,如今已是家睦人和的生态新村,笔直宽敞的水泥乡村公路,从大山的外面层层叠叠延伸进来,直通到山乡的村寨;摩托车已经普及到家乡的每家每户,很多条件稍好的人家,都拥有了小汽车(我二哥家去年就花十多万元买了台小车,在网络中卖山珍的表弟前年底买了台20万元的别克)。从昔日的穷困山寨,到现的生态村庄,从昔日吃不饱饭,到现在注重营养注重口味,从昔日的“两脚车”,到如今的“大四轮”,这一切改变,无不诠注着山村人们在共产党改革开放好政策的带领下,幸福生活比花更艳,比蜜更甜。所有的瑶民们都知道,乡村的改变,是托党和国家的福。我们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全是共产党所恩赐的呀。 党在我心中,不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深入心灵、植入骨髓的情感。那种情感,是一种神圣的召唤,是一种虔诚的敬重,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感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情结。有党在,我的未来便有山般的厚实,有海般的辽阔;有党在,我的幸福日子,就有了延续的保障;有党在,我的心灵,便有了信仰的方向。共产党啊,改变了山乡,改变了我的命运,铸造了一个伟大的繁荣昌盛的国度。我的血,融于党;我的心,连着党,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党是我前行的方向,党是我拼击搏浪的力量。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