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研究综述_黄金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757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研究综述_黄金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研究综述_黄金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研究综述_黄金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村委主任 2022 年 12 期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1,学界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众多学者撰文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对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文化振兴一直是推进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塑形”和“铸魂”工程。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进行搜索,截至 2023 年 4 月,查询到相关文献共计 4 710 条。从发文时间来看,我国学者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最早始于 2016 年。从发文数量来看,我

2、国学者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在 2017 年以后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并始终保持年均高于 100篇的数量至 2023 年 4 月。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得出,我国学者对乡村文化振兴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学者们从自身学科背景和理解角度出发论述了各自的观点。1研究概述1.1乡村文化的内涵乡村文化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生产和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形成的农村习俗、风俗及习惯等乡村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2006)2在 乡土中国 一书中,将中国社会特性定义为乡土性,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探析中国文化生长的“地缘性”和

3、“血缘化”基础,并由此揭示了我国文化的伦理关系、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网络运行模式。河北师范大学赵霞(2012)3在其所著论文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中提出了乡村文化是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映这些过程的思想观念、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并说明了乡村文化在独特的条件下形成的内涵趋同性、效用内聚性、样态多样性、视野局限性的特征。南阳师范学院张艳、张勇(2007)4认为乡村文化就是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乡村文化的各构成要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在沈阳农业大学张宏伟(2019)5看来,乡村文化是农民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

4、认知心理,一种道德情感追求,一种是非曲直标准和一种为人处世方式,以民风民俗为主要表现形式,它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各学者从多角度阐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山东女子学院教授宋小霞、王婷婷(2019)6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乡风建设、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乡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美德、精神动力等能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党校刘盛(2018)7从文化基础、人才保障、道德围墙三个方面论述了乡风文明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强乡风文明

5、建设能够为乡村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道德指向。华中师范大学范建华、秦会朵(2019)8概括了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乡村文化是农村五大振兴的粘合剂和内生源动力。盐城工学院副教授吕宾(2019)9审视了重塑乡村文化的必要作者简介:黄金鹏(1996-),男,汉族,四川凉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研究综述黄金鹏(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摘要:我国作为农耕文明构筑起的农业大国,有着延绵的文化根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文明的原生性载体,乡

6、村社会为中华文化的赓续发展提供了深厚底蕴,在其乡土性基础上孕育而生的乡村文化始终贯穿于社会各个方面。推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一个时代命题。文章从乡村文化的内涵、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路径优化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理论借鉴。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文献综述文章编号:1674-7437(2022)12-0154-03中国图书分类号:G 249.2;D 422.6文章标识码:A154性: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智慧之源、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撑力。吉

7、林大学王佳婧(2018)10则指出通过文化产业赋能,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在西安交通大学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2019)11看来,我国乡村文化呈现出了多姿形态,乡村文化产业应当依托各地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引导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力量和经济动力。宿州学院副教授李娟(2014)12考察了乡村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历史变迁,分析了文化资源具有较强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性,通过将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进行对比,得出了乡村文化产业集群能够繁荣农村经济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结论。北京农学院李宇佳、刘笑冰、江晶、魏东雄(2018)13通过实地调研有代表性的乡村文化产业,总结出了乡村

8、文化旅游、古村镇建筑文化、农事节庆文化、农村饮食文化以及农村手工业五种主要的乡村文化产业类型,强调乡村文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之一,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乡村文化由数量向质量、由表面展示向深入挖掘、由要素流出向要素聚集的转变。1.3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乡村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精神面貌和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就总体来看,乡村文化建设仍面临一定的困境。首先,在管理方面,电子科技大学刘凯文(2016)14在其所著论文中,通过对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室的进行调查,发现了

9、存在乡镇文化站配置不到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不具体、工作人员存在“专干不专”、缺少沟通、乡村文化资源管理混乱等现象;在齐鲁工业大学张波波(2014)15看来,党的十八大后,农村文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也有显著进展、农民素质普遍提高、乡村文化产业尤其是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但仍存在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乡村整体文化建设水平滞后、乡村文化市场管理混乱等不足。其次,乡村文化建设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西华师范大学教授黄元全、刘芳玙(2021)16认为改革开放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随之而来,难免产生一些与主流文化存在偏差的价值观;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李云、

10、张顺畅(2016)17总结了在城市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乡村文化逐渐式微,农民乡村文化认同感弱,甚至出现“文化空虚”现象。最后,乡村文化面临“失根”危机。郑州大学副教授王国胜(2006)18通过对植根于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村文化与植根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城市文化进行比较,发现农村文化深受城市文化影响,由此加速其式微。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陈文胜(2019)19则指出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把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乡村文化带入到了以现代化为特点的“城市社会”,乡村文化历经了价值观从一元向多元的演变、习俗观念从乡土性转向现代化的演变。1.4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优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一项系统

11、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工程,必须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发力。首先,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吴理财和张良通(2010)20对农村盛行宗教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如果基层政府能够提供群众所喜爱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他们创造条件营造交流、交融、分享的文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村民感情冷漠、乡村文化认同感弱的现象。其次,挖掘乡村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康(2010)21认为必须认识传统乡土文化对于农村文化复兴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的乡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于重建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从而实现传统乡土文化

12、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复兴。最后,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北京师范大学林玮(2015)22从文化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把促进农村居民意识和文化观念的改变作为重点,提出建设产业集群将引导农村摆脱“差序”的模式,为农村输入自然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舆论风气等现代公民社会基本精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周锦、赵正玉(2018)23建议通过设计和开发带有乡村特色的创意产品,使乡村文化再现活力,实现戏曲、舞蹈、建筑等乡村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2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进一步思考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国内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关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13、,学者们针对内涵、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路径优化等展开了积极讨论,这些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但就总体来看,关于乡村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研究,多数是研究城市对乡村的影响进而导致乡村文化的凋敝,相较于乡村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欠缺,因此,城乡文化的双向互动文化交流155村委主任 2022 年 12 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小麦控旺防冻油菜促弱控旺技术意见为进一步指导各地抓好关键技术落实,搞好冬季田管,夯实明年夏季粮油丰收基础,日前,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发布 小麦控旺防冻保安全越冬技术意见 和 冬油菜促弱控旺保安全越冬技术意见。“小雪”刚过,冬小麦从北向南即将陆续进入越冬期,是抓好田

14、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今年秋季“温高水多”,预计冬季“前暖后寒”,主产区小麦越冬期推迟,有利于弱苗转化,但增加了小麦旺长、病虫草害发生和冬春冻害的风险。小麦控旺防冻保安全越冬技术意见 旨在指导地方围绕控旺长、防冻害、防病虫“一控两防”,强化田间管理,着力病虫防控,培育冬前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切实夯实夺取明年夏粮小麦丰收的苗情基础。今年秋冬种期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伏秋连旱,油菜播栽期拉长,苗情旺弱并存、两极分化。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寒潮和降雨天气将影响中东部地区,对缓解主产区旱情、促进油菜生长较为有利,但部分旺苗和弱苗可能遭受冻害。冬油菜促弱控旺保安全越冬技术意见 围绕促

15、弱、控旺、防渍、防冻、防病虫草害“一促一控三防”,指导地方加强田间管理,夯实夺取明年油菜丰收基础。(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交流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思路。3结束语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学者对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是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乡村文化建设一直在路上。参考文献:1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7-10-27.http:/ M.上海:

1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赵霞.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4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7(03):509-512.5张宏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乡村文化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38-242.6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04):176-181.7刘盛.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重要意义、现实难点与关键举措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05):629-634.8范建华,秦会朵.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

17、J.思想战线,2019,45(04):86-96.9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02):97-108+112.10王佳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J.人民论坛,2018(15):140-141.11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135-144.12李娟.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中国乡村文化及其产业化问题研究J.学术交流,2014(11):123-128.13李宇佳,刘笑冰,江晶,魏东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07):56-60+65.14

18、刘凯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6.15张波波.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4.16黄元全,刘芳玙.国民社会心态变迁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联系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1,42(03):21-24.17李云,张顺畅.乡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性制约及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2006(03):12-14+33.18王国胜.现代化过程中的乡村文化变迁探微J.理论探索,2006(05):12-14.19陈文胜.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观念的变迁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4):109-113.20吴理财,张良.农民的精神信仰:缺失抑或转化?对农村基督教文化盛行的反思J.人文杂志,2010(02):175-180.21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复兴J.人文杂志,2010,(05):96-104.22林玮.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资源开发与乡村实践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5):89-94.23周锦,赵正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8,(09):9-15.速递新闻1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