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0月,鉴借名师,发觉,自我,第1页,第1页,于永正老师在教育两个名字中说:,“当我们在学生面前打开语文及其它书本同时,也就打开了自己这本书一本有内容却是无字书。”,“老师确实是一本书,一本天天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天天在读书。这本书里内容应是丰富、健康。这本书里既有知识性又有些人文性。这本书人文性对学生影响,不知要比语文书本中人文性大多少倍。”,“教育很复杂,涵盖内容很广,但我从我老师本书里读出了四个字:影响和激励;从我从教四十多年经验中概括出来也是这四个字:影响和激励。”,第2页,第2页,千本书万本书,对
2、学生语文学习甚至精神世界产生强大教育力量,往往源于语文教师这本书。,于永正老师是一本如何书?今天交流可说是读了于老师这本书后一点感想。我们自己又是一本如何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也研究自己。在研习名师过程中,反思自己,发觉自己。这也是咱们今天选择名师研究专项意义所在。,第3页,第3页,一、儿童本位,二、母语本源,三、语文本色,四、利用本事,第4页,第4页,一、儿童本位 以人为本,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掉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人,才干成为真正老师。”,李吉林说:“我是一个成大了儿童。”,相同论作者张光鉴说:“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同。于永正学生相同了,因此他成了学生喜欢老师。”
3、,于永正说:“教了四十多年书,最后把自己教成了孩子。”,第5页,第5页,一个老师,同时是一个孩子。孩子气 好奇 爱玩 兴趣广泛,“由于童心未泯。因此我备学时,经常觉得自己就是小学生,如何导入能吸引学生?如何处理有趣味性?如何朗读能激发学生想象、能让学生感受?如何讲学生愿意听,并且听得明白?设计如何作业既有助于学生发展,又让学生乐于去做?备学时我经常觉得自己是两个人一个是老师我,一个是学生我。老师我任何一个想法和做法,都会遭到学生我质疑,取得学生我同意之后,才干写在备书本上。才干实行。不但备课,就是上课、处理学生问题、安排学生活动时,学生我也经常站出来,给我提个醒,告诉我应当如何做,不应当如何做
4、。多年来,我始终按学生我要求来要求自己,锤炼自己,规范自己,字在进步着,朗读水平在提升着,文学修养和思想修养在提升着。”,第6页,第6页,“破裤子”“露一手”,,把脉儿童心理,走出组织教学困境;,蹲下来和儿童相同,,用儿童视角观测思考与表示;,多点风趣多点情趣,,轻松破解教学难题。,第7页,第7页,一次,于老师在某市一个大戏院里上公开课。第一堂课结束后,于老师问学生:“课间最要紧是什么?”学生有说是做游戏,让大脑轻松一下;有说是复习功课,把老师刚刚讲复习一下学生答案五花八门。这时,于老师大声地同时又是温和地说:“同窗们,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课间最要紧是上厕所!”他把“上厕所”三个字说得尤
5、其重。下边听课席上爆发出一阵善意笑声,随后又爆发出热烈掌声。掌声刚落,于老师又告诉学生如何去厕所,一路要注意些什么。,第8页,第8页,一次,于老师上大红花作文课。那是个星期天,学生有点倦意;来听课老师诸多,学生有点拘谨;学生座位在舞台下,师生都感到有点疏远。老师们都在“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于老师施展“绝技”,打破静场。于老师走下舞台,微笑着注视着每一个孩子。忽然,只听“嗡”一声刺耳长鸣,听课老师们都捂住了耳朵,负责音响老师十分不安,急急忙忙地跑过去调试音响设备。这时,于老师说话了:“怎么样?”一个学生说:“吓了我一跳。”于老师认真地说:“我刚刚吓两跳”。这一下课堂上“炸开了锅”,“我吓三跳。
6、”“我吓四跳。”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对着麦克风大声说:“我吓八跳!”课堂里一片笑声。学生倦意、拘谨烟消云散了,师生之间距离拉近了。,第9页,第9页,生1,:,“离离”我不懂。,生2,:,“原上”我不懂。,生3,:,“一岁一枯荣”我不懂。,生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不懂。,师:干脆一句话,:,都不懂,!,(笑声)没关系,于老师帮助你们读懂。这首诗是写哪儿草呢?请看“离离原上草”中“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生1,:,原因。生2,:,本来。生3,:,高原。生4,:,校原。,师5,:,“校园”“园”不是这个“原”,以后老师告诉你。,生6,:,草原。,生7,:,原子弹。,生8,
7、:,原始人。,第10页,第10页,师,:,嗬!儿童知道还真不少,!,(老师指着刚刚板书在黑板上上述词语)儿童想一想,“离离原上草”“原”是指黑板上哪一个词语,?,生,:,草原,!,师,:,大家同意吗?是。这里“原”就是指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草。草原上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于老师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草原图”。),第11页,第11页,师,:,儿童,草原上草长得怎么样,?,生1,:,草原上草长得很高,很密。,生2,:,草原上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生3,:,草原上草长得很茂盛。,生4,:,草原上草绿油油,一眼望不到边。,师,:,说得太美了,!,聪明儿童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
8、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生1,:,“离离”就是茂盛意思。,生2,:,“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草长得非常茂盛。,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详细一点,?,生,:,就是草原上草长得很茂盛,绿油油,一眼望不一边。,第12页,第12页,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生1,:,我今年8岁了。,生2,:,我奶奶今年80岁了,还能做饭。,师3,:,不简朴!祝她健康长寿,!,生4,:,祝老师岁岁平安,!,(掌声),生5,:,祖国万岁,!,师,:,儿童刚刚说句子中都有“岁”字。这一
9、个儿童说,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生,:,(齐声)8年了,!,师,:,8岁是8年,1岁呢,?,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第13页,第13页,师,:,1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哎,一年有几种季节呀,?,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改变呢,?,(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刚发芽小草。),师,:,这是春天小草。春天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生1,:,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生2,:,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生3,:,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师,:,说得太美丽了,!,夏天呢,?,(老师又画了一棵长得
10、茂盛草。),生,:,夏天到了,天气很热,雨水诸多,小草长得非常茂盛。,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老叶发黄草。),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师,:,“慢慢”一词用得好,小草变黄有个过程。冬天呢(接着又画了一棵枯黄草。),第14页,第14页,生1,:,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生2,:,到了冬天,小草叶子黄了,耷拉脑袋了。,师,:,(指着黑板上四季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改变,谁看出来了,?,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师,:,多聪明,!,生,:,草春天夏天长得茂盛,到了秋天和冬天,就枯黄了。,师,:,儿童这样聪明,
11、我想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但是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儿童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写在哪一幅图下面,“荣”该写在哪幅图下面,能写对,说阐明他懂了。(一位儿童把“荣”写在夏天草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下面。,师,:,写对了,!,请你说说“枯、荣”意思。,生,:,“荣”就是茂盛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意思。,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第15页,第15页,“教育最主要也是第一助手,就是风趣。”,苏联 斯维特洛夫,第16页,第16页,学完翠鸟一、二两段,准备开始学第三段,这时,于老师发觉小庆先是打了个哈欠,继而又与
12、同桌小声说话。于老师把他叫起来,十分认真地说:“小庆,请你去逮一只翠鸟。”小庆茫然不知所措。于老师再次认真地说,“你一定要去逮一只翠鸟,请不要推辞。”“到哪儿去逮呀?”小庆可怜巴巴,紧皱眉头,不知如何是好。其它同窗也都神色惘然。“你看书嘛!大家都读读第三段,看看到哪儿去逮,看出来以后,告诉小庆。”,第17页,第17页,大家忙低头看书。还没等别人发言,小庆就抢着说:“翠鸟不好逮,它住在陡峭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深,谁上得去呀!”而这,正是第三段内容。无疑,小庆已经读懂了。于老师哈哈大笑,问:“知道为何让你捉翠鸟吗?”小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由于我和同窗说话。”其它学生都笑了,于老师说:“是不是
13、尚有点犯困?逮翠鸟这个光荣而艰巨任务你即使没有完毕,却帮助同窗读懂了第三段,功不可没!“,第18页,第18页,于老师执教小稻秧历险记一学时,一位学生朗读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之后,应当是“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但是气来了”,可这位学生朗读到这里,声音还挺大,力气很足样子。学生情感不到位是由于理解不到位,缺乏了对文字形象理解。于老师便风趣地启发,带着微笑说:“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尤其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便朝朗读学生做起了喷洒药液动作。全班同窗都被逗乐了,效果立竿见影,学生再读时便耷拉着脑袋,真有点儿“有气无力”了。,第19页,第19
14、页,于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杨梅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没熟透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叫人越吃越爱吃”学生读完,于老师扫视一遍教室,一本正经地说:“小建同窗最投入,他在边看边听过程中,使劲咽了两次口水。”学生们先是一愣,不久回过味来,全都咯咯地笑了起来。“课文中描写事物,必定在他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杨梅果情景,仿佛看到了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哈拉子”学生笑得更响了。待学生笑过,于老师郑重其正地说:“假如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
15、就不但证实你读进去了,并且证实你读懂了。诚实说,我刚刚都差点淌口水了,只但是没让大家发觉罢了。”学生们再一次笑了。,第20页,第20页,二、,母语本源,巧用母语资源,在生活语境中活用语文。,尊重老式经验,洗尽浮华,尽显母语亲和力。,第21页,第21页,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师:儿童,回到家里,谁愿意把新学古诗草背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好吗?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师:好。(生背诵)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生:哥哥,我背
16、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哎,最后一句是什么?生:春风吹又生。,第22页,第22页,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何写草啊?生:由于草有一个顽强精神,野火把它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
17、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生:这句是说,草原上草长得很茂盛。师:尚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龄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样大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第23页,第23页,写确保书 写照片阐明 写海报 写报道,一块面包,通信作文,轧面机 没有文化寸步难行,听广播 打电话 写紧急告知,第24页,第24页,“其它各科教材教法内容工具,似乎尚有可借鉴于他国先例地方,唯有国文,非由我们自己来摸索不可。”,王,森然,语文教学最简朴、也是最有效老式:,读书百遍 熟读精思 读写结合,
18、第25页,第25页,3.语文本色,教什么,怎么教?,本色既指语文教学内容扣紧语文缰绳,也指教学形式平易简朴讲求实效。,第26页,第26页,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就是四句话,“字写好、书读懂、话说顺、文写通”。,第27页,第27页,于老师本色语文第一点,就是抓住最基本语文元素,为孩子打下最基本语文功底。写字、诵读、习作。,”同窗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请儿童跟我一起写课题,请注意稻字笔顺,秧字起笔“学生一丝不苟地书写,”学这篇课文,我们有四项任务。“1、2、3、4”简简朴单、朴朴素素、实实在在。,第28页,第28页,就这样悄悄地蹲下:,“有一次于老师到我们这里来上课,我们提供黑板非常矮,
19、于老师在板书,他努力地俯下身子,努力地写好,我看到于老师花白头发,在黑板下方晃动,那么艰难半蹲着身子,而字却写得一丝不苟。这一霎那,我眼泪流了下来。就这样悄悄地蹲下,他就这样给孩子做好每一个字示范,这就是最基本语文元素。”,第29页,第29页,台湾有一个小学校长代表团,到中国大陆来考察中国大陆小学教育,从北京到上海到南京到广东,一路考察下来,我们教育部陪同官员就问他,你们感觉大陆小学教育怎么样?与台湾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台湾代表团团长说:“论学校建设我们不如你们学校美丽,因为台湾80年代就推行均衡教育,全部学校都一个图纸,建一样房子,现在已经过时了,陈旧了。,第30页,第30页,论信息程度我们
20、不如你们,台湾一些学校现在还用着486、586电脑,而我们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是奔五、奔六系列,都是多媒体教室。论教师素养,大陆这几年提升得也不错,但是有一点,人家代表团团长微微一笑,说:“我们孩子字比你们写得美丽,我发觉你们大陆孩子写字真丑。”这句话让我们这位陪同教育官员面红耳赤。中华老式文化,五千年文明,最集中表达是我们中文。现在,我们把它抛弃了。,第31页,第31页,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位教育家调查了日本十位诺贝尔奖金取得者,问他们之因此能够成功,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他们说:“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从小接受素读训练,素是朴素素”。素读训练,就是中国自汉朝以来始终运营着私塾素读训练,不求甚解,不求理
21、解,朗朗地诵读,烂熟于心,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就是用素读办法。,第32页,第32页,于老师大智慧,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些最普通、最基本元素,开展教育,为孩子打下基础。,于老师上学写对话,三千多人会场,他敢让孩子静静地抄十分钟,写十二分钟。,第33页,第33页,本色语文第二点:选择朴素、简练并且高效教学手段教学办法来组织学生学习。,于老师执教高尔基和他儿子,教什么?学生字写生字;学朗读;学默读批注;学写回信。怎么教?先说教生字:自己划一划,上台写,评一评读贴临贴,示范写再临写。教朗读也是先自己读,评一评,再听老师读,看老师读。,什么办法最惯用?示范、比赛、饰演、简笔画、猜读师生对话、读写结合,第34
22、页,第34页,在学生不明就里,不知所措时,教师恰当示范,,或使学生豁然开朗,或触动学生灵感,绽出智慧火花。反之,假如教师在学生难懂处、疑惑处、不明处不示范,学生就会陷入茫然失措状态,当然就”启而不发”了。,教师在要求学生读课文之前,先范读或让学生听录音机朗读,学生朗读会更字正腔圆;教师在要求学生”批注”前,与学生分享交流自己批注,学生批注就会更丰富而有个性;教师在学生改编书本剧前,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改编片段,学生改编书本剧就更规范了。,第35页,第35页,4.利用本事,“没有任何人能够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所有教会都只能是学会。”罗杰斯,教语文其实很简朴,第36页,第36页,学生语文实践本事只
23、有在听说读写语文实践中才干形成。,1997年,丰满区教育局决定全区小学毕业班来一次统考,看看小学教学质量终归怎么样。这一考不要紧,考出了个令人注目又令人吃惊问题全区3000多名毕业生,语文前17名学生都是区第二试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并且,班里其它学生排名也很靠前!并且,该班数学成绩也不错。杨巧云是个名不见经传人,她平时几乎没上过什么公开课!这样一位默默无闻人,怎么能教出语文成绩这样优秀学生?匪夷所思!这件事惊动了省教研室邓治安主任。,第37页,第37页,这位全国有名语文教育专家带人到吉林市丰满区第二试验小学去调研,看看杨巧云是怎么教语文。杨巧云老师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
24、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她拿出保留一部分同窗写日记给邓治安主任看。学生写日记,从篇幅上看,有长有短,长到几百个字,上千字,短到只有一、两句话。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有记事,有状物,有议论,也有写读书心得。有一位学生写一篇论关羽,让邓老师大为惊叹!学生写道:关羽忠义当然可嘉,但他胸无全局,以至于把刘备事业葬送了。日记中,学生把关羽哪里忠义,哪里胸无全局,写得详详尽尽。一篇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第38页,第38页,在这个班里,日记只是一个形式。许多日记有题目,事实上是“作文”。我对邓老师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学生,不但坚固,并且有可连续发展后劲。杨老师课也许上得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文规律去教了。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习惯,这是最大彩!”邓老师接着说:“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名都是她班学生,这叫大放异彩!”杨老师如何教语文?两个字:读、写。说得稍微复杂一点是四个字:多读多写。,第39页,第39页,小学语文教学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于永正 刘宪华 陆恕主题阅读三人行,第40页,第40页,谢谢!,第41页,第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