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1/17,#,24.,诗词五首,第一课时,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饮酒,陶渊明,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1,、,桃花源记,(,散文,),2,、,归园田居,(田园诗),东晋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
2、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一、“,心远,”指的是什么?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远离官场的争权夺利和俗世,。,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尔:这样。,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
3、地方僻静了。,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
4、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这两句是景物描写。,“,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三、,“,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指什么?,人的自然本性。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5、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品味“,见,”与“,望,”字哪个更贴切,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看”“望”是有意而为之,与恬淡闲适的心境不符。,主旨,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春望
6、,杜甫,杜甫,他是谁,?,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
7、的五言律诗,-,春望,。,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19,望:,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诗人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时事,伤心,使,惊动,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对仗工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连三月”,写出战
8、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稀少,简直,“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动作形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不胜簪”,更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难以排遣的愁苦。,试概述文章的主题思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感。,雁门太守行,李贺,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
9、“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写作背景,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首联:,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前
10、句用,象征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令人眩晕。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铁锅遭遇铜刷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颔联:,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角声满
11、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明交战时间之长。特别有表现力的是“凝”字。胭脂是为了突出脸蛋、嘴唇自然红晕的效果的红色化妆品,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而作者又是在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作者告诉我们,血流遍野,染红了泥土,从早到晚,鲜红的血慢慢凝固,凝成了紫色。这个“,凝,”字的特写,妙在既表现了死伤惨重,又显示了动态变化过程,还,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颈联,:,叙事写景。偷袭敌人。,“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半卷,”二字含义极为含蓄丰富。战斗从早到晚那样
12、惨烈,可并没有黑夜到来而停止。我军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主动出击。“半卷”,为的是,隐蔽突袭,,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的智慧。“,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引用典故,显示出将要有一场悲壮的生死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永别勇士荆轲的场景历历如在目前,催人泪下。“,声不起,”三字,表面上写天气极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作者更是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这样理解更能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撼人心魄。,尾联:,抒情明旨。抒发爱国激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主旨句,)”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
13、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于李贺来说,“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置个人私怨于不顾,仍乃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主题,这首诗描绘将士们在边防要塞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颂扬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积累:爱国是永恒的话题,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5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24.,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赤壁渔家傲,赤 壁,杜 牧,杜 牧(,803,852,),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曾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之为,“,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本诗选自,樊川诗集,杜牧作品,过华清宫,山行,秋夕,泊秦淮,作者,简介,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
15、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资料:,合作探究,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愤懑)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思想感情:,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
16、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著,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作家简介,渔 家 傲,李清照,天接云涛
17、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 释:,星河,:银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含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谩,:徒,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
18、“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
19、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
20、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向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苦难和心愿。,“,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
21、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22、。“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
23、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览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诗词赏析,如 梦 令,昨夜雨
24、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 剪 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 声 慢,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 八 咏 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春 残 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