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人事干部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体会组织人事干部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体会 第一篇:组织人事干部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体会组织人事干部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体会组织人事干部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体会组织人事干部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体会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默默的吟诵着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井冈山,脚踏着革命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这片红土地,耳边似乎回响起密集的战鼓、嘹亮的号角和震天的喊杀声,眼前仿佛浮现出满山遍野的革命者在猎猎红旗的指引下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打击进犯之敌身处井冈山根据地,面对一处处历经风雨、耳熟能详的革命旧址,看着一件
2、件朴实无华而又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我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被井冈山精神深深触动和震撼。 今年5月份,受组织委派,我有幸参加了XX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组织人事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前期学习理论,后期前往革命胜地井冈山考察学习,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7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着一种向往和崇敬,开始了我的红色之旅,同时也是我的寻根之旅。 一路上,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
3、、三湾改编旧址、茨坪毛泽东旧居,向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重走了朱毛挑粮小道。在红米饭里咀嚼革命历史,在南瓜汤里回味武装斗争,追寻着先烈们的战斗足迹,走在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路途中,仿佛又置身于血雨腥风的战场上,革命党人浴血奋战,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依稀听到震撼山河的炮声,耳边萦绕着革命党人面对屠刀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呐喊。在心灵的不断震撼中,我明白了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不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遮蔽,而且会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井冈山斗争时期,环境非常恶劣。一方面,新生的革命队伍处在强大的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多次“围剿”
4、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敌军实行了经济封锁,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供应十分紧张,真是“艰苦到了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力量做支撑,革命胜利恐怕会成为天方夜谭。“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既是当时红军生活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他们的革命乐观精神。井冈山根据地军民正是凭借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根据地军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屈服,坚忍不拔将革命进行到
5、底,以点滴星火燃起燎原之势,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成为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势必走向沉沦。新时期新阶段,作为一名从事组织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井冈山精神,作践行“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表率,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铭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始终保持这一崇高精神境界,创造出
6、新的业绩。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褒生命力的法宝,
7、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启示。在发展新时期,要坚决按照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颁布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心的。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
8、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得意,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依靠群众、组织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同时在革命和建设中,要有勇于胜利的胆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勇于胜利就是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必胜信念。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不
9、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而勇往直前。 第二篇:组织人事干部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体会组织人事干部赴井冈山考察学习体会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默默的吟诵着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井冈山,脚踏着革命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这片红土地,耳边似乎回响起密集的战鼓、嘹亮的号角和震天的喊杀声,眼前仿佛浮现出满山遍野的革命者在猎猎红旗的指引下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打击进犯之敌身处井冈山根据地,面对一处处历经风雨、耳熟能详的革命旧址,看着一件件朴实无华而又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我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
10、已,被井冈山精神深深触动和震撼。 今年5月份,受组织委派,我有幸参加了XX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组织人事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前期学习理论,后期前往革命胜地井冈山考察学习,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7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着一种向往和崇敬,开始了我的红色之旅,同时也是我的寻根之旅。 一路上,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三湾改编旧址、茨坪毛泽东旧居,向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了
11、花圈,重走了朱毛挑粮小道。在红米饭里咀嚼革命历史,在南瓜汤里回味武装斗争,追寻着先烈们的战斗足迹,走在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路途中,仿佛又置身于血雨腥风的战场上,革命党人浴血奋战,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依稀听到震撼山河的炮声,耳边萦绕着革命党人面对屠刀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呐喊。在心灵的不断震撼中,我明白了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不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遮蔽,而且会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井冈山斗争时期,环境非常恶劣。一方面,新生的革命队伍处在强大的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多次“围剿”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敌军实行了经济封锁,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
12、,供应十分紧张,真是“艰苦到了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力量做支撑,革命胜利恐怕会成为天方夜谭。“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既是当时红军生活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他们的革命乐观精神。井冈山根据地军民正是凭借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根据地军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屈服,坚忍不拔将革命进行到底,以点滴星火燃起燎原之势,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坚定
13、信念、艰苦奋斗成为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势必走向沉沦。新时期新阶段,作为一名从事组织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井冈山精神,作践行“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表率,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铭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始终保持这一崇高精神境界,创造出新的业绩。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192
14、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褒生命力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启示。
15、在发展新时期,要坚决按照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颁布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心的。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得意,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
16、切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依靠群众、组织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同时在革命和建设中,要有勇于胜利的胆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勇于胜利就是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必胜信念。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而
17、勇往直前。 启示。“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新胜利。 井冈山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个蕴涵丰富的巨大精神宝库。我们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
18、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第三篇:赴井冈山学习考察心得体会赴井冈山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镇党委政府组织赴井冈山学习考察培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一个星期的参观学习,对井冈山这一革命老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及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一、感受革命老区的新面貌 此次红色之旅,与我想象之中的井冈山老区交通闭塞、房屋破旧、人民生活贫困的景象截然不同,井冈山地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新型城市的正
19、在快速崛起,景区的游览设施的正在同步配套建设中,井冈山人正靠良好的环境资源,以艰苦朴实作风,积极建设这个旅游城,逐步改变和提升着自己的生活。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看到了井冈山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改变落后面貌的创业精神;目睹了所有这些,真是催人奋进,大开眼界,感受到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鲜气息。 当然,井冈山地区的经济、人民生活与我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但是结合上一阶段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我们应该也有理由相信:在中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井冈山人一定能够凭着井冈山精神,艰苦
20、创业,迎头赶上,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二、深刻认识井冈山精神 这次井冈山之行,我们主要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纪念碑、黄洋界哨口工事和红军营房、红军医院等红色旅游景点,重走了当年的红军挑梁小道,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学习以后,使我充分认识了井冈山精神的伟大,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建和培育起来的。1927年,也是在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经过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斗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
21、胜利。走进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址以及著名的战斗遗址,在红米饭里咀嚼历史,在南瓜汤里回味斗争,亲身体悟着那段艰苦生活中的达观,反复感受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豪情,书本记载的历史和亲历的现实场景擦出了火花,耳熟能详的政治话语显得无比鲜活、分外有力。而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份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井冈山精神:“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优良作风;“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奉献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观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通过参观学习,我认为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首要,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就没有井冈山革命 道路的开辟和革
22、命事业的成功。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而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工作中秉承井冈山精神,培养自身战略思维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自身持之以恒的学习和锻炼,也需要各级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三、明确学习方向及工作目标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自己一定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业,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践行“三个代表”,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
23、治方向,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起到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总之,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 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第四篇:赴井冈山学习考察报告赴井冈山学习考察报告 -
24、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能丢 市委党校2012年秋季党性修养班学员徐宇(2012年10月26日) 按照*市委党校教学安排,2012年秋季党性修养班的43名学员怀着对井冈山革命圣地久已想往之心和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于2012年10月-日赴*、井冈山等地进行了为期7天的异地教学和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北山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茨萍毛主席旧居等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次考察学习,由于党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全部行程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临行前韦生斌教育长亲自作动员讲话,并提出了要求,组织员金涛老师随团队综合协调,班委的同
25、志认真负责、组织有序。加上学员们高度的自觉性,遵守纪律、积极配合、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尽管考察时间紧,路途长,但是,大家情绪高昂、兴致勃勃、善始善终考察了所有活动点,每到一处纷纷都具体询问了解历史,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对先烈默默致哀等。 通过细致地观看展览图片、历史资料录像,认真听取井冈山干部学院的老师和红军后代动人的讲解等实地亲身感受,大家仿佛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岁月,置身于当年战火纷纷年代,一种在课堂上、在书本里体会不到的感受便油然而生,对井冈山斗争、对中国革命、对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得到的知识和体会,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感到收获颇大。我认为是一次了解党
26、史、了解中国革命史、了解国情,开阔视野的难得机会,是一次坚持两个务必重要思想的实地锻炼,是一堂震撼心灵、激励终身的党课,是学习生涯中一段难忘的历程,为今后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过去,我们对井冈山、井冈山精神认识了解往往仅限于书本上、电视里所给予的那一部分,更多是处于感性认识,很肤浅。这次,当我们到了井冈山,沿着当年革命先烈留下的足迹追忆革命斗争画面,了解历史风云的岁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时,精神上、心灵上一次次地受到强烈的震憾,切身感受到井冈山在中国革命中所承载的历史的厚重和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实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性认识。 井冈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开展武
27、装斗争,寻找中国革命成功之路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武装力量的集合点,开创了中国革命历史,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井冈山,是课堂,是熔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党的干部,千千万万的优秀中华儿女从这里走出,革命者铜墙铁壁般的意志在这里炼就,锤炼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头,是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 这次实地考察,我对井冈山精神内涵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千万牢记理想信念不能丢 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的信任感。信念往往是具体的,一旦它成为人的一定的总体性、普遍性的观念和态度,信念就成为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普遍、最高(或极高)价值的信念。一方
28、面,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信念,具有信念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信仰又是信念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信仰可以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最高信念为核心。人不能没有信念,没有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理想则是以一定的信念和信仰为基础的价值目标体系,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我们党用革命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干部、红军战士和广大的农民群众,启发他们的革命觉悟,从而使红军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打破了敌人的多次围剿。井冈山的革命老前辈们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才克服了斗争中的重重困难,始终坚持斗争到底,才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新旧体制的变革之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涉
29、及到人们经济利益的调整,触及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个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但主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理想信念教育。只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头脑,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才能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进而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这无疑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从理想、信念、宗旨、作风、能力等方面衡量党员素质高低的根本标准。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加强理
30、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 这次在井冈山开展异地教学和体验式学习,实际上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再教育,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再教育。 (二)千万牢记艰苦奋斗不能丢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是艰苦的,党和红军面临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据地经济落后,生活艰苦,缺衣少食,我们这次参观还看到了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的一首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的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全当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既是当年井冈山根据地艰苦生活的实际情况,又反映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而党和红军以顽强的革命乐观精神和坚定的毅力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
31、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熬硝盐、办军械厂,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造就了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党代代相传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法宝,也是推动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宏大而又艰辛的伟大事业,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这只是伟大复兴征途上的一大步,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在较高起点上实现进一步发展,遇到的问题会更多,难度会更大,工作会更艰苦,要求会更高,今后我们面临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和繁重,矛盾会更加复杂和突出,风险会更加巨大和严峻,更需要长期不懈地艰苦奋斗。当然,我们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
32、要停留在因陋就简的水平上,也不是让大家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要把各种有限资源用在打牢发展基础、厚植发展潜力上,用在提升发展能力、提高发展质量上,用在解决人民群众迫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取得更加扎实的发展成果。 新的形势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提升艰苦创业能力。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认清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肩负任务的艰巨性,既看到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更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警惕和防止骄傲自满情绪、不思进取情绪、贪图享受情绪,自觉以艰苦奋斗为荣,工作顺利时不头脑发热,遇到困难时不灰心丧气,取得成就时不为其所累,脚踏实地做工作
33、,开拓创新干事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矛盾中,不断用创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努力形成一套有利于引导人们长期艰苦奋斗的激励机制,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带头叫响艰苦奋斗的口号,带头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带头鼓足艰苦奋斗的实劲,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三)千万牢记紧密联系群众不能丢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井冈山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进行土地革命,制定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
34、和红军之所以能以弱小的武装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和红军始终关心、相信和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后来在中央苏区流传着歌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在今天看来仍然那么的意味深长,那么的令人激动。当年井冈山的土地改革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革命的激情,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 当前,我们党已经从革命党成为了执政党。党要巩固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但当前我们也要看到,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观、政绩观未能正确树立,一味追求不切实
35、际的政绩,不顾群众利益,逐渐脱离了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提出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真正落实群众路线,突出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不断的增强党性修养,经常带着问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做到心理想着群众,真正意义上的执政为民。 第五篇: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人事干部赴江苏学习考察报告 我参加了5月9日在XX市举办的XX市人事
36、干部赴江苏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由市人事局长何奇、副局长吴海冬带队,一行34人,学员为各旗市区人事局长及人事工作的同志。为期六天的培训班学习内容有:国家公务员管理、参观中国江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并座谈、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新形势下的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及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专家管理、参观江宁开发区及人才市场并听取XX县区人事局张克勤局长人事人才工作经验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中介组织、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走进新世纪的职称工作等11课。这期培训班时间虽短,规格非常高,讲课的老师有XX省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厅厅长赵永贤和副厅长陈允丰,以及各处、中心的一把手新自授课
37、;因为授课老师起点高,内容非常丰富、新颖,尤其是两位人事厅长,曾多次参与国家有关政策的制订、研讨等,讲课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通过几天的学习和实地参观,大开眼界,对沿海先进地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人事人才工作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江苏的发展(XX省人事厅副厅长陈允丰) (一)江苏概况 XX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6%。其中平原面积7.06万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全省人口为7438万,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2002年全省gdp突破了120
38、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居住着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10的gdp总量。 1、江苏的教育 江苏教育科技发达,全省拥有90多所高等院校,高等学校数量居全国首位,全省现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0多万人。 2、旅游资源 江苏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就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 3、工业 江苏的工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电力、石化、纺织、食品、建材、造纸等。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为主要工业中心,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
39、首位。机械、电子、石化、汽车正在成为XX省新的支柱产业。江苏拥有一批全国驰名的品牌,如熊猫、小天鹅、红豆、森达等。 4、农业 江苏是我国农业发达的省区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省共有耕地面积4448千公顷。水田约占60,旱地约占40。主要作物有水稻、蚕桑、茶叶、水果等。 (二)江苏的经济发展概况(XX省委党校储东涛) 江苏是祖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在建设小康道路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江苏经济建设的成就令全国瞩目: 2004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5512.4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4%;人均gdp达到20852元,折2521美元,等于全国的2倍;财政总收入达到2540亿元,
40、占全国总量的9.6%;进出口总额达到1708.1亿美元,占全国14.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21.4亿美元,占全国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827.6亿元,占全国9.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59.7亿元,占全国7.7%。 江苏在全国一些指数的排位。2004年,江苏私营个体经济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高等院校及在校大学生数量居全国第一;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居全国第一。gdp总量全国第二;工业增加值全国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国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第三;海关出口总额全国第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国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刚突破10000元,达到10482元,居全国第
41、七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居全国第五位。 二、寻找压力、谋求再发展(XX省委党校储东涛) (一)江苏提出“两个率先”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体目标是: (1)在时间或进度上要先于全国。 XX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江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要比全国提前10年;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比全国提前30年。 (2)在水平或程度上要高于全国。 江苏已经在全国率先提出了XX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这一指标体系由四大类18项指标组成,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活环境四类。 在上述指
42、标中,最重要的是: 第一,人均gdp,2010年要超过24000元(约3000美元); 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约2000美元); 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约1000美元); 第四,城市化水平55%; 第五,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0%; 第六,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95%; 第七,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0分。 (二)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江苏创新思路,规划发展蓝图 1、确立坚定而又科学的发展理念 从经济增长理念跃升为经济发展理念,从“发展经济增长”升华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最高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
43、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第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每个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安全等权利; 第三,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第四,创造人们公平竞争、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五,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具体实际问题。 3、统筹省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第一,坚持走“内源发展”之路,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和强化内生机制。 第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水平,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
44、注意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第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逐步实现由“以进为主”向“以出为主”的转变,拓展江苏国内、国际发展空间。 4、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繁荣先进文化,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建设民主政治,更加注重实现社会和谐。江苏地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匮乏,目前又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处在需要大量消耗资源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处在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因此: 第一,下最大的决心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45、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下大气力倡导和推行循环经济,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第三,自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人口质量,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不但要保护和修复生态,而且要着眼于积极建设生态。 三、江苏特色的人才体系建设(人才中心主任韩志忠) XX省人才中心一直按照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新路,充分发挥了人才
46、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江苏的快速发展和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他们的做法是: (一)、不断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化建设和完善人才市场的运行机制 1、培育发展人才市场,法制建设先行 XX省在人才市场管理法制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先列。94年XX省人大审议通过的XX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条例,是全国第一部人才流动地方性法规,对当时还处于探索阶段的人才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97年又以省政府令形式颁布实施了XX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人才市场中介组织、人才交流活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更为系统、详尽的规范。紧跟其后,江苏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达500多个
47、,使江苏的人才市场建设管理步入了健康发展的法制化轨道。目前,江苏又将修订条例,将充分借鉴、吸收国务院明年即将出台的全国人才市场条例的最新成果,重新界定人才定义,根据“党管人才”的原则确立人才流动工作各有关部担负的职责等。 2、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 一是加快人才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实行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初步设想将人才中介职业资格管理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体系,采取考试和评审方式取得职业资格,目前相关工作已居运作实施阶段。 三是建立人才市场综合评估体系。拟参照星级宾馆的管理模式,对人才市实行星级式分级管理,对人才市场的信用等级、管理等级、硬件等级等进行评估。 四是加强人才中介行业自律。正在筹建XX省人才交流协会,吸收政府和民营人才中介机构,以及重点企业和高校就业机构入会,建立职业道德准则、服务规范和信用标准等。 (二)、加大对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