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两篇 下面是我们文秘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两篇供大家参阅。 【一】 xxxx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后,又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对这一问题作了阐述。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中央反复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只有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四个全面”的精髓要义。 “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 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
2、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这一论述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时,就不是将其作为一般性问题来讲的,而是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方略和战略布局来思考、来部署、来强调的。 那么,“四个全面”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践中、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来的。xxxx5年2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时的讲
3、话中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进行的顶层设计、谋划的战略布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同时从它的本原意义上说,它来自于实践、产生于实践,是由我国现实社会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倒逼而出、呼唤而来。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两个得出来、一个提出来”,正是对“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所作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 “四个全面”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
4、任何一种理论和思想都有自己的定位,都会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作用和影响。“四个全面”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要起什么作用。xxxx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在这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虽然,这次讲话是对云南工作提出的要求,但对全局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调研后的第三天即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提出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面对复杂形势
5、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里,习近平同志对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进一步作了深刻具体的阐述。 时隔一周后,2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四个全面”
6、的理论地位。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战略布局”是对“四个全面”最权威、最规范、最准确的理论定位。自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得到全党的认同,并成为我们党对“四个全面”表述的标准语和规范语。 然而,习近平同志对“四个全面”理论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思考并没有停止,在此后的讲话中他不断进行阐发。3月29日,他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第四届理事会成员时的讲话中指出,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7、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在这里,习近平同志将“四个全面”放到“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的地位来加以论述和强调。进而,他在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四个全面”提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的高度进行阐发。他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
8、指南。”这就把“四个全面”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应有高度。 “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机构成。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也不等于个别的简单组合。 那么,“四个全面”之间是什么关系。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
9、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习近平同志用“战略目标”和“三大战略举措”以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表述,全面阐述了“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此外,习近平同志还深刻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并强调和重申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态度和决心。xxxx4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xxxx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10、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风,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 总起来讲,习近平同志就“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还是辩证统一的。 “四个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如何贯彻落实好、协调推进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详细具体的阐述,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
11、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第二,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中吸取智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带领人民奋力开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第三,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发扬钉钉子精神,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第四,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第五,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12、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第六,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第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
13、警醒、警示、警戒。第八,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 【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全面深化改革,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创造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适应和服务新常态,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
14、注入新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过短期刺激政策推高经济增速的做法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可能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在市场主体已经成为发展内生动力源泉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为企业和社会松绑减负,激发民间投资的潜力和全社会的活力,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
15、。 两年来,中央把简政放权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步先手棋,共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586项,提前实现了本届政府任内削减1/3的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同时也要看到,审批事项多、市场准入门槛高、行政性垄断等问题仍然存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坚持向深处着力、精准发力,在精简审批方面拿出更多硬招实招。要坚持量质并重,继续取消下放那些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今年要重点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除依法转为行政许可、经论证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或其他权力外,其他一律取消,消除这一审批类别。要全面清理中央设定
16、、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为地方推进改革“解套”,使地方在审改中发挥更大作为,使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更大活力和后劲。通过进一步精简审批,向市场释放更多空间,释放发展潜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和稳定增长。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开辟新的空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
17、安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亟待改进的地方,必须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实践需要的新体制机制。 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越来越涉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调整,涉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等方面关系的深刻变化。政府职能不转变,其他领域的改革也难以深入下去。现在政府对微观事务干预还是过多过细,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一些该管的事又没有管好,这些都
18、需要通过进一步转变职能、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够有效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和体制机制,推动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为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创造有利条件。要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举、提高效率,以政府自身改革推动整体改革。通过这项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对于市场能够自我调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达到管理目标的事项,取消事前审批;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的,不再使用行政手段;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
19、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通过这项改革,使政府腾出精力和资源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通过这项改革,整合部门职责交叉分散,优化职能配置,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促进国家和社会事务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以依法行政确保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政府各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就必须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审批权是政府
20、的重要权力。当前,仍然存在法外设定审批权的情况,比如一些地方仍以“红头文件”擅自设定审批;有些已取消的审批事项,以事前备案、核准性备案等名义变相实施,或者指定下属行业协会商会继续审批等。同时,一些审批权取消后,有的部门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事中事后监管和必要的公共服务跟不上。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制度和体制层面着力推动解决,使各类审批于法有据,消除灰色地带、盲点区域,保证政府部门依法用权履责。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治本之策,对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晒在阳光下,促进科学民主依法施政具有深远意义。前期已向社会统一公布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这是向权力清
21、单迈出的第一步。近期中央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就此作出全面部署。下一步需要通过“清权、减权、制权、晒权”,对政府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精简,明确权力的内容、范围、流程、办理时限等,并推进建立责任清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责任追究。省级政府要在xxxx5年底前、市县政府要在xxxx6年底前基本完成清单的公布工作。同时,选择若干不同类型部门开展试点,稳步推进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制定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目的就是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正确行使,防止权力任意扩张,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打下坚实基础。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断权力和利益
22、链条,从源头上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牢牢担在肩上,旗帜鲜明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猛药去疴,除恶务尽,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党心民心。同时必须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行政审批、国有资产资源交易等领域是腐败现象发生的重灾区。这些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取得了不小成效,但审批中设租寻租、借审谋私的问题仍屡屡发生,有的靠山吃山、雁过拔毛,不给好处不办事;有的借口特事特办、规避审批程序;有的巧立名目、借机敛财。贿
23、随权集,大量案件表明,行政审批权还是太集中了,自由裁量权还是太大了。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减少自由裁量,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遏制腐败。当前,亟待通过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改变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细化审查环节、内容、标准等,强化内部流程控制,严格规范行政裁量权。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审批透明度,主动公开审批信息。不仅要公开审批事项目录,审批依据、审批标准、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审批状态等也都要公开,依法保障申请人知情权,推动审批权阳光透明运行。同时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强化群众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这是反腐倡廉“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立竿
24、见影”的办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接地气、通下情,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做起,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行政审批是政府权力的具体体现,群众和企业的感受最深刻最直接。当前审批以及各类认证、培训、评审、年检中存在名目繁多,流程杂、时限长、收费高等突出问题,一些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媒体报道的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人在证途”
25、,直观反映出给企业和群众带来的麻烦。今后,要围绕社会反映最强烈、改革诉求最迫切的问题,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审批事项,解决“审批多”的问题,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解决“审批难”上。xxxx5年初已印发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推动各地各部门精简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同时,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破除业务垄断,切断利益关联,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社会负担。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需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凝聚力量。我们在制定国务院部门审批事项清单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部门、各省级政府、相关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149家单位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共收集意见4411条。清单公布后,在网上公开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部门,要求部门认真研究答复、持续改进。建立了社会各方面组成的专家评估组,拟取消下放事项都要请他们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和用好这些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让群众插得上手、说得上话,更多地参与改革,使各项改革更好地体现群众的现实诉求。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