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_郭树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357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_郭树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_郭树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_郭树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探析*郭树华王 瑜(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摘 要: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是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掣肘、农民综合发展素质牵绊、农村消极文化氛围阻碍、农村相关投入不足。为此,扎实推进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遵循如下路径:一是不断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筑牢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主体保障;三是搞好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营造良好氛围;四是

2、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保障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充足投入。关键词:农民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路径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4641.2023.02.05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还有几亿农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依然不够丰富,成为制约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短板。所以,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真正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是深度满足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领导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有力推进了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P22)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延续了20年来对于“三农”问题的聚焦,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3(P146)相对于推进农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而言,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更具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对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展开深入研究,探寻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科学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收稿日期:2023-01-12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

4、(22BKSJ01)、2022年度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科研创新重点项目“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研究”(2022ZD002)。作者简介:郭树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瑜,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政治、中外发展观比较。2023年第2期总第291期SEEK TRUTH FROM FACTSNo.2,2023General No.29138一、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具体来说,它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一贯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满足农

5、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一)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一贯追求农民阶层一直是我国的重要阶层,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百余年来,围绕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由历史走向未来而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开启民智以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时期,我们党在指导农村开展大众教育,创办村小、夜校等组织的同时,在农村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运动,组织唱歌组、演艺队进行文艺娱乐演出以提升农民精神生活水平。毛泽东强调,“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4(P1

6、14)深刻阐明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得到进一步深化。1951年,刘少奇指出,“特别要增加适合于工农劳动群众的宣传教育工具”,5(P296)以满足工农群众精神生活需要。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指导农民精神生活建设蓬勃发展。到1958年底,人民公社兴办“文化馆近6万个,俱乐部50万个,业余剧团13万多个”。6(P2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邓小平强调:“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7(P251)江泽民指出:“在领导农村工作的过程中,各级党委要始终坚持 两手抓

7、的方针,两手 都要硬。”8胡锦涛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9(P418)这一时期我们党关于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跃入新阶段,广大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持续满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10“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10指明了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地位和实现路径。(二)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

8、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抓手。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PP232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了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蕴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它对于我们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坚持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更大胜利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直接相

9、关。首先,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然需要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其次,我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不分城39乡、区域、民族、职业等外在差别的物质与精神的“双富裕”。所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二者本身就包含着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能够使广大农民综合才能得到全面提升,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持续满足,思想道德素质与理想信念不断升华,能够让农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我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自身参与高质量发展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能力本领,全面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

10、涵、价值与路径,进而让广大农民坚定认同、支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三)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对于精神生活富裕的追求变得愈发迫切,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为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1并就农民精神生活建设进一步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

11、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10一方面,随着全面脱贫的完成和小康社会的建成,广大农民基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9年的6年时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从755元增长到了1 482元,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12另一方面,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只有在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筹建设中,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

12、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13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能够革除农村的陈规陋习、腐朽思想,提升农民的素质能力、道德水平,是实现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二、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明晰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有助于把握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正确航向。(一)立足全体: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发展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一定要立足全体、统筹城乡。城乡居民精神生活需要得到全面满足,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发展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

13、强调:“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3(P311)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要性、紧迫性、挑战性,需要下足功夫重点建设。据统计,2013年至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从1 988元增加到3 328元。12尽管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6年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一直是农村居民的两倍多,且实际差距金额在持40续拉大。因此,在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建设协调推进的过程中要向农村有所倾斜,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发展增量的快速提升,使城

14、乡居民精神生活发展差距逐渐回归到合理区间。另一方面,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吃大锅饭”,不是要求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获得同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也不是要求城市和农村居民同步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而是要在新时代城乡精神文化发展差距较大的境况下,通过对农民精神生活的重点建设,把城乡精神文化发展差距调整到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合理区间。(二)把握全面: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容全面且适应需求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要把握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共性内容,也要立足农村实际,开展全面且符合农民需要的内容建设。农村由于整体发展落后,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着更多的痛点和难

15、点。但是,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绝不能“囫囵吞枣”,特别是在内容建设方面,绝不能不管是否适应农民需要,而开展比拼速度式的盲目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14(P259)这一表述为我们明确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弘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盈农民生活,使农民深切感受、坚定认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16、,不断坚定农民的共产主义信仰,让农民的精神风貌呈现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状态。新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容也要不断进行更新调整,真正实现全面建设,以适应农民美好的精神生活需要。(三)统筹协调: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协调发展,是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照的发展目标。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协调发展本身,就是共同富裕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妥善处理的难点问题,把这一问题放置到经济发展压力更大的农民身上,就增加了更多困难因素。如果不明确目标或不能恒久追求,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很可能落为空

17、谈,更不可能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3(P123)实现农民的美好生活向往,需要帮助广大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精神 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 纠缠”,15(P161)“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6(P207)以上经典论述为我们统筹把握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是我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轻视哪一方面的建设都是不可取的。当前直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仍需花大力气发展经济,一如既往地推进物质生活

18、建设,同时也要明确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目标要求,妥善处理好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关系。另一方面,农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辩证统一性,物质生活的基础作用发挥得好,就能有力推动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科学把握、运用精神生活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把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建设转化为更大的物质财富,从而形成农民物质生活建设与精神生活建设的良性循环,最终推动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协调发展。41三、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着来自农村内外部的现实难题,主要包括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掣肘、农民综合发展素质牵绊、农村消极文化氛围

19、阻碍、相关建设综合投入不足等,这些难题构成了制约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掣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整体还需要大力建设,是限制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因素。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7(P591)恩格斯谈到,“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8(P1002)这些论述既为我们把握农民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提供了遵循,也为我们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辨明了方向,即首先要明确农民物质生活富裕的决定性,在持续提升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推进农民

20、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我国在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当前农村仍然存在整体物质生活水平较低、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掣肘着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征程上仍要进一步推动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3(P139)据统计,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931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7%,19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还需全面提升。(二)农民综合发展素质牵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农民

21、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农民,他们既是建设者,也是享受者,他们的综合发展素质直接关系着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情况。农民综合发展素质包括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实践素质等,其素质高低受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新时代,在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与重点推进下,广大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素质得到了普遍提升。但是,由于受历史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国农民综合发展素质仍然偏低。农民综合发展素质较低会直接降低农民对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地位、内容和实现路径的认识能力,弱化农民参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实践能力,牵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显示,2

2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 422万人,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6 023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14 848万人,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10 551万人,其中初中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仅8.3%。20另一项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中具备科学素质的人员占比为6.45%,与城镇居民的13.75%差距悬殊。21这些关于农民发展素质的数据表明,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龄普遍较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广大农民科学素质亟待培育提高。我国农民综合发展素质整体偏低的现实状况,已经对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产生了牵绊,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并予以有效解决。(三)农村消极文化氛围阻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农

23、村消极文化氛围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它的存在让受教育程度本就较低的农民长期被难以铲除的落后文化困扰,阻隔农民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接受,进而阻碍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农村消42极文化氛围是一个整体概念,主要指传统文化糟粕、外来腐朽思想等在农村营造的一种不利于农民精神生活发展的落后文化氛围。一方面,农村消极文化氛围对农民的影响根深蒂固。农村相对保守,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先进文化还是消极文化对于农民的影响都十分深远。消极文化氛围对农民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必然会阻碍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农村消极文化氛围阻隔了农民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接受。相对保守的农民接受了一种文化观念,随着时间推移就

24、会形成思维固化,当看待同一问题时,要想让其接受一种新的观点是充满困难的,尽管这种观点可能是正确且有益的。例如农村婚葬嫁娶大操大办、重男轻女等风气,尽管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在铲除这些落后思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在农村仍有存在。消极文化氛围阻碍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融入农民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仍需下大功夫培育弘扬。(四)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综合投入亟需加强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项充满挑战而又必须进行的事业,需要综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才能实现。受限于历史传统、经济水平、政策措施、观念认知等原因,社会面对于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视还不够,一些地区仍然盲目

25、地认为当前农村只管发展经济,其他建设都可以等经济繁荣后再重点发展,最终导致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一是农民自身投入不足。农民不能科学把握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裕的协调关系,把二者割裂开来,为了追求物质生活富裕,很多农民往往把全部资源投入于物质利益的获取,致使其对自身精神生活发展投入不足。二是市场化投入不足。市场逐利的本性是始终不变的,当前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事业的利润相对较小,尽管我国有宏观调控的引导,但市场主体仍然在尽力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利润更高、效益更好的事业中,致使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市场化投入不足,缺少了发展的重要活力来源。三是政府公共投

26、入不足。在一定情况下,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项主要依靠政府公共投入的公益事业。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对于这项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财政投入不足,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对于推动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的调控引导不够。一项事业能否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自身,如果农民、市场主体、地方管理者不能合力增加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综合投入,那么这项事业可能需要延迟很久才能实现。四、新时代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事业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必须以等不得也急不得的心态,以奋发有为、敢闯敢干的热情,通过提高农民物质生

27、活水平、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等途径,扎实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筑牢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新时代,农民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裕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只有进一步提升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才能筑牢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提升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关键是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此需要从农民的收入、分配、消费等环节协同发力。具体而言,一要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抓手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要立足地方独特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同时,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

28、首创精43神,激发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农村产业发展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二要持续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2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9 251万人,人均月收入4 432元。19可以看出,我国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整体收入还需提高。因此,要在初次分配中着重提高农民工收入,在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定点帮扶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并持续优化第三次分配,让第三次分配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上发挥更大作用。三要增加对农消费的补贴补助,开展新一轮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购置补助”等各类农民消费补贴活动。让广大农民在享受更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体验

29、的同时,花费更少的金钱,稳定提升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只有农业产业不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才能在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二)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做好主体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三农”工作,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22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依靠和建设的主体始终是广大农民,不断提升农民的综合发展素质,是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主体保障。因此,要制定更加完备的政策法规,指导农民综合素质建设事业更有底气、更加规范、更受重视地开展,各地要根据地方实际,结合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需要和乡村

30、发展的需求,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科学有效的农民综合素质提升规划。此外,加强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培训活动要注重多元化,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全面满足农民需要。各地要根据需求针对性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通过线上线下座谈、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汇集农民素质发展需求,依据地方实际、农民年龄和从事工种等合理划分农民素质发展需求类型,开展针对性建设,要定期组织农民素质提升专家培训会,邀请专家对农民进行免费培训,为农民答疑解惑;要充分利用专业的农业院校开展培训教育,在专业院校内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民综合素质提升的培养体系,大力度吸引学习热情高的农民主动参与。(三)搞好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31、营造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是满足农民美好的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需要革除农村消极腐朽文化对农民的负面影响,建设农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3(P310)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文化供给和需求等各环节,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等特色手段,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阐释方式,帮助广大农民真正吃透弄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要义,才能使社会主义

32、核心价值观真正充盈农民的文化生活。二要积极发展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文化发展内生动力提升方面,各地政府要在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上下功夫,增强农民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热情和本领,帮助广大农民利用好现有的乡土资源繁荣自身文化生活。在农村优秀文化创新发展方面,各地政府要利用好现代技术和运营手段转化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造利用外来优秀文明成果,使之与农村发展实际相协调,与农民发展需要相适应,真正成为广大农民接触得到、利用得好、享受得深的先进文化。在农村文化监管方面,各地政府要加强对消极文化的打击整治力度,逐步清除传统文化糟粕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农44民的负面影响。三要大力发展农

33、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能够有效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既能推动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又能通过市场化建设全面提升原有文化资源的整体体验。例如,各地政府可以依据农村特有文化资源进行手工艺品开发、旅游开发、特色文化场馆建设等,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营造好农村文化氛围,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保障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充足投入现阶段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政府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保障好相关建设的综合投入,着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满足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刻吸取纯粹市场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无法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教训,加强农村公共文

34、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首先,要建立统筹协调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需要乡村建设各部门的协同推进,因此要在各建设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和办事机制,让事关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事项办理更顺畅。同时,各部门之间要做好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信息共享,统筹推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保证公共投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其次,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地方管理人员要逐步改变轻视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错误认识,深刻认识加大相关财政投入的必要性。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调整财政资金的年度预算,增加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业的财政资金,设立专项资金,加

35、强管理使用,严禁挪用、乱用,充分保障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业的财政投入。最后,要加强对市场化公共文化建设事业的监管引导。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参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市场在给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业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可能会出现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对象不全面、质量不稳定、过程不科学的问题,要做到提前预知,提前预防监管,把市场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业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危害减少到最小。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是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依靠,需要各部门、各主体加强建设,协同发力。结语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推进全体人

36、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点,也是具有不同寻常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的关键难点。愈是艰难的事业,愈凸显它的价值。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要目标,通过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综合素养、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等手段,不断增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平衡性、协调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

37、见N.新华每日电讯,2023-02-14.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54毛泽东文艺论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国家统计局.伟大的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统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江泽民就农业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央把农业作为贯彻十四大精神的第一件大事来抓N.人民日报,1992-12-28.9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习

38、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求是,2022(07).1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8.1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EB/OL.http:/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N.人民日报,2017-12-14.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中 国 科 协.第 十 一 次 中 国 公 民 科 学 素 质 抽 样 调 查 结 果 发 布 EB/OL.https:/ 斌)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