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武汉都市圈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355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都市圈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武汉都市圈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武汉都市圈植被NDV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3卷第3期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V o l.4 3N o.32 0 2 3年6月J o u r n a l o fH u a n g g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J u n e.2 0 2 3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崔利芳1,许 馨1,牛自耕2,祝慧敏1(1.黄冈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北 黄冈4 3 8 0 0 0;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流域关键带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 3 0 0 7 4)摘 要:本文以S P O T/V E G E T A T I O N N D V I卫星遥感数

2、据为基础,结合气温数据、降水数据对武汉都市圈归一化植被指数(N D V I)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年平均植被N D V I整体呈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武汉都市圈植被生长状况较好;在时间尺度上,N D V I以0.0 0 6/a的速率显著增加;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 2/1 0 a,年平均降水量以6 8.6mm/1 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但两者的变化趋势都没通过显著性检验;年际植被N D V I与气温、降水量显著相关的面

3、积比为1 2.9%和1 3.2%,其中与气温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大于负相关面积,而与降水显著负相关的面积大于正相关面积。因此,武汉都市圈植被整体呈稳定恢复趋势,气候变化促进了植被N D V I增加。关键词:N D V I;气温;降水;武汉都市圈中图分类号:Q 9 4 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0 9 6-7 0 2 0(2 0 2 3)0 3-0 0 4 3-0 6收稿日期:2 0 2 2-0 8-1 7 D O I:1 0.3 9 6 9/j.i s s n.2 0 9 6-7 0 2 0.2 0 2 3.0 3.0 0 9 作者简介:崔利芳,女,山西朔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

4、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遥感。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人才项目(Q 2 0 2 1 2 9 0 3);流域关键带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 0 2 1 F 0 3);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 0 2 1 1 0 5 1 4 1 4 1)。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N D V I v e g e t a t i o n c h a n g e s a n d i t s r e s p o n s e t o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 i nW u h a nm e t r o p o l i t a na r e

5、 aC U IL i-f a n g1,X UX i n1,N I UZ i-g e n g2,Z H UH u i-m i n1(1.S c h o o l o fG e o g r a p h ya n dT o u r i s m,H u a n g g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H u a n g g a n g4 3 8 0 0 0,H u b e i,C h i n a;2.H u b e i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C r i t i c a lZ o n eE v o l u t i o n,C h i

6、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G e o s c i e n c e s,Wu h a n,4 3 0 0 7 4,H u b e i,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t e m p o r a l a n d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c h a n g i n gt r e n d so fN o r m a l i z e dD i f f e r e n

7、c eV e g e t a t i o nI n d e x(N D V I)i nW u h a nm e t r o p o l i t a n a r e ab a s e do nS P O TV E G E T A T I O N N D V I s a t e l l i t e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d a t a,c o m-b i n e d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a t a.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8、y s i sm e t h o dw a s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v e g e t a-t i o nN D V I a n dc l i m a t i c f a c t o r s i nW u h a nm e t r o p o l i t a na r e ad u r i n g1 9 9 8-2 0 1 5.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a v e r a g ev e g e t a t i o nN D V I a

9、 s aw h o l ep r e s e n t s a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p a t t e r no f h i g h,m i d d l e a n d l o wa l l a r o u n d;O n t h e t i m e s c a l e,t h e a n n u a l a v e r a g eN D V I i n c r e a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a t a r a t eo f 0.0 0 6/a;t h e a n n u a l a v e r a g

10、e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h o w e da f l u c t u a t i n gd o w n w a r dt r e n d,w i t had e c r e a s i n gr a t eo f 0.0 2 C/1 0 a,w h i l e t h e a n n u a l a v e r a g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s h o w e d ad o w n w a r d t r e n d a t a r a t e o f 6 8.6 mm/1 0 a;t h e a r-e a r a t i o s

11、 o f v e g e t a t i o nN D V I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w e r e 1 2.9%a n d 1 3.2%.T h e a r e a o f v e g e-t a t i o nN D V I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p o s i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12、ew a s l a r g e r t h a n t h en e g a t i v e c o r r e l a t i o na r e a,w h i l e t h e a r e a s i g-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4 3卷n i f i c a n t l yn e g a t i v e l yc o r r e l a t e dw i t h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w a sg r e a t e r t h a n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a r e a.T h e r e f o

13、 r e,t h eo v e r a l lv e g e t a t i o no fW u h a nu r b a nc i r c l e s h o w e da s t a b l e r e c o v e r y t r e n d,a n dc l i m a t e c h a n g ep r o m o t e d t h e i n c r e a s eo f v e g e t a t i o nN D V I.K e yw o r d s N D V I;t e m p e r a t u r e;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W u h

14、 a nm e t r o p o l i t a na r e a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级生产者,在地球表层分布广泛,是连接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中间环节,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植被能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1-3。因此,随着全球变化的加剧以及对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界越来越多地关注植被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迫切了解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4-6。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不同尺度的植被变化特征并评价各影响因子在植被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

15、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的演变,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归 一 化 植 被 指 数(N o r m a l i z e d D i f f e r e n c eV e g e t a t i o nI n d e x,N D V I)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植被定量监测指标,能够连续、准确地反映出植被的生长变化状况,植被N D V I的变化对于区域环境 和 生 态 系 统 的 变 化 有 着 重 要 的 指 示 作用7-9。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全球与区域土地覆盖、植 被 分 类 等 方 面 也 发 挥 着 不 可 忽 视 的 作用1 0。N D V I已被广泛用于研究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16、研究植被N D V I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对理解和探讨地表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及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1 1-1 2。宋怡等1 3利用N D V I数据,对我国的寒旱地区气候因素和植被动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植被和降水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气温的上升导致植被生长季节延长,最终使该地区的植被N D V I增加。张甜甜7对我国西南三江流域植被N D V 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研究发现西南三江流域生长季植被N D V I与气温相关性较好,生长季植被N D V I与气温、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植被N D V I主要受气温、降水的影响,受人类活动影

17、响相对较小,但人类活动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任荣仪8以2 0 0 0-2 0 1 9年贵州省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发现在此2 0年间,贵州省N D V I呈显著增加趋势,生长季和春、夏、冬季的植被N D V I受温度影响强于降水,秋季降水强于温度,其相互作用显著且空间异质性强,且不同月份的滞后性在空间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张景华等9发现,植被的生长发育对气候具有滞后性,滞后时间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减少。侯美亭等1 4发现在中国东部地区植被N D V I显著增加的地区,气温产生的作用更为显著。国内外学者针对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在全球、全国和区域尺度上已开展诸多研究。大量研究表明气候

18、变化是影响植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1 5-1 8。主要因为热量能够为植被生长提供所需能量,水分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因此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两个主要要素。武汉都市圈由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九市组成。其中,“武鄂黄黄”四市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武汉都市圈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将武汉城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武汉都市圈以不到湖北省1/3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省5 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6 0%以上的G D P总量,是湖北省人 口 聚 集、经 济 发 展、产

19、业 密 集 的 核 心 区域1 9-2 0。前人对武汉都市圈的研究大多是关于空间发展,对武汉都市圈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方面的研究鲜少,植被变化能够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研究植被变化对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随着气候变化、人口的急剧上升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都市圈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变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环境变化,但目前尚未有学者研究该区域的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本项目拟以武汉都市圈为研究区,围绕“武汉都市圈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这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科学认识武汉都市圈植被变化的影响机制,为保护武汉都市圈生态环境、建设绿色都市圈和开展生态文明建

20、设提供科学依据。1 研究区概况武汉都市圈地处湖北省东部地区,其气候类44第3期崔利芳,等: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雨热同期,光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 6.51 7.5之 间,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为11 3 016 0 0mm之间,季节性降水差异非常明显,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期在夏季,冬季降水量偏少2 1。武汉都市圈的植被类型主要以阔叶林为主,在东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存在部分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分布2 2。2 数据与方法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2.1.1 遥感数据植被N D V I数据集是基于S P OT

21、V E G E T A-T I ONN D V I卫星遥感产品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科 院 地 理 科 学 与 资 源 环 境 科 学 数 据 中 心(h t t p:/www.r e s d c.c n/d a t a.),分辨率为1 k m,研究时间段为1 9 9 8-2 0 1 5年。在A r c G I S软件中,利用武汉都市圈矢量边界裁剪出研究区N D V I遥感影像,并将其数据转化为T I F F格式。由于所获得的N D V I数据以季节为单位,需要使用A r c G I S中的栅格计算器功能得出年际N D V I图像。2.1.2 气温数据和降水数据气温、降水数据来源于中科院地理科学

22、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是基于全国上千个气象站点的每日观测数据汇集、整理、计算和空间插值处理生成,研究时间段为1 9 9 8-2 0 1 5年。在本文研究中,利用A r c G I S软件,通过武汉都市圈矢量边界裁剪出需要的气象和降水数据集影像,并转化为T I F F格式。2.2 研究方法2.2.1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通过对一组随时间变化的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而得到其变化趋势。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 9 9 8-2 0 1 5年的平均N D V I进行趋势分析,得到其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s l o p e=nni=1(iN D V Ii)-ni=1ini=1N D

23、V Iinni=1i2-(ni=1i)2(1)式中,n为年份数量(时间序列为1 9 9 8-2 0 1 5,n=1 8);N D V Ii为第i年的N D V I均值;s l o p e则表示N D V I年际变化斜率。2.2.2 相关分析本文对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数据分别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的结果反映出气温和降水与植被N D V I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rx y=ni=1(xi-x)(yi-y)ni=1(xi-x)2ni=1(yi-y)2(2)式中,rx y为要素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其值介于-1,1 之间。rx

24、 y 0,表示正相关;rx y 0,表示负相关,rx y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要素间关系越密切;越接近于0,两个要素关系越不密切。x和y分别表示两个要素样本值n年的平均值。2.2.3 最大值合成法用最大值合成法(M a x i m u m V a l u eC o m p o s-i t e s,MV C)来计算在研究年限内的最大化N D V I数据,用以观察N D V I的年际变化趋势2 3。计算公式为:MND V I=MAX(ND V Ii j)(3)3 结果分析3.1 植被N D V I空间分布特征为了研究 植被N D V I的 空间分布特 征,对1 9 9 8-2 0 1 5年的N D

25、V I取平均值,再使用重分类功能从而得到1 8年间N D V I的空间分布图。根据图1可以看出,植被N D V I整体呈现出四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点,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武汉都市圈的东北部、东南部以及西南部的边缘地区,低值区大都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地区即城镇及其河流湖泊等水域。研究区整个区域的最大值为0.8,最小值为0.0 4,平均值为0.5 8,标准差为0.1 1,其中8 7.1 6%区域的值介于0.5 0.8之间,而0.5 0.6和0.6 0.7的面积分别以3 9.5%和3 5.1%的占比超过了研究区面积的1/3,低于0.5的区域面积不超过1 3%。图1 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

26、市圈年际N D V I空间分布54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4 3卷整体来看,武汉都市圈植被生长状况较好,四周N D V I数值较高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处于山区,植被类型丰富,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较好;中部地区N D V I值偏低,可能与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城市土地利用占比较大、植被绿化不足有关,再加之中部地区湖泊较多,且有长江、汉江主要河流经过,水域面积大,导致N D V I值偏小。3.2 植被N D V I时间变化特征通过对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际N D-V I平均值统计发现,武汉都市圈年际植被N D V I多年平均值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十

27、分明显,研究区多年平均值介于0.7 60.9 0之间波动,其中最小值出现在2 0 0 2年达到0.7 6,最大值出现在2 0 1 5年达到0.9 0,多年平均值为0.8 1,线性 回 归 发 现,1 8年 间 武 汉 都 市 圈N D V I以0.0 0 6/a的速率显著增加(图2)。整体上来说,在此1 8年间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数值的年际变化为不断增长,这与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的环保政策和政府所实施的相应措施密切相关。图2 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多年平均N D V I变化趋势图3.3 武汉都市圈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平均气温降

28、水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研究区的多年气温均值为1 7.4 0,其中在2 0 1 2年温度最低为1 6.8 4,在2 0 0 7年温度达到最高值1 8.1 2,极差为1.2 8,通过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发现,武汉都市圈温度整体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 2/1 0 a,但没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可计算出其变异系数为0.0 3,说明其温度波动性较小,气温比较稳定。研究区历年的降水量均值为13 3 4.6mm,其中在2 0 0 1年降水量最低为10 2 8.4mm,在1 9 9 8年降水量值最高为16 6 7.7mm,通过线性回归发现,1 8年间降水量以6 8.6mm/1 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

29、其多年降水量的变异系数为0.1 4,说明武汉都市圈的降水量变化波动性较大。图3 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平均气温(a)和降水(b)变化趋势图3.4 植被N D V 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分析气候变化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生长发育,其中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重要因素2 4。气温和降水作为植被生长的两个重要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2 5。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加突出。为了更深层次的探析植被N D V I对气候(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确定植被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作用大小,本文对武汉都市圈1 9 9 8-2 0

30、1 5年植被N D V I与气温和降水分别做相关分析,同时结合显著性水平生成相关性分布表1。表1 1 9 9 8-2 0 1 5年平均N D V 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分析结果(占比%)正相关负相关显著性正相关显著性负相关气温2 8.3 07 1.7 08.1 34.7 7降水1 9.7 28 1.2 83.8 49.3 63.4.1 年际植被N D V I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武汉都市圈年际植被N D V I与气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际植被N D V I与 气 温 的 相 关 系 数 主 要 集 中 在-0.6 00.7 5之间。年平均N D V I与气

31、温呈正相关的区域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比为2 8.3%,最大相关系数为0.9 0,呈负相关的区域面积占比为7 1.7%,最大相关系数为-0.9 5。N D V I与气温的相关 系 数 检 验 表 明,通 过0.0 5显 著 性 检 验(P0.0 5)的面积比为1 2.9%,其中呈正、负相关的面积占比分别为8.1 3%和4.7 7%。因此,植被N D V I与气温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大于负相关面积,表明武汉都市圈气温的变化对植被N D V I增64第3期崔利芳,等: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加有一定促进作用。上世纪8 0年代以来,植被N D V I的增加与气温上升关系密切

32、,即植被变绿主要是由气候变暖引起的,但进入2 1世纪,气温的上升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可能由正转负2 5。武汉都市圈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剧烈,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耕地和林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因此,有效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增加碳汇,减缓气候变暖,对植被快速生长及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4.2 年际植被N D V I与降水的相关性分析武汉都市圈年际植被N D V I与降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际植被N D V I与 降 水 的 相 关 系 数 主 要 介 于-0.7 80.5 8之间。植被N D V I与降水呈正相关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1 9

33、.7 2%,最大相关系数为0.8 7,负相关区域面积比为8 1.2 8%,最大相关系数为-0.9 3。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的区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P0.0 5)的面积比为3.8 4%,呈负相关关系的区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P0.0 5)的面积比为9.3 6%。因此,植被N D V I与降水显著负相关的面积大于正相关面积,表明武汉都市圈降水的减少对植被N D V I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植被指数数据的更新,许多研究表明,在降水丰富的南方地区,较气温而言,降水量并不是植被生长的关键因子,而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是植被变化的主要限制因子2 6。4 结论与

34、展望本文以N D V I遥感数据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数据对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利用相关分析研究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植被N D V I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程度,主要结论有:(1)在空间分布上,武汉都市圈1 8年平均植被N D V I整体呈现出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的最大值为0.8,最小值为0.0 4,平均值为0.5 8;高值区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东北部大别山区、东南部山区以及西南部的边缘地区,低值区大都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地区。(2)在时间序列变化上,1 9 9 8-2 0 1 5年研究区植被N D V I多年平均值集中

35、于0.7 60.9 0之间,多年平均值为0.8 1,研究区植被N D V I多年平均值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0 0 6/a。(3)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0 2/1 0 a,但温度波动性较小,气温常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平均降水表现为以6 8.6mm/1 0 a的速率减少,降水量变化波动性较大。(4)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际植被N D-V 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区和显著负相关区所占比例分别为8.1 3%和4.7 7%,表明部分区域气温的上升对植被N D V I

36、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而部分区域气温的下降有利于植被N D V I的增加。1 9 9 8-2 0 1 5年武汉都市圈年际植被N D V I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区域占比3.8 4%和9.3 6%,表明研究区部分区域降水的减少有助于植被N D V I增加,而少部分区域降水的增加促进植被N D V I增加。本文在气候因子的选择方面存在局限,此外,武汉都市圈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愈来愈明显,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将考虑加入日照时数、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等气候指标和人类活动,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武汉都市圈植被变化的影响。参考文献:1 李晶晶.近3 0年来中国西部八省N

37、D V I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 0 1 9.2 D a iX,W a n gLC,H u a n gCB,e ta l.S p a t i o-t e m-p o r a lv a r i a t i o n so f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si nt h e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s i nt h em i d d l e r e a c h e so f t h eY a n g t z eR i v e r,C h i n aJ.E c o l o g i c a l I n d

38、 i c a t o r s,2 0 2 0(1 1 5):1 0 6 3 9 4.3 徐勇,黄雯婷,窦世卿,等.2 0 0 02 0 2 0年西南地区植被N D V I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特征J.环境科学,2 0 2 2(6):4 3-4 6.4 乌日汗.2 0 0 1-2 0 1 6年内蒙古植被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 0 2 0.5 杨钰杰.1 9 8 2-2 0 1 5年全球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 0 2 0.6 L i a nX,P i a oS,L i L,e t a l.S u mm e r s o i

39、l d r y i n ge x-a c e r b a t e db ye a r l i e r s p r i n gg r e e n i n go f n o r t h e r nv e g-e t a t i o nJ.S c i e n c eA d v a n c e,2 0 2 0,6(1):1-1 1.7 张甜甜.西南三江流域植被N D V 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 0 2 0.74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4 3卷8 任荣仪.贵州省植被指数/N D V I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 0

40、2 1.9 张景 华,封 志明,姜鲁 光,等.澜 沧 江 流 域 植 被N D V 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 0 1 5,3 0(9):1 4 2 5-1 4 3 5.1 0 张 姗.归一 化植 被指 数 研究 J.绿 色 科 技,2 0 1 9(2 0):2 5-2 8.1 1 金凯.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0 1 9.1 2 拉巴,拉珍,拉巴卓玛,等.2 0 0 0-2 0 1 8年那曲市植被N D V I变化及气候变化响应J.山地学报,2 0 1 9,3 7(4):4 9 9-5 0 7.1 3 宋怡,马明国.基于

41、G I MM SAVHR RN D V I数据的中国寒旱区植被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遥感学报,2 0 0 8(3):4 9 9-5 0 5.1 4 侯美亭,胡伟,乔海龙,等.偏最小二乘(P L S)回归方法在中国东部植被变化归因研究中的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 0 1 5,3 0(3):4 0 9-4 2 2.1 5 Z h a n gW,W a n gLC,X i a n gFF,e ta l.V e g e t a-t i o nd y n a m i c s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w i t hc l i m a t ec h a n g ea tm

42、u l t i p l et i m es c a l e si nt h e Y a n g t z e R i v e ra n dY e l l o w R i v e rB a s i n,C h i n aJ.E c o l o g i c a lI n d i c a-t o r s,2 0 2 0,5 6(4 3):1 0 5 8 9 2.1 6 J i nK,W a n gF,Y uQ,e ta l.V a r i e dd e g r e e s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e f f e c t so no b s e r v e ds u r f a

43、 c ea i rt e m p e r-a t u r e t r e n d s i nC h i n aJ.C l i m a t eR e s e a r c h,2 0 1 8,7 6(2):1 3 1-1 4 3.1 7 王志鹏,张宪洲,何永涛,等.2 0 0 02 0 1 5年青藏高原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对降水变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 0 1 8,2 9(1):7 5-8 3.1 8 罗玲,王宗明,宋开山,等.1 9 8 22 0 0 3年中国东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N D V 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 0 0 9,2 9(4):8 0 0-8 0 8.1 9

44、刘水玲.武汉城市圈城市活力评价与影响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 0 2 0.2 0 赵育恒,曾晨.武汉城市圈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分析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 0 1 9,3 9(4):1 4 2 6-1 4 4 0.2 1 李小帆,邓宏兵,谢伟伟.武汉城市圈城镇化水平和大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和空间计量方法J.城市规划,2 0 1 9,4 3(5):6 7-7 2+8 6.2 2 曾杰,李江风,姚小薇.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 0 1 4,2 5(3):8 8 3-8 9 1.2 3 刘玮琦.东北亚植被N D V I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D

45、.延吉:延边大学,2 0 2 1.2 4 Z h a n gX,Y u eY,T o n gX,e ta l.E c o-e n g i n e e r i n gc o n t r o l sv e g e t a t i o nt r e n d si ns o u t h w e s tC h i n ak a r s tJ.S c i e n c eo f t h eT o t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2 0 2 2(7 7 0):1 4 5 1 6 0.2 5 Y i nL,D a iE,Z h e n gD,e ta l.Wh a td r i v e s

46、t h ev e g e t a t i o nd y n a m i c s i nt h eH e n g d u a nM o u n t a i nr e-g i o n,s o u t h w e s tC h i n a:C l i m a t ec h a n g eo rh u m a na c t i v i t y?J.E c o l o g i c a lI n d i c a t o r,2 0 2 0(1 1 2):1 0 6 0 1 3.2 6 Z h a oW,H uZM,G u oQ,e t a l.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c l i m a t i c f a c t o r s t o i n t e r a n n u a l v a r i a b i l i t yo f t h ev e g-e t a t i o n i n d e x i nn o r t h e r nC h i n ag r a s s l a n d sJ.J o u r-n a l o fC l i m a t e,2 0 2 0,3 3(1):1 7 5-1 8 3.责任编辑 王菊平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