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一片藤叶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蔓mn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暴躁: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蔑mi视:轻视,小看。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也说悬心吊胆。面面相觑q”: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不说话。淅x淅沥l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呆滞zh:迟钝,不活动。疲惫bi:非常疲乏。狂风骤zhu雨:猛烈的风,急速的雨。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
2、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一
3、一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语言丰富又朴实含蓄,这些特点使他的许多作品,列入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近百年来一直拥有广大的读者。他本人也为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美国于1918年开始设立“欧亨利纪念奖”,专门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并以此永远纪念这位对短篇小说的创作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巨匠。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2、相关知识:欧亨利式结尾: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
4、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式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下面以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文中主人公苏比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六次惹是生非,故意犯罪,结果皆未得逞,后来他在宗教力量(姑且不论宗教力量如何)感化下,准备悬崖勒马,改邪归正,读者在这时也许屏住呼吸,抱以新的希望,可就在这时,苏比被捕了。这种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意味深长地突出了苏比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现实,使读者更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本质。正如前苏联作家苏曼诺夫说的:“艺术的打击
5、力量要放到最后。”这很有点像“卒章显志”的写法。这种文章让人读后荡气回肠,不得不掩卷沉思【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最后一片藤叶感伤气氛浓厚。作者满怀深情地赞美了穷艺术家之间“相漏以沫”的友谊,突出地刻划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画家的形象。二、写作方法1、丰富的细节描写。在最后一片叶子中,欧亨利是以异常生动而丰富的细节,来描绘艺术村里的穷困画家苏和琼西,怎样努力为了铺平通向艺术的道路而苦苦地挣扎;失败的老贝尔门怎样的贫穷潦倒和失魂落魄,字里行间浸透着作家对社会底层人不幸遭遇的无限同情。小说中,欧?亨利特意选取了琼西“倒数藤叶”这一典型的悲剧细节,以哀婉、忧郁而惆怅的
6、笔调,来描绘琼西在病中的孤寂与绝望,同时,也反衬出贝尔门杰作之伟大:一个患有重病的穷困而绝望的年轻女画家琼西,不停地咳嗽,有气无力地躺在油漆铁床上;三天来,一直凝望着窗外纠缠在另一面灰砖房墙上的长青藤,低声地数着越落越少,愈落愈快的枯黄藤叶;用虚弱的声音轻轻地倒数着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十二、十一、十六、五”。由于秋风的肆虐,藤上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默默地想着自己生命之树的叶片,不也正在愈来愈快地落下吗?“又掉了一片,只剩下五片了”、“只剩下四片了”奄奄一息的琼西数着萎缩的落叶,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作家向读者展现了怎样的一幅悲凉而凄切的画面?2、在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性格。有伟人曾经说过:“细
7、节的真实就是生活的真实,就是作品关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时间与空间关系的描写真实。”那么,最后一片叶子就是围绕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现象,人物自身内心矛盾,这样三种矛盾冲突扭结交错,来展开故事情节和铺陈讲述的。人与人的冲突即苏与琼西的冲突,琼西因病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而苏却竭尽全力给予她继续生活的信心;人与自然现象的冲突即琼西与疾病的冲突,她有去画那不勒斯海湾的美好憧憬,却没有勇气去战胜疾病;人物自身的内心矛盾即琼西心中滋生出来的古怪念头与死的绝望,那些都是复杂而新鲜的矛盾冲突。四、重难点导析在最后一片叶子中,作品的主人公,即典型人物是贝尔曼。他一生潦倒,加之性格怪僻。终日借酒浇愁,然而却有一片
8、善良而温情的内心。作者是用侧面交代的方式来刻画老画家贝尔曼去“画青叶子”的动态和心理形象。苏给琼西告诉贝尔门的死讯时说:“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楼下自己那房间里痛得动弹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部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架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作家这段精彩细致的描写,自然会引起读者的浮想联翩。由于整夜画叶子而遭受风寒的袭击,老画家贝尔曼后来被肺炎夺去了可怜的生命,一辈子默默无闻,最后悄然地与世长辞。可是,奄奄一息的琼西却被这片永不凋落的藤叶给拯救活了。琼西悲切而激动地说:“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确实,这是
9、一片浸透了老画家贝尔曼的血与汗的叶子,是充满真情与爱心的不朽的藤叶。一片充满了无限生命精神活力的常青叶。【类文品读】诺言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稀少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时玩打仗游戏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说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
10、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了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一个有分量的诺言,犹如一座有高度的山。可悲可叹的是,我们许多人不时被困在山下。1你对文中孩子的举动有何看法?2“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句中用“柔和”和“肃穆”来表现神情是否矛盾?为什么?3第段的排比句与文题“诺言”有何关系?4你对文中第段是如何理解的?5请概括出本文的大意。(参考答案:1例
11、1:这个孩子遵守诺言,坚守岗位,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例2:这个孩子不知变通,天真幼稚,竟把游戏当真事,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只要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2不矛盾。理由是:“柔和”表现出军官被孩子的做法所感动,“肃穆”是因为他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使命有种神圣感。3该段在排比中套用了三个比喻句,旨在激发读者对“诺言”的种种联想,同时给人以文学艺术上的优美感受。4遵守诺言犹如攀登高山;作者对于不信守诺言的人表示婉惜,激励我们敬重并信守诺言。(此题属主观题,只要言之成理、语言通顺、意思正确即可)5本文通过写三个人对诺言的态度,赞美了信守诺言的可贵精神。)二同步练测一、基础知识1、读下面的词语,用线标出注音
12、有错的字,在后边括号里写上正确的拼音。触摸(c”m)()忧郁(yuy)()愚蠢(yc“n)()蔑视(mshsh)()2、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账款昵称苔藓错综复杂B、倾泻嘲弄愚蠢提心吊胆C、一幢暴燥窗槛唠唠叨叨D、纳闷疲倦颤抖面面相觑3、文章中的“最后一片藤叶”指的是什么?它与文章中的琼西、贝尔曼先生有什么关系?4、把题目最后一片藤叶换成最后的常春藤叶好不好?为什么?5、“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的“透”你觉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6、贝尔曼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有什么美好的品质?二、同步解读有五成希望,医生一面说,一面把苏细瘦的颤抖的手握在自己的手里,好好护理,你会
13、成功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的名字叫贝尔门-听说也是个画家。也是肺炎。他上年纪了,身体又弱,病得很重。他是治不好的了;今天要把他送到医院里,让他舒服一点。第二天,医生对苏说:她已经脱离危险了,你成功了。现在只剩下营养和护理了。下午苏跑到琼西的床前,琼西正靠在那儿,安详地编织着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毛线披肩。苏用一只胳臂连枕头带人一把抱住了她。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小家伙,她说,贝尔门先生今天在医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在楼下自己那间房里痛得动弹不了。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搞不清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
14、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了那里。7、从选段中你能体会苏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8、假如你是苏,你会这样照顾琼西吗?9、“亲爱的,那是贝尔门的杰作,他在最后一片叶子掉落的晚上画的。”你怎么理解?10、人们怎么知道这幅画是贝尔门画的呢?请从最后一个自然段里找出有关的句子。11、看到这幅特别的画,你想对琼西说点什么吗?12、在你身边,你曾遇
15、到过或认识过像贝尔门这样的人吗?三、美文赏读最后一壶水这是爷爷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他们所在排的三十来人,艰难地行走在一片yo()无人烟的沙漠中。国民党上司要他们横穿沙漠,秘密地将一名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奉另外一座城市。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国民党在一次扫荡中,他为了掩护战友们撤退,受伤被捕了。爷爷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铮铮铁骨的硬汉子,在国民党的许多严刑逼供中,他始终紧咬牙关,在严刑拷打中一声未吭,国民党没有在他的口中捞到任何的秘密,气急败坏,丧心病狂,十分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在沙漠行进的押送中,当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爷爷
16、首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一点点,然后大家再依次喝水。也不知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日渐减少,最后,仅剩下一壶了。爷爷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他知道,自己手下几十号人的生命都系在这壶水上。强忍着干渴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望着大家干裂的嘴唇,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手从行囊中拿出了最后一壶水。爷爷望着手上的这个与其他水壶不一样的水壶,心颤抖了,这壶水等于是几十条生命啊。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与众不同的水壶,看了看,还像往常一样,他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想让他先喝第一口。这些日子来,士兵们已渐渐被这位共产党员铮铮铁骨的精神折服,也渐渐开始熟悉起这位共产党员。见递过来的水
17、壶,他睁着一双干枯而又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的这些士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紧盯住了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眼神中露了出来。猛地,他迅速抢过爷爷手中的水壶,咕咚,咕咚,咕咚,眨眼之间,将一壶水喝了个底朝天。就在这些士兵要对这位共产党员咆哮时,他们看见站着的这位共产党员的双腿突然软了下来,嘴里吐出像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了下去,闭上了双眼。士兵们一脸的惊讶,怀着难以表白的心情,默默地安葬了这位共产党员。在以后的几天中,几十号人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一直对共产党员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大夫接过水壶一看上面的外文,很吃惊地问爷
18、爷,用这壶装过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爷爷说装过水喝。大夫直摇头,连声说,不可能,不可能。大夫还说,壶上面写着外国一种剧毒药的名称,显然是装过毒药的,如果喝了用这壶装过的水,人畜只要喝一小口,就会迭命。听到这儿,爷爷彻底明白了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抢着把一壶水喝完,压在心头的疑惑是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更加沉重了起来不久,国民党的这支队伍在爷爷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起义投向了八路军。13第段注音的汉字应是:14第段中“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一句,与文中的哪一句有呼应关系?15第段中士兵们对这位共产党,抢过爷爷手中的水壶喝水,起先是“咆哮”,在第段中又写到
19、一脸的“惊讶”,这里的“咆哮”是指士兵的,“惊讶”是指士兵。16第段中写道:“压在心头的疑惑是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更加沉重了起来”,这里的“沉重”是指。1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18被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救这些国民党员?19第段“土兵们一脸的惊讶,怀着难以表白的心情,默默地安葬了这位共产党员”中“难以表白”、“默默地”,写出了这些士兵怎样的心理感受?20文章的第段中这样写道:“一直对共产党员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这位爷爷为什么“念念不忘”,其不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略2、C3、略4、略5、“透”字
20、说明贝尔曼没穿雨具,看出他舍己为为的精神。6、略7、略8、略9、略10、头一天早晨调色板。11、略12、略13杳14“他的一双大眼睛紧盯住了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眼神中露了出来。”15、凶暴;对救他们生命的共产党员的举动感到吃惊。16、被国民党秘密押送的共产党员是挽救士兵生命的救命恩人。17一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在生死紧要关头舍生忘死,拽救了押送他的国民党士兵的生命。18答案要点:因为他曾学过医,出于人道主义;用自己的行为感化这些国民党士兵。19、心理的感受要扣住佩服与困惑(为何救他们)。如:折服却愧疚,也惊讶于为救他们献出生命的举动,心头开始震颤等。20能自圆其说即可,但在观点中应表示出对这位共产党员铁骨精神的佩服。)9专心 爱心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