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21-22页的例1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五的第1、2、3和5题。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清楚测量的步骤与方法。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并能利用有关长度单位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判断。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教学准备 1元硬币、银行卡、学生尺及文具等。教学过程一、 学前准备1. 复习旧知(1) 师生共同回忆,曾经学过哪
2、些长度单位?(2) 谁能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一厘米又有多长?(3) 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做单位?1米等于多少厘米?2.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数学教科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实际测量。二、 探究新知1. 认识毫米(1) 分组测量教学书的长、宽和厚。(2) 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长:26厘米。 宽:不到19厘米,差5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
3、厘米,怎么办呢?引出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位于厘米间的1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 学习1厘米=10毫米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10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板书)3. 深刻感知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表象(1)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为1厘米。(硬币、磁卡、钥匙等)(2)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3) 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毫米。三、
4、巩固练习1. 填一填 ( )厘米( )毫米=( )毫米 ( )厘米( )毫米=( )毫米 ( )厘米( )毫米=( )毫米2. 画一画(1) 画一条1厘米7毫米的线段。(2) 画一条长33毫米的线段。3. 算一算 2厘米=( )毫米 40毫米=( )厘米 70毫米=( )厘米 35毫米=( )厘米( )毫米 4厘米6毫米=( )毫米 1厘米-8毫米=( )毫米 23毫米+27毫米=( )毫米四、 总结提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 作业超市1. 必做题:教材第24页第1、2、3和5题。2. 选做题:A.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呢? B.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长4( ) (2)教室长10( ) (3)玻璃厚5( ) (4)铁皮厚2( )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 尺子上每1厘米长度都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