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6篇).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029518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读后感(6篇) 俞可平教授著作的论国家治理现代化分别从治理和善治的理论基础、全球化与治理变迁、社会自治与治理秩序以及全球治理等角度,深刻阐释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之于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本书强调了2个观念的转变。从国家统治走向国家治理,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从实践上说,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必要求对国家的行政制度、决策制

2、度、司法制度、预算制度、监督制度等进行突破性的改革。 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可能冲破传统和教条的束缚,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治理体制的改革属于政治改革的范畴,比起其他改革更具有政治敏感性,更容易使人们畏首畏尾,解放思想尤其重要。实事求是就要求我们要正视中国的实情,一切从中国出发,摸索出符合国情的改革治理良策。 二要克艰攻难、敢闯新路。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可以吃的肉都已经吃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现存的不少治理体制机制不尽合理,有些违背了政治学的公理,有些则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公民的利益。例如,至今仍有一些机构只有权力而几乎不承担责任,政出多门、职责不清、职能错位等现象大量存在。我们

3、要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包括规范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俞可平教授指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五个标准。首先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它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其二是民主化,即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所有

4、公共政策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其三是法治,即宪法和法律成为公共治理的最高权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权力;其四是效率,即国家治理体系应当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五是协调,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制度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从政府治理到社会治理,各种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协调,密不可分。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势必要求在国家的行政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预算制度、监督制度等重要领域进行突破性的改革。从高层来说,要实行治理体系的变革,严格的执行以法制治国,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任何政党

5、,团体或个人的一切行为规范均应以法律为准;从基层来说,要实行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构建起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府政策与社会公德共治的新型治理理念。结合我国实际,即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国家治理机制,要形成四者之间良性互动、有机合作基础上的多元共治即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治理理念、深入改革治理体制、丰富完善治理体系、努力提高治理能力。 作为政府基层工作者,站在治理现代化改革的第一线,责任重大。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深切理解治理现代化的含义,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切实转变作风和执政理念,转管理者角色为服务者,将决定着

6、中国民主、法治、公平、责任、透明、廉洁、高效、和谐的现代化治理改革目标能否成功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树立民主法治精神,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实现个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有效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法治精神既是构建这一目标的重要底色,也是促进这一目标的关键力量。 俞可平的论国家

7、治理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规范社会权利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是否现代化,则包括5个标准:公共权力规范化、民主化、法治、效率以及协调,影响这5个指标的,除了一个高素质的权力行使主体外,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一整套民主、科学的治理制度及评价标准,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需要顶层设计,良法是善治的保障,要让每一项立法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旧有提法基础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堪称新时期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不仅要有法,而且要强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突出宪法权威; 依法治国需要贯彻实施,正

8、义是秩序的前提,要让人民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公平正义。正义是人类社会普遍认为的崇高的价值,是指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观点、行为、活动、思想和制度,法律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障公民各项权利;实施依法治国,不仅要依法,而且要强调严格,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依法治权,厘清权力清单,严格依法行政,不让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治国需要共同信仰,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让全民守法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法律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和社会公民在内整个国家的共同信仰,权力既不敢逾越法律的底线,公众亦恪守法律的规范,法治精神和法律情感才会成为法治中国的新常态。法治不是苛求

9、别人放纵自己,法治更不是官员实现政绩需要的工具,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法治是我们的信仰本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我国在现代化进程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当前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凸显,社会不公平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不稳定因素增多,维稳压力增大,党和政府公信力严重流失,现存许多体制机制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这需要我们要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坚定地进行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要从五方面考虑。一是公共权力的运行必须制度化和规范化,不能带有随意性。要求

10、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二是民主化。所有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特别是要实行民主选官,分权制衡,民主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法治。即体现宪法和法律的最高权威,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同时要严格依法办事;四是治理体系能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五是制度系统的协调,特别是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市场治理体系的协调。 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除了要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以外,还要提高官员的素质:一是对官员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公民教育和能力培训;二是建立一整套民主的选拔机制和权力的制约机制,不但要把公民当

11、中高素质的人选出来,而且当发现官员不称职时,有权罢免。 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社会系统会越来越强大,政府要日益还权于社会,将更多的公共事务交给社会去管理,更大程度上实现社会自治。这需要政府从传统的管制角色转变为服务角色,积极扶持各类社会组织或民间组织,培育健康的公民社会,成为政府的合作伙伴,共同担负起公共治理的责任。俞可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书,使我们对全新政治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就社会自治章节中的公共参与谈一点感想。 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状况,取决于政府对社会生活的管理能力,更取决于公民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公共参与的积极性。随着民主法治水平的提高,公共参与

12、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来,既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提高了社会事务运行的效率。 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工作,是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服务工作的一次转型升级。温岭新河镇的政府职能瘦身提供了一个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范本。 新河镇党委、政府在今年4月份开展了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调研,最终确定将羊毛衫、帽业、针织、汽车内饰、坐垫面料等5个协会,作为试点单位。基于5个协会经常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等部分政府职能,初步具备一定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经过反复协商,将运行较为成熟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业资质评估、职称评定初审等11项政府职能,转移到5家行业协会。 XX市首个政府职能转移样本在新河落地,将为政府负

13、担的减轻、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社会事务运转效率的提升,高效、合理、有序发展环境的营造,提供一个可行的蓝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俞可平教授的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编著于三中全会之后,该书分别从治理和善治的理论基础、全球化与治理变迁、社会自治与治理秩序以及全球治理等角度,深刻阐释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之于现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强调了2个观念的转变,从国家统治走向国家治理,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同时提出善治是人类政治发展的理想目标,归纳了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有效、稳定、廉洁

14、及公正的十个基本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实际上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的关系。在时隔一年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全面落实、深化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总目标,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高效的法治实施、严密的法治监督、有力的法治保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五个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六大任务。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驾护航。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市、镇基层干部,也应当实现三个转变与之相适应。 一、适应制度的强力约束。十八大之后,行

15、政环境发生了迅速和深刻的变化,政府官员的权力逐渐削弱,原有的经济激励手段开始逐渐取消,有点象上了孙悟空的紧箍咒,预决算制度的透明化、公开性改革,财务制度、监督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权力清单制度等改革一波接一波,权力在层层压缩,而责任在层层加码,容易造成干部一下子无所适从,甚至茫然与迷惘,眼下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其实行政环境的改变也进入新常态,基层干部唯有彻底改变观念,从不适应、难适应到适应,到自觉。 二、提高决策水平的科学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职必须为。目前不少法律法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适应,因此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进法律的废立改,多年以来,行政决策难免有不少的随意性与主观性,有时使基层干部

16、叫苦不迭,事实上,任何一个行政层级具有决策权与立法权的双重性,XX县区级部门执行省、地决策,对镇级具有决策权,而镇级相对村,也具有决策权。任何决策要在充分的调研之上,要有可操作性,避免脱离实际,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实践的推敲,基层干部要敢于讲真话,上层干部要好好听听下层的批评与建议,才有利于调整与修正决策。 三、形成在制度轨道内运作的惯性。现在干部的自由度很小,但是可操作性在进步,因为规定越来越多,按规定执行就是。治理现代化要求任何一个干部都要有法制轨道内运作的理念,需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调整工作心态,否则,随心所欲,置规则于不顾,就要付出脱轨的代价,促使自身对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不习惯到习惯,从被动到自觉,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事业的负责。第9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