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北朝诗歌第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的兴起先秦汉魏诗歌中的山水描写 诗经中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关雎、淇奥、节南山等; 楚辞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很多,如山鬼、湘君、湘夫人、渔父等; 汉末文人诗中涉及自然景色描写的作品有青青陵上柏、回风动地起等; 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最早的一首以写景为主的中国诗歌作品。 山水文学的兴起与魏晋南朝庄园经济的发展 魏晋之际,政乱频仍,名士少有全者,士子们试图以纵情山水来逃避政治斗争,他们建造了一些私人小园林。西晋时期,巨富石崇的金谷园为其中翘楚,当时名流经常在此游玩宴饮。 东晋南朝的士族,在南方更是大量修筑园林。他们常常侵占湖泊山林,将私人园林、宅第和自然山水结合在
2、一起。据宋书武帝纪记载,当时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夺,小民薪采鱼钓,皆责税值。 大诗人谢灵运家的庄园,自祖父谢玄以来,一直是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芦人渔子,泛滥满焉。湖中筑路,东出趣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高甍凌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杳在下,水陆宁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水经注渐水) 他们崇尚朝隐之风,经常优游其中,得山水清幽之趣。谢灵运即云:今所赋既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于文则可勉而就之;求丽,邈以远矣。览者废张、左之艳词,寻台、皓
3、之深意,去饰取素,傥值其心耳。 (山居赋序)金谷园江南山川之美激发了文士新的审美欲望 永嘉乱中,北方士人随晋室南迁。为协调南北世族利益,北方世族多居会稽一带。江南山川风貌,迥异于北方,南下士人,耳目为之一新。世说新语言语篇云: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山水之美如此,文人秉笔,不免寄情。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江南山水,曲折深秀,而都邑街衢,亦纡余委曲。这样的环境,亦影响到山水诗歌的风格。南朝山水诗的产生与玄学审美观之关系 魏晋以来,玄学大盛,士人追
4、求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王弼老子第二十九章注)的人格美,自然与人的关系更为亲近。老庄以道生万物,物乃成为达道之媒介。而万物之中,惟有未受人世污染的自然山水最能体现道的内蕴与真美。能否领略自然之美,成为衡量人格境界的一项重要标准。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云: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玄言真正从诗文中分离出来,要到谢灵运之后。(一)谢灵运的生平 谢灵运(386433),祖籍陈郡阳夏。出身于东晋显赫世家,祖父谢玄,袭封“康乐公”。刘裕代晋,降爵“康乐侯”。 性格高傲,仕途坎坷,佛学造诣高; 南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山水诗贡献巨大,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
5、日渐兴盛。谢灵运游山劈路图永嘉山水 谢公屐 永嘉位于今浙江省温州市北部,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连”的独有特色而闻名,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中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二、作品讲读:登池上楼 艺术特点: (1)托物起兴,寄慨抒情。 (2)此诗最受人称道的是写景,清新如画,自然天成,典型地体现了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的风格。 (3)此诗又由写景转入抒怀,祁祁、萋萋两句化用古诗,传达出伤春思归的意绪。 (4)此诗章法严谨,层次清晰,先写自己的境遇,然后写景,最后抒怀。赏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叶梦得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
6、故非常情所能。(石林诗话)元好问赞叹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论诗绝句三十首) (1)这两句写春天的景色。上句写临窗所见:池岸上已长出青青的春草;下句写临窗所闻:园中柳树上变换着各种禽鸟的鸣叫声。 (2)诗人对季节变化本无所用心,因久病初愈,乍见春草、乍听禽鸣,便觉格外清新,意识到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来到。惊异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耳目并用写感受,把春的律动自然而然地传达给读者。 (3)此联诗句写景清新如画,自然天成,典型地体现了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的风格。其写景体察入微,描写生动;布置工巧,由远及近,从听觉到视觉,错综变化,达到了造语天然,清景可画,有声有色
7、(谢榛四溟诗话)的艺术境地。 三、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1谢诗善于细致入微地描摹山水景物,营造清新自然、生动鲜明的画境。 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 萧纲: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王士贞说: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读书后卷三) 2谢诗在摹景状物中十分注重字句的锻炼,创造出了许多名垂后世的佳句。 3谢诗的构思与结构比较单一,其山水诗往往是先叙事,次写景,最后抒情说理,由此也形成了古代山水诗模式化的构思与结构。 4谢诗讲究语言的艺术技巧,重辞采,讲对偶,求新奇。 刘勰评论宋初山水诗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
8、龙明诗)一、鲍照的生平 鲍照(414?466),字明远。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极有抱负。 南史本传:“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 一生倍受门阀制度的压抑,有志难申。钟嵘诗品:“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瓜步山揭文:“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 二、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如建功立业的愿望,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对门阀社会的不满,边塞、战乱、游子、思妇、弃妇等。 七言诗贡献巨大,拟行路难18首为代表作。鲍
9、照: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边塞诗: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
10、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砂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忠臣,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弃妇诗:代白头吟 直如朱比绳,清如玉壶冰,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食苗实硕鼠,玷白信苍蝇。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陵。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三、鲍照诗歌的特点 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1、内容及情感基调上的寒士之声 2、形式多样,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11、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展,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第三节 谢朓与新体诗 一、新体诗 新体诗是与古诗相对而言,是古诗向律诗过渡的重要一环。南朝齐周颙、沈约等人把四声八病(周顒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创四声切韵,同时沈约四声谱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弊病必须避免,称为八病)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形成了一套诗歌写作的声律规则。这种声律和对偶的融合,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对后来律诗的形成影响深远。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有沈约、
12、谢脁、王融等人。 二、谢脁及其诗歌创作钟嵘诗品赞其诗: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严羽沧浪诗话则云: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唐代诗人大多对谢脁推服不已,李白就曾一生低首谢宣城(王士祯论诗绝句 ),杜甫亦曾称赞道:谢脁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川 ) 。谢脁山水诗选读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题解 三山,文选李善注云:山谦之丹阳记曰:江宁县北十二里滨江,有三山相接,即名为三山。旧时津济道也。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此诗为建武二年(495)
13、春,谢脁出守宣城途中作,写诗人登山远眺,回望京城,所见江边美景及依依不舍的思乡之情。 (1)本诗标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概括了诗的基本内容,其构思也围绕着登、望而自然展开。先写登三山、望京邑;随后便是所见之景的展开,描写了一幅绚丽多姿、生机盎然、明丽优美的春日晚景图;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沉痛凄切的去国怀乡之情。 (2)本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重在抒写去国怀乡之情,中间写景,来反衬去国怀乡之情,构思精巧,层次井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意和艺术欣赏 游宦怀乡,淡淡离愁;写景绚丽,熠熠生辉。 前半写景,后半抒情;结构谨严,完整对称。 起调浏亮,善自发端;声律精美,情韵悠扬。二谢山水诗比较二谢皆以山水诗见
14、长,又都存在有句无篇的不足,但诗风存在一定差异:()谢朓山水诗基本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谢灵运以游赏的方式,前半写景,后半抒怀,移步换景,模山范水,谢脁则大多登临远眺,捕捉山水中最富有情趣的部分,经过精心的剪裁和安排,意境更为浑融。()谢朓吸收谢灵运山水刻画精美的优点,诗歌更讲究平仄协调,音韵和谐,语言更为洗练流畅,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和谢灵运的富艳精工颇为不同。二谢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创作山水诗的第一人。他以其对自然景物纯客观的工笔精细描绘、繁富典重的风格开创在前,奠定了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对永明新体诗和后世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谢朓继之于后,以其白描
15、写意、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和清新明丽的风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山水诗艺术。二谢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四节 梁陈宫体诗及其他 宫体诗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所谓宫体诗是用永明新体诗来描写宫廷生活,尤其是以描写女性题材为主,也有咏物的题材等。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讲究声律、对偶;辞藻华艳,风格轻靡柔弱。但宫体诗在诗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宫体诗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初唐。主要作家有梁武帝萧衍和其子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y,以及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徐摛ch 、徐陵和陈后主陈书宝等。第五节 庾信及南北文风的融合 一、北朝文坛概说 “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 二、庾信
16、 1庾信的经历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仕南朝梁“徐庾体”(南朝梁时宫廷诗人庾肩吾、庾信父子与徐摛ch 、徐陵父子皆以写作宫体诗而闻名,世称徐庾体) 后期出使西魏被留,后西魏被北周所代,庾信历仕两朝。后期羁旅他乡多思念故国之作,内容丰富深刻。 2庾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庾信前期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多局限于宫廷生活,内容浅薄。 (2)庾信后期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故国之思、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漂泊之情。在艺术上: 首先,后期诗歌体现着清新刚健、苍凉悲壮的风格。 其次,庾信诗歌的艺术技巧更加精湛成熟。华美与质实、内容与形式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韵律和谐,属对精工,
17、音乐美和形式美也有出色的显现;用典贴切,巧妙灵活,不着痕迹。 总之,他的诗歌达到了化精巧为浑成的艺术境界。 第六节 南北朝民歌一、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一、南朝民歌的分类:吴歌:东晋、刘宋 西曲:宋齐梁陈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以情歌居多 三、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 3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西洲曲 艺术特点: (1)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把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动作、情态、仪容等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极为深挚而曲婉地表达出了缠绵
18、悱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2)诗歌具有一定的情节性,但根本还在于抒情。 (3)诗歌清新淳朴的语言,婉转和谐的韵律,细腻真挚的情感,也都显示着民歌的特色。二 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 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等。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如木兰诗、 4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等。 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 2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 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 另外,朴素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