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基于综合集成层次法的分析_杨荧彬.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07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基于综合集成层次法的分析_杨荧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基于综合集成层次法的分析_杨荧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基于综合集成层次法的分析_杨荧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2022 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改革专项重点课题:教育生态视角下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及保障机制研究(2023JK09)收稿日期:2023-01-20作者简介:杨荧彬(1983 ),女,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指导。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23-4,2:14-23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23-4,2:14-23DOI:10 13839/j cnki hae 2023 2 002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综合集成层次法的分析杨荧彬(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浙江 海宁 3144

2、08)摘要: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旨在激发高校劳动教育革新的潜能,为高校优化劳动教育过程提供决策信息。基于劳动教育系统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以 CIPP 模型为理论依据,从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综合集成层次法(IAHP)完成对评价体系各指标的赋权,并根据赋权实证结果,分析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由此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CIPP 模式;综合集成层次法中图分类号:G40 0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981(2023)02-0014-10一、引言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

3、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出台也充分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视。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规划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发展,提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和“劳动安全保障体系”1,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近年来,诸多高校按照国家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了劳动教育的改革探索,构建了科学可行的劳动教育体系以服务于国家高教改革和人才强国战略。尽管取得

4、了一些积极进展,但劳动教育在整体教育教学中过于弱化淡化、教育内容形式化和碎片化、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要求脱节等诸多问题仍不容忽视。为此,教育部印发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2。因此紧密结合意见 中关于劳动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具体任务,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合理引导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二、文献综述现阶段国内针对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梳理对劳动教育评价的研究文献,部分学者对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索,但没有构建实质性的评价体系,如问清泓

5、等阐述杨荧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教育发展研究了劳动教育评价的意蕴,认为这既是高校劳动教育价值理性的根本回归,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积极回应,依托劳育评价的价值引领,不仅可以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能助力高校实践技能和职业技术教学质量提升,压实高校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的主体责任,应和了全方位育人的根本宗旨3。吴玉剑在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现实困境中阐述道,劳动教育涉及多个部门,但又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也因此劳动教育往往被割裂为彼此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的一个个碎片化环节或活动,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在内容上缺乏逻辑性,在环节上缺乏协同性,在框架上缺乏系统性,没有

6、形成有效的整体性、协同性育人合力4。而在已构建的评价体系中,李鹏基于 OBE 理念,聚焦于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果本身,阐述了劳动教育成果与教育目标的关系,从而选取了考核评价方法对预期学习成果实施评估,构建了对多元化多层次考核评价体系5。邓宏宝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形成了以劳动技能水平、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为核心类属的 9 个支援类属、若干指标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并进行了相关与回归分析,最终建构出“四阶递进”劳动教育分类评价指标体系6。殷世东基于 CIPP 评价模型,融合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四个维度,形成互为动力和调适实施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7。喻平等采用因子分析

7、法,提取了主要影响因子并形成评价体系8。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多数的研究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和中小学进行了劳动教育相关的评价研究,构建了不同侧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主体或为学生个体或为劳动教育课程,侧重于单一层面或单一学科的实证分析和应用研究,更多的是评价阶段性成果和教育结果,而较少从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宏观整体层面进行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对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活动涉及较少,没有对教育主体和客体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评价,对个体发展的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并且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规范性、系统性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三、基于 CIPP 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构建思路CIPP 模型是 19

8、66 年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管理导向模型,作为成熟的教学评价体系被广泛地应用到诸多教育领域,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得到了实践证明。该模型包括背景(Context Evaluation)、输入(Input Evaluation)、过程(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Product Eval-uation)四个评价维度,分别对分析对象所处环境的合理性、达成目标所需的各类资源的配置及投入情况、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件和活动、方案实施结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做出反馈和改进。CIPP 模型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导向评价、过程评价和优化评价,注重过程改进,突出反馈的重要作用。而劳动教育具有

9、系统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等诸多特点,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高校的劳动教育是一项包含诸多子系统的综合育人教育,既要有理论教育形态,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形态,既要有校内人事、教学、学工、后勤等诸多部门和各个环节的协作配合,又不可忽视校外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等育人主体的支持作用。CIPP 全程性导向评价较符合劳动教育系统性的需求,并且过程评价能有效地把握高校劳动教育阶段性的教育效果,促进高校劳动教育不断优化,符合教育规律。因此,本文基于 CIPP模型构建评价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模型,将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对教育主体的投入产出状况、教育活动等教育事实进行考察,从环境基础、资源投入、执行过程、成果产出等多个环节对高校

10、开展的劳动教育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借鉴CIPP 模型的研究思路,通过评价为高校优化劳动教育过程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激发高校劳动教育革新的潜能,挖掘劳动教育改革创新的空间,保证高校作为劳动教育实51总 338 期高等农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施主体在实践中的行动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励高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以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能。(二)基本架构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高校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检验的是劳动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效果,发挥激励、监督、调控与甄别的功能,评价过程重在过程和导向。结合 CIPP 四个维度,注重过程性、兼顾结果的基本原则,在邀请几位教学管理专家进行访谈、问卷调研并修正的基础上,形成了涵盖

11、4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31 个三级指标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表 1)。表 1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C1 外部支持环境D1 政府支持政策B1 环境基础D2 社会生态系统支持程度C2 学校实施环境D3 校内顶层设计D4 校内相关规章制度建设D5 劳动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师生比C3 师资建设D6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师生比D7 专兼职教师结构比重D8 师资培训力度D9 劳动教育工作经费投入B2 投入保障C4 经费投入D10 劳动实践基地经费投入D11 专业教师参与专项奖励资金D12 工作领导小组C5 组织保障D13 系统的发展专项规划D14 定期督查制度措施劳

12、动教育成效 AD15 劳动教育课程门数C6 课程建设D16 劳动教育课程覆盖学生比例D17 劳动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占比D18 专业课融合劳动教育占比D19 劳动实践基地数B3 过程行动C7 劳动实践D20 劳动实践课程门数D21 劳动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度D22 建有系统化的劳动教学育人体系C8 资源整合D23 建有运行科学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D24 建有家校社劳动协同育人机制D25 教学技能提升C9 教师收获D26 科研意识增强D27 共同体意识确立B4 成果绩效D28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树立C10 学生收获D29 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D30 劳动知识习得D31 劳动技能提升1 基于背景的劳动教育

13、环境基础评价劳动教育环境基础主要选取“外部支持环境”和“校内实施环境”两个维度作为二级指标,主要评价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外部支持力度。外部支持主要考虑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动力是具有外生性的,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在政府自上而下的主导作用下服务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因此劳动教育的改革具有自上而下的特61第 2 期杨荧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教育发展研究征,而从社会整体面看,社会劳动教育淡漠、家庭劳动教育疲软等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因此,政府政策的支持,社会组织、高校、用人单位、家庭、个体等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推进,是影响高校劳动教育成效的有利因素。在内部环境方面,高校对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相关规

14、章制度建设能够保障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使劳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实现目标能够有规划地推进。2 基于输入的劳动教育资源投入评价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投入,投入的大小直接体现高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劳动教育的资源投入选取“师资建设”“经费投入”和“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作为二级指标。其中,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劳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教育开展的成败。从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角度,劳动教育是一门实践强、灵活性强的课程,需要为劳动教育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同时充足的经费

15、投入也是劳动教育和实践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落实各级政府劳动教育的政策,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奖励制度,吸引有经验的教师从事劳动教育等,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从组织保障层面,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有专项规划,能使劳动教育的开展更具规范性,而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定期对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监督与检查,能够确保劳动教育开展的真实性,从而将劳动教育落细落实,提升教育成效。3 基于过程的劳动教育过程行动评价从“德智体美”发展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劳动教育成为育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高校的劳动教育也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劳动形态变化,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构建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

16、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将“课程建设”“劳动实践”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作为二级指标,主要评价高校劳动教育的过程性,把握动态调整、及时反馈等显性特征。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劳动教育课程做出宏观规定,合理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结构,会使劳动教育有章可循。因此将课程体系建设、必修课门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专业与劳动结合度等作为过程行动的考评内容之一。基于劳动教育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立足高校学生特点,系统规划整合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合理协调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关系,设置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拓展劳动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能提高劳动教育实施的实效性,因此将

17、实践服务、实践基地建设、资源整合等纳入劳动教育体系考评的内容。4 基于成果的劳动教育成果绩效评价劳动教育的教育效果最终体现在成果绩效上。成果绩效发生在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价值关系之中,是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时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与其主观期望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的体现,良好的教育成效反过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高校劳动教育效果进一步改善,因此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考虑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角度进行终结性评价,重点围绕学生收获和教师收获。新时代高校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相关劳动习惯和品质,更要着眼于新时代劳动观的精神内核,把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使其理

18、解“为何劳动”、认同“何人劳动”、践行“如何劳动”、感悟“何以劳动”,引导其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主体部分,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落实和开展的关键因素,教师能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将劳动教育的要求自觉转化为内在的信念、态度和品质,树立共同体意识,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践、教学指71总 338 期高等农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导、教学改革与研究等多方面获得能力上的提升,亦是劳动教育成果绩效上的体现。综上考虑,把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意识和观念意识这几个方面组成劳动教育多层次的成果绩效评价指

19、标。四、基于综合集成层次法(IAHP)的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的具体原理是将被研究的决策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分解出的层级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准则层以及一个方案层,采用模糊量化的方法,求出各层级指标或方案相对上一级的权重,进而求出每个方案的总权重及方案优先级顺序,是一种典型的多目标多属性的系统评价方法。笔者在前期通过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共收集了在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 11 名专家对所列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价,通过调用yaahp 软件工具箱处理所搜集数据,计算出目标层与准则层以及准则层与方案层之间的权重。考虑到问卷由专家群体评判,每项指标的评判过程不可避免

20、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经验性,为减少这类因素的干扰,并处理影响评价结果的极端意见,笔者引入了群体识别技术进行处理,首先计算样本评判的边界值,当某个评价者所给出的评价结果不在其置信区间内时即行删除。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关于高校劳动教育成果评价体系构建的一致性意见。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将结构层次模型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为劳动教育成效 A;第一准测层为 4 个一级指标(B1B4),第二准测层为 10 个二级指标(C1C10),方案层为31 个三级指标(D1D31)。第二步:样本识别。为减少评判主观性和经验性的影响,先计算样本的评判边界值,用ij的置信度为 95%的置信区间来确定,置信

21、区间即用 a,b 表示样本估计总体平均值误差范围的区间。a、b 的具体数值取决于对于“该区间包含总体均值”这一结果的可信程度。一般来说,选定某一个置信区间,目的是让“a、b 之间包含总体平均值”的结果有一特定的概率,这个概率就是所谓的置信水平。具体公式为:P(1 96n M +1 96n)=0 95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关于 M 的一个置信度为 95%的置信区间:?x=z sn,其中?x:样本均值,z:标准差,s:样本方差通过 SPSS 25.0 软件计算各指标之间相对重要度评分的 95%的置信区间的结果,如表 2所示。依据两两相对重要性指标评分的置信区间的结果确定两两相对重要性指标评分的临界值,当

22、某个专家给出的评分不在置信区间范围内则视为无效打分予以剔除,整理后本次数据的删除率也在相对合理范围内9。这种处理方法可排除极端值的干扰,获得较为可靠科学的评价结果。表 2各指标相对重要度评分结果项目M SD方差标准误平均 95%置信区间(LL)平均置信区间(UL)的 95%B1/B20 759 0 8370 700 2520 2651 254B1/B30 515 0 8610 7420 2600 0061 025B1/B41 757 2 7267 4320 8220 1463 368B2/B31 594 1 4562 1200 4390 7332 454B2/B42 231 2 0334 13

23、40 6131 0293 433B3/B42 564 2 0434 1750 6161 3563 771C1/C20 631 0 8450 7130 2550 1321 130D1/D21 625 1 8483 4160 5570 5332 71781第 2 期杨荧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教育发展研究续表 2项目M SD方差标准误平均 95%置信区间(LL)平均置信区间(UL)的 95%D3/D41 758 1 5182 3050 4580 8612 656D5/D61 564 1 8823 5400 5670 4522 676D5/D72 624 2 2925 2510 6911

24、2703 978D5/D81 120 1 2471 5540 3760 3831 857D6/D72 964 2 5206 3510 7601 4744 453D6/D82 223 2 6667 1050 8040 6483 798D7/D80 999 1 5682 4590 4730 0721 925D9/D101 764 1 7573 0870 5300 7252 802D9/D113 182 2 6016 7640 7841 6454 719D10/D113 048 2 7377 4930 8251 4314 666D12/D131 388 1 8213 3160 5490 3122 4

25、64D12/D140 915 0 7800 6090 2350 4541 376D13/D141 533 1 2001 440 3620 8242 242D15/D160 631 0 8450 7130 2550 1321 130D15/D172 600 2 3195 3760 6991 2303 970D15/D181 625 1 6182 6160 4880 6692 581D16/D173 230 2 1534 6370 6491 9584 503C3/C41 788 1 4852 2060 4480 9102 666C3/C51 836 1 4472 0950 4360 9812 69

26、2C4/C52 758 1 9613 8470 5911 5993 917C6/C71 715 1 7863 190 5390 6602 771C6/C82 394 2 0754 3070 6261 1673 62C7/C82 564 1 8373 3750 5541 4783 649C9/C100 432 0 3700 1370 1120 2130 651D16/D182 333 1 9323 7340 5831 1913 475D17/D180 910 1 3971 9510 4210 0841 735D19/D202 430 2 3505 5220 7091 0423 819D19/D2

27、11 388 1 5862 5160 4780 4512 325D20/D211 874 2 2254 9510 6710 5593 189D22/D231 225 1 2891 6620 3890 4631 987D22/D241 412 1 0591 1220 3190 7862 038D23/D242 818 1 6622 7640 5011 8363 801D25/D263 545 2 2074 8730 6662 2414 850D25/D271 667 1 8143 2890 5470 5952 738D26/D271 201 1 2031 4460 3630 4901 911D2

28、8/D291 727 1 3481 8180 4070 9302 524D28/D303 182 1 8883 5640 5692 0664 297D28/D312 636 1 9633 8550 5921 4763 797D29/D303 485 2 1104 4530 6362 2384 732D29/D312 758 1 7453 0470 5261 7263 789D30/D310 782 0 8200 6730 2470 2971 26791总 338 期高等农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第三步:构建判断矩阵。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劳动教育效果影响因素综合评价体系中,需要将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

29、一层次中某一要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A,并予以量化,其中,aij表示要素 i 与要素 j 相比的重要性标度。A=a11a12a1na21a22a2nam1am2amn本文采用“九级标度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以相应的分值,再利用德尔菲法将有关专家的分值进行综合并几何平均,计算步骤为:(1)计算成对比较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nj=1aij(i=1,2,n)(2)计算 Mi的 n 次方根:?Wi=nMi(i=1,2,n)(3)对向量归一化:Wi=?Wini=i?Wi(i=1,2,n)W=(W1W2Wn)T构造出各层次中所有判断矩阵,本文

30、以构建的目标层对于第一准测层(A B)的判断矩阵计算为例,如表 3 所示,根据上述几何平均法计算得出。表 3目标层对于第一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A BAB1B2B3B4权重值B110 7780 250 8330 150B21 286 11 530 350B340 667130 370B41 20 3330 33310 129同理,依次可以计算 B1 C,B2 C,B3 C,B4 C,C1 D,C2 D,C3 D,C4 D,C5 D,C6 D,C7 D,C8 D,C9 D,C10 D 各层次判断矩阵及权重。第四步: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由于判断矩阵是根据多位专家给出的分值得出的,因素在进行两两对

31、比时可能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因此,我们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进行一致性检验。成对比较矩阵完全一致的情况是元素满足 aij*ajk=aik的成对比较阵 A 称为一致矩阵,成对比较矩阵也允许不一致,但要确定不一致的范围,实际问题中,我们先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不一致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倘若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该矩阵的精确度合乎要求,转入下一步:否则,转入上一步,对于实际问题中虽不一致,但在允许范围内的成对比较矩阵,可以 W 为特征向量,计算成对比较矩阵的最大特征根,计算公式为:AW=W,max=1nni=1mi一致性指标 CI=max nn 10 1,一致性比率 C.=C.I./.I.其中:ma

32、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 为矩阵的阶数,.I.是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可以根据 Saaty 给出的.I.表查出),一致性比率 C.值越小,则说明判断矩阵一致性越好。一般情况下 C.值小于0.1,则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C.值大于 0.1,则说明不具有一致性,应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调整后再进行分析。本次研究构建出的目标层 第一准测层(A B)的 4 阶判断矩阵,根据.I.表查询得到.I.值为 0.890,计算得到 C.值为 0.089 0.1,通过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同理,依次可以计算B1 C,B2 C,B3 C,B4 C,C1 D,C2 D,C3 D,C4 D,C

33、5 D,C6 D,C7 D,C8 D,C9 D,C10 D 各层次判断矩阵的C.值均小于 0.1,通过一致性检验。第五步: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各层要素对系统目的的合成权重,并对各因素进行排序,具体结果如表 4 所示。通过 D 层次的总排序可02第 2 期杨荧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教育发展研究知,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最重要的前十个指标分别为:劳动教育工作经费投入(D9),劳动实践基地经费投入(D10),劳动教育课程覆盖学生比例(D16),劳动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度(D21),劳动实践基地数(D19),劳动实践课程占比(D20),校内顶层设计(D3),校内相关规章制度建 设(D4),正

34、 确 的 劳 动 价 值 观 树 立(D28),劳动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占比(D17)。表 4高校劳动教育评价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及排序结果一级指标及权重二级指标及权重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排序B1 环境基础(0 150)C1 外部支持环境D1 政府支持政策0 020921(0 0419)D2 社会生态系统支持程度0 020922C2 学校实施环境D3 校内顶层设计0 05237(0 1047)D4 校内相关规章制度建设0 05238B2 投入保障(0 350)D5 劳动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师生比0 021119C3 师资建设D6 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师生比0 021120(0 0702)D7 专兼职教

35、师结构比重0 007031D8 师资培训力度0 021118C4 经费投入(0 2107)D9 劳动教育工作经费投入0 09031D10 劳动实践基地经费投入0 09032D11 专业教师参与专项奖励资金0 030113C5 组织保障(0 0702)D12 工作领导小组0 021517D13 系统的发展专项规划0 025414D14 定期督查制度措施0 023316B3 过程行动(0 370)D15 劳动教育课程门数0 017123C6 课程建设D16 劳动教育课程覆盖学生比例0 07583(0 1600)D17 劳动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占比0 036310D18 专业课融合劳动教育占比0 030

36、912C7 劳动实践(0 1600)D19 劳动实践基地数0 05335D20 劳动实践课程占比0 05336D21 劳动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度0 05334C8 资源整合(0 0533)D22 建有系统化的劳动教学育人体系0 010730D23 建有运行科学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0 032011D24 建有家校社劳动协同育人机制0 010729B4 成果绩效(0 129)C9 教师收获(0 0322)D25 教学技能提升0 010728D26 科研意识增强0 010726D27 共同体意识确立0 010727D28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树立0 04779C10 学生收获D29 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0

37、 023515(0 0968)D30 劳动知识习得0 014124D31 劳动技能提升0 011525五、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提升对策通过综合集成层次赋权方法的应用,由此确定了高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指标权重系数的大小意味着该因素是否为影响高校劳动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将权重系数较大的指标确定为高校劳动教育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提升高校劳动教育效果的相关措施也需要着力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改进和优化。(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12总 338 期高等农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高校的劳动教育是系统工程,涉及劳动教育方案制定、师资建设、教学实施、实践设计、资源整合、督导反馈、过程管

38、理等内容,需要自上而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就需要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建立起制度规范、分工明确、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劳动教育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政产学研合作、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指导决策,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长期发展规划,建立起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相关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均要积极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建设,如教学部门和二级学院要切实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教学实施和改革等工作;人事部门要负责教师的劳动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学工部门和团委要负责劳动教育实

39、践活动开展和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科研部门要落实劳动教育科学研究,政产学研资源对接等工作,形成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教育体系。(二)创新教育模式,实现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程高校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内容,贯穿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进一步科学把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劳动教育的相关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关键,切实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完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实践教育占了较大的权重,要在这两块下功夫。劳动教育课程要将对学生劳动能力、素质要求纳入

40、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分类的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协调机制,融合专业资源建设劳动实践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要结合课程建设开展劳动实践项目建设,通过引入合适的选题、案例、项目、作业、训练等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要结合专业建设开展产学研协同的学生劳动实践平台整合与建设,使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劳动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要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我服务劳动、校园公益劳动,唱响劳动最光荣主旋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真正把握劳动理论教育与

41、劳动实践锻炼的契合点,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劳动理论的应用和升华,最终实现学以致用。(三)加强教育投入,落实劳动教育激励机制扎实做好保障工作,尤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劳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要结合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在师资培训、教师课酬、对外交流、教材编写、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实践体验、文化活动、竞赛奖励等方面增加投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保障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转变师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与学的双主体性。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到劳动教育和实践中来,将提高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

42、修的重要内容;要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劳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将教师指导学生劳动实践和项目等计入教师考核工作量;要邀请具有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劳模代表、社会知名人士、杰出校友等担任劳动教育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广泛开展劳动理论宣讲,深入解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在奖学金评定及其他各类学生荣誉评选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劳动能力及劳动成果的重视与激励,将劳动实践及相关项目作为学生考核、评价重要绩点,激励学生通过劳动与创新促进专业学习,发挥大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四)整合劳育资源,构建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22第 2 期杨荧彬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教育

43、发展研究劳动教育从来不只是高校一方的职责,劳动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要汇聚各类劳动教育资源和力量,把劳动光荣作为新时代的价值尺度10,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将劳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家庭首责、学校主责、社会重责的家校社共建共生的劳动育人共同体,促进平台资源共享、开放充分、功能集约和内外对接,实现高效运行,使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劳动教育合力,切实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劳动教育说服力,实现三方有效衔接、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提高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参考文献:1 中

44、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N 人民日报,2020 03 27(1)2 教育部关于印发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 2020 4 号)EB/OL (2020 07 07)2022 08 26 http:/www 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 07/15/content_5526949 htm 3 问清泓,丁关东 高校劳育评价的三维论纲:意蕴、视域与机制 J 中国考试,2022,(6):32 40 4 吴玉剑,王习胜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J 广西社会科学,2021,(9):183 188 5 李鹏 高职劳动

45、教育考核与评价研究 J 人民论坛,2020,(10):112 113 6 邓宏宝,刘策,吴东照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实施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6 11 7 殷世东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与运行 基于 CIPP 课程评价模式J 中国教育学刊,2021,(10):85 88+98 8 喻平,赵静亚 数学核心素养中品格与价值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J 课程教材教法,2020,40(6):89 95 9 杨学津,魏爱荣,鲁瑞云 用于因素分析的综合集成层次分析法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5):46 47 10 张庆亮 新时代大学

46、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6):35 40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Labor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Integrat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Yang Yingbin(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Dongfang College,Haining 314408,Zhejiang,China)Abstract:The lab

47、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ims to stimulate the potential of labor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ffer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optimize the labor educ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procedural,and open characteristics oflabor edu

48、c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IPP model,a spec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pro-posed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background,input,process,and result,and the Integrated 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IAHP)is used to complete the empowerment of the indicators of the evaluationsystem According

49、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empowerment,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labor education-relate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Key words:labor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CIPP model;Integrat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责任编辑杨思尧)32总 338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