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什么听课反思小学部 晋小艳我是什么是一篇知识性课文,文章的特点鲜明,是用拟人的写法,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李老师充分把握教材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贴合学生学习需求,让课堂变成充满趣味的学堂。题目“我是什么”就充满悬念,开篇一句“我会变”更是会激发低段孩子的阅读好奇心。段老师牢牢地把握住了这个契合点,以“我会变”为主线,引导孩子们边读边勾画,从理解到朗读,从说话表达到书写指导,环环相扣,逐层引导,落实教学。段老师开课用“我会变”引导孩子质疑,孩子当然好奇:“我”会变什么?“我”怎么变?然后带问题读课文,勾画出“我”变成了什么,帮助孩子理清文章写作脉
2、络。接着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自己说想看“我”变的什么魔术,相机展示形象的课件,学习相关段落并融入字形训练,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如“雨”字和“雨”字头的比较;加动词比较:“落、打、飘”的准确运用;说话训练:用“有时有时”说话。同时不忘帮助孩子理解并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整个过程寓知识学习于对“水”的情趣认知中,学生满怀兴趣,精力,高度集中,不仅满足了好奇心,也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段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课标的理念,准确把握目标,构建了有效的课堂。她把水娃娃由水变成云、雨、雹子这些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一步一步不露痕迹地通过不同场合来串讲,很有创意,学生也学得非常扎实。段老师还针对二年级儿童的特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语言。如:把云的变化(白云、乌云、朝霞、晚霞),作成课件,使学生能观察到这个变化。又如:雹子过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雹子的破坏力。再如:板书设计把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用示意图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 总之,听了段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她给我们呈现了一堂朴实、扎实、精彩的语文课,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