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区12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_张馨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888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区12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_张馨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区12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_张馨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区12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_张馨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2 3年5月第3 2卷第3期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A n h u i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M a y.2 0 2 3V o l.3 2N o.3收稿日期:2 0 2 3-0 3-3 1基金项目:安 徽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重 点 项 目“基 于 文 化 生 态 系 统 的 绩 溪 县 传 统 聚 落 协 同 保 护 发 展 策 略 研 究”(AH S K Z 2 0 2 2 D 1 1)

2、;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徽州社区型传统古镇旅游空间生产研究 以西溪南为例”(S K 2 0 2 0 J D 0 1)作者简介:张馨木(1 9 8 0),女,云南曲靖人,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硕士。张鑫玲(1 9 9 6),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硕士。陈晓华(1 9 6 4),男,安徽池州人,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引导研究*以徽文化核心区1 2 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张馨木1,张鑫玲2,陈晓华1(1.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2 3 0 6 0 1;2.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3、合肥2 3 0 0 1 1)摘 要:传统村落活化引导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以徽文化核心区1 2 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构建研究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类型并提出引导策略。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活化包括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机制等方面;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整体活化水平一般且地域差异显著;传统村落活化可划分为宜居协调、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特色、管理有效五大类型。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产业融合、营造村落共同体、促进资源转化和加强组织协同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活化分类引导策略,可为其他区域有关研究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活化类型划分;徽文化核

4、心区中图分类号:TU 9 8 2.2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2 4 6 3(2 0 2 3)0 3-0 0 2 4-0 8D O I:1 0.1 9 7 4 7/j.c n k i.1 0 0 9-2 4 6 3.2 0 2 3.0 3.0 0 4R e s e a r c ho nG u i d i n g t h e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V i l l a g e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R u r a lR e v i t a l i z a

5、 t i o n:F o c u s i n go n1 2 4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V i l l a g e s i nt h eH e a r t l a n do fH u i z h o uC u l t u r eZ HANGX i n m u1,Z HANGX i n l i n g2,CHE NX i a o h u a1(1.S c h o o l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U r b a nP l a n n i n g,A n h u i J i a n z h uU n i v e r s

6、 i t y,H e f e i 2 3 0 0 2 2,C h i n a;2.H e f e iR a i lT r a n s i tG r o u pC o.,L T D,H e f e i 2 3 0 0 1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g u i d a n c e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 i sa n i m p e r a t i v ea s p e c t o f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7、no f r u r a l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F o c u s i n go n1 2 4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v i l l a g e sn e s t l e di nt h eh e a r t l a n do fH u i z h o uc u l t u r e,t h i sp a p e rc o n s t r u c t sar e s e a r c hf r a m e w o r k a n d a n e v a l u a t i o ni

8、 n d e xs y s t e m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r u r a l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a n de m p l o y sa m o d e lb a s e do nc o u p l i n gc o o r d i n a t i o nd e g r e e f o r t y p o l o g i c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f o r m u l a t i n gs

9、t r a t e g i e so fg u i d a n c e.O u rf i n d i n g ss h o w t h a t:t h e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v i l l a g e s e n c o m p a s s e s m u l t i p l e d i m e n s i o n si n c l u d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e c o n o m y,s o c i e t y,c u l t u r e,a n d m e c h a

10、n i s m s;t h e i n t e g r a ll e v e l o f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w i t h i nt h e a f o r e m e n t i o n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s i s l e s s t h a ns a t i s f a c t o r y,w i t hc o n s p i c u o u sr e g i o n a ld i s p a r i t i e s;f i v ed i s t i n c t t y p e so f t r

11、 a d 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h a v eb e e nd i s c e r n e d,n a m e l yl i v a b l ec o o r d i n a t i o n,i n d u s t r i a lp r o g r e s s i o n,s o c i e t a la d v a n c e m e n t,c u l t u r a ld i s t i n c t i v e n e s s,a n de f f e c t i v eg o v e r n a n

12、 c e.B a s e do nt h e s ef i n d i n g s,i t i ss u g g e s t e dt oi m p r o v e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e n h a n c ei n d u s t r i a l c o n v e r g e n c e,f o s t e rac o mm u n i t yo fv i l l a g e s,a d v a n c er e s o u r c ec o n v e r s i o n,a n da m p l i f yo r g a n i z a t i

13、 o n a l s y n e r g y.S u c hc l a s s i f i e d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g u i d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c a ns e r v ea sar e f e r e n c e f o r 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a n dp r a c t i c a l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i no t h e ra r e a s.K e yw

14、o r d s:r u r a l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t r a d 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s;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o f r e v i t a l i z a t i o n;h e a r t l a n do fH u i z h o uc u l t u r e 快速城镇化对封闭的乡村系统产生解构作用,乡村发展要素流失,致使乡村出现功能与空间不匹配的系列问题1。作为乡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村落是农业文明进程的重要见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2,但也长期面临活力不足、

15、文化传承断层、传统产业没落等困境3。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4,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迎来全新的局面,活化保护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5。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活化”概念源于生物学领域,表示生物处于活动状态和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生理过程。国外较早将“活化”概念引用到建筑遗产研究中,被定义为“建筑遗产容纳新功能,使文化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地传承再现,同时对古建筑重要结构的改变降到最低”6。国内先期提出“古迹活化”7概念,之后又提出了“无形遗产活化”8概念。传统村落活化是古迹和习俗被保留并再利用的过程

16、,包括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两个方面。相关研究认为,传统村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态文化种群组合体9,活化是唤醒、激发、传承和创新的过程,通过推进产业融合、人才更新和文化传承1 0,1 1,促进物质、精神、产业及机制活化1 2,1 3,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构建传统村落活化指标体系并评价测度,进而根据评价结果对传统村落进行类型划分,分类提出传统村落活化路径与引导策略。一、徽文化核心区概况与基于乡村振兴的传统村落活化度评价体系构建徽文化核心区地跨皖、赣两省,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

17、区。徽文化核心区先后有六批共计3 7 1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基于对传统村落的典型性以及实际调研数据的可获取性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选取徽文化核心区内最具代表性的第一至四批1 2 4个中国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见图1)。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1 2 4个传统村落的一村一档、相关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以及田野调查数据。村落现状经济社会和设施等数据来源于相关行政村、乡镇政府统计年报,结合与镇村工作人员图1 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分布访谈整理的相关数据。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等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h t t p s:/www.r e s d c.c n/),1 2 4个村落的经纬

18、度数据、热力图数据来源于百度热力地图。运用A r c G I S 1 0.8对1 2 4个传统村落进行坐标配准,将相关空间数据叠合,构建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活化研究数据库。传统村落活化是指以保护为前提,深入挖掘村落传统文化、资源禀赋,构建新的经济生产关系,利用特色资源并引入资金和技术,形成村落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发展、文脉传承、特色空间延续以及村民生活水平提升。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应紧密衔接乡村振兴中关于生态、产业、文化、人才、组织等全面振兴要求,促进传统村落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见图2)。图2 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活化关系其中,生态振兴即乡村宜居协调,落实生态环境系统活化1 4,优化村落环境,通过

19、生态、景观、人居环境的活化来建设宜居美丽家园1 5;产业振兴即乡村产业发展,恢复传统村落经济功能,通过产业升级转型,“三产”融合发展,催生乡村经济新业态;人才振兴即乡村社会发展与治理,助推传统村落社会活化,留住村民、培育乡贤、吸引人才,促进人口发展,提升村落活力;文化振兴即加强村落52第3 2卷第3期张馨木,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引导研究文化的保护传承,挖掘村落特色文化,激发村民文化认同,以文化振兴激活村落传统文化;组织振兴即乡村治理,着力管理机制活化,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因此,传统村落活化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化解传统村落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机制等保护与发展

20、问题的有效举措。以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为导向,从人居环境指数、经济发展指数、社会活力指数、文化保护指数、制度健全指数五个维度建构传统村落活化度评价体系目标层,并权衡数据获取的可获得性和难易程度,初选基础设施完善度、生活设施完善度、传统风貌协调度、生态环境协调度、民居使用度、村集体经济状况、村落经济增长、村民收入状况、村民消费状况、产业发展度、有效劳动力占比、原住民保留度、外来人口活力度、村落人口密度、村落人口增长、非遗保护与传承度、历史建筑种类保护度、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度、传统街巷保护度、建村年代、村落保护文件数量、保护管理机构数量、保护管理人员数量、文献资料记载程度、政府管理有效度等2 5个指标层

21、。考虑各评价指标之间可能会存在交叉、质量不高等问题,将指标因子代入S P S S2 6.0,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检验,采用极差正规化方法对指标进行处理。第一步,无量纲化。正向指标处理:Yj=Xj-m i n(Xj)/m a x(Xj)-m i n(Xj)(j=1,2,3,m)(1)负向指标处理:Yj=m a x(Xj)-Xj/m a x(Xj)-m i n(Xj)(j=1,2,3,m)(2)第二步,指标检验与筛选。相关性检验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使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相关指标,第一次检验KMO为0.5 8 5,对传统村落活化指数各指标进行逐项分析后剔除“建村年代”指标,再

22、次检验KMO值为0.6 1 5,大于0.6,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显著值为0.0 0 0,小于显性水平值0.0 5,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第三步,指标确定。通过以上分析,确定传统村落活化度指标体系为5个维度、2 4个评价指标。构建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活化度(A C I),活化度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与其综合权重乘积的和,为传统村落活化研究提供定量指标。A C I=j1XjWj(j=1,2,3,m)(3)第四步,指标权重赋值。考虑到传统村落实际情况和指标体系复杂性,为了有效克服权重统计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质量损失等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观)和因子分析法(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综合权重。将主观权重、客观权

23、重代入公式(4)得到传统村落活化度指标体系中的综合权重。W=w1jw2jj1w1jw2j(j=1,2,3,m)(4)通过以上处理,最终确定传统村落活化度评价指标(见表1)。耦合协调模型采用耦合协调度反映传统村落活化水平与各维度的协同效应1 6,为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类型细分作参考,即:C=(A C IjDj)/(A C Ij+Dj)212(5)式中,C代表耦合度,A C Ij为传统村落活化度得分,Dj为各维度得分。T=A C Ij+Dj(6)式中,T为传统村落活化度与各维度水平的发展度,、分别是待定权重,考虑到两者同样重要,因而取=0.5。F=CT(7)式中,F为耦合协调度。参考相关研究,将耦合协

24、调度分为五个层次(见表2)。二、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活化度评价与类型划分(一)传统村落活化水平村际间差异大整体活化水平一般。1 2 4个传统村落活化指数得分为0.2 30.5 9,平均值为0.3 8,活化水平最高的是江湾镇汪口村(0.5 9),活化水平最低的为段莘乡东山村(0.2 3),整体活化水平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大多数分布于山区,对外交通不便,因而整体活化水平一般。活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1 2 4个传统村落活化度大于0.5的村落共有1 5个,占比约1 2.1%,集聚于徽州区和婺源县东北部,为徽文化核心区活化水平较高的传统村落主要密集区。活化度介于0.40.5之间的 村落

25、共有2 8个,占比约22.5%,在歙县西北部形成一个主要密集区。活化度介于0.30.4之间的村落数量最多,共有6 0个,占比将近5 0%,整体分布特征呈现出“一主两次”的分布特征,主要密集区位于黟县中部,两个次要密集区分别位于歙县东北部和婺源县西北部。活化度小于0.3的村落共2 1个,主要集中分布在黟县南部(见图3)。62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表1 传统村落活化度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权重指标层权重指标说明指标性质人居环境(D 1)0.1 5 67基础设施完善度(X 1)0.0 3 46基础设施数量定量生活设施完善度(X 2)0.0 2 91生活设施数量定量传统风貌协调

26、度(X 3)0.0 2 97历史建筑占比定量生态环境协调度(X 4)0.0 2 46植被覆盖指数定量民居使用度(X 5)0.0 3 87使用面积/总面积定量经济发展(D 2)0.2 4 76村集体经济状况(X 6)0.0 3 53村集体总收入定量村落经济增长状况(X 7)0.0 3 47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定性村民收入状况(X 8)0.0 6 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量村民消费状况(X 9)0.0 4 75村民消费等级定性产业发展度(X 1 0)0.0 6 17非农产业发展状况定性社会活力(D 3)0.2 4 24有效劳动力占比(X 1 1)0.0 5 68常住青壮年人数/常住人口定量原住民保

27、留度(X 1 2)0.0 3 96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定量外来人口活力度(X 1 3)0.0 6 95节假日热力值-工作日热力值定量村落人口密度(X 1 4)0.0 3 07村落人口/村域面积定量村落人口增长(X 1 5)0.0 4 58人口增长情况定性文化保护(D 4)0.2 0 02非遗保护与传承度(X 1 6)0.0 6 40现存非遗数量定量历史建筑种类保护度(X 1 7)0.0 4 08现存历史建筑种类数量定量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度(X 1 8)0.0 4 43现存历史环境要素数量定量传统街巷保护度(X 1 9)0.0 5 11现存传统历史街巷数量定量制度健全(D 5)0.1 5 31村落保

28、护文件数量(X 2 0)0.0 2 81保护规划、条例等数量定量保护管理机构数量(X 2 1)0.0 2 95保护管理机构数量定量保护管理人员数量(X 2 2)0.0 2 46保护管理专员数量定量文献资料记载程度(X 2 3)0.0 2 54现存村志、族谱等文献数量定量政府管理有效度(X 2 4)0.0 4 55政府管理传统村落难易程度定性表2 传统村落活化耦合协调度分类体系耦合协调度协调类别0.8 0F1.0 0良好协调0.6 0F0.8 0初级协调0.4 0F0.6 0一般协调0.2 0F0.4 0初级失调0.0 0F0.2 0极度失调(二)传统村落活化状态多维度间不平衡1 2 4个传统村

29、落的活化状态在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活动、文化保护及制度健全五个维度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各维度的测度结果差异显著。图3 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活化度综合得分空间分布72第3 2卷第3期张馨木,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引导研究其中,村落经济发展指数均值为0.1 1 40,得分0.1 8以上排名靠前的1 0个村落主要依托特色旅游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指数村际差异较大。人居环境指数度均值为0.1 0 24,半数村落得分超过了均值,婺源、黟县和歙县的传统村落得分较高。社会活力发展与指数均值为0.0 6 77,徽州区、婺源县和黟县的传统村落得分较高,排名靠前的6个村落得分超过0.1,这些村落对

30、人口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原住民保留度及人口增长率得分较高。文化保护指数均值为0.0 3 28,是五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说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未得到重视,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制度健全指数均值为0.0 6 52,村落保护管理有效度得分较高,表明传统村落保护得到政府关注(见图4)。图4 部分传统村落各维度活化指数 (三)传统村落活化类型多样化通过耦合协调度来反映村落活化水平与各维度的协调程度,并基于此进行类型划分。分别将D 1人居环境、D 2经济发展、D 3社会活力、D 4文化保护以及D 5制度健全五个维度活化水平与村落整体活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可将传统村落划分为宜居协调型、产业发展型、社会发展型、文化特

31、色型和管理有效型等五个类型(见表3)。宜居协调型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指数和村落活化水平的协调程度高于其他维度,共有4 2个,82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数量最多,占比达3 3.8 7%。产业发展型的传统村落经济发展指数与村落活化指数的耦合协调度高于其他四个维度,共有2 5个,占比2 0.1 6%。社会发展型的传统村落活化指数与社会活力指数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其他四个维度,共有1 5个。文化特色型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指数与村落活化指数的耦合协调度高于其他四个维度,是五类村落中数量最少的类型,共有1 3个,占比约1 0.4 8%。管理有效型村落的制度健全指数和村落耦合协调指数高于其

32、他四个维度,共有2 9个(见表3)。表3 传统村落活化类型划分结果活化类型划分依据传统村落名称宜居协调型(4 2个)人居环 境 指数 与村 落活 化水平耦 合 协调 度高 于其 他维度西溪南村、历溪村、塔川村、关麓村、南屏村、龙川村、江湾村、晓起村、思溪村、理坑村、右龙村、仁里村、卢村、古筑村、庆源村、流口村、渚口村、珠林村、石亭村、石潭村、祖源村、竹柯村、竹溪村、郭村、霭峰上村、黄村、龙山村、上庄村、东山村、五陵村、利源村、庐山村、杞梓里村、樟源里村、滩培村、珠坑村、祝筒坦村、篁村、美坑、里庄村、霞水村、青岭山产业发展型(2 5个)经济发 展 指数 与村 落活 化水平耦 合 协调 度高 于其

33、 他维度屏山村、秀里村、西递村、卖花渔村、篁岭村、李坑村、宏村、凤池村、尚村、枧潭村、深渡老街、湖村、漳潭村、阳产村、际村、上严田村、湘潭村、石家村、竦 塘村、萌 坑 村、蜀源 村、许 村、项 山村、麻 田 街、龙川村社会发展型(1 5个)社会活 力 指数 与村 落活 化水平耦 合 协调 度高 于其 他维度瞻淇村、雄村村、大北村、余光村、兰湖村、北岸村、团结村、奇岭村、柏山村、横断村、江村、甲路村、盛洪村、苏村、豸峰村文化特色型(1 3个)文化保 护 指数 与村 落活 化水平耦 合 协调 度高 于其 他维度汪口村、呈坎村、伏岭村、宅坦村、沧山源村、白杨村、芦溪村、万全村、柔川村、溪头村、环砂村

34、、碧山村、黄村(婺源)管理有效型(2 9个)制度健 全 指数 与村 落活 化水平耦 合 协调 度高 于其 他维度灵山村、潜口村、唐模村、琶塘村、万安老街、棠樾村、西冲村、虹关村、坑口村、岭脚村、延村、永丰村、洪村、渔梁村、游山村、漳岭山村、石屋坑村、诗春村、黄村、下梓坑、凤山村、叶村、岭脚村(休宁)、木梨硔、翠林村、蕃村、赤岭村、长径村、黄备村 三、传统村落活化分类引导策略不同类型传统村落活化的内在驱动因素不同,通过类型划分,结合村落自身优势,探索差异化活化路径,以实现村落活化和乡村振兴双重目标。(一)宜居协调型:区域联动发展,提升村落人居环境宜居协调型村落通过联动地域其他村落实现集聚化发展,

35、盘活闲置资源,提升村落人居环境,促进村落深层次活化与振兴。宜居协调型村落的活化水平差异较大,活化水平最高的是西溪南村,综合得分为0.5 3 46,活化水平最低的是东山村,综合得分仅有0.2 3 31。宜居协调型的传统村落中有1 3个村落活化度大于0.4,这些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经济产业发展等情况较好。要整合区域内传统村落优势资源与周边著名景区联动发展,通过旅游发展促进传统村落活化。对于活化度小于0.4的村落,需梳理村落现存文化资源,有序引导并联合社会资本,深入挖掘村落特色文化,盘活村落闲置资源。(二)产业发展型: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型村落通过挖掘特色产业,实现村落

36、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促进村落的产业振兴与经济活化。产业发展型村落活化指数差别较大,因此需根据活化指数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措施促进村落活化。活化指数最高的村落是宏村活化指数为0.5 6 75,最低的是枧潭村,活化指数仅为0.2 9 51。产业发展型的村落中有四分之一的村落活化指数大于0.4,分别是宏村、西递、篁岭及卖花渔村等。92第3 2卷第3期张馨木,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活化引导研究这些村落的产业发展相对较好,活化水平相对较高。卖花渔村依托世代传承发展的盆景文化,将特色产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促进了村落多业态的融合发展。对于活化指数小于0.4的村落,农业资源条件优越的村落可紧跟直播助农潮流,引入

37、新媒体拓宽宣传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激发村落活化的内生力量。(三)社会发展型:激发村民认同感,营造村落共同体社会发展型村落通过营造村落共同体,让村民积极参与到村落活化保护工作。社会发展型的传统村落活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仅雄村、瞻淇村、大北村三个村落的活化指数大于0.4。通过挖掘村落特色文化和传统技艺,建设村史馆、陈列馆等文化空间,激发村民集体记忆,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村落共同体意识。对于活化程度较低的村落,因地制宜提升村落人居环境,在保持原有风貌与肌理的基础上,结合村民需求完善村落各类设施。(四)文化特色型:加强文化传承,促进资源优势转化文化特色型的村落要加强资源优势的转化,重视村落文化的保

38、护与传承,进而实现村落文化活化与文化振兴双目标。文化特色型的传统村落活化指数也有所差异,活化指数大于0.4的村落有4个,这些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且保护情况较好,应深入挖掘村落的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促进村落经济发展。通过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深化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对于文化资源丰富而活化程度低的村落,需要立足村落资源禀赋,挖掘村落特有文化,对衰败的空间进行功能更新,弥补文化资源利用短板,激发村落文化活力。(五)管理有效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多元组织协同管理有效型村落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村民为主体和社会组织协同管理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化体制,促进乡村振

39、兴和村落活化的共建机制。管理有效型的村落活化水平差异较大,最高的是唐模村(0.5 2 82),最低的是木梨硔(0.2 6 72),活化指数大于0.4的村落共有1 3个,这些村落的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村落管理水平较高,应促进多元组织协同发展,完善村落保护、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村落的管理水平。对于文化资源丰富但管理水平有限的村落,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政府共同监督管理村落的活化利用工作。对于管理、保护制度不完善的村落,需要政府的宏观引导,统筹相关部门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四、结论与讨论选取徽文化核心区1 2 4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振兴为内核,基于对传统村落活化要素的识别,从人居环境

40、、经济发展、社会活力、文化保护及制度健全五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活化度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传统村落进行类型划分,针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提出活化路径。首先,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整体活化水平一般,并呈现显著区域差异性,活化水平较高的传统村落在徽州区和婺源县东北部形成两个主要密集区。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活动、制度健全和文化保护等五个维度的表现有所不同,测度结果差异明显。其次,基于村落活化指数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将村落划分为宜居协调型、产业发展型、社会发展型、文化特色型和管理有效型等五类。传统村落类型多样,其中宜居协调型村落数量最多,占到了3 3.8 7%。再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村落采取不同的活化引导

41、策略:宜居协调型传统村落,活化度高的整合资源,区域联动发展,活化度较低的盘活闲置资源提升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型传统村落,活化度较高的促进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水平,针对活化度低的村落则强化特色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型传统村落,活化度较高的激发村民认同感营造村落共同体,活化度较低的完善设施提升环境;文化特色型传统村落,活化度较高的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活化度较低的弥补文化短板,加强文化传承;管理有效型传统村落,活化水平高的促进多元组织协同发展,活化水平低的完善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传统村落的活化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徽文化核心区的传统村落拥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徽文化,应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

42、机遇,通过有效活化引导策略使传统村落得到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龙花楼.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2.(下转第1 1 1页)0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社,2 0 1 8.1 4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6:5 1 6.1 5曹礎基.論先秦諸子的公私觀J.诸子学刊,2 0 2 1(2):1 2-2 5.1 6董英哲.先秦名家四子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4:2 0 2.1 7李秀男.稷下道家与庄子后学的渗透与融合:管子四篇与 庄子 外杂篇关联性探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43、0,2 6(6):4 2-5 1.1 8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3 2 9 1-3 2 9 2.1 9列御寇.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6:1 0 8.2 0曾宪礼.刘节文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 0 0 4:2 0 6.2 1曹峰.凡物流形 的“少徹”和“少成”E B/O L.(2 0 1 1-0 3-0 9)2 0 2 3-0 2-1 1.h t t p:/w w w.j i a n b o.s d u.e d u.c n/c o n t e n t.j s p?u r l t y p e=n e w s.N e w s C o n t e n t

44、U r l&w b t r e e i d=1 0 1 1&w b n e w s i d=2 0 5 6.2 2王中江.凡物流形 的“贵君”、“贵心”和“贵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0,2 5(1):8 3-8 9.2 3罗晨.清华简 心是谓中 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 0 2 0:1 9.2 4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2:2 5 1.2 5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1 5 2.2 6王嘉瑋.清華簡 管仲 集釋與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 0 1 8:1 0.2 7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45、 4:3 8 5.2 8朱伯崑.朱伯崑论著M.沈阳:沈阳出版社,1 9 9 8:4 1 5.2 9罗根泽.管子探源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 0 1 8:6 6.3 0孙开太.稷下学研究:三:孟子与稷下学宫的关系J.齐鲁学刊,1 9 8 3(3):2 1-2 3.(上接第3 0页)2陈晓华,黄永燕,王锈贤.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转型过程、特征与机制:以黄山市卖花渔村为例J.热带地理,2 0 2 2,4 2(1):7 8-8 6.3陈兴贵.传统村落振兴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1,3 8(3):8 2-9 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6、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 0 2 2(3 0):4-2 7.5杨浏熹.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活态化保护研究:以西南侗寨为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 0 2 1(4):8 5-9 2.6陈晓华,谢晚珍.徽州传统村落祠堂空间功能更新及活化利用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 0 1 9,1 1(4):9 2-9 7.7陶慧,麻国庆,冉非小,等.基于H-I-S视角下传统村落分类与发展模式研究:以邯郸市为例J.旅游学刊,2 0 1 9,3 4(1 1):8 2-9 5.8邹君,陈菡,黄文容,等.传统村落活

47、态性定量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 0 2 0,4 0(6):9 0 8-9 1 7.9潘颖,邹君,刘雅倩,等.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活态性特征及作用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 0 2 2,3 7(2):1 3 2-1 4 0,1 9 2.1 0吴必虎.基于乡村旅游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J.社会科学家,2 0 1 6(2):7-9.1 1郭彩霞,杨帅,刘淑兰.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活化的现状及路径:以福建省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 0 2 2,1 6(1):1 5-2 1.1 2任映红.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村落文化活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 0 1 9(3):3 4

48、-3 9,1 0 8.1 3陈兴贵,王美.反思与展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3 0年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0,3 8(2):1 1 4-1 2 5.1 4李伯华,李雪,王莎,等.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 0 2 2,4 5(1):1-1 0.1 5陈姝颖.浅析佛山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J.文化学刊,2 0 1 9(2):3 7-4 0.1 6姜海宁,张文忠,余建辉,等.山西资源型城市创新环境与产 业 结构 转 型 空 间 耦 合 J.自 然 资 源 学 报,2 0 2 0,3 5(2):2 6 9-2 8 3.111第3 2卷第3期崔兰海:管子 四篇关联性研究:基于四篇核心术语的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