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察_张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812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察_张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察_张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察_张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研 究 探 索产业创新研究 2023.7 第14 期54作者简介:张宁,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探究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考察张 宁(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042)摘要:本文考察了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企业创新投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同时分析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战略新兴产业中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的影响。基本研究结果如下:总体上,政府财政补贴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财政补贴通过影响战略性企业其自身研发投资,促进其创新绩效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民营企业有着更为显著的

2、激励效应。关键词:财政补贴政策;激励效应;挤出效应;企业创新一、引言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驱动力。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微观个体,其创新活动不仅影响自身发展前景,还会进一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黎文靖等,2020)1。在各类内外部因素影响下,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百年发展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作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以往的创新实践中获得不错成效。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学术界关于财政补贴政策是否会促进企业创新有着几种不一致的观点。其中一种认为政府财政补

3、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唐大鹏等,2020)2;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于企业创新有着挤出效应,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MICHAEL,2009)5;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存在 U 型关系作用效应(张杰,2020)7。基于此,本文采用 20082017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中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公司样本数据,系统评估企业创新与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之间影响机制。本文的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已有文献做出回顾总结和分析;第三部分对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创新之间进行理论分析以及提出本文假设;第四部分介绍数据来源,描述相关变量,并建立

4、计量分析模型;第五部分展示基准回归结果,分析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传导机制,并对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作出异质性探究;第六部分,提出本文研究结论与研究启示。二、文献回顾财政补贴是国家创新体系形成的重要发力点,旨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综合实力。Mario等(2016)12认为,政府财政补贴是支撑企业创新的重要外部动力。企业通过接收财政补贴缓解创新投入的资金压力,进而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政府推动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经过政府财政补贴的帮扶,一方面企业初始投资成本以及承担风险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补贴政策带有认证性质,能够进一步降低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

5、对称性,使企业更容易获得外界融资(李莉等,2015)8。但也有学者对政府补贴政策对于企业创新产生激励效应表示质疑,他们的研究表明,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于企业创新绩效有着挤出效应。因企业股权制度等因素的不同,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的效应(张杰,2020)7。已有文献结论的不一致性,表明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同时基于企业股权性质的不一致,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可能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异质性影响。因而可知,即使现有一批文献研究政府财政政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但仍需进一步分析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传导机制以及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的异质性。研 究 探 索INDUSTR

6、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55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本身机制能够自发调动资源,并不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很强的正向外部性存在搭便车效应以及企业创新投资风险比较大,这些都对企业创新产出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创新的重要工具。企业获得政府财政补贴,一方面财政补贴政策通过增加边际收入促进创新型企业加大创新投资(张帆等,2018)9,另一方面政府给予企业财政补贴带有“认证”性质,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李莉等,2015)8。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1 和

7、假设 2。假设 1: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将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存在积极影响。假设 2:企业自身创新投资在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产出之间起中介效应。(二)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异质性分析由于企业在股权性质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因此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也不相同。由于这些客观差异的存在,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应该简单地将其视为激励效应或者抑制效应,故需在不同的产权背景下,探讨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其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3。假设 3: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绩效存在异质性。四、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 2008201

8、7 年度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中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为初始研究样本,在初始样本的基础上,本文剔除了 ST 类企业、关键解释变量一直缺失的样本。最终,本文共获得 400 家企业的 4000 个观测值。本文中各类数据从 CSMAR 数据库采集,同时为剔除异常值的影响,故对数据进行首尾 1%缩尾处理,以下数据报告均基于处理后的数据结果,实证分析用 stata16 软件进行。(二)实证模型设计1.变量定义(1)被解释变量。黎文靖的研究表明,相对于专利授权量而言,专利申请量更能反映企业创新的热情和实力10。本文参考唐大鹏和于倩的做法2,将专利申请量+1 的对数表示企业创新产出(Innovation)。(

9、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包括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业创新投入。财政补贴(Subsidy)是政府财政政策中较为直接和常见的手段,故以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数额的对数表示财政补贴。企业创新投入变量(RD)则以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总资产之比乘 100 表示。(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集包括当年企业研发投入(RD),使用企业当年研发资金投入除以企业总资产*100 表示;企业规模(Size),使用企业当年总资产的对数表示,净利润(Profit),使用企业当年财务净利润表示;企业年龄(Age),以企业样本期与注册时间的有效差距值表示;地区金融水平(Areaf),考虑到其对微观企业创新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影响,使用企业所在地区

10、年末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值的平方表示;地区研发水平(Areard),同样考虑到其对微观企业创新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影响,使用企业所在地区财政中科学支出与财政支出之比的平方表示。本文固定了行业和年度的效应,对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在企业层面进行了聚类调整。2.模型设定为检验假设 1、假设 3,构建回归模型:Innovationit=0+1Subsidyit+Contolsit+t+(path a)为检验假设 2,参考温忠麟和叶宝娟11的做法,构建因果逐步回归检验中介效应模型:RDit=0+1Subsidyit+Contolsit+t+(path b)Innovationit=0+1Subsidyit+2R

11、Dit+Contolsit+t+(path c)五、实证结果分析(一)描述性统计样本数据显示,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均值自 2008 年的3110 万上涨至 2017 年的 7560 万,企业申请专利平均数量也自 2008 年的 29 件上涨至 2017 年的 143 件。整体而言,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业申请专利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基本呈现出正向增长。同时相关系数矩阵显示,解释变量(Subsidy)与被解释变量(Innovation)、中介变量(RD)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小于 0.5 以及 VIF 基本小于 1.5 表明模型设计和变量选择符合回归模型的基本要求。(二)实证结果分析1.政府财政补贴政策

12、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检验结果表 1 中,列(1)表示不加其他控制变量下,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政府财政补贴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列(2)为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表明在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后,政府财政补贴对于企业创新绩效仍有着显著的激励效应。综上所述,假设 1 得证。2.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政府财政补贴政策是通过何种机制路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参考温忠麟和叶宝娟的做法,采取三步回归法考察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企研 究 探 索产业创新研究 2023.7 第14 期5

13、6业自身创新投入以及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根据检验结果显示,创新投入 RD 在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 33.067%,假设2 得证。表 1 回归结果变量(1)Innovation(2)Innovation(3)Innovation(4)RD(5)Innovation(6)InnovationSubsidy0.171*(10.24)0.081*(5.99)0.092*(5.88)0.080*(5.15)0.043*(4.08)0.139*(4.76)RD0.091*(5.63)0.088*(5.31)0.078*(3.09)控制变量是是是是是时间效应

14、是是是是是是行业效应是是是是是是N4,0003,0973,9533,09717311306调整 R20.35050.36670.39540.09770.37690.3822注:括号中的数值为 t 值,*、*和*分别表示在 1%、5%和 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三)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的异质性分析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获得政府财政补贴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根据样本数据显示,外企获得财政补贴的平均值为 3800 万,民营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平均值为 2630 万,国有制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平均值为 9460 万,从平均获得金额方面来看,国有企业完全占有优势。这必然导致政府财政政策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绩效

15、产生不可忽视的异质性激励效应。表 1 列 5 和列 6 分别表示政府财政补贴对国企以及民企的影响。可以看到,政府补贴对于民营以及公有制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显著激励效应,同时政府补贴对于民营企业创新绩效正向影响相对更大,表明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因此假设 3 得证。六、结论与启示(一)研究结论目前学术界关于政府财政补贴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讨论仍比较激烈,本文以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中属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为样本,根据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不同逻辑,分析和检验了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影响机制以及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的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财政补贴对于企业创

16、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由于企业性质不一致,政府财政补贴也存在异质性;第二,政府财政补贴对于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三,对于影响机制的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比为 33.067%。(二)研究启示1.政府有针对性地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地方政府应该在遵循中央财政政策的原则下,结合本地企业自身条件,科学出台地方财政补贴政策,重视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扶持,使其通过创新补贴变得更大更强。2.深化金融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根据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平均企业创新投入占企业总资产比值为 2.26%,企业创新投入占企业总资产比值为 5%以下的样本数为 2

17、875,占比 71.875%,主要原因是企业外部融资困难,企业与金融机构方面信息不对称性严重。故要解决企业创新绩效难题,除了采用政府财政补贴政策之外,仍需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故基于此将其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政策制定者改进和优化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补贴政策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但研究结果可能并不完全适用其他非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参考文献:1 黎文靖,汪顺,陈黄悦.平衡的发展目标与不平衡的发展增长目标偏离与企业创新J.管理世界,2020,36(12):162-175.2 唐大鹏,于倩.地方财

18、政政策支持能提升企业创新吗?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02):64-77.3 杨世信,刘卫萍,邹紫云.激励效应VS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机理研究J.会计之友,2021(15):78-84.4 张杰.中国政府创新政策的混合激励效应研究 J.经济研究,2021,56(08):160-173.5 MICHAELSC,PEARCEIIJA.Theneedforinnovationasarationaleforgovernmentinvolvementin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RegionalDevelopment,2009,21(03)

19、:285-302.6 张杰,郑姣姣,于浩.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58(02):16-45+157.7 张杰.政府创新补贴对中国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U 型关系的一个解释 J.经济学动态,2020(06):91-108.8 李莉,高洪利,陈靖涵.中国高科技企业信贷融资的信号博弈分析 J.经济研究,2015,50(06):162-174.9 张帆,孙薇.政府创新补贴效率的微观机理: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叠加效应理论解释与检验J.财政研究,2018(04):48-60.10 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 J.经济研究,2016,51(04):60-73.11 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J.心理学报,2014,46(05):714-726.12 MARINOM,LHUILLERYS,PARROTTAP,etal.AdditionalityorCrowding-out?AnOverallEvaluationofPublicR&DSubsidyonPrivateR&DExpenditureJ.ResearchPolicy,2016,45(09):1715-17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