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保险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011128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35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保险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我国保险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我国保险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我国保险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我国保险业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部分 2003年中国保险业运行环境分析10第一章2003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分析10第一节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01.1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充足111.2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有隐忧12第二节2003年宏观金融运行分析152.1货币政策收缩信贷不会出现“急刹车”152.2积极财政政策面临转型,国债投资规模将适度调减172.3 2004年将是税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182.4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引发行业结构性调整19第二章2003年中国保险业政策与监管20第一节 2003年中国保险业监管回顾20第二节 2004年中国保险业监管前瞻21第三节2004年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竞争加剧233.

2、1中资财险公司将面临挑战233.2保险公司经营区域解禁势在必行24第二部分2003年中国保险业运营状况分析27第三章2003年中国保险业基本运行情况27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近年运行状况综述27第二节2003年中国保险业运行状况之财务分析292.1保费收入稳定增长292.2人身险增长速度快于财产险302.3保险赔款、给付基本平稳302.4营业费用小幅增长312.5资产总额增加较快31第四章2003年中国保险业市场细分33第一节 按产品不同细分市场331.1财险市场显露八大商机331.2 人身险市场面临三大挑战361.3再保险对外开放迈出决定性步伐43第二节 按营销方式不同细分市场442.1银行保险

3、担当主力452.2证券保险异军突起472.3网络保险崭露头角47第三节 按保障主体不同细分市场483.1京沪穗三地个人保险发展不平衡483.2员工福利计划是解决团体保险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49第五章2003年中国保险业资本运营情况52第一节 资金运用回顾与展望521.1资金运用快速增长521.2透视资金运用困境531.3资金运用应对53第二节 保险公司掀开上市扉页552.1上市之历程回顾552.2上市之收益分析582.3上市之风险分析60第三部分2003年保险业市场竞争与区域市场分析62第六章2003年重点保险公司发展状况透视62第一节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31.1公司概况631.2竞

4、争优势631.3经营策略分析64第二节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52.1公司概况652.2竞争优势662.3经营策略分析67第三节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83.1集团概况683.2经营策略69第四节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14.1集团概况714.2经营策略71第五节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725.1公司概况725.2经营策略73第六节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746.1公司概况746.2经营策略75第七节 太平保险有限公司777.1公司概况777.2经营策略77第八节 美国友邦保险798.1公司概况798.2经营策略79第九节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819.1公司概况819

5、.2经营策略81第十节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82第七章2003年重点地区市场分析84第一节 北京保险业:对外开放,加剧竞争84第二节 上海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85第三节 深圳保险业:市场整顿初显成效86第四节 大连保险业:积极参与东北再造88第五节 江苏保险业: 持续、快速、稳定增长89第六节 广东保险业: 奋起直追90第七节 四川保险业:潜力巨大92第四部分 2004年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与保险公司应对93第八章 2004年度保险业趋势预测93第一节 世界保险业发展趋势931.1银行和保险的业务融通发展931.2保险业兼并与收购进一步加剧931.3保险业分工进一步细化941.4

6、保险公司更加重视资本运用,提高投资收益941.5全球保险业的一体化发展941.6理财型寿险需求旺盛941.7保险市场自由化941.8保险业务创新越来越重要951.9使用信息网络技术整合保险业务951.10追求更加有效的监管模式95第二节 中国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952.1保险监管的规范化962.2保险展业的中介化962.3保险投保的理性化962.4保险经营的电子化962.5保险条款费率的市场化962.6保险服务的综合化972.7保险主体的多元化972.8市场模式的垄断竞争化972.9保险法律的体系化972.10行业自律的经常化97第三节 产品市场成长趋势983.1 2003年:中国保险业在博

7、弈中前行,规模增长首次引来反思983.2 2004年:经济较快增长下中国保险业面临突破99第四节 保险业市场化趋势1004.1 2003年:中国保险业市场化1004.2 2004年: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步子将日渐加大102第五节 保险业信息化趋势1155.1 2003年:五大保险公司信息化分析1165.2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1185.3信息化经营为经纪公司抢占市场121第九章2004年度保险公司的经营应对123第一节 品牌建设1231.1如何创建具有个性的保险品牌文化1231.2如何实施奇特的产品宣传策略1241.3优质的产品服务策略同样重要125第二节 产品开发1262.1建立科

8、学的产品创新策略1262.2建立科学的保险产品研究开发专门机构1272.3保险业要研究开发储蓄替代产品1282.4如何转嫁信用风险129第三节 经营渠道1303.1保监会要建立完善的保险业运营机制1303.2保险公司与中介公司如何谋求“双赢”1313.3金融业应逐步实现混业经营1323.4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改动,MBO期盼新领域132第四节 服务手段1354.1服务创新是保险发展的关键1354.2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险服务创新1374.3保险服务创新的内容1384.4加强服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42第五节 人员建设1455.1企业经营战略转变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管控战略1455.2人才管理中的难题和

9、解决对策1455.3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误区146第六节 资本运营1476.1走资本经营发展之路是现代保险业的必然趋势1476.2标准普尔:中国保险业资本缺口达300亿元1516.3加大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力度的难点分析1516.4加大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力度的对策建议1546.5社保基金应如何进入资本市场1576.6保险资金有望2004年投资股市1606.7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可能进一步放开1626.8保险证券化是保险业在资本市场的创新工具1636.9保险信托前景看好164附 录图表 1 2002.12003.9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16图表 2 20022003年M2同比增长趋势图17图

10、表 3 2002年国内与亚洲国家的保险深度27图表 4 2002年国内与亚洲国家的保险密度27图表 5 1990-2003年保费收入与GDP增长率28图表 6 2003 年112月份保费收入30图表 7 2002、2003 年112 月份赔款和给付额31图表8 2002、2003 年112 月份营业费用31图表 9 2003 年112 月份资产总额32图表 10 2003年财产险保费收入及赔款、给付额 33图表 11 2003 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及赔款、给付额37图表 12 2003年资金运用情况52图表 13 2003年北京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情况84图表 14 2003年上海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11、86图表 15 2002年、2003年深圳市保费收入87图表 16 2002年、2003年江苏保费收入情况对比89图表 17 2001-2003年广东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情况91前 言2003年对于保险业来说是转折的一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也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经过新保险法的实施,保险产品费率、条款的市场化改革,全新产品精算规定的执行,保险公司经营区域限制的逐步放宽,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等一系列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性变革后,保险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优先型”的转轨,这对2003年及未来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发展的步伐也

12、与这股涌动的改革大潮紧紧相连。8月份,酒后车驾险的推出引起了社会对保险业进行的大讨论。尽管,保监会支持这样的产品创新,但这个事件也凸现了“民间认知”和“保险创新”的差距。除此之外,SARS带来的非典险创新和艾滋险的推出,都反映了保险公司的机敏和市场需求的强大力量。11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酝酿良久后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保险公司“上市第一股”。这也预示着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整体管理出现政策上的倾斜,保险业资本运作的方式将出现大的转变。截至10月份止,全国实现保费收入3228亿元,同比增长29.9%,总资产已经达到8319.2亿元,同比增长37.9%。以目前的发展速度与态势,可以肯定的

13、是:2004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将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完成从千亿级发展到万亿级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万亿”是几代保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保险业能力与实力的集中体现第一部分 2003年中国保险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章2003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对保险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保险的有效需求增加,保险业由此得以快速发展。这可以从过去2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保险业发展的关系中得以检验。1980年到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7%,而同期中国商业保险以年均35.4%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

14、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与宏观经济走势,有助于正确把握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为中国保险业持续发展确定目标,为保险公司开拓市场提供宏观背景上的支持。第一节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3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上出现了伊拉克战争、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不利环境,国内又遭遇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和地震、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然而中国经济不仅成功的抵御了上述种种冲击,并且进入了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一季度,GDP竟奇迹般地比上年同期增长9.9%!虽然二季度受SARS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增幅回落至6.7%;但中国政府表

15、现出了高超的驾驭能力。一手抓战胜“SARS”,一手抓经济建设,在经过数月的努力后,三季度GDP增长又回升至9.1%。据预测,第四季度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这样,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1万亿,并有望实现9%左右的超高速增长,从而成为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而经济增长的动力有长期和短期之分。长期增长动力决定了中国是不是能在未来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持续增长。短期增长动力决定了两三年间的短期经济波动。所谓中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就是一些长期增长动力和一些短期增长动力叠加的结果。1.1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充足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廉价劳动

16、力,而且素质比较好,特别是从全世界的角度而言还比较年轻。这些劳动力进入全球市场,创造财富。财富经济学有一个理论,消费是终身的消费,年轻的时候创造出来,有相当一部分是要存起来在他老的时候再来消费。而且中国又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从而决定了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而且储蓄主要是银行存款,银行又是国家的银行。这是中国国情的最基本方面,从而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1.1.1 长期动力之一:高储蓄支持下的高投资高储蓄基础上,银行再把这部分的钱贷给企业。企业进行高投资,扩大再生产,吸收了新的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创造了财富,劳动力又把大部分的财富存入银行,银行再贷给企业进

17、行新一轮投资。这个循环能把资本、劳动力、资源都转起来了。也可以说是靠借来的钱增长。只有理解了这个特征,才能理解高储蓄支持下的高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一直那么重要。从总量上看,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投资率由80年代初的20%上升到了90年代末的35%左右,现在更超过了40%。而高投资又支持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扩张。从增长的角度来说,中国非常依赖的是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现在,工业的增加值已经占到GDP的45%左右,与新加坡和韩国当年不相上下。而随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进入和快速扩张,高投资又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转移、聚集。绝大多数新兴的制造业部门迅速地在东部和南部沿海

18、地区集中,出现了显著的“聚集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几个重要“经济增长极”。这一增长方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回避效率问题。的确,过去20年我们的投资效率确实不高,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就是例证。但是,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可以先把GDP做大,或者说是先增长后发展。而且不把GDP做大,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改革都寸步难行。而这一增长方式能持续多久则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有专家估计中国在2010年以后将逐步进入老龄化,劳动力要把原来储蓄的钱运用起来了。维持目前增长方式的条件就会慢慢发生逆转。第二,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但是我们入世承诺2007年银行业全面开放,一旦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发生改变,储蓄出

19、现大规模流动,低效投资引发的不良贷款“黑洞”就要彻底暴露。第三,资本项目下的管制。我们虽然没有承诺,但实际上随着你开放度加大,周边的压力不断增加,如2003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随着资本项目下逐步放开,如果国内效益低,储蓄就会跑到外面去。1.1.2 长期动力之二: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持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在短期内几乎是无限的。而对外开放,加入世贸,使这些劳动力资源进入了全球市场,外向型经济为中国的长期增长提供了又一重要动力。对外贸易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常常被严重地低估。这个谬误的产生源于国民收入核算中“净出口”项目。“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这个余额在总体上只占中国GDP的

20、1%至2%,而且在出现贸易逆差时还会在实际上降低GDP的增长率。但是,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要全面估计出口对消费、投资和进口的影响,进而再去估计出口对GDP的贡献大小。据北大林毅夫等人的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出口增长10%就可以拉动1%的GDP增长率。 根据经验,我们也会发现,这几年若没有出口保持着15%至20%的高速增长率,中国的经济增长要被拖下2个百分点是确定无疑的。再从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来看,出口扩张和外资的流入显然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持续走高的最重要的动力。1.2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有隐忧具体到现阶段,推动近两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短期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这些因素与微观经营联

21、系更为密切,因此我们格外关注。1.2.1 短期动力之一:消费升级住房、汽车等新型消费品成为居民消费热点。商品房销售近几年都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长速度,2003年前三季度增长超过40%。轿车销售自2002年二季度开始大幅攀升,2002年、2003年增长都超过70%。居民收入提高、住房货币化改革、轿车连续降价等原因常被用来解释居民的消费升级。如有专家引用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时,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中国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今后超过这一标准的城市和地区将会更多,势必引起汽车消费的持续升温。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我们认为

22、消费信贷所起的作用更应该被重视。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例,1998-2002年个人住房贷款年均增长率达113%,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由1997年底190亿彪升到2003年第三季度末的1.1万亿,(其中2003年前三季度就增加了3000亿)。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纵观各国历史都是少见的。消费信贷就是借钱消费,同上文我们谈到高储蓄下的高投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确认在中国的国情下,这种增长动力能否象美国一样成为长期动力。而且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风险,以及催生出来的资产泡沫,已经被中央政府和银行体系越来越重视。1.2.2 短期动力之二:民间投资近年来,随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逐步深入,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

23、的政策不断出台,2003年民间投资也加速启动。在中国,民间投资一般指非国有投资,包括集体单位投资、个体经济投资以及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其它经济的投资。2003年前三季度,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7839亿元,同比增长27.6%,比2002年显著提高。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一项调查,未来打算增加投资的与打算减少的相比,国有经济多17.8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更高出44.3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愿望明显强于国有经济。民间投资的加速启动减轻了政府投资拉动的压力,显示经济增长的自主性不断加强。民间投资启动是经济中的好现象,但背后引申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在哪里?效益如何?现

24、在,我们的投资相当大程度上还是银行的钱,过去是国有企业用银行的钱,效益低下。而现在,有一些民营企业拼命想做大,贷款越多,银行就越得支持,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对民营企业在资金上支持、保护,又形成一种新形势下的预算软约束。而这一问题在部分外资企业上也逐渐严重。实际上,形成了新的资本和权力共同垄断商业银行融资的机制。1.2.3 短期动力之三:入世效应2002年加入世贸以来,中国的出口快速增长。2002年出口增长22.3%,比2001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03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又增长32.3%。预计全年进出口可增长25%以上,规模突破8800亿美元,在全球的贸易排位将上升

25、到第四位。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入世正面效应的“爆发”性释放。世贸组织的规则为中国出口营造了良好的法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关税、非关税措施的变化,特别是进口配额的增加和部分商品进口配额限制的取消,为中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商品提供了巨大机遇;世界经济在不确定中趋于相对稳定增长,这使得全球市场对中国拥有性能价格比优势的商品产生了大量需求;世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和转移,为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广阔的空间;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宽,一大批活力强的民营企业将成长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的带动效应将继续保持。但是随着2004年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26、的抬头,2004年出口增长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1.2.4 短期动力之四:重工业出现新发展由于消费升级的带动,入世后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迁移,以及城镇化速度加快,导致重工业在2003年出现了新一轮大发展。2003年前三季度,重工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8.4%,比2002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比同期轻工业高4个百分点。重工业是由汽车、机械、钢铁等几个有限的大行业构成的,与之形成密切前向和后向联系的还有煤炭、电力和房地产等几个大行业。因此,重工业新一轮大发展使得这几个行业呈现出高增长态势。重工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是非常巨大。与过去不同的是,由于市场准入环境的变化,大量民营

27、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参与到本轮重工业投资中。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围绕几个热门行业大上项目的局面。随着而来的是,盲目重复建设情况逐步抬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汽车等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认为部分行业拟建和在建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市场需求和资源承受能力,地区间产业趋同严重。以钢铁行业为例,2003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业投资在2002年46%的快速增长基础上又增长了1.3倍,形成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第二个投资高峰。许多建设项目均未经国家审批,属地方政府越权违规审批。估计未来几年内,包括扩建、改造和新建项目在内,全国新增生产能力将在5000万吨左右,2005年将形成约2.5亿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28、。由于在建能力较大,一旦未来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投资增速降低,对钢材的需求将产生大的影响,有可能造成供大于求。而钢铁项目投资较大,单位投资一般在0.51亿元/万吨。目前,钢铁项目的投资中,银行贷款占较大比例,大型钢铁企业项目一般为50%60%,民营企业比例更高。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钢材价格下降,经济效益恶化,将难以偿还银行贷款,形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第二节2003年宏观金融运行分析2.1货币政策收缩信贷不会出现“急刹车” 2003年以来,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呈逐步走高之势(见图表1)。截至8月末, M2同比增速达到21.6%,是1997年5月份以来最高的。9月末,由于央行在8月23日宣布提高法

29、定存款准备金率,M2同比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也高于2003年前三季度GDP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和11.5个百分点。9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2.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同比增长12.8%。1-9月现金累计净投放1028亿元,同比多投放484亿元。图表 1 2002.12003.9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资料来源:财政金融快报2003年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一反前几年“惜贷”的局面,开始出现加快势头。进入2003年以后,贷款更是“超常”增长。200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已超过上年全年增长水平,贷款增速一

30、再创出新高。截至8月末,本外币并表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9%,是1996年8月份以来最高的。对此,央行已经做出了“偏快”、“过猛”的判断,因此我们认为,2004年货币信贷的增速将有所降低,不会超过2003年的较高水平。但货币信贷不会出现“紧缩”现象。首先,当前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危险是生产过剩导致通货紧缩加剧,而不是通货膨胀。之所以形成以上判断,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当前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目前只是投资出现了增长过快的迹象,而国内消费虽然在2003年下半年有所抬头仍无法确保持续性。另一方面,中国目前仍是剩余经济。图表 2 20022003年M2同比增长趋势图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其

31、次,当前所面临的是投资需求旺盛,新一轮经济增长出现,商业银行积极放贷。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货币政策需要继续保持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而不是紧缩银根;另一方面,在利润增长的要求下,在储蓄存款高增长以及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压力下,各商业银行仍可能保持放贷积极性。再次,从2003年以来货币政策执行与金融运行的情况来看,面对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央行尽管采取了收缩的政策,但政策手段较温和。由此可以看出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央行并无大力收紧银根的意图。最后,中国坚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将相应扩大国内货币投放。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下,为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必须大量买进外汇,从而被动形成外汇占款形式的基

32、础货币投放。总之,货币政策当前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保证新一轮经济增长不会夭折,在防经济“过热”的同时治理“通货紧缩”。因此,货币政策不会采取“急刹车”的措施。2004年,央行将尽可能采取一些较为温和的政策和措施,进行预调和微调,在保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及时传达货币信贷政策意图,正确引导社会心理预期。2.2积极财政政策面临转型,国债投资规模将适度调减从1998年开始,积极财政政策已实行了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成效显著。考虑到2004年国际经济环境将进一步趋好,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国内自主性增长进一步趋强,物价水平进一步回升,社会投资日趋活跃等因素,积极财政

33、政策面临功能性转型。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将依据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及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所谓积极财政政策“转型”,指的是政策目标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政策着力点从刺激总量需求为主,转向促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政策实施方式以财政直接投资为主,转向以财政引导社会投资为主。主要政策手段将从国债投资转向税收,通过充分发挥税收、补贴、贴息、收入分配等政策组合作用,为社会投资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推动经济长期增长。2004年的国债投资规模将适度调减。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初衷是拉动经济,带动社会投资;而在社会投资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其作用已经不大,对整个投资的影响

34、也很小。在国债投资规模调减的同时,投资方向也将调整。国债投资将为财税体制改革承担一部分成本。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由国债直接投资转为结构性减税间接调控经济,国债应该承担一部分因税收收入减少而产生的支出缺口。2.3 2004年将是税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2004年将是税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部分税制调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过几年试点,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国家将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从2004年起,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其中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

35、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探索如何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推进其他各项税费改革,创造条件尽快统一企业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2.4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引发行业结构性调整200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调

36、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农产品、船舶、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医疗器械、部分机电产品等继续享受足额退税政策。这类行业或是国家鼓励的促进出口结构升级换代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或是国际竞争力不足、需要政策扶持的重要产业如农产品、汽车及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由于2004年起退税进度的加快,退税政策调整对这类出口企业的经营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羊绒、稀土金属矿、钨矿砂、焦炭等供给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性产品出口比例大,具有国际市场价格主导能力。本次调整后,这类未加工或初加工的资源类产品退税

37、率下降为零,虽然可以通过调价转移新增的成本,但价格弹性作用必将影响该类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效益,客观上也对资源性产品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提出了要求。原先享受17%退税率的服装、棉纺织品、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降为13%,降幅达到4个百分点。这类产品由于出口金额大,一旦出现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出口总额的波动。价格弹性较大,以及产品档次低、利润率薄的品种会受到更大影响。其中,纺织行业利润率相当低,生产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在10%左右,外贸企业净利润率仅为1%-3%,退税率降低后,行业效益将受到重大打击。与生产企业相比,由于外贸流通企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生产企业。而且目前外贸流通企

38、业对上下游的要价能力越来越低,供销两头挤压将使专业外贸公司面临更大的生存难题。第二章2003年中国保险业政策与监管第一节 2003年中国保险业监管回顾经济建设,法制先行,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为确保保险业改革开放的有序进行,规范和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2003年中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可谓是紧锣密鼓。2003年1月1日,新保险法开始实施,这是保险法1995年颁布实施后第一次进行修订的新版本。其特色在于履行入世承诺、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强化监管以及促进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等方面。3月,中国保监会制定发布了保监会2003年1号令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这是此前对已试行了两年的保险公司

39、最低偿付能力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进行重大修订之后的成果。这份重要的部门规章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基本形成,保险监管向市场化、国际化和专业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将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保险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已在起草之中,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细则)、外资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已在修改之中,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等规章也在制订当中。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度的要求,中国保监会2003年还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规制订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在重大法规和政策出台前都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制订和修订基本险种和费率时允许公众参与;通过保险法规制度的完善,加强监管

40、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监管操作的透明度。附:2003年中国保监会监管改革回顾一、 坚持推进市场取向改革1)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车险和航意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2) 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2002年取消58项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又取消28项;3) 支持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革,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3家国有公司成立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批准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成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国有公司适应市场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坚持为加快发展服务1) 增加经营主体,促进市场竞争,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共批设分支机构251个;遵守加入世贸组

41、织承诺,进一步扩大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批准2家外国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增加成都和重庆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 2) 进一步拓宽保险业的服务领域三、 把防范风险作为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1) 在偿付能力监管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体系管理规定;2) 规范寿险新型产品健康发展,发布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3) 加强资金运用监管,发布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由原来的4个行业,扩大到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比例由原来不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第二节 2004年中国保险业监管前瞻在2003年保险法制体系建

42、设取得一定成效,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规范和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监管规定的情况下,中国保监会进一步加快了保险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目前一些行业监管方面的行政法规及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并将于2004年陆续出台。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和修订的保险法规及监管规定包括:保险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将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台。该办法弥补了保险法罚则部分比较原则的欠缺,同时解决了保监会通过规章进行处罚带来的效力不足问题。办法的出台将有利于建立程序公正透明、处罚标准统一的保险监管机制,提高依法监管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强化保险人依法规范经营的能力,从而达到以规范促发展的目标。新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落实了新保险法的各项新制

43、度和规则,如产、寿险分业经营原则、条款费率监管体制的改革、强化偿付能力监管、法定再保险制度调整,等等,充分反映了保险业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要求,强化了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放手让市场规律来指导行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依法监管的水平。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也即将于近期出台。这些配套规定对于保证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保持足够的实际偿付能力,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认为,在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加快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外,政府显然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比如,可以通过政府举办政策性保险公司,介入风险大、微利或无利,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或难以经营的

44、领域,如农作物保险、洪水保险、地震保险等等,以进一步完善保险体系。比如,政府可以进一步提供税收优惠。一方面,可以给予保险企业更为优厚的税收待遇,允许企业年金缴费在工资总额中以成本列支;另一方面,对投保人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以鼓励人们投保,毕竟个人投保商业保险将大大减轻国家负担。再比如,在保险资金运用上给予保险公司更为宽松的待遇,在保证有效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应允许保险资金在更宽泛的领域内展开投资,如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全面参与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放开保险外汇资金的交易和投资,等等。又比如,对保险业在突发性巨灾中的损失进行补贴,以鼓励保险业展开这方面的业务,同时将商业保险纳入国家应对突发事

45、件的应急机制之中。中国是各种灾害多发的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在历次重大灾害中,保险业支付的赔款与损失总额之比仅为1100,损失基本都由财政承担,保险业应发挥的作用远未到位。另外,国家应在政策上支持保险业对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如对信息库的建设给予税收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等,同时,国家对公民信用、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以及信息查询体系的完善也有负有重要责任。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允许保险业参与到医疗体系的改革中来,这将有利于该领域改革的推进,也有利于保险业权益的保障。显然,政府还需要给予保险业更多的支持。这样的支持,从一个较为长远的发展进程看,将会大大降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本。第三节2004年中国

46、保险业对外开放竞争加剧2003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根据中国入世承诺,自即日起,允许外资财产险公司经营除法定保险业务以外的全部非寿险业务。公告称,外资财产险公司可据此公告办理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变更等相关手续。同时,增加福州、厦门、宁波、沈阳和武汉5个城市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此举将加快国内财险公司对外开放的步伐,无论对外资财产险公司还是对国内财产险公司都有深刻的影响。3.1中资财险公司将面临挑战 对于保监会的这一公告,大多数中资财产险公司反应非常平静。我们都清楚,这一天的到来早在意料之中,这是中国入世的承诺,既然许下了诺言,就肯定要去兑现。这就好像大家一直在说“狼来了

47、”,因此一直在为“狼来了”做准备,现在只是狼真的来了。而早在2003年3月,北京市场已经对外资财险公司开放了,此次保监会的公告,将外资财产险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扩大了。另外,以前外资财险公司的业务基本局限在本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现在可以承保中资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了,这对国内的财产险公司的确是一个挑战。但是对于外资财产险公司来讲,法定保险还是壁垒,它们业务因此不能充分开展。国内保险公司还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在加入世贸后已经开放了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和佛山5个城市,并在2003年第二批开放北京、天津、苏州、重庆和成都5个城市,加上此次宣布开放的5个城市,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已累计15个。在批准外资保险公司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