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李杜诗五首,1/27,峨眉山月歌,李 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27,秋天夜晚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一直伴伴随行船向下游流去,直入岷江。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在眼前了啊!,3/27,峨眉山月歌,李 白,峨
2、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妙景。,月影,秋天,“入”和“流”两个动词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所以,此句,明写写出了月映清江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4/27,有些人说“月”是此诗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同意。本文诗眼是“思”。“月”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诱导物。由它引发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感叹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及,又是思友之情象征。凡咏月之处,皆抒发江行
3、思友之情。,峨眉山月歌,李 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5/27,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洛城,】,:洛阳。,【,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阵阵悠扬笛声,从谁家中飘出?伴随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6/27,李白24岁时就走出四川,告别亲人出外远游。坐船东下,出三峡,过荆门,抵达江陵,游洞庭湖,登庐山,到金陵后住在扬州。27岁时,他离开扬州,经汝海,抵达安陆,结婚后在安陆定居安陆北望,汝海茫茫,嵩岳耸峙,再往北就是东都洛阳
4、。这么李白就以安陆为归宿,从开元十九年(731)始三游洛阳,圆了他畅游帝乡梦想了。李白第三次游洛阳,是在天宝三载(744)。这年,李白受招入官已经三年了。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认为青云有路,正可一展宏图了。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文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已。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渐感厌倦,就浪迹酒肆。直到62岁时,在安徽及长江边采石醉酒落水仙逝,一生不知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多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感人华章。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生活真实写照。到天宝三载
5、春,李白上书乞请还山,玄宗同意。这年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此次洛阳之行,李白会见了当初住在洛阳杜甫,双子星座,珠联璧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佳话。之后思归故里,写下了这首诗。,7/27,汉人有“折柳赠别”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心意,。杨柳是春天标志,在春天中摇曳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
6、赠别”就蕴涵着“春常在”祝福。古人进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柳条,希望他到新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地可活。它是一个对友人美好祝福。古人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发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能够有多方面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8/27,客 至,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
7、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花径】:这里指杜甫草堂外一条小路,路边有野花。,【蓬门】:用蓬草编成门户,意思是房子简陃。,【飧(sn)】:熟食。,【兼味】:两种以上菜肴。,【醅(pi)】:未过滤酒。,【肯】:正、恰。,【呼取】:叫过来。,9/27,客 至,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请分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作用。,是草堂外景色描写:春天到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开,鸥鸟飞来,或翔于地面,或集于溪边
8、。,诗人为何一开篇就写景呢?,“皆”字表现出,春江水势涨溢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经常作水边隐士伴侣,它们“日日”到来,,足见环境清幽僻静,为诗人生活增添了隐逸色彩,。,“但见”,言下之意:群鸥当然可爱,而不见其它来访者,过于单调!诗人太寂寞了,杜甫从外地漂泊至蓉,没有亲戚朋友,村居自然十分寂寞了。深盼有些人来此,开始不见人来。但见群鸥,也只好日日与群鸥为伍了。诗人就这么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江村中寂寥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10/27,客 至,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
9、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颔联意思是门前花径从来没有为客来而清扫过,如今这蓬门为你而打开。这两句诗我们能够析得什么?,颔联将笔触转向庭院,并点题。诗人采取与客谈话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生活实感。寂寥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前句不但说不常来客,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更说明两人交情之深厚,为后面酣畅欢快作了铺垫。利用了互文手法,言简意丰。,11/27,颈联写待客,写出了怎样生活情景?表现了主客怎样情谊?,客 至,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
10、篱呼取尽余杯。,读罢这两句诗,我们好像看到诗人延客就餐、频频劝饮情景,听到诗人抱歉酒菜欠丰盛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不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酒,只好用家酿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字里行间充满了友好融洽气氛。让我们从中感觉到主人竭诚尽意盛情和力不从心歉仄,也能够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深厚情谊。彼此相亲不见外。,12/27,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它原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
11、首诗集中地表现了他这种心情。,旅夜书怀,13/27,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含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窗口。普通是动词或形容词。普通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当然,并非全部诗句都有诗眼,有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找出本诗诗眼并简析。,“独”字是诗歌诗眼,14/27,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1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分析“垂”和“涌”二字选词精当处。,“垂”字 反衬出原野辽阔无边。涌字衬托出大江激荡奔流气势。唯有在辽阔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星低垂地面”,才能见出原野辽阔。而大江奔流,月光在江中才能翻动如涌;而,月光在江中翻动如涌,,才让人感到江流飞跃湍急。“垂”、“涌”以细腻表现阔大手法,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江边夜境。,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形象和颠连无告凄凉心情,乐 景,哀 情,情景交融,15/27,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话利
13、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情感?,这两句诗即景抒怀,利用了反语表现手法。,声名不因政治理想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诗人所追求人生目标,不能为官实现自己理想是他最痛。,这里用含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诗人辞去官职也并非因老而多病。由此可见诗人心情之悲愤。,16/27,唐诗鉴赏词典称杜甫这首诗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一个范例,请作详细分析。,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寓情于景,寓景于情。首联写近景,借写一个月夜,小船孤零零地停在长满小草岸过之景,表示作者像江岸细草那样渺小,像江中孤舟那般寂寞境
14、况和情怀。颔联写远景,诗人写辽阔平野、浩荡大江、灿烂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形象和颠连无告凄怆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诗人选取最宜表示自己所要抒发之情景物来写,景中含情。尾联即景自况,创造出“天地一沙鸥”这么情景交融境界来表示,以抒悲怀即内心漂泊无依感伤。,17/27,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坼”字,诗人下得有力,好像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磅礴气势。而“浮”字,好像日月星辰好像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景象十分壮丽!含有十分鲜明动态感
15、,在诗人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而且主宰着它们沉浮,日月星辰都伴随湖水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试分析“坼”与“浮”二字好处?,18/27,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壮阔景象。这是诗人心中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心情跟曹操有所不一样。,()杜甫心情是:,()曹操心情是:,壮志未酬,豪情满怀,19/27,登岳阳楼,杜 甫
1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虽穷困潦倒,但襟怀却无比宽广,就本诗内容,试作简明分析,。,在诗尾联,诗人又从狭处跳到阔处,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表达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与洞庭湖阔大壮伟气象到达友好统一,使情感与景物相得益彰。,孤舟,20/27,分析诗歌,说说诗人心情有那些改变?,登岳阳楼,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欣见胜景,感叹身世,忧国忧民,21/27,比较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和李白王昭君作比较阅读,说说杜诗在格调上与李白有什么不一
17、样?,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还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塞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22/27,一样以王昭君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表示两人不一样艺术格调:李诗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对王昭君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表示了沉郁怨愤之情。诗一开始,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
18、说:“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李诗第二联是“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个“一”字,一个“独”字,将王昭君生前寥落,死后孤寂,写得入骨三分。最终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气氛,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语,就显得愈加孤愤悲壮。所以弘历在唐宋诗醇中忍不住赞叹:“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坡,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为第一。”,23/27,江 村 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另外更何求?,“江村”环境有什么特点
19、?,这是一幅恬静幽雅田园景象图。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波折,水木清翠,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近。安定详和,让人陶醉。,24/27,江 村 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另外更何求?,“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品”,你认为那一句更加好?,认为“多病所需唯药品”好,此句是说自己身体不好,除此之外一切都让诗人满意,生活安定,诗人心情非常好,表示了诗人在经历了长时间漂泊之后渴望安定生活强烈心情,以及得到暂时满足之后兴奋和心情轻松。而“但有故人供禄米”一句标
20、明是人依靠朋友生活,有一个寄人篱下之感,不能表现诗人高兴心情。,“但有故人供禄米”好,表面虽为喜幸之词,骨子里却包含不少苦情,使人有怅怅悲酸之感,这正符合杜甫当初处境,同时也显其诗歌一贯“沉郁”之风。,25/27,渡荆门送别,李白,旅夜书怀,杜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象”是古典诗歌中最为经典表示方式,是指借助于某一事物表示某种寓意、情感写法。上面两首诗中,渡荆门送别尾联和旅夜书怀首联都描写了同一意象。这一
21、意象是_,这种意象蕴含情感是_。,飘泊之感,船,两首诗第二联,意境相同,表示情感又有不一样,请详细分析二句异与同。,同:都描写了山河壮阔景象;,异:李诗情感喜悦开朗,杜诗情感凄苦孤独。,26/27,渡荆门送别,李白,旅夜书怀,杜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从诗歌“格调”角度说一说两首诗区分。,李诗想像奇特,形象奇伟,意境高远,情感开朗,富有朝气,表示出浪漫主义诗歌豪放格调;杜诗借景抒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政治结合起来,含蓄地表示了自己凄凉孤苦,飘泊无依情感,表示出现实主义诗歌厚重。,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