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0091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244 大小:16.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课题分析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

2、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 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 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 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 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

3、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一学生看 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一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一学生列举生活中 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一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 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一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献写上“化 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 喷向白纸,出现红 色的“化学”

4、两 字。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9及图1-10看图片思考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 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导入讲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 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 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 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 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 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 立良好的化学情感。播放录像:走进化学世界(或幻灯片)欣赏:走进化学世界利用录像(或幻灯片)中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 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5、创设情境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阅读教材后,分小 组讨论,交流对化 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发现)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 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 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 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 分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 好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 现象或事例。独立思考或小组 讨论。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深入探究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

6、彩图中的 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交 结论。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 识的重要性。归纳 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 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多彩。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 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 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学习 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 学习耍求上,给予指导。活动与作业1.阅读“绿色化学”。2.预习课题2。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

7、.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化学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

8、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难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突破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 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

9、,其实古代炼丹 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3.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 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 秘。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 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 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

10、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 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 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3.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 特点。(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 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 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

11、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 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3)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 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 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 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 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

12、最低的。4.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 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 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6.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

13、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9页7.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探究步骤点燃刖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练习: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O(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14、,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 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元素。下烧杯,迅速向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 化碳,吸入的是空气。)2.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 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第10页)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

15、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 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 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 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 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 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

16、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 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 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 氧化碳的含量。(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 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4.结合

17、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5.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6.总结本课时的内容。板书设计: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乎究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V水蒸气随堂练习: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3.能够使澄清石

18、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5.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收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6.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7.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 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o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

19、成功的关键。2.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3.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4.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 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 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 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

20、名称、作用。2.药品的取用。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难点1.药品的取用。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学突破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可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讨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 药品的性质、仪器的作用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 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初中化学实再常用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珀期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

21、、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镣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器 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珀堪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c、加热固体时,试

22、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 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试管夹(1)用途:夹持试管(2)注意事项: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 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3.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用后及时擦洗干净4.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使用

23、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 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泗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演示第17页实验1

24、45.胶头滴管、滴瓶(1)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2)注意事项:先排空再吸液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25、7.烧杯(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 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8.量筒(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10.蒸发皿(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2

26、)注意事项: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热的蒸发皿要用用烟钳夹取。(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见第14页)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 室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实验中要要注意保护眼睛。(三)固体试剂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

27、量,能称准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添加祛码要用镜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祛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祛码 要放回祛码盒,游码要回零。药品的质量=祛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祛码读数 一 游码读数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祛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 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祛码,最后移动游码。(四)连接仪器装置(见第151152页)1.玻璃导管插入塞子2.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3.塞子塞进容器口第二课时二、药

28、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1)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仪器:镣子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镣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 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演示第14页实验11(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仪器:药匙或纸槽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 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镣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演示第14页实验122.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

29、可用倾注法。(一倒二向三紧挨)步骤: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2)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步骤:选、慢注、滴加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演示第16页实验13三、物质的溶解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

30、、手腕甩动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四、物质的加热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演示并讲解第17页的活动与探究)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注意事顶:(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2.给试管中固体加热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注意点:

31、装置的固定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 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 在外焰处加热。3.蒸发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注意点:仪器的装配停止加热: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体析出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发、防止液滴溅出4.过滤和滤渣的洗涤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五、仪器的洗涤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练习:1.在地期烧杯烧瓶蒸发皿量筒试管集气瓶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

32、是2.下列试剂中氧化铜粉末石灰石块锌粒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可 以用镜子取用的是,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A、用镣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4.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5.下列实验操作: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 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 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A、只有正确 B、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 D、全部

33、错误6.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加热前没 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没 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B,C、D7.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8.现有下列仪器:量筒;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量取25 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A、B、C、D、9.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

34、用泡沫灭器扑灭10.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 的烧杯里,可观察一围 n-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 y4r超澄清石灰水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

35、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 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 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 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 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

36、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 索物质的奥秘。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 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 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 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 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

37、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 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 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教学模式】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 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 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 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 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 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 实存在吗?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 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放松心情,暗示 化学与生活紧密联

38、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 探究欲望,激活学生 的思维。(过渡)出示拉瓦锡的 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 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导学图片,并讲述拉瓦锡 发现空气组成的故Sir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事。I 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探究原理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 原则,我们也来测定 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2-1所需的仪 器,并组织学生抢答 下列问题: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 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 体减少了 1/5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抢答有关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 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 分有哪些?要求学生 按教材中图23连接 装置并实验,适时指 导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

39、记录实验结果。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 录。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 的基础。通过学生自 主的实 验探究过程,体验实 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 败。观 察 记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 了什么现象?你能分1、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录析原因吗?请把看到 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 同组的同学交流一 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 分析: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 决问题,从中培养科 学观察、规范表达和 分析问题的能力。树 立实事求是、严谨务 实的科学态度。1、实验成功,描述现 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 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 瓶内的氧气,导致集

40、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分析讨论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 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 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 小于1/5?可能的原 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 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 氧气?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装置 漏气或红磷不足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2、没有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 的分析、探究,培养 学生的 探索精神。归纳总结形成概念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 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空气的主要成分:由 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 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 气体(氮气)组成。阅读教材的有关内 容,归纳空气的组成 成分,形成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化学符号。引导学生对所获得

41、的 事实与证据进行归 纳,得出 结论。培养学生的规 范表达能力。观看课件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 测定观看思考通过课件,加深学生 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 认识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 碳、红磷、空气、河 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 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 成的,这样的物质叫 混合物。而氧气是由 一种物质组成的,它 属于纯净物。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 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 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总结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 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 要求。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 分。【板书设计】课题1空气一、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中

42、氧气的含量:(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壁,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 气瓶中,并上升至线)1/5的地方。占燃(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小结:名 弥就氧稀有 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 和杂质化学式岫0 gCOe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2、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示的.如氧气、氮气等混合物:由二种物质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空气、河水、雨水等.课题2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i.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

43、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重点与难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方法: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

44、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探究内容: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内容: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 1Xl()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l.Olxl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2.化学性质:(1)木炭

45、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2)虫二氧化碳(C0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一一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2)丝四氧化三铁(Fe30 D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比空气中

46、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2)%二氧化碳(CO2)+水(山0)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梢有黑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文字表达式:镁(Mg)+氧气(。2)%氧化镁(MgO)(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加执文字表达式:铜(Cu)+氧气(。2)氧化铜(CuO)(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

47、:磷(P)+氧气(。2)望 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 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

48、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二、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介绍:(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 皮层。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2)用氯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 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 的

49、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课题3制取氧气i.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昭二氧化碳+水 上一葡萄糖+氧气 叶绿素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1)具体过程氮气(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3.实验室制法(1)高镒酸钾制取氧气a.实验原理:高镒酸钾(KMn OQ 幽镒酸钾(K2Mn O4)+二氧化镒(Mn O2)+氧气(。2)b.注意事项: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镒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

50、).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c.实验步骤:a).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b).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 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c).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d).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e).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f).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