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本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谢谢。本资料仅供参考!,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意见,旌阳区教科所 贾新民,1/56,一、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特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取舍,教学次序进行了重新调整,教课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2/56,(一)教课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3/56,单元,教参意见,实际情况,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9节,12节,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7节,9节,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空气,7节,9节,第四单元,燃烧和燃料,7节,9节,第五单元 常见酸和碱,合 计,7节,37节,9节,48节,1、上册:,教参意见:,新课共37节,,单元复习考试10节,,课标每七天3节,应上16周新课。,实际:,每七天4节,以16周新课计算,共上64节,,其中新课48节,单元复习考试18节。,4/56,2、下册:,单元,教参意见,实际情况,第六单元 海水中化学,5节,10节,第七单元 金属,合 计,5节,10节,10节,20节,教参意见:,新课共10节,,单元复习考试4节,,课标每七天3节,应上5周新课。,实际:,每七天4节,以6周新课计算,共上24节,,其中新课20,单元复习考试4节。,5/56,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空气,第四单元 燃烧和燃料,第五单元 常见酸和碱,第六单元 海水中化学,第七单元 金属,第八单元 化学与健康,第九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一至七章包含了初中化学主干知识和化学思维方式方法,6/56,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教课时间分配,愈加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学安排。,结论:,7/56,(二)教学次序进行了重新调整,8/56,物质组成奥秘,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秒化学出现氧气、水、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化学式(化学符号),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第三节 原子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空气 第二节 物质组成表示完善元素、化学式概念,化合价、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第四单元 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书写,第五单元 第四节 化学反应中相关计算,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单元 第三节 氧气,第四单元 第一节(乙炔、碳和氧气各种反应情况)(一氧化碳从毒性和可,燃性认识),第四单元 第四节 二氧化碳制取,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相互转化,第八单元,金属,酸、碱、盐,第五单元 常见酸和碱,第六单元 海水中化学,第七单元 金属,溶液,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溶解,第六单元 海水中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9/56,为何要对教学内容次序进行大调整?,10/56,1、到达突出教材微粒观意图,11/56,化学学习三种水平,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内在联络,是化学学习特有思维方式,。,宏观,微观,符号,12/56,13/56,14/56,15/56,2、,表达理论知识与事实知识 穿插编排,16/56,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解与化合 出现水分解与化合反应文字表示达式,第三单元 第三节 性质活泼氧气,氧气试验室制法(双氧水)、性质(碳、铁、石蜡),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乙炔、碳和氧气各种反应情况)相关反应文字表示式(一氧化碳从毒性和可燃性认识),第四单 元第二节 化学反应表示,化学方程式书写(磷、甲烷、镁燃烧,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第四单元 第四节 大自然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碳酸钙和稀盐酸)和性质(与水化合和光合反应、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相互转化,酸碱盐,化学方程式书写编写,17/56,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形式,分层次、分阶段地展现有,关概念,使概念理论学习建立在,详细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经过概念理论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改变深入了解。,理论性知识,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18/56,3、分散教学难点,19/56,初中化学学习主要分化点,酸碱盐相互反应,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20/56,化学符号,第,一单元,(实际12节),第一节 氧气、水、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化学式,反应文字表示达式,第,二,单元,(实际12节)第二节,水分解与化合,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组成,化合价、化学式,第三单元 第二节 完善元素、化学式概念,化合价、化学 式书写,化学式编写,相差9课时2周,相差3课时1周,相差5课时1周,21/56,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解与化合出现水分解与化合反应文字表示达式,(2个),第三单元 第三节 性质活泼氧气,(3个),氧气试验室制法(双氧水)、性质(碳、铁、石蜡),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4个),(乙炔、碳和氧气各种反应情况)相关反应文字表示式(一氧化碳从毒性和可燃性认识),第四单元 第二节 化学反应表示,(4个),化学方程式书写(磷、甲烷、镁燃烧,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第四单元 第四节 大自然中二氧化碳,(6个),二氧化碳制取(碳酸钙和稀盐酸)和性质(与水化合和光合反应、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相互转化,酸碱盐,化学方程式书写编写(之前有19个化学文字表示式出现),22/56,第五单元,第二节中和反应,(12个),(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和氢氧化钠,硝酸和氢氧化钙)通式和从微粒角度认识,盐酸(硫酸)和镁、碳酸钙、氧化钙、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氯化铜、二氧化碳、碳酸钠,复分解及其反应条件,第六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11个),氯化镁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镁和盐酸,电解氯化镁,氨碱法制纯碱(氯化钠、氨、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碳酸氢钠分解)侯氏制碱法(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纯碱性质(碳酸钠和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碳酸钡和盐酸)用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盐酸除去重结晶后食盐水中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酸碱盐编写,(37个),第七单 元 金属,(14个),(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碱式碳酸铜受热、木炭和氧化铜)(铝粉在氧气中燃烧,铁、铝和盐酸、稀硫酸)(锌和硝酸铜、硝酸银,铁和硝酸铜、硝酸银,铜和硝酸银(铜和氧气)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复分解实质,常见盐溶解性,从离子(微观)角度来了解和认识酸碱盐关系,23/56,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教学次序,愈加序适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结论:,24/56,(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取舍,25/56,教学增减:,1、氧气试验室制法(高锰酸钾、氯酸钾相关反应原理和试验装置,氢气试验室制法),2、一氧化碳燃烧,3、铵态氮肥检验(调到第九单元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一节),4、用硝酸银判别盐酸,用氯化钡判别稀硫,降低内容:,一、元素及其化合物,1、乙炔与氧气 2、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和光合反应,3、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相互转化 4、氯化镁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5、氢氧化镁和盐酸 6、电解氯化镁,7、氯化钠、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和氯化铵,8、碳酸氢钠分解 9、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受热反应,10、,碳酸钠和氯化钡,1 1、,碳酸钡和盐酸,12、,碱式碳酸铜受热、木炭和氧化铜,13、,铝粉在氧气中燃烧,14、,铝和盐酸、稀硫酸,15、,铜和氧气,增加内容:,二、概念,1、电离。2、酸、碱、盐概念。,氧化剂、还原剂。等等,26/56,鲁教版教科书对教材取舍理由?,27/56,(1)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 化学课标要求,28/56,1、氧气试验室制法(高锰酸钾、氯酸钾相关反应原理和试验装置,氢气试验室制法),降低内容:,课标要求:,也是在在课标第19页二、身边化学物质(一)地球周围空气中,标准第3点明确要求是“知道氧气、二氧化碳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还有在课标第30页三、化学物质与健康中,标准第3点明确要求是知道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抗有害物质侵害“。,即使没有出现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但在教科书第90页,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中,把一氧化碳归为可燃性气体,并说明了一氧化碳爆炸极限。,课标要求:,在课标第11页(三)学习基本试验技能中,要求是初步学习利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一些气体。,在,课标第19页二、身边化学物质(一)地球周围空气中,标准第3点明确要求是“初步学习在试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4、用硝酸银判别盐酸,用氯化钡判别稀硫,2、一氧化碳燃烧,课标要求:,在课标第11页(三)学习基本试验技能中,要求是初步学会依据一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在,课标第22页(四)生活中常见化合物中,标准第3点明确要求是“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剂检验溶液酸碱性”。,29/56,(2)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化学了解,30/56,一、元素及其化合物,1、乙炔与氧气 2、二氧化碳与水化合和光合反应,3、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相互转化 4、氯化镁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5、氢氧化镁和盐酸 6、电解氯化镁,7、氯化钠、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和氯化铵,8、碳酸氢钠分解 9、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受热反应,10、,碳酸钠和氯化钡,1 1、,碳酸钡和盐酸,12、,碱式碳酸铜受热、木炭和氧化铜,13、,铝粉在氧气中燃烧,14、,铝和盐酸、稀硫酸,15、,铜和氧气,增加内容:,二、概念,1、电离。2、酸、碱、盐概念。氧化剂、还原剂。等等,31/56,结论:,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一致,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化,学主干知识、化学思维方式和方,法了解,有利于适应中考要求。,32/56,二、,鲁教版初中化学教学意见,33/56,(一)处理好教科书内容,34/56,1、一单元至七单元教学内容不增不减。,2、八单元至九单元教学要求,在中考中以信息题形式出现。,3、中考中基础知识源于教科书内容。,35/56,I卷得分情况(样本:25005份,包含全部考生),题号,1,2,3,4,5,6,7,8,小题分值,2,2,2,2,2,2,2,2,平均分,188,183,134,061,071,104,122,126,难度,094,091,057,031,036,052,061,063,I卷最高分16分,最低分0 分,平均分969,得分率6056%。,36/56,卷得分情况(样本:随机抽样300份),大题号,二,三,四,五,大题分值,12,10,18,4,小题号,22,23,24,25,26,27,小题分值,6,6,10,10,8,4,平均分,413,361,381,438,216,208,难度,069,060,038,044,027,052,卷满分44分,最高得分43分,最低分0 分,平均分2005分,得分,率4556%。I卷、,卷累计平均分2975分,得分率4958%。,37/56,白色粉末A可能由一个盐组成,也可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盐组成。下列图是相关A试验和现象(有些转化条件未标明)。已知图中溶液B里溶质全部是酸,C和D是初中化学中学过氧化物。,加,适量溶液B,A,无色溶液E,加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氯化银,无色气体C,无色气体D,硝酸钠溶液,蒸发,硝酸钠,依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D反应化学方程式:,_,。,(2)若A是纯净物,则溶液B中可能含有酸化学式为,_,。,(3)若A是混合物,则A中可能含有盐化学式为:,_,。,(4)写出溶液E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_,。,38/56,将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0%氢氧化钠溶液与60.0g碳酸氢钙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钙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Ca(HCO,3,),2,=Na,2,CO,3,+Ca CO,3,+2H,2,O,计算:,(1)生成碳酸钙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9/56,1、一单元至七单元教学内容不增不减。,2、八单元至九单元教学要求,在中考中以信息题形式出现。,3、中考中基础知识源于教科书内容。,4、处理好规律性知识和记忆性知识,40/56,第六单元 海水中化学,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氯化镁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镁和盐酸,,电解氯化镁,第二节 海水“晒盐”,用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盐酸除去重结晶后食盐水,中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第三节 海水“制碱”,氨碱法制纯碱(,氯化钠、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碳酸,氢钠分解,),侯氏制碱法(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受热反应),纯碱性质(碳酸钠和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钡),复分解反应实质,常见盐溶解性,从离子(微观),角度来了解和认识酸碱盐关系(碳酸钡和盐酸),41/56,(二)表达好教科书栏目,42/56,11、单元练习与实践(单元练习与实践),1、试验探究(学生试验或其它问题活动),10、挑战自我(小结课堂或课后练习),9、长话短说(教材小结),8、信息冲浪(网上和图书室知识拓展),3、交流共享(学生间对重点知识反思,小结),7、由你决定(处理实际问题),6、在线测试(课堂练习),5、家庭小试验(学生试验),4、多识一点(拓展知识),2、活动天地(演示试验,阅读、讨论),栏目统计,43/56,(三)转变好教科书理念,44/56,从,“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传统教材观,教本教材,教教材,唯一课程资源,学本教材,用教材教,主要课程资源,新教材观,45/56,一,定要,明白学案中学生应该填正确答案是什么。,46/56,(三)研究好教与学模式,47/56,推荐“六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1、创设问题情景,(教师),48/56,教材中创设问题情况统计,章首,正文,试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由你,决定,多识,一点,累计,46,80,42,98,36,3,12,317,49/56,推荐“六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1、创设问题情景,(教师),2、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3、对问题进行探究,(演示试验或学生试验或阅读或讨论等等)(自主学习),50/56,教材中探究活动类型,试验型 55,讨论型 37,调查型 6,其它,2,51/56,教材中探究活动展现方式,教材中是经过各种“栏目”来展现这些探究活动。,活动天地(57个),观察思索,试验操作,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分类比较,绘图识图,情景模拟,试验探究(36个),交流共享(30个),52/56,探究活动水平层次,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订方案,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水平5,教师,教师,教师,教师,学生,教师,教师,教师,学生,学生,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生,53/56,推荐“七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1、创设问题情景,(教师),2、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6、得出问题结论,(教师板书),7、课堂练习,(学生)(知识迁移),4、小组内讨论,(学生间对问题处理结果交流,信息反馈)(合作学习),3、对问题进行探究,(演示试验或学生试验或讲解,或,阅读或讨论等等),5、小组间讨论,(小组间在班上交流,信息反馈)(合作学习),新问题情景,(教师)(进入下一个问题处理),54/56,推荐“四步骤课堂结构”教学模式,4、课堂练习(,挑战自我,单元练习教辅,),3、小结(,回顾与反思,讨论,长话短说,),2、“七步问题探究”(师生),1、情景引入(教师),55/56,谢谢,56/5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