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以广东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067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以广东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以广东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以广东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No.132023年第1 3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3.13.005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以广东为例冯达伟1,池春阳2(1.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2.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利用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2 0 1 7 一2 0 2 2 年相关数据以及2 0 1 5 年以来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的企业数量增速较快,但总体规模仍有限,政策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作用发挥存在一定缺陷,部分

2、政策工具效力较低,区域发展分化严重,创新链政策工具投入比例也有待优化。据此,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税服务系统与建设人才信息系统3个层面,为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关键词: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产业政策;广东中图分类号:F403.6;F0 6 2.9;G 30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0-7 6 9 5(2 0 2 3)1 3-0 0 39-0 9Development Status and Policy Evalu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Taking Guangdong as An Exam

3、pleFeng Dawei,Chi Chunyang2(1.School of Manage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520,China;2.Wenzhou Polytechnic,Wenzhou 325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is utilizes relevant data from 2017 to 2022 and pertinent policies since 2015.The findingsindicate a rapid growth in the n

4、umber of enterprises operating within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Guangdong Province,yet their overall scale remains limited.There are certain deficiencies in the efficacy of policiesaimed at promoti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cluding low effectiveness of so

5、me policytools,significant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development,and suboptimal investment proportions in innovation chain policytools.Based on this,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three perspectives:incre

6、asing financial support,optimizing fiscal service system,and constructing a talent information system.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Intelligent;industrial policy;Guangdong进入2 0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由于国家间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差异化,各国智能制造业发展差异度较高【1 。最具代表的是美国以信息数

7、字化等生产方式颠覆了传统制造业;德国通过整合资源提高智能制造的企业竞争力,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日本则致力于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并在医疗、能源、材料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了日本经济水平2】。我国工信部提出的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发展制造业重要的战略规划,且从2 0 1 6 年起,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浙江、广东等省份智能产业转型升级已有一定的示范性,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通过着力推进民营企业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已建设具有鲜明特征的智能化产业集群;广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且具有制造业的资源优势,是出口导向型机械加工制造商的全球企业

8、聚集带,在国内技术与产品市场占有率上均处于行业收稿日期:2 0 2 3-0 1-0 5,修回日期:2 0 2 3-0 6-2 1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产业集聚视角下长三角区域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2 1 NDJC308YB)项目来源:广东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融合实践教育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GXLX20210204)40以广东为例冯达伟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前列。目前广东省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基本成型,工业基础雄厚,部分企业在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突破性成果,已成为促进广东省由传统制造业省份向智造强省发展的关键动力,但

9、通过注人新的发展活力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革命往往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总体上存在着成本持续上涨、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专业人员匮乏、市场机制运转困难等各种问题,目前产业发展已到重要的“十字路口”,政府、企业及学界在智能制造业发展研究领域中注入了大量的精力推动其发展,但在政策工具理论的研究方面成果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梳理并研究近年来广东省及其各地市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工具理论探究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广东省智能制造业更好地转型升级,为广东省未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激发数字经济未来的潜能、拓展数字经济领域的市场空间提供新的动力,并为其他省份推进智能制

10、造业转型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1文献述评智能制造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工业3.0”中,美国学者Wright等于1 9 8 8 年与其他两名学者一起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新理念3。德国于2 0 1 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宣布了“工业4.0”的概念,通过互联网等虚拟技术连接生产销售全链条,将产品设计研发的过程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化处理,构建智能化生产模式【4。美国清洁能源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CESMII)于2 0 1 7 年发表了智能制造2017一2 0 1 8 路线图,其中提出了智能制造产业最终目标是不断地进行优化,以信息数字化、新材料及新工艺(增材制造等)生产方式颠覆工业产业制造业,利用工业互联网

11、颠覆制造业的价值体系5 通过欧美各国对制造业的创新发展经验的借鉴,自2012年起,我国学者开始对智能制造产业进行相关研究,如宋立康等6 认为智能制造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运用多种科技手段,通过智能传感、人机交互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目的,并通过深度融人信息技术与生产工艺而达到高敏感知,具备精确识别、多点控制、执行率高等特点;王焱等7 也指出“动态感知一实时分析一自主决策一精准执行”是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后的典型特点,而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则是制造业智能化的标志;自1 9 8 8 年提出智能制造理论发展至今,智能制造从制造业的产品智能化生产模式已经进化为通过5G信息技术,将制造业生产产

12、品的智能机器与人共同组成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以不断扩大、延伸及部分取代人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的方式,实现产业智能化、柔性化、高度集成化的生产制造活动【8 我国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 0 1 6 一2 0 2 0 年)对“工业智能化转型”的概念作出了较为明确和权威的界定:智能制造业是将信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一起,贯穿工业设计、信息管理等制造业生产研发产品全链条,研发具有自我感知、自我决策等能力的新兴工业制造业生产研发产品的模式;并进一步明确地界定了中国智能制造的内涵,将智能制造确立为中国工业由大变强、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主攻目标。随着国内对智能制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

13、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趋势越发明显,但由于各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创新科技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性窗口,有国际化视野与地位,具备强大的创新力,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中取得显著的成果。其中,广东省智能制造业布局广泛,产业化规模发展迅猛,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如产品质量相对较低、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基础科研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低,这些问题导致了广东省在智能制造应用基础的研究不充分,缺乏前瞻性、引领性和原创性创新能力,使得技术发展受限,是广东省迈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的转型与升级还未形成相对完善的系统,

14、学者们因此不断研究国内外智能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状况并总结经验,以期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并形成一套独立完善的系统,进而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通过剖析当前的国际有关政策框架,结合我国目前的相关政策,李景海9、林汉川等【1 0 、杨志波1 和李景海等【1 2】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政治-决策”层次决策框架理论,建立了一种新型多层次的政策干预模型,对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为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制定以及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为我国的高新科技智能产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政策支持方式。缪顾贤等【1 3、崔园园等【1 4、唐晓琦【1 5 、许夕青等【1 6 和严峻【1 7

15、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现状分析,剖析了数字化技术对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作用,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发展进行客观评价方面,张娟娟等【1 8 杜玉帆1 9 和张嘉旭2 0 通过梳理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制造产业对人41以广东为例冯达伟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才的需求,提出了需探索和完善该产业的育人体系,并探索了产教研融合的路径。综上可见,目前学界对于广东省智能制造业政策的研究较为不足,且基于公共管理视域的政策分析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将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企业运营情况进行科学

16、的评价,探究现阶段智能制造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通过在Rothwell等【2 1 政策工具的分类基础上,主要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和白鹿智库的相关资料信息,梳理出2 0 1 8 一2022年广东省智能制造的相关数据及政策,分析政策工具的投放特点【2 2】,揭示政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对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起到制约性,进一步促进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为保障广东省智能制造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2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的现状与困境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势头不断增强,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的从业人数也在飞速上升,对本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

17、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对比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其他各省份,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尤为迅速,智能制造产业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2 0 1 8 年,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约2 6 0 亿元,约占全国智能制造产业总量的1/3,带动了超过2 0 0 0 亿元的机器人及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了1 0.9 3万亿元的新产业规模,以及6.41 万亿元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规模。广东省已然成为我国工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同时广东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制造”中重要的阵地,有着符合自身特色转型升级的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了全国示范型智能制造产业地区。2.1广东省智

18、能制造产业整体现状分析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示范区,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成果显著,尤其是在珠三角,更多的制造业企业选择以智能制造技术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如:广州的工业通过打造智能制造核心区域实现对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进行智能化升级;深圳开通与国际接轨的工业合作基地,通过科研创新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可穿戴设备等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平台。通过创新升级,广东省部分行业和企业在发展智能制造业中不断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数量在全国位居第二(见图1)。9080706050403020100江广山浙河重湖四安北河福湖陕贵上天辽内广黑江云山新吉甘苏东东江南庆北川徽京北建南西州海津宁蒙西龙西

19、南西疆林肃江省份图1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的地区分布注:数据来源于标准排名、经济观察报政研院、中商产业研究院,经笔者综合整理而得。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智能制造产业正深刻地重塑着广东省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系统取代了传统企业的生产线,通过工业互联网带来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化生产方式,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新企业形式不断涌现,使得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得以高速增长。在国家政策扶持下,2 0 1 5 一2 0 2 0 年期间全省智能制造产业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整体呈增长态势,其中,2 0 1 5 一2 0 1 7 年间增速较大,2 0 1 7 年增速达到7.2 0%;2 0 1 9 年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3.

20、6 8万亿元;2 0 2 0 年达到3.31 万亿元,比2 0 1 5 年增长1.5%。如图2 所示,自2 0 1 7 年后,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规上企业工业增长速度放缓,虽然相关高新技术产品增量加大,但由于智能制造业呈现单一化发展趋势,使其产业活力略显疲态。4.03:6810%3.313.233.319%3.53.193.038%3.020%7%2.56.30%6%5.29%2.05%2.4.70%4%1.53%1.02%0.51.50%1%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年份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图2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度趋势42以广东为例冯达伟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

21、展现状及政策评价2.2广东省智能制造企业运营情况分析2017一2 0 2 1 年,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企业分别有9 2 家、1 2 8 家、1 7 8 家、2 39 家、263家,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约为30%(见图3),由此可见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企业虽然目前处于成长起步阶段,但在政策的引导下具有发展速度快、发展潜能较大的特点,并且为夯实工业互联网络基础、打造智能制造平台体系、加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链融合应用、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3002632392502001781501289210050020172018201920202021年份企

22、业数量一增长趋势图3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企业数量增长趋势截至2 0 2 1 年年底,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达2 5 3家,较2 0 1 7 年增长近3倍,但企业数量的年增长率在2 0 2 0 2 0 2 1 年由34.2%逐步下降至10%,已有从增长转向平稳的趋势(见图4)。由于近年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因素波及,智能制造行业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关企业数量的增长趋势变缓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此。此外,从全省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9 3.8%的企业聚集在珠江三角区的核心地域,深圳、东莞占比逐年递增,在2 0 2 1 年年底已达到7 9.8%。160140川12010080604020

23、0m深圳东莞惠州 佛山中山广州江门珠海河源肇庆汕头 梅州韶关地市2017201820192020m2021图42017一2 0 2 1 年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的地市分布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服务覆盖面广,形式呈现多样化。全省已经进行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企业服务内容涉及5 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其次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见图5)。2 0 1 7 2 0 1 8 年,传统企业进行智能制造产业开发转型较少,从2 0 1 9 年开始有了显著提升的趋势,但此时转型企业出现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批发和零售业表现得尤为明

24、显,没有显著的提升。通过对服务内容占比最高的制造业企业转型的趋势分析,呈现出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对于创新制造、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重视,但也凸显出在产业智能化发展链条上,技术服务、系统开发、商务租赁以及向批发和零售业下沉的市场服务区域仍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43以广东为例冯达伟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企业数量/家20212020201920182017图52017一2 0 2 1 年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的行业分布3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相关政策分析

25、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极调动所有资源推动制造业向智能转型,从中央政府到各省区市纷纷出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制造业发展规划,为打造工业发展大国而助力。3.1国家级政策对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影响2015一2 0 2 0 年期间,全国各地共出台了8 7 项相关政策(见表1)。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 0 1 6 一2 0 2 0 年)不仅对工业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也对各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起到了指导作用。我国智能制造政策以政府为主导、各省区市为主体进行实施,重点是指导和制定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把推动智能化技术设施

26、建设和构建信息化产业互联网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表1我国智能制造相关政策数量统计单位:项年份国家级省(区、市)级市级总计20152316201652192017215421201841793020193238202014914合计174327872017年1 0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 0 1 8 一2 0 2 0 年),鼓励国内外高校、研究所、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并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提供人才培养和研发奖励。通过对国家级相关政策的梳理发现,在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3种政策工具的使用中,部分政策工具缺乏一定的效度(见表2)。表2 手我国智能制造的主要国家级政

27、策文本序号政策名称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 0 1 6 一2 0 2 0 年)3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 0 1 8 一2 0 2 0 年)17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广东省抓住制造业智能转型发展契机,出台相关政策促发展,从技术到模式、从新生产到新产品,抢占技术创新制高地,展现出“世界企业”改造提升的新图景。但由于受到国外技术的限制,广东省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突出表现在:(1)科研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在2 0 1 7 2 0 2 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中,广东省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四,这与广东

28、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符,这表明广东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度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以提高科研水平。(2)多部门协同力度不够。一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出台,可以通过促进多个机构联合推动智能制造业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智能制造业领域,同时能够有效增强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出台的统筹力与协调性,加强政府多部门间协同政策规划的相关工作,但目前广东省工业产业的智能制造政策制定,大部分都是以政府的单一部门为主体制定,多部门协同制定颁布措施较少。为了加强区域内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各相关部门和机构都应加强政策的协同作用,以增加政策制定的主体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健全相关政策

29、和措施,提高智能制造产业增长速度,实现产业全面化发展(见图6)。44以广东为例冯达伟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7供给型政策工具1信思支持基础设游建设资金投入公共服务L信息整合、公共保障和产学研平台一传统企业资源投入创新升级制造营销1带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企业正向激励与引导7法舰雪制税收优惠日标规划1玫府购头国际化发展金融支持最略性措施需求型政策工具一环境型政策工具L图6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发展相关政策工具3.2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分析自2 0 1 5 年以来,广东省政府就大力推动智能化制造战略实施,并发布了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 0 1 5 一2 0 2 5 年)的通知等政策措施

30、。通过剔除部分重复及地方赛事通知后,将广东省及各地市政府以及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等政府部门在2 0 1 7 一2022年间颁布的2 3份与智能制造产业直接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编码(见表3、表4)。表3广东省智能制造政策分类编码政策类型类型编码政策内容内容编码供给型【1 信息支持【1-1 基础设施建设【1-2 资金投入【1-3公共服务1-4环境型【2】目标规划【2-1 金融支持【2-2 税收优惠【2-3法规管制【2-4策略性措施【2-5 需求型【3】政府购买【3-1 国际化发展【3-2 表4广东省智能制造政策文本编码序号文号名称内容编码1人社厅函【2 0 1 8】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申报2

31、 0 1 8 年度高层次留学【1-1】【2-1】【2-3】【2-5】【3-2 9号人才回国资助的通知2穗府办函【2 0 1 8】1 0 5 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1-2】【1-3】【1-4】【2-1】【2-2】【2-3】【2-4】行动方案(2 0 1 8 一2 0 2 0 年)的通知2-5】【3-1】【3-2】3穗府【2 0 1 8】9 号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2 0 1 8 年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计划的【1-1】【2-1 【2-5 通知4粤府【2 0 1 8】6 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1-1】【1-2】【1-4】【2-1】【

32、3-2 知5汕府【2 0 1 8】7 8 号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经济特区现代产业目录(2 0 1 8 年2-1 3-2本)的通知6黑发改振兴【2 0 1 8】2 1 1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2 0 1 8 年重点工作计划1-1】1-2】1-3】【1-4】【2-1】2-2】2-3】号的通知【2-4】【2-5】【3-1】【3-2】7东府【2 0 1 8】5 1 号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东莞市2 0 1 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1 3-2计划的通知8穗府【2 0 1 8 9 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1-1】【1-2】【1-3】【1-4】【2-1

33、】、【2-2】划(2 0 1 8 一2 0 2 2 年)的通知【2-3】【2-4】【2-5】9粤府【2 0 1 8】2 3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1-1】【1-2】【1-4】【2-1】【2-5】【3-2 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10深府办规【2 0 1 8】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2-1】【2-3】3-2 7号划(2 0 1 8 一2 0 2 0 年)及配套政策措施的通知11穗工信【2 0 1 9】8 号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三年【1-1】【1-4】2-1】【2-5】【3-2 】行动计划

34、(2 0 1 9 2 0 2 1 年)的通知12粤工信装备函【2 0 1 9】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1-1】1-2 【1-3】【1-4】2-1】2-2】2-3】737号(2 0 1 9 2 0 2 3年)的通知【2-4】【2-5】【3-1】【3-2】13粤府函【2 0 2 0】2 7 2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1-1】【1-2】【2-4】【2-5】【3-1(2 0 2 0 2 0 35 年)的通知14粤府【2 0 2 1 45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1-1】【1-2 【2-3】【2-5】【3-2】若干政策

35、措施的通知15粤府【2 0 2 1 31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2-5 16佛府【2 0 2 1】1 2 号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1-1】【1-2】【2-4】【2-5】【3-1 】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操作细则的通知45以广东为例冯达伟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表4(续)序号文号名称内容编码17粤大湾区【2 0 2 1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佛山三龙湾【1-1】【2-1】【2-2】【2-4】【2-5】3号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 0 2 0 2 0 35 年)的通知18穗府规【2 0 2 1】8 号广州市人民

36、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2-1 【2-5】策措施的通知19穗府【2 0 2 1】7 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1-1】【1-2】【1-3】【1-4】【2-1】、【2-5】五年规划和2 0 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3-2 20穗府办【2 0 2 2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1-1】【1-2】【1-3】【1-4】【2-1】、【2-5】10号“十四五”规划的通知【3-2 21穗府办【2 0 2 2】4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1】1-2 1-3】1-4】2-1 2-5】3-2“十四五”

37、规划的通知22穗府办【2 0 2 2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佛全1-1】1-2 1-3】1-4】2-1】2-4】2-5 18号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通过梳理分析相关政策文本内容可知:(1)信息支持、公共服务等供给型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在信息支持上,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提出,要不断增强整合与共享信息力度,依托高校与科研单位开发挖掘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文件提出,为企业的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相关创业企业营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在企业用地、网络等软硬件设施

38、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在资金投入上,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等文件中制定了相关企业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的试点办法,鼓励创业投资机构与相关企业对接,建立创投基金,发放财政奖励,通过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推动相关企业发展;在公共服务上,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出,加强跨省份各级政府的信息沟通,加快推进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体系。(2)环境型政策工具是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创新氛围来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在目标规划上,汕头经济特区现代产业目录(2 0 1 8 年本)、深圳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 0 1 8 一2 0 2 0 年)等,明确规划了智能制造企业的数量、规模以及经营目标;在金

39、融支持上,广州市IAB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 0 1 8 一2 0 2 2 年)、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 0 1 9 一2 0 2 3年)等政策提出,通过政府支持、融资平台贷款,建设股权融资平台,设立科技股权融资平台,以提高广东省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相关企业的融资能力;在税收优惠上,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 0 1 8 一2 0 2 0 年)等政策提出,探索适用于企业智能制造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奖励分期缴纳、财政收人自留等税收优惠政策,并将税收优惠普及到工业产业智能化;在法规管制上,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 0 2 0 一2 0 35 年)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

40、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 0 2 0 一2035年)等政策提出,要加大知识产权应用及保护体系执法力度,以及完善创新绩效评价和容错机制;在策略性措施上,广东省加快数字化发展、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等文件提出,要开展智能化企业的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完善以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为龙头的全产业链的孵化系统,加强推动其发展的支持力度。(3)从宏观角度看,需求型政策工具对传统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影响力大。在政府采购服务上,广州市人关于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等政策提出,采取发放补贴、采购先进设备等方式加大对发展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国际化发展上,广州市价值创新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41、(2 0 1 8 一2 0 2 0 年)、广州市关于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等政策提出,鼓励引进先进智能制造产业模式、国内外资本联合创建智能制造企业及扩大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智能化的建设规模。总体上看,广东省智能制造相关政策中,环境型政策占比为0.5 5%,占比最高,供给型与需求型政策文本各占0.35%、0.0 9%,可以看出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其中,在供给型政策中,信息支持政策明显不足,仅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通知一项专门政策文件出台,其余则散见于综合性文件,且数量有限;在环境型政策中,宏观层面的策略与规划文件较多,税收优惠与金融支持较少;在

42、需求型政策中,缺乏关于外资融人和吸引国际人才的政策,未能很好地针对技术短板发挥招商引资与引用先进技术的政策作用。具体来看,首先,在供给型政策工具中,信息保障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手段的使用功能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智能制造的数据集成、公共服务保障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有效性。目前产业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整合信息可以帮助工业智能化实施进程在市场、科技、人员等方面进行传递46以广东为例冯达伟等: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和信息交换,以掌握国际工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而且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交互,有利于推动制造企业进行智能转型升级,因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当做好信息支持工作,强化信息化应用比例。在基

43、础设施建设上,加强建设力度,推动产业发展,各省(区、市)级政府要利用其层级的优势,各级有关管理部门为地方智能制造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此外,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高技能的人才,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战略,推动产学研发展,为智能制造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确保智能制造行业建设的发展具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其次,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于智能制造产业的税务优惠力度相对较弱,且目前我国的税务政策还不够完善,所以税收激励措施对于企业的激励作用并不大。最后,整体来说,在智能制造产业政策中,环境型政策工具的比例是最低的。一方面,政策的全球化导向程度不够,可以通过引进国外高技术

44、龙头企业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生产的转变;另一方面,政府采购的力度偏低,政府采购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没有为向智能制造新转型的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政府采购建设资助,在相关产业链中对产品的研发生产缺乏引导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4结论与对策建议随着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 0 1 6 一2 0 2 0 年)的提出,全国范围内工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这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趋势,也将会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在,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政府应关注其市场化的发展,并充分利用制定政策的引领与促进作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完善,促进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的梳理,对广东省在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的状

45、况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显示,广东省在制定和实施智能制造产业政策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了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政策导向,促进了相关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但在财政方面的扶持力度不足,环境型政策工具整体占比较低,对相关产业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还需要进一步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为了更好地推进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助力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政府层面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扶持。(1)实施普惠型工业智能化发展战略。首先,建立对智能制造相关产品的关税和税收保护机制,降低企业生产和销售成本,促进相关企业增强良好发展势头和国际竞争能力

46、;其次,设立工业智能化转型企业的税收激励制度,进一步细化覆盖范围、优化程序,防止税收不公平;最后,对有意进行智能化转型但仍处于传统制造业的企业给予税收风险激励。(2)加大对技术创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税费优惠力度,在技术革新的各个环节对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首先,在政策层面上,主要采用直接政策扶持机制,提升中小企业技术革新的信心,同时建立完善的税务政策支持体系,增强税务政策信息传递能力,促进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蓬勃发展;其次在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全面推广层面,可以通过利用税务支持措施来促进相关企业的转型和发展。(3)鼓励减免技术开发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企业中拥有智能制造技术的人员是企业

47、智能化转型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人员相关研究的理论支持和应用研发,可以很好地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因此,在智能制造企业中设立税收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从事技术开发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进而推动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革新。二是优化健全财税服务系统,注重将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到项目建设和有关研发中,加大企业财税和融资两个主要领域的支持比重。(1)优化相关企业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财税服务系统。首先,建立与智能化制造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规范和指导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其次,规范行业的财税服务,这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降低了国家对智能制造企业的

48、投入,对符合产业技术标准的智能生产企业实行部分税费优惠,保证了“一企一补”的落实;最后,简化税务补助方式、提高税务补助效率,防止各类资源的浪费,并优化财税服务系统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财政扶持工作中“少补”和“错补”等方面的监督,促进企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实现科学、有序的生产经营。(2)大力推进财税服务系统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应用领域的发展。首先,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为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研究、科技创新等基础研究活动提供政府财政投人,推动智能制造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促进智能制造领域自主产品的诞生;其次,加大对重点行业的财政补助,通过对龙头企业进行财政支持,引导示范并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智

49、能化转型发展;最后,充分发挥政府47以广东为例冯达伟等: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评价采购的作用,保持相关转型企业的市场稳定性,减少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的运营风险,促进高质量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3)健全创业投资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首先,建立以国家财政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补偿机制,利用金融体系的杠杆效应,把所有的资源都投人到生产研发中去,为整个产业提供大量的资金,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赔偿机制是当务之急;其次,建立风险赔偿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为其他的投资商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要加强转型企业与各投资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地指导各类投资金融机构参与到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之中;最后,

50、通过国家对开发失败和项目损失的转型企业进行补偿,降低有关企业在融资、开发等运营中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家的智能化转型热情,促进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三是建设智能制造产业人才信息系统。智能制造属于高新技术领域,保护知识产权是其发展的基础,加大对领域内知识产权的支持与保护是维持整个产业活力的重要手段。(1)加强产学研合作。首先,针对重点高校、重点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人才进行培养,建立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科研人才的培养系统;其次,积极搭建有关网上培训平台,依托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提供专业的培训,构建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机制;最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促进高校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达到相关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