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立体设计】2013高考历史 10.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后限时作业 岳麓版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的结果。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 )
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④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右图是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股市一景,它从侧面反映了( )
A.垄断资本失去发展的活力
B.资本主义盛极必衰的规律
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合时宜
D.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决定作用
【解析】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力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在当时的状况下,只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促成危机的解决。
【答案】 C
3.1930年华纳公司赔本800万美元、福克斯公司300万、雷电华公司550万。……美国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次越来越低,从1929年的每周800万人次一下子落到1931年的每周500万人次以下。为了保持平衡,美国各大电影公司不得不裁减人员和少拍影片。导致这一现象的大环境是( )
A.互联网的发展
B.经济危机
C.电视艺术的迅速发展
D.经济“滞胀”
4.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在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危机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答案】 C
5.下图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幅漫画,它主要反映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 )
胡佛总统救济农民
A.对缓解危机收效甚微
B.使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C.安抚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D.促成了福利机制的建立
6.《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7.“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答案】 C
8.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感谢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罗斯福新政顾此失彼
C.罗斯福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D.资产阶级在危机解除后计较利益得失
【解析】 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 D
9.西方史学家评论罗斯福新政:“政治动乱的另一表现是罗斯福在1932年的选举中取得了彻底胜利。随即而来的‘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使种种极端主义运动归于无效。”下列罗斯福新政的哪些措施起了“安全阀”的作用( )
①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②规定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各行业遵守 ③实行救济和以工代赈 ④使职工拥有股票,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罗斯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寄出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信中的“您”是指( )
A.斯大林
B.丘吉尔
C.罗斯福
D.杜鲁门
【答案】 C
12.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统揽。”
D.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答案】 C
13.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答案】 D
14.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而60年代后苏联工人又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
二、非选择题(15小题20分,16小题24分,共4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后,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宣扬:“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声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 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压倒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在任总统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经济危机实行新政。下台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四 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又以压倒优势获胜,连任第33任总统。
(1)联系材料一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比较胡佛、罗斯福对资本家和工人政策的不同。(4分)
(2)从胡佛、罗斯福上述不同的政策中可以看出二人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有何不同?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6分)
(3)联系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4分)
(4)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总统选举中胡佛失败而罗斯福连选连任的原因。(6分)
过渡的趋势。
(3)不成立。因为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保护私有财产,因而他不是“社会主义异端”。
(4)胡佛和罗斯福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罗斯福在此前提下,注意保障人民利益,因而他能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能够连选连任。
16.当前,一场新的金融危机尚未解除,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世界近现代史上各种经济思想的分析。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中哪句话最能反映“自然秩序”的内涵?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4分)
(3)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长时间占据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的金融领域爆发,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在克服金融危机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分)
(5)当前,世界尚未从金融风暴的阴影中走出。请你结合历史经验与教训,谈谈国际社会应如何应对这场危机?(3分)
材料二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博鳌论坛举行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分论坛上说:“监管机构必须站在市场的身边,随时做好准备。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的一个启示就是监管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相信‘放任自由经济’。”
(6)材料二表达一个什么观点?(4分)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