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pdf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02512 上传时间:2024-11-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中小学教 育衔接 问题 的思考 审视我 国教育现状,不难发 现基础教育 阶段存 在着严重 的中 小学教育脱节 现象。这既不能适 应基础 教育 改革 和发展 的要 求,也不利 于九 年义务教育的有效实 施,更 不利 于 人 才 的可 持续 培 养。只有改变 这一 现状,才能使 中小 学 教 育 体 制 运 行 顺 畅、自 然、高效。因此,中小学教育衔 接问题是 目前 教育改革 中值得深 人探讨 的问题,也 是促使 素质教 育彰显实效 的关键。一、中小学教育衔接 问题的 表象 不少家长反映,他们 的孩子 在 小学 阶段学 习成绩 一 直不错,一人 中学 学 习成绩 便 明显下 滑,落差较大,有

2、些科 目的成绩 竟然 不 及格。家长 恐慌,学 生失 落。因此社会各界 呼吁,要尽快解决 中小学教育衔接 问题,让孩 子顺 利地完成小学到中学的过渡。的确,中小学教育衔接 问题 较 为突出地表 现在初 中新 生群体 中。具 体 表 现 为 其 成 绩 明显 下 降,学生进入中学后不适应班主 任不跟班 的“松散”管理,造成 部分学生对 中学教 师管理的不满 甚 至失望,顽 皮的学生则产生一 种无纪律 约束 的错 觉,趁机“表 现”。如果 中学教师不注意解决这 一过渡期 的适应 问题,在学 生还 未形成“自律”的情 况下,必然 口张 伟 会 出现短期“混乱”局 面,甚 至 带来长期 的负效应。习惯

3、 了机 械 识记 的学生,在进人 中学后,面 临着十余 门功课 的学 习任 务,且 教师不可能再像小学教师那样反 复 辅 导 和训 练,再 加 上 作 业 种 类、数量、考试要求及方式等发 生变化,容易造成心理压力,也 就必然 出现初一新生各科成绩 均 偏低的现象,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 善,则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自信心,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发展。二、造成 中小学教育衔接 不 畅的原因 中小学教育脱 节的原 因有很 多,归 纳起 来 关 键 是 在 教 育 管 理、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学 习 方法等方面或多或少地 出现 了脱 节,且又往往得不到管理者和教 师的重视所致。教育管理 问题。目前,小学

4、 管理大多为学段管理,即将小学 一至六年级分为若干个学段,有 的是一个年级一个学段,有 的是 两个年级一个学段。绝大多数学 校的习惯做法是将教师定位在某 一学段,基本上不变。这种模式 的长 处在 于有利 于教 师 的教学,即 因为长期教一个学段,教师 对 教学内容极为熟悉。其不利因素 在于教师频繁更换,往往容易忽 视对学生思维能力 的培养,不利 于师生之间进行有力 的沟通。众 所 周知,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与发展是渐进的、隐性的,不经 过 长期 的仔细观察难 以发现其 中 细微的变化。中学大多是采取教师从 初一 到初 三大循环式 的管理模式。师 生之 间从不适应 到逐渐适应直至 关 系和谐、

5、融洽。然而 当送 走初 三 学生之后 的教师再去接初一学 生 时,也难免无 意识地将对待初 三学生 的管理方 式移植 到初一 学 生 中来,等到出现了问题再 去磨 合,而这个磨合期往往需要一至两 年 时间,对 学生和教师来说无 疑 是一种精力的浪费。教学 管理问题。我们 目前 的 小学教学管理似 乎有一个不成 文 的规定,即家长必须承担每天检 查学 生作业 的任 务。诚然,教 育 后代是 学校、家长、社会 的共 同 责任,但侧重点 也有 所不同,将 学校、教师教育 学生 的责任延伸 到家庭 表面上起 到家长督促孩 子 学 习,知其 然的作用,但 是存 在 的潜 在弊端不 容忽视,即孩子不 良学

6、 习习惯 的养 成。作为家长检 查 孩子 的作 业往往 呈两 种心 态:第 一,不可怠慢,否则 自己的孩 子将 受N J I I 斥,不能让孩子在学 校 受 委 屈,所 以一 定 要 认 真 地 查。第二,作 为家长不能让孩子 的作业有任何疏漏,这是对家长 学识水平 的检验,否则被老师请 到学校 没有 面子,因此更要“鸡 蛋里面挑骨头”。鉴于此,家长首 先定会认真检查孩子 的作业,一 旦发现错误立 即让孩子修改,确 定无误后再交给老师。其次,作 为学生交上由家长认真审读并修改 过的作业心里踏实,不会担心有什 么漏洞,一旦发现错误也将责任推 到家长检查 不仔细上。再次,教 师拿到由家长签了字的作

7、业后,自 然不需再费心思批阅,面对数十本 整齐划一的作业心情舒畅,自不必 说,实际上这样的作业已经失去了 它本来的意义。长此下去,孩子无 疑会在学习中养成依赖性。而在 中学阶段,随着孩子生 理、心理 的发 展,独立 意 识 增 强,许多孩子开始不愿意让家长 检查作业。由于学生 自己没有检 查作业的习惯,交上 的作业往往 漏洞百出,而中学教师面对满本 的红叉 自然不会得过且过,学生 学习的自 信心会因此下降。教学方法的问题。综 观 目前 小学教 师的教学,一般要求学生 侧重 于 识 记 和浅 层 的理 解 解 决“是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相对来说,教 师 讲课 速 度较慢,课

8、堂容 量较小,要 掌握 的知识反 复讲,反复练。部分教师甚至管得过细,对作业 精批细改,使每个学生知识点都 过关。他们强调积极变换教学方 一式,常常采用新异、刺激和有兴 趣 的事物吸引学生充分利用直观 教具,形象 化 的语 言启发 学寸,发挥小学生机械记忆力强 的特点 反复练习和背诵,其结果是教师 将咀嚼过的知识喂给学生,这种 教学方法对一般 学生来说易于消 化,却吸收不 良,因为知识在咀嚼 过程中失去了一定的“养份”。而 进人中学后,对学生的要求大大 提 高,除有 大 量 知 识 点 需记 忆 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 增大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 问题。由于课 时紧,课堂

9、容量大,中学教师一般讲课 较快。他们不会像小学教师那 样,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搞重 复训练,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堂既 要学会 听讲,也要学会 记 笔记,并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在完成 作业中学会独立思考。但由于刚 升人中学 的学生不适应 中学教师 的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感到学习 吃力,难 以适应,学习的愿望与 兴趣将会减退,甚至产生抵 触和 畏难情绪,从而造成一批学生的 分化与滑坡。教材 问题。从 目前来看,我 国中小学教材缺乏连贯性。由于 教材 的编写是两套班子,因此 知 识结构、知识水平等方面难免存 在一定 的差异。以小学语文教材 为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内容比 较简单,知识点少。而现行中学 语文

10、教材 内容一下子加深,知识点 增多,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又 各有难点和重点,信息量增大、重 复少、难度大。中学教材重在讲普 遍规律而不是纠缠于某一问题,重 在分析数量关 系而不注重归纳题 型。习题编排上,小学习题基本上 与例题相似,而中学则往往注重新 旧知识的综合,使得习惯小学课本 的学生进人中学后难以适应。另一 方面是教材衔接不紧密。如外语教 材,小学重 点是音标 和语 法,而 到 了中学几乎是要重学一遍。造 成教育资源 的浪 费,同时易使学 生产生厌学心理。三、改进措施 解 决 中小学教育 的衔接 问 题,首先要 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 重视。在研究过程 中,一方面要 认 真研究 中小学 教

11、育 的差异性,进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 原则,以防止中小学教育相混 淆。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 中小 学 的连接点及共性,使 中小学教 育改革其不科学的教育理念、教 育规定 以及教育方法。因此,作 为中小学的学校领导必须了解双方 中小学教育的法规、规章制度和机 构设置以及管理体制等,作为中小 学的学科教师应把握彼此的教材内 容深人彼此 的课 堂教学 中去,了解 教法、学法,做到知己知彼。通过 深人的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转变教 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完善管理 机制,实现顺畅衔接。第一,改革教育管理模式。小学教育管理可以尝试教师的大 循环管理,即由一年级跟到六年 级使教师真正掌握学生 的心理变 化

12、及思维成长过程,并将这一转 变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管理 上 注重 培 养 学 生 的独 立 自主 意 识,淡化学生的依赖性,尽早改 变家长检查作业 的陋习,使学生 将“他律”自然 地过 渡 到“自 律”。即教师对学生负责,学生对 自己负责。注重中小学综合测评 的一致性。这样 便于质 量反馈,从 而进一步 了解和总结教师在教 育 教学方 面存在 的优势 与不足,取长补短,可 以更好地实现教学 目标。加强 中小学教师之间的沟 通。即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到初 中听课,中学教师尤其是准备接 教初一的教师应到小学高年级听 课,了解前一学段(下转 3 8 页)活力的国有、民营文化企业,在 市场竞争 中成为

13、有 自主创新能 力、有知名 品牌、有 自主知识产 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强做 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为建 立和完善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保 障体 系,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 业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营造一个 良好 的舆论环境。要 积极 呼吁国 家有关部 门制定出台相关 的政策 措施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 的问 题。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 金、实施有 关 的税 收优 惠政策、鼓 励 支 持有 条 件 的 企业 上 市 融 资、推动建设文化产业产权交易 市场、推动建立 为文化企业提供 融资服务的创投公 司、担保公司 等。对国家重点培育 的具有较强 竞争力,实力雄厚 的大型文化企 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的

14、战略 投资者和文化 中介服务机构,在 舆论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使之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主体,借以 引导和促进文化企业提高规模化 和集约化水平。与此 同时,媒体 的 目光还要关 注在文化产业基地 和园区的建设上;关注在因地制 宜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 和规划上,关注在创新文化生产 和传播模式推进产业升级上;引 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 域,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共 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敢立潮头 唱大 风,繁荣文化 当先锋。一个 民族的文化,凝聚 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 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 民 族 最 深 层 的精 神 追 求 和行 为 准 则,其所产生的精 神力

15、量是 国家 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当 今时代,身居传媒业的我们应当 十分清醒地认识 到:文化越来越 成为 民族凝 聚力和创造力 的源 泉,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 因素,谁 占据 了文化发展 的制高点,谁拥有 了强大的文化 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赢得主动。让我们在继承 传统中开辟新风,在做强传播中 体现自身的价值,在博采百家中 创造辉煌;让我们 以新 闻的视 角、全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尽情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华 彩乐章。试看将来的中华民族,必将以无与伦 比的文化深厚之底 蕴,宽 厚 仁 德 的海 纳 百 川之 气 势,屹立于世界东方!【作者简 介】王忠奇,男,1

16、9 5 9 年生,市广播 电视 台编委,中国 电视 文 学研 究会 理,纪协 副 书 长,主要从事新闻学理论的创新 与研 究。(上接 3 4页)或后 一学段学生 的 心理特点,探讨衔接过渡阶段 的 教育教学规律,进而调整改善管 理与教学方式,使学生有一个较 为舒缓的过渡。第二,注重“过渡期”的教 学,改善教学方法。初一新生面 对新 的环境、新 的教材、新 的教 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中学 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过渡时间,有 意识地放慢教学的脚步,适当降 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 到桃子。在教学 中有意识地增加 重 复,做 到 由易 到难,循 序 渐 进,逐渐从半扶半放方式过渡到 让学生 自主独

17、立地学习。小学教 师特别是高年级教师,也要时时 注意到所教学生的年级特点,了 解 中小学教育的差异,在教学 中 减 少 重复、加 快进 度、加 大 密 度,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注重从 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的思维到 以抽 象概括为主要形式思维的过 渡性教育。具体地说,小学教师 从小 学中、高年级开始,应在正 确认识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 点、正确把握小学生思维发展 的 性质 的基础上,采取正确 的教育 和教学方法,尤其是要摒弃机械 式的重复讲解分析和练习,教师 讲课时有意识地多问一些为什么,努力引导学生善 于思考、善于质 疑,最终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第

18、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学高年级 阶段,教师就应有意识、有步骤地 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 法。如语 文学 习怎样掌握好基础 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 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 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 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 让学生 运用学过 的方法 自学,鼓励学生 敢于质疑 问难,教师则要抓住机 会,巧为点拨,逐渐消除学生 的 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较强 的 自学 能力。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学生 的养成教育,使 自制力较差 的学 生逐渐地养成 自主意识,在培养 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具 体、明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 的总结归纳意识,做到巧学、会 学、事半功倍,逐渐树立自信心。【作者简介】张伟,鞍山钢都 小学工会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