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403T384.3-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60018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03T384.3-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DB4403T384.3-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DB4403T384.3-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DB4403T384.3-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DB4403T384.3-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35.080CCS L 77DB4403深圳市地方标准DB4403/T 384.3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basic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Part 3:Educational big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2023-11-15 发布2023-12-01 实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DB4403/T 384.32023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的

2、分类14.1 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的分类14.2 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的分类15 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数据结构15.1 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的数据结构15.2 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的数据结构16 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的主要指标2附录 A(规范性) 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3A.1 学校基本情况统计3A.2 学生情况统计11A.3 教职工情况统计14附录 B(规范性) 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17B.1 学校办学条件情况分析17B.2 师资情况分析20B.3 受教育情况分析20B.4 教育经费情况分析23参考文献24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3、定起草。本文件是 DB4403/T 384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的第 3 部分。DB4403/T 3842023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数据结构;第 2 部分:数据代码;第 3 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第 4 部分:教育用户数据;第 5 部分:数据交换。本文件由深圳市教育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惠敏、梁为、吴砥、黄伟龙、戴俊雄、吴晨、曾艳锋、林雪芳、张涛、徐建、 陈梦、易韵涵、刘韦司、马继满。II引言2007 年发布的 SZDB/Z 62007深圳市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有效提升了

4、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极大促进了深圳市各级各类信息化教育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随着教育信息化应用 场景的不断拓展和平台数据的不断丰富,且随着 2017 年 GB/T 352982017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教育管理基础信息、GB/T 337822017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教育管理基础代码等国家标准的发布,对深圳市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的更新和修订提出了需要。为提高标准的适 用性和准确性,以便更好服务于大数据时代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起草组围绕深圳市教育大数据 治理工作需要,对深圳市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的系列标准内容进行了内容修订,拟由五个 部分构成:第 1 部

5、分:数据结构。目的在于规范基础教育管理信息的分类信息和数据集;第 2 部分:数据代码。目的在于规范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教职工管理等类型数据的标识码格式、代码集等内容;第 3 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目的在于规范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指标;第 4 部分:教育用户数据。目的在于规范教育用户身份认证数据、用户角色数据和用户接口数据;入方式。III第 5 部分:数据交换。目的在于规范教育管理数据共享交换基本要求、交换方式及共享平台接DB4403/T 384.32023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第 3 部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分类、数据结构和主要指标。 本

6、文件适用于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的分类4.1 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的分类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的数据元素划分为以下 3 个统计类别:学校基本情况统计类别;学生情况统计类别;教职工情况统计类别。4.2 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的分类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的数据元素划分为以下 4 分析类别:学校办学条件情况分析类别;师资情况分析类别;受教育情况分析类别;教育经费情况分析类别。5 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数据结构5.1 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的数据结构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中各数据子集中的数据元素用以下各个数

7、据项描述:统计指标项:所描述统计信息的名称;1统计单位:指标项的数据统计单位,包括百分比、平方米/生、册/生、元/生、人、人/班、台/百人、门/校等。注:“生”指“学生”。5.2 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的数据结构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中各数据子集中的数据元素用以下各个数据项描述:统计指标项:所描述统计信息的名称;统计单位:指标项的数据统计单位。包括百分比、平方米/生、册/生、元/生、人、人/班、台/百人、门/校等;说明:对指标项的解释。注:“生”指“学生”。6 教育大数据统计分析的主要指标6.1 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的主要指标应按照附录 A 设置。6.2 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的主要指标应按照附录 B 设置

8、。2附 录 A(规范性)教育大数据统计规范A.1 学校基本情况统计A.1.1 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学校数、毕业生数和招生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可从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1。表 A.1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及工读学校五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小学和普通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可细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细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表 A.1 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学校数(所)2学校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数(所)3学校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占比例(%)4毕业生

9、数(人)5毕业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毕业生数(人)6毕业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毕业生数占比例(%)7招生数(人)8招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招生数(人)9招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招生数占比例(%)10在校学生数(人)11在校学生数其中:非户籍生数(人)12在校学生数其中:非户籍生占比例(%)13在校学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在校学生数(人)14在校学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非户籍生数(人)15在校学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在校学生数占比例(%)16教职工数(人)17教职工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教职工数(人)18教职工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教职工数占比例(%)19专任教师数(人)20专任教

10、师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专任教师数(人)21专任教师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专任教师数占比例(%)注 1: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口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纳入初中阶段学校统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学校教职工纳入普通高中阶段学校统计。注 2: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口径,小学专任教师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专任教师;初中专任教师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专任教师;高中专任教师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学校高中部专任教师。3A.1.3 普通中学基本情况普通中学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学校数、班数和毕业生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普通中学基本情况 的详细信息见表 A.3。表

11、A.3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全市、市本级、各区三类进行统计。表 A.3 普通中学基本情况统计表4A.1.2 各级各类学校数增减变化情况各级各类学校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学校数、学校增加数和学校增加率等情况的数据统计, 各级各类学校数增减变化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2。表 A.2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 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及工读学校五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小学和普通初中,高中阶段 教育可细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细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表 A.2 各级各类学校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学校数(所)2公办学校数(所)3民办学

12、校数(所)4学校增加数(所)5学校增加率(%)6公办学校增加数(所)7公办学校增加率(%)8民办学校增加数(所)9民办学校增加率(%)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学校数(所)2学校数其中:初级中学数(所)3学校数其中:九年一贯制数(所)4学校数其中:高级中学数(所)5学校数其中:完全中学数(所)6学校数其中:十二年一贯制数(所)7班数(班)8班数其中:初中数(班)9班数其中:高中数(班)10毕业生数(人)11毕业生数其中:初中数(人)12毕业生数其中:高中数(人)13招生数(人)14招生数其中:初中数(人)A.1.4 小学基本情况小学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学校数、班数和毕业生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小

13、学基本情况的详细信 息见表 A.4。表 A.4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全市、市本级、各区三类进行统计。表 A.4 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5表 A.3 普通中学基本情况统计表(续)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5招生数其中:高中数(人)16毕业班学生数(人)17毕业班学生数其中:初中数(人)18毕业班学生数其中:高中数(人)19在校学生数(人)20在校学生数其中:初中数(人)21在校学生数其中:高中数(人)22教职工数(人)23专任教师数(人)24专任教师数其中:初中数(人)25专任教师数其中:高中数(人)26校舍建筑面积()27校舍建筑面积其中:初中面积()28校舍建筑面积其中:高中面积()29固定资产总值(

14、万元)30计算机数(台)31计算机数其中:初中数(台)32计算机数其中:高中数(台)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学校数(所)2班数(班)3毕业生数(人)4招生数(人)5在校学生数(人)6毕业班学生数(人)7教职工数(人)8专任教师数(人)9校舍建筑面积()10固定资产总值(万元)11计算机数(台)A.1.6 公办(民办)普通中小学基本情况公办(民办)普通中小学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中小学合计学校数、中小学合计在校学生数和中 小学合计教职工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公办(民办)普通中小学基本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6。表 A.6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全市、市本级、各区三类进行统计。表 A.6 公办(民办)普通

15、中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6A.1.5 幼儿园、特殊教育基本情况幼儿园、特殊教育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幼儿园数、幼儿园班数和幼儿园毕业生数等情况的数据 统计,幼儿园、特殊教育基本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5。表 A.5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全市、市本级、各区三类进行统计。表 A.5 幼儿园、特殊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幼儿园数(所)2幼儿园班数(班)3幼儿园毕业生数(人)4幼儿园招生数(人)5幼儿园在园幼儿数(人)6幼儿园教职工数(人)7幼儿园专任教师数(人)8特殊教育(含特教、工读)学校数(所)9特殊教育(含特教、工读)在校学生数(人)10特殊教育(含特教、工读)教职工数(人)11特殊

16、教育(含特教、工读)教职工数其中:专任教师数(人)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中小学合计学校数(所)2小学学校数(所)3普通中学学校数(所)4中小学合计在校学生数(人)5中小学合计在校学生数其中:非深户籍(人)6小学在校学生数(人)7小学在校学生数其中:非深户籍(人)8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9普通中学在校学生其中:非深户籍(人)10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数(人)11普通中学初中在校学生数其中:非深户籍(人)12普通中学高中在校学生数(人)13普通中学高中在校学生数其中:非深户籍(人)14中小学合计教职工数(人)表 A.6 公办(民办)普通中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续)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5中小学合

17、计教职工数其中:专任教师(人)16小学教职工数(人)17小学教职工数其中:专任教师(人)18普通中学教职工数(人)19普通中学教职工数其中:专任教师(人)注 1: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纳入初中阶段学校统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学校教职工纳入普通高中阶段学校统计。注 2:小学专任教师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专任教师;初中专任教师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专任教师;高中专任教师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学校高中部专任教师。A.1.7 市本级中、小、职、特、工读学校基本情况市本级中、小、职、特、工读学校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班数、毕业生数和招生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

18、,市本级中、小、职、特、工读学校基本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7。表 A.7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小学、初中、中等职业学校、工读学校四类进行统计。表 A.7 市本级中、小、职、特、工读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班数(班)2初中班数(班)3高中班数(班)4毕业生数(人)5毕业生数(初中)(人)6毕业生数(高中)(人)7招生数(人)8招生数(初中)(人)9招生数(高中)(人)10在校学生数(人)11在校学生数(初中)(人)12在校学生数(高中)(人)13教职工数(人)14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数(人)15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数(初中)(人)16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数(高中)(人)17教师学历合格

19、率(初中)(%)18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注 1:职业中学的教师学历合格率为学历本科以上(含本科)教师所占比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学历合格率为学历高中阶段以上(含高中、中专、中师)教师所占比例。注 2:中等职业学校仅列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7A.1.8 市本级幼儿园基本情况市本级幼儿园基本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班数、毕业生数和招生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市本级幼儿园 基本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8。表 A.8 市本级幼儿园基本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学校等级2班数(班)3毕业生数(人)4招生数(人)5在园幼儿数(人)6教职工数(人)7教职工专任教师数(人)8教师学历合格率(%)A.1.9

20、 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分区)标项可分为全市、市本级、各区三类进行统计。表 A.9 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分区)统计表A.1.10 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分学校)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分学校)统计主要包括对毕业生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等 情况的数据统计,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分学校)的详细信息见表 A.10。表 A.10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全市、市本级、各区三类或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进行统计。8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分区)统计主要包括对毕业生数、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等 情况的数据统计,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基

21、本情况(分区)的详细信息见表 A.9。表 A.9 中的指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学校数其中:独立学校数(所)2学校数其中:其他机构数(所)3毕业生数(人)4招生数(人)5在校学生数(人)6预计毕业生数(人)7教职工数(人)8教职工数其中:专任教师数(人)A.1.11 人社部门主管的技工院校基本情况(分学校)人社部门主管的技工院校基本情况(分学校)统计主要包括对毕业生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等情况 的数据统计,两个人社部门主管的技工院校基本情况(分学校)的详细信息见表 A.11。表 A.11 中各指标项可分为全市、公办、民办三类进行统计。表 A.11 人社部门主管的技工院校基本情况(分学校)统计表9

22、表 A.10 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分学校)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毕业生数(人)2招生数(人)3招生数其中:应届初中毕业生数(人)4在校生数(人)5在校生数其中:女生数(人)6在校生数其中:非户籍生数(人)7教职工数(人)8教职工数其中:专任教师数(人)9专任教师职称:副高级及以上(人)10专任教师职称:中级(人)11专任教师职称:初级(人)12专任教师数学:研究生(人)13专任教师学历:本科(人)14专科教师学历:专科(人)15校舍情况:占地面积()16校舍情况:建筑面积()17计算机数(台)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毕业生数(人)2招生数(人)3招生数其中:应届毕业生数

23、(人)4在校生数(人)5在校生数其中:女生数(人)6在校生数其中:非户籍生数(人)7教职工数(人)8教职工数其中:女教职工数(人)9教职工数其中:专任教师总数(人)表 A.11 人社部门主管的技工院校基本情况(分学校)统计表(续)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0教职工数其中:女专任教师数(人)11专任教师职称:副高级及以上(人)12专任教师职称:中级(人)13专任教师职称:初级(人)14专任教师学历:研究生(人)15专任教师学历:本科(人)16专任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下(人)17校舍情况:占地面积()A.1.12 深汕特别合作区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分学校)深汕特别合作区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分学校)

24、统计主要包括对学校数、毕业生数和招生数等情 况的数据统计,深汕特别合作区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分学校)的详细信息见表 A.12。表 A.12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两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小学和普通中学。表 A.12 深汕特别合作区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分学校)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学校数(所)2学校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数(所)3学校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占比例(%)4毕业生数(人)5毕业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人)6毕业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占比例(%)7招生数(人)8招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人)9招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占比例(%)10在校学生数

25、(人)11在校学生数其中:非深汕特别合作区户籍生(人)12在校学生数其中:非深汕特别合作区户籍生占比例(%)13在校学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人)14在校学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非深汕特别合作区户籍生(人)15在校学生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在校生占比例(%)16教职工数(人)17教职工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人)18教职工数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占比例(%)19专任教师数(人)20专任教师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人)10表 A.12 深汕特别合作区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分学校)统计表(续)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21专任教师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校占比例(%)注 1: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口径,九年一

26、贯制学校教职工纳入初中阶段学校统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学校教职工纳入普通高中阶段学校统计。注 2: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口径,小学专任教师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专任教师;初中专任教师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专任教师;高中专任教师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学校高中部专任教师。A.1.13 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统计主要包括对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差异系数、生均体育运动场馆 面积的差异系数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差异系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的 详细信息见表 A.13。表 A.13 中的指标项可从小学和初中

27、两个维度进行统计。注 1:差异系数可通过小学(初中)各统计指标项的标准差与小学(初中)各统计指标项的平均数的比值计算得出。注 2:标准差是统计学通用的计量方法,反映了各义务教育学校某项指标的数值与本指标县域内所有学校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表 A.13 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的差异系数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的差异系数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差异系数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的差异系数5生均图书册数的差异系数6师生比的差异系数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的差异系数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的差异系数A.2 学生情况统计A.2.1 各级各类毕业生数增

28、减变化情况各级各类毕业生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毕业生数、毕业生增加数和毕业生增长率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各级各类毕业生数增减变化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14。表 A.14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及工读学校五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小学和普通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可细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细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11表 A.14 各级各类毕业生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毕业生数(人)2公办学校毕业生数(人)3民办学校毕业生数(人)4毕业生增加数(人)5毕业生增长率(%)6公办学校毕业生增加数(人)7公办学校毕

29、业生增长率(%)8民办学校毕业生增加数(人)9民办学校毕业生增长率(%)A.2.2 各级各类招生数增减变化情况段教育可细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细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表 A.15 各级各类招生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表A.2.3 各级各类在校生数增减变化情况各级各类在校生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在校生数、在校生增加数和在校生增长率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各级各类在校生数增减变化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16。表 A.16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及工读学校五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小学和普通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可细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

30、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细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12各级各类招生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招生数、招生增加数和招生增长率等情况的数据统计, 各级各类招生数增减变化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15。表 A.15 中的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及工读学校五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小学和普通初中,高中阶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招生数(人)2公办学校招生数(人)3民办学校招生数(人)4招生增加数(人)5招生增长率(%)6公办学校招生增加数(人)7公办学校招生增长率(%)8民办学校招生增加数(人)9民办学校招生增长率(%)表 A.16 各级各类在校生数增减变化情况

31、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在校生数(人)2公办学校在校生数(人)3民办学校在校生数(人)4在校生增加数(人)5在校生增长率(%)6公办学校在校生增加数(人)7公办学校在校生增长率(%)8民办学校在校生增加数(人)9民办学校在校生增长率(%)A.2.4 基础教育学生户籍调查情况表 A.17 基础教育学生户籍调查情况统计表A.2.5 中小学、幼儿园非户籍生变化情况13基础教育学生户籍调查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在校生数、深圳户籍在校生数和非深圳户籍在校生数等 情况的数据统计,基础教育学生户籍调查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17。表 A.17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四类进行统计。序

32、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在校生数(人)2深圳户籍在校生数(人)3非深圳户籍在校生数(人)4非深圳户籍其中:省外户籍在校生数(人)5公办学校在校生数(人)6公办学校深圳户籍在校生数(人)7公办学校非深圳户籍在校生数(人)8公办学校非深圳户籍其中:省外户籍在校生数(人)9民办学校在校生数(人)10民办学校深圳户籍在校生数(人)11民办学校非深圳户籍在校生数(人)12民办学校非深圳户籍其中:省外户籍在校生数(人)A.3 教职工情况统计A.3.1 各级各类教职工数增减变化情况各级各类教职工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教职工数、教职工增加数和教职工增长率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各级各类教职工数增减变化情况的详细

33、信息见表 A.20。表 A.20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及工读学校五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小学和普通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可细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细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校。表 A.20 各级各类教职工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表14中小学、幼儿园非户籍生变化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中小学、幼儿园非户籍生和中小学、幼儿园非户 籍生增加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中小学、幼儿园非户籍生变化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18。表 A.18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三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小学和普通 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可细分

34、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细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学 校。表 A.18 中小学、幼儿园非户籍生变化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中小学、幼儿园非户籍生(人)2中小学、幼儿园非户籍生增加数(人)3中小学、幼儿园非户籍生增长率(%)A.2.6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情况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增加数等情况的数据统计,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 读人数情况见表 A.19。表 A.19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小学、初中两类进行统计。表 A.19 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

35、子女就读人数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人数(人)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增加数(人)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增加率(%)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教职工数(人)2公办学校教职工数(人)3民办学校教职工数(人)4教职工增加数(人)表 A.20 各级各类教职工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表(续)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5教职工增长率(%)6公办学校教职工增加数(人)7公办学校教职工增长率(%)8民办学校教职工增加数(人)9民办学校教职工增长率(%)A.3.2 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增减变化情况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增加数和专任教师增长率

36、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增减变化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21。表 A.21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及工读学校五类进行统计,其中,义务教育可细分为 小学和普通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可细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细分为中等职业学 校及技工学校。表 A.21 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专任教师数(人)2公办学校专任教师数(人)3民办学校专任教师数(人)4专任教师增加数(人)5专任教师增长率(%)6公办学校专任教师增加数(人)7公办学校专任教师增长率(%)8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增加数(人)9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增长率

37、(%)A.3.3 中小学学生与教职工、专任教师比中小学学生与教职工、专任教师比统计主要包括对学生与教职工比(普通中小学)和学生与教职工 比(幼儿园)等情况的数据统计,中小学学生与教职工、专任教师比的详细见表 A.22。表 A.22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全市、市本级、各区三类进行统计。15表 A.22 中小学学生与教职工、专任教师比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学生与教职工比:普通中小学(%)2学生与教职工比:幼儿园(%)3学生与专任教师比:小学(%)4学生与专任教师比:初中(%)5学生与专任教师比:普通高中(%)6学生与专任教师比:幼儿园(%)A.3.4 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普通中小学专任教

38、师学历情况统计主要包括对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园)和学生与专任教师学 历合格率(小学)等情况的数据统计,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A.23。表 A.23 中的指标项可分为全市、市本级、各区三类进行统计。表 A.23 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园(%)2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3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初中(%)4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通高中(%)5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率(%)6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率(%)7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率(%)16附 录 B(规范性)教育大数据分析规范B.1 学校办学条件情况分析B.1.1

39、学校校舍、占地情况学校校舍、占地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对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覆盖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生均教 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学校校舍、占地情况的详细信息见表 B.1。表 B.1 中的统计指标项可分学段、分区域(中等职业学校除外)、分办别进行分析展示。表 B.1 学校校舍、占地情况分析表序号统计指标项统计单位说明1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覆盖率(%)指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地方颁布的各项办学标准的学校数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比例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指某一级教育校舍建筑总面积与该级教育在校生总数之比3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平方米/生)指某一级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总面积与该级教育在校生总数之比4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生)指某一级教育实验室总面积与该级教育在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