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农村小学校长的声音背景:6月26日晚,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中心校举行了支教教师欢送会。幸寨村小学校长张学开和正阳三小到幸寨小学支教的老师柴健参加了欢送会。张学开作为受支教村小学的校长代表作了发言。下面是他的发言词:正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能作为受支教村小学的校长代表发言,感到十分荣幸!大家都光听说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可是不乐观到什么程度呢?就我们村小学,我举三个例子。首先说说我自己,2012年秋我调入该校,由于缺师资,我只得五年级包班。即同时兼任五年级语文、数学、科学、品德等所有学科,并任班主任,而且合班教学三、四、五年级的英语。有城里的老师说:“每周二十节课,真受不了哇!
2、”可是我笑着告诉他:“我每周的工作量是四十多节课。”他不明白,说:“每天七节课,每周上满才三十五节课呀!”我说:“再加上三四五年级合班上的英语,不是四十多节吗?”说实话,累呀!我有职业快乐,可是休息时间,每天9点半以前没睡过,双休日也到学校,因为学生的作业、.备课以及学校的工作得处理。人,哪有不生病的。一般的病吃吃药撑着就过去了,实在撑不下去,就一边挂水,一边给学生上课。第二个例子,是英语课的事。我一个人教三个班合上英语实在不是办法。中心校为我开了绿灯,在开学初的一个周日的例会上,中心校领导要求中学英语教师积极到村小学支教,并承诺每节课补贴十元钱,还亲自多次多方面做工作,才有两个女孩愿意去我校
3、教四五年级英语,每周一下午只去一次,连上三节。在做她们思想工作的时候,她们说:“咋去,地走去啊?”我只得自己掏钱买辆电动车,虽然我家并不宽裕。可是路实在是太赖,每逢下雨她们总去不成。就在上周又逢雨天,我只得找辆越野车把她们拉去上课,上完课又把她们送回。为什么用越野车?因为小车底盘太低,根本过不去。所以我觉得请中学教师也不是办法。于是,就在这个周二,我把下学年的三四五年级语文任课教师定下来,要求他们在暑假自学英语,下学期必须兼任英语课。三个老师中,有个老师叫祝念刚,今年59岁了,那也得学。他昨天还在感叹:“我这 人到了60了,还得学艺呀!”另一名老师叫邹春国,也54岁了,开玩笑说:“你早来10年
4、当校长,我教英语早就熟练了!”第三个例子是一节体育课的事。那一次体育课,二年级班主任经过本班教室前时,听见一个女生在哭。问怎么回事,小女孩说:“我病了,跑着肚子疼,老师老叫跑。”班主任说:“你告诉体育老师啊。”小女孩说:“我老大声喊,他就是不听。”怎么回事呢?这个体育老师叫丁友贵,因癌症化疗造成耳聋。今年也59岁,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还得让他担课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校教师编制16人,可是实际上课只有9人,而且马上又有3人退休。教师工作量大,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可以理解为疲于奔命,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法,学习新知。与城里孩子相比,城里的孩子可以同时接受几个教师的教育,可是我们农村的孩子每
5、天只能面对一个或者两个老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老师买不起、建不起房,仍然住学校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已成危房的起嵴房。但是,作为校长,我还得不断地给他们洗脑:“要无私奉献,无私奉献!”柴健老师是2013年10月从正阳三小到我校支教的。刚开始也希望得到照顾,可是,要照顾了,我的三年级语文就没人教。学校提供的住室,老鼠可在墙壁上自由地爬上爬下;地面虽已打扫,但仍有一些地鳖虫、毛虫钻出来。相对于城里,农村小学这种近乎残酷的条件,柴老师的思想很快转变过来,对于领导的要求与分配欣然接受。担任三年级语文、英语、科学、品德等每周二十多节课及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今年四月以前,他每周一到学校住校,直到周五下午放
6、学才回正阳。今年五月天长以后,虽是坐公交月票,每天回去。但每次都是早上预备前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才离校,从未请假、迟到和早退。中午1点左右的时候,柴老师已经在教室守着学生了。而且,他担任一班英语课,为我解决了很大的难题。柴老师的到来不只是教学力量的充实,还带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全县正在开展的“学案导学”教学法,让我们学校的老师总觉得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到底该怎样运用。是柴老师把正阳三小的做法转授给我们,让我们能够正确地把“学案导学”教学法进行把握和运用。一年来,柴老师不断地向我提可行性建议,我校文化校园的建设正是基于柴老师的建议做起来的。老师们不懂电脑,柴老师挤出时间,手把
7、手地教他们操作。现在有三位老师已经会用课件上课,这都来自于柴健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只可惜一年的时间到了,柴老师要走了。下学期,为我校充实3人,才能解决我校教学的基本运转。希望再来支教的教师也都像柴健老师那样,不仅有事业心,有爱心,而且带来先进的资源和理念。在这里,我代表幸寨小学全体师生及幸寨村全体百姓,向柴健老师说声:“谢谢!”也对到我乡来支教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鼓掌)我一直认为,我的声音微弱到几乎没人可以听见。感谢给我今天的机会,让我能把农村小学的一些情况讲出来。近阶段,又是“改薄”,又是“薄改”的政策提出来。要我说,教师都没有,还谈什么“薄改”和“改薄”!谢谢大家的倾听。作者姓名:张学开作者单位: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幸寨村小学联系电话:1351395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