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20232023 中考化学易错题集锦中考化学易错题集锦 单选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镁条 答案:B。解析:A、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硫粉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C、铁丝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镁条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是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2、现有 5gMgO、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与 200g 溶质的质量分
2、数为 4.9%的稀 H2SO4恰好完全反应,形成不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3.6g B所得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205g D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2g 答案:A 解析:2 A、根据H2SO4+Mg(OH)2MgSO4+2H2O和MgO+H2SO4MgSO4+H2O可知,镁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镁,硫酸镁中镁元素质量与 MgO、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质量相同,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与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相同。设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设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y,则 24MgSO4120H2SO498200 4.9%
3、2498=200g4.9%=2.4g12098=200g4.9%=12g,故错误。B、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的硫酸镁,不会有硫酸剩余,溶质只有一种,正确。C、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200g+5g=205g。正确。D、根据 A 中计算,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硫酸镁的质量为 12g。正确。故选:A。小提示:3、下列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导热性好 C熔点高 D受热易分解 答案:D 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等
4、。A.无色无味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导热性好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熔点高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受热易分解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4、化学是实验科学。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3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 CO2中含有的少量 CO 将气体点燃 B 除去 FeSO4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鉴别 H2和 CH4 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D 检验 CO2中混有 HCl 将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 AABBCCDD 答案:B 解析: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
5、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入过量的铁粉能完全除去稀硫酸,再过滤后可得到 FeSO4,故选项符合题意;C、H2和 CH4燃烧均生成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均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中
6、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 CO2中混有的 HCl,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小提示: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 B清新的空气;液态氧气 C氮气;二氧化碳 D澄清的石灰水;清澈的泉水 答案:B 4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含有氦气、氖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清新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液态氧气只有氧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氮气
7、、二氧化碳都是只含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澄清的石灰水、清澈的泉水都含有水和其它物质,均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 B。填空题 6、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请用化学观点分析下列诗歌或俗语。(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_。(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和水的化学性质_(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_。(3)“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可以在陶瓷上打孔,利用了金刚石_的性质,下图中_(填字母)是金刚石的微观结构示意图。(4)“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之所以能永久流传的原因是_。答案:(1)不断运动的(2)相同 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3)硬
8、度大 B 5 (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解析:(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香味。(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因为两者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3)金刚石可以在陶瓷上打孔,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A、该图为石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呈正八面体形状,符合题意;C、该图是 C60的结构示意图,不符合题意。故选 B。(4)钻石之所以能永久流传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7、某些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1)原子序数为 7 的
9、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它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 11 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6 (3)根据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与_(填元素符号)的化学性质相似。答案:二 非金属 失 Na+S 解析:(1)如图所示原子序数为 7 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横行,即位于第二周期,该元素是“氮元素”,由元素名称可知为“气”字头,它属于非金属元素;(2)原子序数为 11 的元素为 Na,如图所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 1,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
10、中,钠原子容易失电子,形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时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1”通常省略不写,则钠离子的符号是Na+;(3)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氧元素与 S 的化学性质相似。8、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 所示,加热到 50时现象如图 2 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3 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一定是饱和溶液
11、的是_(填“甲”或“乙”)溶液;图 2 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填“甲”或“乙”)溶液。(2)图 3 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M”或“N”);图 2 中乙溶液降温至 30,_(填“会”或“不会”)析出晶体。答案:(1)甲 乙 7 (2)N 不会 解析:(1)图 1 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甲溶液,因为溶液中有多余的甲固体存在;在图 1 中,乙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升高温度,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所以 2 中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图 3 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N,因为在 20时,图 1 中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根据图 1 中信息可以知道 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 3 中在 20时,N 曲线的溶解度大于 M 曲线的溶解度,所以 N 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在 20时没有晶体存在,故降温至 30也不会出现晶体。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