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探索_马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901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探索_马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探索_马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探索_马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北京规划建设 93 RESEARCH 研究(承上页)黎环城绿带的规划中,城市与绿色空间不是互为割裂的单体,在形态上形成镶嵌穿插式的协调互补,加强彼此在区域空间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相较于城市与绿带孤立而生的状态,巴黎环城绿带的规划模式更能加强和巩固城绿共融关系。如今,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我国仍然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因此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进行环城绿带的建设是大势所趋。巴黎环城绿带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绿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但不能盲目而行,否则很容易出现城市侵蚀绿带的现象,且需要加强相关法规文件在绿带规划方面的监管力度,让环城绿带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打造区域绿色

2、空间体系的关键一步。注释1 法国规划师亨利普鲁斯特(H.Prost)制定了巴黎地区的城市规划方案,于1934年正式出台。习惯上称PROST规划。参考文献1 刘健.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2(01):67-71.2 杨鑫,张琦.巴黎地区风景园林规划发展的历程与启示(2)J.中国园林,2010,26(10):95-100.3 La ceinture verte dle-de-France,un espace de vie rinventerEB/OL.https:/www.institutparisregion.fr/fileadmin/NewEtudes/Etude_129/

3、test2.pdf,2005-12-01.4 Flegeau M.La Ceinture verte dIle-de-France lpreuve du Grand Paris:effacement ou renouveau?:Reconfigurations spatiales,territoriales et paysagres dans les marges de laire urbaine mtropolitaineD.Universit Sorbonne Paris Cit,2018.5 刘健.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快速城市化北京向巴黎学习什么D.北京:清华大学,2003.6 Sch

4、mas directeurs et Ceinture verte dle-de-FranceEB/OL.https:/www.institutparisregion.fr/fileadmin/NewEtudes/Etude_552/Schemas_directeurs_et_ceinture_verte_d_Ile-de-France_Note_de_synthese_avec_signets-2.pdf,2005-12-31.7 Lquilibre entre la ville et la nature:le dfi de lAgence des espaces verts(AEV)de l

5、a Rgion le-de-FranceEB/OL.https:/fr.fsc.org/fr-fr/newsfeed/lequilibre-entre-la-ville-et-la-nature-le-defi-de-lagence-des-espaces-verts-aev-de-la,2021-03-21.8 Agence des espaces verts de la rgion dle-de-FranceEB/OL.https:/fr.wikipedia.org/wiki/Agence_des_espaces_verts_de_la_r%C3%A9gion_d%27%C3%8Ele-d

6、e-France#Liens_externes,2022-08-22.9 Primtres rgionaux dintervention foncire Rgion le-de-FranceEB/OL.https:/data.iledefrance.fr/explore/dataset/prif_aev_wgs84/information/,2022-04-26.10 Le primtre rgional dintervention foncire(PRIF)EB/OL.https:/www.seine-et-marne.gouv.fr/content/download/43128/32283

7、6/file/cjuris2-PRIF.pdf,2018-07.11 La ceinture verte dle-de-France:quelle ralit?EB/OL.https:/www.institutparisregion.fr/fileadmin/NewEtudes/Etude_306/nr_303_10_la_ceinture_verte.pdf,2002-09-01.12 Schma directeur de la rgion le-de-FranceEB/OL.https:/fr.wikipedia.org/wiki/Sch%C3%A9ma_directeur_de_la_r

8、%C3%A9gion_%C3%8Ele-de-France,2022-04-11.13 Le Schma directeur de la rgion le-de-France(Sdrif)EB/OL.https:/www.institutparisregion.fr/fileadmin/DataStorage/SavoirFaire/NosTravaux/planification/sdrif/Fasc-2.pdf,2019-07-15.14 孙逊.基于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北京市绿地体系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责任编辑:刘逍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

9、遗产发展路径探索马骏 魏民研究背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强调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将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点1。2018年,依托十九大报告中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乡村振兴新格局构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乡村产业壮大等多领域提出重要谋划2。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再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纲要,要求加快建立工

10、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3。景观遗产引导乡村振兴的多重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需要充分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并将其合理转化成为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4。乡村景观遗产,作为乡村地区独特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精华所在,作为乡村的重要资源禀赋,是促进振兴的重要发展源动力,并在多领域中引导着振兴道路。景观遗产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激发旅游产业,带动三产业融合发94 北京规划建设研究 RESEARCH 展,促进经济振兴;依托场地记忆,通过产业带动,实现乡土文化的重现与传播,促进文化振兴;依托地方情感依恋价值,促进人

11、才回乡,带动社会振兴;依托传统生产方式中的生态智慧,促进生态振兴。建立我国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的时代需求我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大量潜在的景观遗产亟待发掘5。新时代为保证乡村振兴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乡村景观遗产这一类引导振兴的重要资源,一方面要开展对既有认定遗产的保护与适度更新行动,保证资源的持久性;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评价体系并开展发展路径的探索,加快国土空间内乡村景观遗产的识别与发展策略的制定。景观遗产存量保护更新与增量发展的模式探寻将保证乡村振兴的持续稳定进行,同时促进形成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发展模式的协同关系6。相关研究进展概念界定201

12、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批准通过了由2011年理事会文化景观协会发起的“全球乡村景观倡议”中提出的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对乡村景观遗产首次进行了概念的界定。2020年7月,我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发布城乡规划学名词(以下简称名词),再次对乡村景观遗产进行明确的阐述。准则与名词中的概念界定具有高度相似性,均将乡村景观遗产定义为乡村地区独特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物质遗产包括具有遗产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貌、植被、水体等)、聚落景观(聚落、乡土建筑、基础设施等)、生产性景观(生产性土地结构形态、交通和贸易网络等),非物质遗产主要包括相关的文化知识、生态知识、

13、生产技术知识及传统习俗等内容7,8。评价体系与发展目标乡村景观遗产的识别需要相应完整的评价体系,其中在近年来,英国的景观特征评估方法(LCA)和美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评估方法是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套成熟评价体系,同时二者各自有所偏重。LCA体系提出了自然(地质情况、地貌类型、空气和气候、土壤、植物、动物)、文化与社会(土地利用、聚居地、剧场)、知觉与审美(偏好、联想、记忆等)三部分组成的复合形态评价体系,美国历史文化遗产评估方法则突出强调历史的关联性(与重要人物、事件的关系)及自身的完整性(位置、工艺、材料等)两大主要评价部分9,10。2004年,欧洲风景公约中对于人地关系作为遗产价值的阐述促进

14、了景观遗产发展目标的多元性发展,包括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多重景观质量目标11。基于目标的多样性,依托人地关系的形成机制,在近十年的保护管理探索中,作为世界遗产及文化景观遗产的意大利皮埃蒙特景观规划分别以生态效益延续、社会基础巩固、文化影响提升、经济潜力发掘为发展驱动力,尝试总结出了效能景观、社会景观、特色景观、经济景观四类质量目标,为国际乡村景观遗产的发展目标探索提供了初次探索依据12。发展策略与管理机制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需要依托合理适宜的发展策略与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景观遗产的发展策略探索中,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规划提出了基于社会协同发展目标的景观社会网络构建策略,探寻基于景观价值利

15、用的主动参与者、间接获利者、合作平台等网络组成要素,通过对社会网络的运行驱动实现景观价值的多重效益转化12。在管理机制探索中,美国自20世纪初便开始了遗产景观档案系统化的建设,通过对遗产构成、历史、现状等信息的采集分析及汇总,直至现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运行机制与法律体系13。澳大利亚近年来则探索出了景观遗产数字化与动态监测的管理机制,通过对多维空间数据的采集、动态信息的存储实现了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存档模式及景观遗产的长期保护监测14。发展路径探寻基础统一评价体系与分类标准统一的评价体系建立是识别国土区域内乡村景观遗产的必要依据,是支撑后续景观遗产发展路径的必要根基。我国的乡村景观遗产评价体系建立

16、既要依托于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既有经验,同时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响应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背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景观遗产评价体系同样需要基于村民的深度调查访问开展,在综合村民深入访问内容与科学调研考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集重要性(包括历史关联性与自身完整性)和脆弱性评价于一体的评价体系10,15,16。同时评价体系中既要包括性质定位的评价,进而便于遗产空间的定位,也要包括遗产空间边界确立的标准,便于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下的精确控制,结合乡村空间其他资源的调查,实现乡村空间内用途管制一张图的要求6。在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分类标准

17、是推进不同遗产空间管控措施制定的必要手段。参考既有的概念界定及国际上对于景观遗产的质量目标体系建立的经验,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统一编制背景下,可尝试以国土空间内三生空间的界定为探索依据,建立形成乡村自然景观遗产对应生态空间、乡村农业文化景观遗产对应生产空间、乡村聚落文化景观遗产对应生活空间的总体分类框架,并进一步将概念定义中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在三大主体分类下进行二级分类8,12,17。加快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以乡村资源为发展动力源,需要对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归纳,同时基于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一张图的规划建设背景,以及自然资源部于2021年3月发布的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

18、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将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要求,加快建立乡 北京规划建设 95 RESEARCH 研究村景观遗产数字化档案系统将是必然发展趋势6,17。档案系统的建立应在统一评价体系于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经验,构建完善的档案建立流程及相应的顶层设计及法律体系,便于加快未来各层级规划管理体系的建立速度。发展路径构建主体打造区域遗产空间乡村振兴并不是就村论村的孤岛式发展模式,而是需要乡村联动,实现同类资源优势的集聚,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区域产业,进而实现乡村资源的聚集辐射效应,实现最大化的效益转化6,10,18。基于乡村

19、振兴的区域联动要求,乡村景观遗产,作为乡村地域重要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精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动力源,同样要依循区域联动的发展路径,发展多种类型的区域遗产组织模式。以自身景观遗产类型的关联性为驱动力,以乡村风景道等线性空间的建设为组织力,形成区域内传统村镇景观遗产的多种组织串联模式,打造自然景观中心型、农业文化景观中心型、聚落文化中心型区域关联产业群或是以行政村、镇为发展单元的多类型景观遗产引导型关联产业群,实现乡村景观遗产这一发展动力源的辐射效应最大化,将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遗产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构建遗产社会网络乡村景观遗产社会网络构建的主要目的,是在区域遗产空间组织的基础上,

20、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关联对象,探寻并优化乡村景观遗产中心型关联产业群的产业类型,进一步实现景观遗产转化效益的优化12。在景观遗产社会网络中(图1),尝试以乡村自然景观、农业文化景观、聚落文化景观三大景观遗产为网络中心,根据地域资源,寻找网络关联对象,包括政府、村民等在内的主动参与对象及农副产品公司、住宿餐饮经营者、学校和培训机构、景观和环境保护协会、地方媒体等间接获利对象,进一步探寻同时满足主动参与及间接获利对象发展需求的产业类型作为网络载体,包括乡村康养等三产融合性发展产业、自然教育等教育导向型产业、遗产考古及生态研究等研究导向型产业,并在产业确立的基础上探索产业相关的活动模式作为网络驱动

21、力带动乡村景观遗产社会网络的稳定运行12,19。确立优先发展空间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需要遵从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从容建设,不强调村与村之间的同步发展,要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现状发展状况,制定合理适宜的发展规划,确立优先发展村镇,做好示范引领工作,实现以村带村的共同振兴模式4,20。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乡村景观遗产的前期发展中同样要以确立优先发展空间为主要的发展策略,应充分遵循景观遗产价值评估中的重要性与脆弱性评价结果,以历史关联性高、自身完整性高、脆弱程度相对较低的自然、农业、聚落景观遗产为先导,进行遗产空间的初步组织与遗产社会网络的初步构建,并在稳定的发展

22、过程中通过乡村风景道建设等遗产社会网络组织力逐渐带动周边乡村的景观遗产关联型产业,持续带动乡村区域发展力,逐步推进乡村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设立遗产管控机制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需要一个中长期的发展历程,需要保证可持续与稳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发展重要动力源的乡村景观遗产,同样需要保证遗产资源的价值可持续。而在资源价值的维持中,完善的景观遗产管控机制依托其管理禁限控的思维模式,经过多规划体系下的长期实践检验,将是一条稳定的发展策略。在管控机制的构建体系中,管理层面应积极促进政府与村民的双向管理模式,协调处理好政府、村民两大主动参与管理者的参与方式,控制层面应充分依托景观遗

23、产价值的重要性、脆弱性及可持续性,针对不同遗产资源,对于村民与产业关联者进行严格控制,如以村民为控制对象的继续发展使用、停止使用并全面保护等控制模式,以产业关联者为控制对象的旅游产业游客容量控制、不同类型产业开发强度控制等模式,以及产业发展区域与村民生活区域的严格控制,努力达到遗产价值保护、村民正常生活、产业稳定发展等多目标的共同实现9,12。建立经济补偿机制在乡村景观遗产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部分乡村景观遗图1 乡村景观遗产社会网络构建模式图96 北京规划建设研究 RESEARCH 产的严格管控及其管控缓冲区的划定,将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对于村民现有的生产农田、生活空间的干扰,另一方面作为景观遗产

24、社会网络中网络载体的关联产业的发展尽管带来了经济的振兴,但同时由于产业建设的需求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村民原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干扰到部分生态环境。基于此发展情况,如果缺乏相应的经济补偿机制,这些干扰将违背乡村振兴需要保证农民各项利益稳定增长的发展目标。而基于乡村文化社会等相对复杂的地域因素,在经济补偿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在计算经济总量并保证村民整体收益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同时也要严格保障经济补偿制度的公平性,避免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生村民间、村与村之间的经济矛盾等衍生的社会问题21。结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整合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遗产作为乡村地区的特色资源禀赋,具有经济、文化、社

25、会、生态振兴的多重价值,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动力源,同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域一张图管控机制要求。乡村景观遗产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需要进行精确的国土空间定位。基于我国目前对乡村景观遗产的评价体系、分类标准的模糊概念,在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建设需求中,亟待针对乡村景观遗产的发展路径探索工作。在发展路径的探寻过程中,应充分参考国际经验,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及发展目标,率先开展由评价体系、分类标准、数字化档案构成的基础体系构建,并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主体,通过组织区域遗产空间,发挥组团聚集辐射效应,通过构建遗产社会网络,探索关联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确立优先发展空间,发挥传统村落及景观遗产的带动效应,通过

26、设立管控机制,保障发展与保护共存,通过建立经济补偿机制,实现以村民生活及经济效益为本的发展机制。在完善的基础体系、探索性发展路径主体的基础上,加快乡村试点建立,在政府与村民公众的协调摸索下,尽快建立符合我国目前发展阶段的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图2)。参考文献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S.2018.3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S.2021.4 唐任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

27、3:26-33.5 吴桐雯,李江海,闻丞.申遗背景下的中国自然遗产潜力评估J.中国园林,2019,35(6):56-60.6 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S.2021.7 斯卡佐西,王溪,李璟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2017)产生的语境与概念解读J.中国园林,2018,34(11):5-9.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城乡规划学名词(预公布)S.2020.9 石鼎,赵殿红.景观性格评价方法在乡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贵州石阡楼上村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03(07):125-129.10 龙彬,张菁

28、.乡村景观遗产构成与演化机制研究-以渝东南传统村落为例J.新建筑,2020,04:128-133.11 麦琪罗,韩锋,徐青.欧洲风景公约:关于“文化景观”的一场思想革命J.中国园林,2007,11:10-15.12 郭晓彤,韩锋.文化景观视角下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研究-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的启示J.风景园林,2021,28(2):116-120.13 杨晨,韩锋.美国遗产景观档案系统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9,35(6):45-49.14 郭晓彤,杨晨,韩锋.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及保护创新J.中国园林,2020,36(11):84-89.15 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29、点、发展路径与奉献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3):25-33.16 王应临.基于多重价值识别的风景名胜区社区规划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4:61-68.1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S.2019.18 王晨光.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与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8,05:34-42.19 屠爽爽,郑瑜晗,龙花楼等.乡村发展与重构格局特征及振兴路径-以广西为例J.地理学报,2020,75(02):365-381.20 蒋和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可借鉴发展模式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06:17-24.21 蔡银莺,梅婷.农田保护补偿政策实施效应相关研究进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30(05):40-48.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责任编辑:刘逍然图2 乡村景观遗产发展路径探索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