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鸡泽镇党委书记王峰 近年来,在城镇化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难点村”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村级组织不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程序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矛盾积累多、村民集体上访多、村级事务管理乱、经济发展慢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镇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009年,我镇王青村被确定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 作为镇党委书记,王峰书记把加强对“难点村”治理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2、,研究部署治理工作,认真听取工作开展情况,将“难点村”治理工作纳入基层干部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与工资待遇挂钩,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治理工作的开展。 一、以健全组织、全面摸底排查为抓手,为“难点村”把脉 组织保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为推动“难点村”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王书记坚持对驻村工作队的成员采取亲自选、亲自考、亲自定的措施,从全镇抽调了业务骨干,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驻村工作队,配强了驻村工作队的力量,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工作队严格按照王峰书记的工作要求,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开展村情排查,了解农户的家庭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共收集、登记村情信息100多条,撰写村情反映90多份,全面掌握
3、了“难点村”的村情村况。为搞好摸底排查,王书记又为驻村工作队量身制定了三项措施:一是对驻村工作队走访群众的方式方法进行培训;二是按片填写走访责任表,确保走访“一户不漏”;三是要求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如对群众家中的“红白”事、建房等重要事情及时上门走访,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难点村”治理打下群众基础。 二、以建立“治理台账”整理村情村况为抓手,分析研究村情民意 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王书记指导驻村工作队,按照“村情户情、经济发展、热点焦点、治理措施、目标时限”等6个方面的内容建立“治理台帐”。对驻村工作队实行周调度、月汇报、季总结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治理工作的督导,并要求按季度
4、对村情村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总结,确保“治理台帐”的连续性、动态性和真实性。同时,工作队落实了王书记提出的以干群互认、点户分析、村情剖析等内容的“每日碰头会”,促使干部真正掌握村情民意,为治理工作找准切入点。 三、以“破题解难”化解基层矛盾为抓手,实施有效治理 针对“难点村”存在的问题,结合全镇“下基层、解难题、送温暖”专项活动,王书记在每月下旬定期召开驻村工作队工作分析会,按照责任分工,对工作队的工作进行点评,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2009年以来,王书记先后帮助“难点村”协调资金9万余元,对村内吃水井进行了全面维修,帮助“难点村”重新修建了两室,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45件,群众满意率
5、达98%,有力地化解了基层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以“制度创新”强化为民服务为抓手,规范民主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搞好村级民主管理,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好制度。为此,王书记指示驻村工作队帮助村两委首先从制定制度入手,加强对国家涉农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研讨。针对村务管理无章可循的问题,重新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针对村务财务公开不健全的问题,推行了村务公开暂行规定;针对村民反映问题渠道不畅的问题,完善了村民议事规则和“四事议会”制度实施办法。所有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涵盖了村务和财务管理以及道德约束等所有领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王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及全体村民的心血,为王青村的民主管
6、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两委干部和村民以这些制度为准绳,加强自律,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相互评价提供了一个有形的标准。 五、以“帮扶结对”发展农村经济为抓手,促进强村富民 鸡泽镇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级服务功能作为解决“难点村”的重要抓手,先后开展了“强村富民”工程和“先富带后富共同致富”活动,全镇共有7个经济强村与其他3个“难点村”和“后进村”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对口扶持。同时,王峰书记积极引导全镇村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依托良好生态和城郊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鼓励群众创业和转岗就业,促进农民多元增收,努力实现村强民富。2009年以来,王书记先后帮助王青村36户群众筹建经济实体,实现了他们的致富创业。 王青村的“难点村”治理工作只是王峰书记抓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上对得起县委政府的信任,下不辜负党员群众的期望”,这是王书记的目标,在他的带领下,全镇村务公开和农村民主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几年来,他多次被市县评为村务公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