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全面部署今年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抢抓机遇,落实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盐城农业新的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赵书记、李市长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十分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会上,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把握趋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
2、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农业科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我们要打造全国农业经济总量第一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我们要认清形势,全面把握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趋势。 1、要充分肯定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是我市农业加快发展的五年,是传统农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2010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6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46.5,农民人均纯收入首超8000元,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包含了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贡献。具
3、体体现在:一是支撑了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增高效农业70万亩,高效农业总面积达到492万亩,增量连续三年、总量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没有科技的植入,就难以实现农业的高效。这些年,一大批高产优质种苗育雏、立体高效种植、生态规模养殖、农机综合机械化、设施栽培等技术和模式的广泛应用,有力地驱动了高效农业的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发展。二是支撑了农产品加工业水平的提升。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等领域新工艺、新技术、新配方的广泛应用,助推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截止目前,全市有各类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62
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经省认定的农业科技型企业69家。三是支撑了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推进一推四普及技术更新,突出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微孔增氧养殖等关键技术,全市大宗作物和优质水产、特色果蔬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高产增效集成技术普及率达70以上。科技的植入使全市传统的优势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粮食、蔬菜、生猪、家禽、水产、林业都突破百亿元大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四是支撑了新兴特色产业的崛起。苗种产业、盐土农业、农村能源、秸秆综合利用、健康糖源、花卉苗木、土池养鳗、蟹苗育繁、食用菌等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兴
5、起。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低碳农业正由一般的认知向实践运用发展。 2、要科学把握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环境条件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一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政府为主体转变为多元化的主体。历史上农业技术的推广都是由政府的相关部门包揽,现在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技企业、农民经纪人以及专业协会等等,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主体的多元化丰富了科技创新的内容,拓宽了渠道,增强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二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高产技术转向高产优质高效技术,由原来的露天生产技术转向设施农业技术,由原来
6、的单一功能技术转向农业的多功能集成技术,由原来的产中技术转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技术,不仅有生产型,还有加工型、服务型的技术,农业技术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迅速扩展。三是农业科技的传播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单一渠道向多层面、全方位转变。过去我们主要是依靠政府推广,现在绝大多数涉农主体也都在传播农业新技术。龙头企业也好,农民经纪人也好,专业协会也好,凡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主体,都有自身的优良品种和技术流程,带动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四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单纯公益性推广逐步向市场化、商业性运作转变。一些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新技术,不再采取无偿的方式推广,
7、而是有偿转让、商业运作,使农业科技新成果随种子、农用物资的产销对接得到推广和转化。市场化的运作,有效地调动了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也加速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通过最短的时间让科技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3、要正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不适应新形势的客观事实。形势在变化,环境在变化,我们的工作方式、手段也应该要变,但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不到位。一是理念思路不适应。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单项技术集成不多、科技载体建设不足、科技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等等,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二是体制机制不适应。目前,我们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机构和体制,基本上还是延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各级事业站、农
8、科所、农干校、农林水产场圃等等,由于机制体制等问题,活力下降,功能萎缩。这些单位集聚了大量的人才,造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都聚精会神搞农业科技创新,一定会充满生机活力。长期以来,农业科技人才的管理也不到位,虽然实行了评聘分开,但实际执行并不到位,还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一些农技人员放松了对农技事业的追求,缺少工作的动力和压力。三是人才结构不适应。目前的农技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专业不全、知识老化、本领危机的问题。四是经费投入不适应。农业技术公益性强,需要经费投入作保证,但最近几年,不少地方并未专项安排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研发推广经费,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看到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新趋势、新动态,更要看到我们工作上的问题和差距。十二五是我市农业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打造全国农业经济总量第一市,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科技应该有新的更大的作为。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