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验卷A
一、填空(每空1分计30分)
1、 有经验的渔夫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看到游泳池的水比实际的浅,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光的_________造成的。
2、 通过放在写字台上的玻璃板观察板下的文字,所看到的文字的位置往往比实际位置______(填“高”或“低”)一些,这是由于___________造成的。
3、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由图可知,
入射角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
4.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_______
图2
6.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____像。
7、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
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
_镜.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 情况(如图2示),根据该图,这个人患了____ __(近视、远视)症,可配戴装有__ 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8、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个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
(填“大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距”),此透镜对光线起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图3
甲
乙
图 10
图4
9、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4甲所示,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 ㎝;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处时,如图4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
10、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 (填“大于”或“小于”)80㎜,所成的像为缩小、 (填“倒立”或“正立”)的 (填“实”或“虚”)像。
1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 镜,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将载玻片放在目镜的 位置,所成的像落在目镜的 位置,成
像。
二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潜望镜
13、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指纹 B.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
1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只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平面镜只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只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15.关于虚像和实像,正确的判断依据是( )
A.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B.光的折射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C.光的反射成实像,光的折射成虚像
D.光的反射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
16.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平面镜 D.投影仪
17.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18.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 cm处时,在屏上成一侧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 f为( )
A.15 cm<f<30 cm B.f>15 cm
C.f<15 cm D.f>30 cm
19.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
平行光
20、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5,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图5
21、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6,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R.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图6
2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5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
图7
A.a B.b C.c D.d
23、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8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图9
24、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则奶奶的眼镜是图7中的( )
三、作图题(每小题2份,共8分)
25请在下列各图15中画出经过透镜前后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10
四、简答
25、
25、阳光强烈的中午,有人也难用水喷洒树叶,给树降温,有时却事与愿为,落在叶子上的水滴却使叶子留下斑斑焦痕。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有所学的光学知识解释一下。
26、假如你在阳光明媚的日子,赴南极考察,中午想生活做饭却发现忘记带火源,爱动脑筋的你能想出办法获取取火源吗?
五、实验与探究(每1空分,共18分)
2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2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甲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如果发现烛焰的像偏向光屏下方,若使烛焰像移到光屏中央,则蜡烛向 移动,或者凸透镜 向 移动。
。
四、问答题(5分)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8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眼睛时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图18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 )
A.0~10㎝ B.10~25㎝ C.从10㎝到极远处 D.0~25㎝
(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上.
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 cm时,像成在距凸透镜20 cm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__的____像,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 cm.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像.
小”)
8.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并向透镜移动时(不超过2倍焦距),像离透镜的距离将____,像的大小将____,且成的像是____像.
9.把物体置于凸透镜主光轴上距透镜40 cm,透镜的焦距为15 cm,则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是____立____的____像.若将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了15 cm,则物体的像将向____方向移动,同时像变为____立____的____像.
10.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插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____像.
11.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____镜,物体应放在____,像在____,像的性质是____.若要使银幕画面更大些,幻灯机与电影机应离银幕____些.
12.显微镜有____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它的作用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要想看清太空中的星星要用____,它有____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它能使物体成____、____的____像.
1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____、____,由____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____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____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14.如果眼球的____,或者晶状体的____,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____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造成近视眼.
15.猫从黑暗处走到阳光下,____会变____,用来减小阳光对眼球的刺激,这是由____内的平滑肌控制完成.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6.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 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17.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 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20 cm
C.12 cm D.以上都不对
18.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 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距透镜40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19.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 cm~20 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
A.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
B.焦距为10 cm的凹透镜
C.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
20.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
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
D.大于f,大于2f
2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 mm以外 B.50 mm以内
C.略大于50 mm D.恰为50 mm
22.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23.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24.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 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
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
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25.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
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26.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三、实验题(每题3分,共9分)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必须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____上,并且____应放在其他两种器材之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
28.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时,说明蜡烛在凸透镜_____;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__方向移动.像的大小是逐渐_____,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处于_____的范围了.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可能是:(1)_____;(2)_____;(3)_____.
四、作图题(共17分)
30.(6分)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31.(6分)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32.(5分)请在图中填透镜、面镜.
31
单元测试
在凸透镜的________处.
3.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________立的________像(填“虚”或“实”),此时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_(填“变大”或“缩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________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像.(填“虚”或“实”)
4.小午有一块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若想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___.
5.近视眼镜片是________镜.
镜 D.凹透镜
12.摄影师给全班同学合影,通过取景框发现站在边上的小明和小刚没有进入取景框,请问摄影师应该怎样才能照好这张合影.
参考答案:
1.折射 会聚 发散
2.焦点
3.倒 实 变大 变大 正 放大 虚
4.>10 cm 小于10 cm,大于5 cm <5 cm
5.凹透
6.C 7.B 8.D 9.A 10.C 11.D
12.摄影师向后退,增大物距,从而减小像的大小,同时将镜头适当往后缩,得到清晰的像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4、 水缸内灌满清水,我们看到缸底的深度比实际深度要:( )
A.深 B。浅
C.一样深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 某同学涉水过河时,看到水底的石头是:( )
A.变浅了的石头的实像
B.变浅了的石头的虚像
C.变深了的石头的虚像
D.变深了的石头的实像
6、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界面发生了折射,下图中正确的是:( )
7、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曲
B.平静的水面上清楚地看到映出的岸上的景物
C.池塘水的深度,看上去比实际的要浅
D.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手的各种姿势形成的手影
8、 站在池边往水中看,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的木块、水下的游鱼、池边的树木和天空的白云。那么,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是: ( )
A.木块 B。游鱼
C.树木 D。白云
9、 下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1)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弯折了
(2) 海市蜃楼的现象
(3) 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的的影子
(4)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A.(1)、(3) B。(1)、(4) C。(1)、(2) D。(2)、(4)
10、 潜水员在水下看见鱼在水中游动,这是由于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D。反射和折射
11、 如图是一束光线斜射入厚玻璃砖,并通过玻璃砖折射的光路图,其中符合折射规律的是:( )
2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先在屏上成了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像,然后用一挡光板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关于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上只有烛焰上半部分的像B.屏上只有烛焰下半部分的像
C.屏上的像没有变化 D.屏上仍是烛焰的全像但亮度减弱了
22.老师上课放投影时,想使屏幕上的影像大一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D.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23.如果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像,关于凸透镜的焦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20 cm B.小于20 cm
C.大于20 cm D.大于20 cm小于40 cm
24.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一定是凸透镜
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像
C.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像
D.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小越好
25.已知某同学所戴近视镜镜片的焦距是0.4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眼镜的焦度为40 m-1 B.该眼镜的焦度为-2.5 m-1
C.该眼镜的度数为400度 D.该眼镜的度数为250度
26.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屏幕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要使屏幕上出现“上”的放大字样,下图中幻灯片的摆放正确的是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7. 一束光线AO以与水面成300的角斜射到水面.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
28.在下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29.在下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13分)
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