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笑缘 2004212461题目:读解“转场”方式在动画片中的应用 系 别: 美术学院 姓 名: 李 笑 缘 学号:2004212461论文摘要如果把电影比作一栋建筑,那么它的蒙太奇手法就是这栋建筑的总体框架,而“转场手段”则是使框架更为牢固的连接点。本论文将重点论述动画电影中的“转场”特色,并将试图从动画语言的独特性上出发,归纳几种经典的“转场”方式在动画片中的运用规律及使用优势。文中列举了几部经典动画片的优秀案例,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总结。关键词蒙太奇 / 转场 / 动画 / 电影 / 划接 / 叠化 / 剪辑解读“转场”方式在动画片中的应用作为
2、几乎同时诞生的视觉艺术,“电影”与“动画”在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上有着相似性。研究动画片中的电影语言,是对动画艺术的美的含义的的深层次读解,也是对动画艺术表现潜力的重新发掘。虽然动画与电影的本质特性截然不同:电影的生成机制依赖于摄影机的存在;而动画的生成机制依赖的只是白纸和画笔,近些年来,电脑技术发展成为重要的辅助工具,然而动画因其艺术语言和电影的基本同构而拥有相似的外部形态。对于动画这门独立的艺术语言来说,电影的蒙太奇理论对它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蒙太奇是处理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手段,是指导演对于影片结构的总体安排。电影和动画开始时是原始的纪录与舞台剧般的呆板单调。等到镜头的切分重组,视角多元化与
3、对时空的灵活转换等蒙太奇观念被引进之后,电影的美学特质才得已成立,动画电影的发展也由独幕剧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动画电影。可以说蒙太奇电影理论的发展对动画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蒙太奇不但是一种技术手法,同时也被理论化,提升到美学与哲学范畴。作为电影的主要叙述手段之一的“蒙太奇”理论,同样是当今动画片中的主要叙述方式。只是相对于电影而言,动画片中“蒙太奇”理论的应用,体现出高度的假定性,这种假定性是从动画角色设定,环境设定,光线设定,叙述手法,剪辑风格,观众的心理接受程度等等地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比如:杂耍蒙太奇从爱森斯坦之后在常规故事片中就不再成为可能,而动画片因其假定性的风格和观众的接受心
4、理而拥有了从整体上,或至少以段落为单位复活杂耍蒙太奇的可能。这种杂耍蒙太奇段落主要以类似歌舞剧的形式出现在商业动画电影中,再配合音乐用以调节情绪,增强动画影片的感染力及可看性。埃及王子就提供了这样的经典范例。摩西回到王宫后两个祭司的表演段落堪称现代杂耍蒙太奇的经典。各种毫不相干的雕像,怪异符号,光影烟雾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剪辑在一起,以突兀的运动骤变的影调和夸张的造型中经过情节冲突,产生出孤立的镜头本身不存在的理性含义,在咒语的音乐中更显得神妙。此外,动画有着更为严格的制作流程,对影像的把握精确到以“帧”来计算。在一个新的动画项目开启之前,动画导演对于每个细节的把握早已成竹在胸,后期的合成工作,应
5、该是按部就班的。整个动画片的节奏感的把握与转场方式的设定,应在分镜头台本制作时就已设计完成。因此,对动画片中的转场方式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先期工作。如果把一部电影比作一栋建筑,那么它的蒙太奇手法就是这栋建筑的总体框架,而“转场手段”则是使框架更为牢固的连续点。对转场技巧的探讨与技术手段的发掘创新,是蒙太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如何提高动画制作水平与艺术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以下是对动画、电影现有的转场技巧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动画片及自己的创作实例,详述几种主要转场技巧的运用方法及其优点。转场是指自一场景转至另一场景,或自一段落转至另一段落,所采用的种种方法都叫转场。转场通常表示一段时间经过,
6、它会影响到动画影片的节奏和叙述的流畅性。相比常规事故片而言,动画片的剪辑更追求视觉节奏蒙太奇;动画片的剪辑手法及转场技巧也更为丰富。这一方面来源于非线性编辑技手段的日益丰富,另一方面则由动画语言本身的特色所决定。动画语言较电影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及高度的假定性,从角色设定,灯光设定,场景设定,镜头语言及转场方式的设计上,都有着巨大的表现空间与创作自由,而剧情本身较之电影,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记得在人说过:“在动画片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动画片没有摄影机记录这一点造成了所谓的“假定性”,其各个视听元素上都有着比电影更大的艺术表现潜力,因此观众在观看动画片时的心理期待也与观看故事片
7、时完全不同。 一部完整的动画作品是由多个情节段落组成,而每一个情节的段落则是由多个蒙太奇镜头组成,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多个镜头组成。场面的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为了使动画作品内容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在场面与场面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转场技巧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转场,另一种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作转场,前者称技巧转场,后者称无技巧转场。技巧转场的方法,一般用于动画片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它强调的是心理隔断性,目的是使观众有较为明确的段落感。由于电子特效技术的发展,特技转换的手法有数百种之多
8、,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5种形式:1 淡入淡出2 划接3 叠化4 翻页5 波状溶镜“波状溶镜”它通常用以显示倒叙即将开始。做法是将影像成波状摆动,有时候波状溶镜也用来当作某一幻想事件开始之转场。而“叠化”是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逐渐隐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渐渐地显现的过程。溶解镜头一般长度是两秒,但可视需要的效果加长或缩短,用来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有时亦可表现同一场景中的时间差异,造成时间流逝感。如法国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奏中交待时间的流逝,就使用了“叠化”的方法,连续叠加了4段同一场景(主人公的家庭环境外景)的不同时间状态的画面,交待了时间的流逝,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如
9、图一)。图一再如我的动画作品流年中的一个片段:从唐代飞天到宋代树下女子这两个场景的时空转换就是通过运动镜头中的叠化完成的(如图二)。我在画分镜头脚本时就预先设计了这一转场方式。首先我画了两张相同规格的背景,高为1417pix4,即荧幕的4倍,宽为797pix2,即荧幕的2倍(如图三)。当第一张场景下移到中间位置时,画面中飞天撒下的花瓣掠过枯竭的桃树冠,这时开始叠入第二张场景盛放中的桃树,镜头继续下移,坐在桃花树下赏花的女子映入眼帘。叠化转场的时间长度设定为2秒,在这两秒钟内:花瓣掠过枯枝,枯枝又瞬间变为盛放的树冠,不仅完成了时空的转换,同时又增添了神奇的意韵,成为短片中的华彩段落。图二图三关于
10、技巧转场的例子不再多举,下面,就让我来重点分析动画片中应用最多也最为经典的“无技巧转场方式”。无技巧转场方法,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上下两个场景的内容的。与技巧转场相比,强调的是视觉上的连续性。但并不是任何两个镜头之间都可以用无技巧转场方法。运用无技巧转场方法需要注意寻找合理的转换因素及造型因素,在画分镜头脚本时,就必须加以设计。动画片中无技巧转场方式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相同主体转换2 遮挡镜头转场3 主观镜头转场4 特写转场5 承接式转场6 动势转场7 运动镜头转场8 运用空镜头转场这八种主要转场方式几乎涵盖了所有当代主流动画片的无技巧转场方法。其定义我就不在本文中解释,它们在专业词
11、典中都易查到。以下,我将对3种经典无技巧转场重点解析。首先来谈谈当今动画电影运用频率最亮的无技巧转场方式相同主体的转换(以下简称同体转换)这包括三层意思:一个是上下两个相接的镜头主体相同,通过主体的运动,出画入画,或者是镜头跟随主体运动,从一个场合进入另一场合,以完成空间的转接;二是上下两个镜头之间的主体是同一类物体,这两个镜头相切换,也可以完成时空的转换;三是利用上下镜头中的主体在外形上的相似完成转场的任务。为何当今动画电影如此偏爱同体转换这种转场方式呢?首先因为在运用同体转换完成两个转场的调度时,视觉上最自然,不易让观众察觉,其次得从动画本身的艺术特色说起:因为动画“高度假定性”动画本身的
12、生成机制从根本上说依赖的仅是白纸和画家手中的画笔,这在本质上是背离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片真实性的本质的,但也却因此而获得了更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动画师们可以更灵活的把握画面元素,使其成为同主体转换这一“障掩法”中的“小道具”。例如埃及王子中的华彩段落摩西之梦开始的场景转换就用了同体转换的手法:由现实进入梦境是通过推镜头,光影加深,影调变为橙黄及眼睛的变形共同实现。睁眼的时候,已经变成凹凸感很强的浮雕效果了。连续的跳切,镜头的翻转,利用墙角强化调度的三维感,利用贴图式的人物从顶上移动玩弄维度游戏,造成怪异的维度混杂的印象,超现实的红色色块,士兵的贴图式的运动都造成了一种魔幻心理的恐慌感(如图四)。图四
13、受埃及王子的启发,我把此种方法也运用在了我的动画作品流年中,镜头推进至汉宫中化妆女子的眼部特写,汉女眼睛一眨,当睁开眼睛时,已经变为化浓妆的盛唐女子,这时镜头再拉开,浓重的色调,盛妆中的妩媚妖娆,伴着突然进入的主旋律重低音,完成了由汉至唐的时空转换(如图五)。图五法国动画片美丽城三重奏中的一个段落:镜头推进列车中乘客手中的报纸上总统的黑白照片,马上切换成总统的现场发言,而后跟进一个镜头推拉,画面由黑白变为彩色,总统的现场发言变为一家人晚餐时观看的电视节目(如图六)。两次同体转换,完成了三次场面调度。再如这部片子另一个同体转换的例子:黑手党老大的脸通过几张原动画逐步变形成为一个汉堡,镜头拉远,汉
14、堡原来是一片街区中一个小店屋顶的巨大的实物广告牌,由此完成了一个场景转换(如图七)。由此可见,同体转换的手法也可以利用动画中变形来表现,将两个场景中外形相似,颜色相近的物体通过镜头推拉来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转场的目的。图六图七此类种例子还有很多,不再多举。经过我的统计,在美丽城三重奏一片中,“相同主体转换”这一转场方式总共用了8次。时间依次出现在3分41秒,11分2秒,18分55秒,32分6秒,35分56秒,46分13秒,50分4秒,54分6秒时,全片总长度为1小时12分26秒。如此算来,平均每隔11.5分钟就运用一次同主体转场,如此频繁使用此种转场方式,并没有使人产生故技重演的反感,反而增加
15、了影片的流畅性,使情节转换变得更为紧凑,同体转场的运用的优势可见一斑,而这种优势在动画片中尤为突出。因为,动画片中的视觉元素比故事片中的视觉元素的可操控性更强。因此,相同主体转场方式便在动画片中频频“出镜”。遮挡镜头转场在动画片中的应用机率也较为频繁。在传统故事片中,“遮挡镜头转场”多指上一个镜头结束时,被摄主体挪近以致挡黑镜头,下一个画面又以镜头前走开,以实现场合的转换(如图八)。而在动画片中,“遮挡镜头转场”的手法则显得灵活多样,运用自如。它可以是指画面中主体角色对镜头的遮挡来实现场合转换,同时又可以是画面中次要物体的运动对主要角色和环境的遮挡完成转场,如烟雾飘来散去,空中飞舞的花瓣等等。
16、在我的动画作品中,就应用了遮挡式转场:在民国女子走到雨巷深处的时候,停住脚步,把手中撑着的纸油伞在面前划过,露出30年代大上海的时髦女子,背景的转换则采用了叠化的方式。在这个小片段当中,纸油伞成为了“遮挡镜头转场”的小道具(如图九)。用这种方法转场,能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可以造成视觉上的悬念,同时使画面的节奏紧凑。如果上下两个场景的主体是同一个或者相类似的活,还能使主休本身得到 强调突出。图八图九在今敏执导的动画片千年女优的开篇,女主人公藤原千代子自述过去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遮挡镜头转场方式:一声发令枪响之后,一个奔跑的女孩从右侧入画,身体掠过之处,作为背景的黑白照片转换成另外一张,随
17、之,千代子也陷入画中央,跑步之时,从千代子面前(也就是画面左侧)走入一队举旗的日本宪兵,行进中,背景也随之骤变,千代子在画中奔跑时也被一个宪兵遮住,随之镜头上移,自述画面告一段落。在这一段中,共用了三次“遮挡镜头转场”,但都有所不同:第一次是靠主体运动来遮挡变换静态背景,第二次是背景运动完成变换,第三次则是靠主体运动现实遮挡转场的(如图十)。图十“运动镜头转场”也是动画电影中常用的转场方式。它是指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完成时空上的转换。需要注意的时,“运动镜头转场”不等同于特殊的镜头运作方式,比如长镜头跟移,虽然在画面中也有场景的转换,但这个转换始终在同一个封闭的画面内,是通过长时间的镜头跟移实现
18、的,称作内部蒙太奇,因此不属于“转场”。以下,拿美国影片大象和大友克洋执导的动画片大炮之街这两部影片做一下类比。在大象中,镜头的运作方式是此片的一大特色,导演为了表现发生在一个早晨 的校园喋血事件,运用了连续的跟移人物的工镜头,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作用,不断交替镜头跟移对象,使在一个清早短短的十几分内所发生的事情足足渲染了1个多小时。这种镜头运用不仅使影片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很强的形式感,同时,从纷乱的人物关系中理出了一条清晰的叙述线索,为影片最后的突然爆发做够了铺垫,运足了味道。在大象中,所有长镜头跟移的拍摄都由摄影师跟拍完成,显示出了极高的摄影技术水平。无怪乎本片导演在摘下第56届嘎纳电影节最佳
19、导演奖的桂冠时,由衷的说了一句“我最感谢的是我的摄影师!”与大象相比,大炮之街在镜头运用上也有着很强的风格特性:那就是频频出现“运动镜头转场”。在大炮之街中,几乎很少直接切换镜头来转场,80%的场景转换都是靠运动镜头完成的,这就要求动画师在绘制背景时有周密的计算布局。运动镜头转场方式的运用,会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感,仿佛置身画中一般。 以上便是我对动画转场技巧视觉因素方面的浅析。如果说动画转场只是考虑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那就错了。其实听觉因素在转场过渡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动画片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解说词配音,同期声(包括对白与音效)和背景音乐。画面与声音的配合有时是同步的,有时则应“丹唇未启笑先闻”。只有把声音理顺了,整个动画片才会更流畅,画面的过渡才会更自然,预想的艺术气氛才会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分镜头及转场时,也应同时对声音进行设计。每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都会同时运用到多种转场方式。但在具体运用时,无论是技巧转场或是无技巧转场都必须符合剧情和艺术风格,切不可滥用、乱用。用得巧妙,不仅会给观众带来明确的段落感,还会增强动画片的流畅性,增添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