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教学反思 青浦一中 袁芳芳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一课属于七年级的教学内容,自己已经连续三年都不任教初一年级科学,所以参加此次区级评比课,一开始内心还是有很多顾虑的。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熟悉的学生,对学情的把握一片空白,另一方面是因为电学这块内容本身于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它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所以学生在理解每一个核心概念过程中还是要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为了打破心中的顾虑,我从两方面入手准备,一方面在学情上我通过和各学科老师的对接了解各班的情况,并深入各班听各学科的课,最终根据个人风格定好了上课班级,同时为了深入了解学情,我提前介入该班进行了代课,从规范小组建设开始,通过复习课的精心
2、设计和学生不断磨合,前后共代课四节,学情基本能够把握。另一方面反复阅读教材、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介绍大观念的书籍,从整个单元角度思考本节课的定位,初步形成教学思路,结合学情反复推敲各个环节,最终呈现了自己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一课,当然其中还是存在了很多遗憾,下面简单作一反思:1、类比设计达到预设的效果,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多次的类比理解核心概念。课堂中的类比设计总共出现了3次,第一次是将水流和电流的类比,通过模拟水轮车的实验,学生能够基本理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学生的课堂互动反应这个环节处理还是可以的。刚开始第一稿的设计是通过动态水车和静止水车的对比,让学生思考水车转动的原因,但是因为画面中水位差是一个
3、明显的影响因素,学生会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同时水流的模拟比较随意,让学生很难将水流和电路连接起来,而通过现场的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水路和电路,水流和电流的类比,尤其是让学生通过水轮车实验每个部件和电路实验器材一一对应,感受电路中电流的存在,类比实现了预设的效果。第二次类比是将水流大小和电流大小进行类比,这个类比的处理主要通过flash动画讲解,部分内容超越了教材和基本要求,但于学生而言还是便于理解的,因为不同粗细水管的水流量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动画的讲解已经超纲,后面的电流强度具体概念可以不出现。原本是想通过无声动画进行教师直接引导学生观察类比,让学生通过类比简单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声音
4、没有处理掉,所以就直接播放了,导致最后还是把学生引到了思维的更深处,实际这个环节可以简单处理。第三次类比是类比学习过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来自主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学生们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究、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基本都能完成电流表使用说明书,同时也能图文并茂的呈现,基本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都梳理到位了。这其中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块内容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所以相对而言还是有印象的,尤其是一些注意点基本都点到位了。2、分层推进电流表的使用,确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会使用电流表。首先通过梳理制定电流表使用说明书让学生在使用之前能够明确使用注意事项,其次通过电流表的模拟读数和纠错来考查学
5、生对电流表使用这一板块的掌握情况;第三步通过电路中连接一个电流表、读数、总结电路规律等来检验学生电流表使用的掌握情况;第四步通过电路中连接两个电流表、分别读数、总结电路规律等来进一步考查学生电流表使用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电路中连接三个电流表、分别读数、总结电路规律等提高学生电流表使用的能力。唯一的遗憾就是3个电流表的使用没有时间了,前两个实验的记录和分析如果能够再紧凑点、改变一下形式,比如用板书记录的形式,学生直接黑板书写,不用排队输入电脑,然后分析的时候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这样处理会更加清晰,时间上也会节省很多,为最后一个环节预留时间。3、关注学生实验后的数据记录和分析,重在引导学生根据
6、数据分析总结电路中存在的一些规律。由于实验组数比较多,所以在实验表格的设计方面还要进一步推敲,尽可能精简便于学生观察和对比,不相干的指标和数据可以去掉,同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交流并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再找到突破口,为后续的研究埋下伏笔。4、板书设计凸显核心概念,并以思维导图的模式以一条链展开,相对还是比较精简的,将课堂的重难点一一呈现,但是呈现的时机有点滞后,基本都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或者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才想起板书,没有和环节活动过程一一对应,这主要也和平时课堂中不太注重板书设计有关,今后的课堂中要引以为戒。5、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性评价,注重生生间互动和组间互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过程中老师及时观察并适时介入了解小组实验过程,针对合作分工明确,有合作后深度交流分析等小组给予及时量化评价,通过不断地评价激励更多的小组提高小组合作实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