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宽容》读后感.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969105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宽容》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宽容》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宽容》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宽容》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宽容》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宽容读后感 宽容是美国作家房龙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本跨时代的描写西方文明进程的书,它通过古希腊文明,基督教改革等一系列思想冲突来展现那些“仁爱”下的不宽容。在文章中,他对宽容作出这样的结论:宽容这个词从来都是一件奢侈品,只有智力特别发达的人才有能力购买它。 从古至今,有两类人在宽容与不宽容的问题上不停地斗争,一类人认为宽容是所有人的最大美德,另一类人则谴责它是道德衰弱的表现。而这些斗争,都是以牺牲生命作为代价的,就像苏格拉底。宽容是自由理想的代名词,对宽容的渴望和赞美就是对思想自由的渴望和赞美。宽容像一面镜子,照射出历史的黑暗,也照得见我们内心的梦想和胜利。教会的自以为是和不宽容,夺取了整个世

2、界,那些宣称仁慈博爱的基督教,自从掌握世俗的生杀大权以后,成为更加残酷的刽子手。因此,太过绝对的信仰只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它们都存在着潜在的暴力和危险。而时代的“不宽容”,则会把那些说当权者即便拥有完全神授的权威,但有时也会犯错的人送上断头台,这里有太多的压制、摧残,有太多的刻薄、迫害,有时我们所误以为的宽容,只是由于无知而导致的漠不关心罢了。米尔顿说过:“最高形式的自由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自由的了解、自由的阐述和自由的辩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所认可的信仰,不应该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与自己不相同的观点。 宽容中到处浸透着不宽容,然而,作者依然把题目命作宽容。我想

3、,尽管文字里布满血腥残暴,尽管不宽容在肆无忌惮地存在,作者仍然相信,世界仍然会向着更加宽容的方向发展。 在今天这个社会,房龙的宽容理想非但没有过时,相反有着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宽容”这个话题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革命的范围,而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我们不说革命,不说宗教,哪怕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关于“宽容”的事件。如果多一点宽容,是不是医闹就没有那么猖狂。如果多一点宽容,是不是城管就没有哪里暴力。宽容让我们的世界和平宁静,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理性客观的不宽容同样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为在不宽容中,我们有了竞争和不满足,不屈服,同样也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理性与感性

4、的结合下,宽容与不宽容,携手并进吧。 法学122 张微 12092232 第二篇:宽容读后感读宽容有感 读了这本书,使我不得不惊叹于房龙超人的见解,他的思想真是人类史上一朵伟大的奇葩,让我对真理有了真正的了解。它是一本关于时代进步及思想斗争的一本书,我只能够这样描述,因为题目所谓的宽容,并不是我们生活中普遍认为的宽容,可以这样说,我们生活中的宽容只能当作一个微观定义,而房龙所谓的宽容,而是跨时代的,是普通人无法想到的。 一个时代,必定有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这种思想也许在作者那个时代有着强大的根基,但是却未必能博得广大人民的赞同,守旧就是当时的一个思想,现在看来是多么腐败的一个思想,但在当时的封

5、建时代确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正统思想。再比如说,神是封建时代的领袖,人们极其信奉神,但是它其实不存在,只不过是历来的信仰罢了,如同苏格拉底的时代,百姓非常信奉天神。而他否定神,对传统习俗嗤之以鼻,他相信人的命运是崇高的,并且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当然引起统治者的不满,当法庭审判的时候,他们要求苏格拉底停止他的“愚昧”言论。他坚决拒绝,于是他被判死刑,永别了世界。 但是房龙觉得他的牺牲是值得的,我亦如此认为,他为真理献身,真理是永存的,他的做法令真理向人类走近了一步,人类思想也因他而改变,虽然不是很快,但像他这种崇尚真理的人一定会像他一样,让真理现身。相反,如果没有这种人,那么情况又会如何。也许我们今天

6、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这不是夸张,只是假设,来论证宽容的重要性罢了。 作者期待宽容,他期待时代能宽容所有的真理乃至更广义的思想,这样时代才能进步。而一味地遵循前人的规则,我们必然没有出路。所以一个进步的时代,肯定有宽容的存在。相反,一个永远守旧的时代,宽容即便是有,也是转瞬即逝的。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那么让这个美好的时代更美好,岂不是得多点宽容。 第三篇:宽容读后感宽容读后感 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一部名著。他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的束缚、种族的歧视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但我们同样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

7、负责,必要的时候决不能“宽容”地得过且过,将宽容发展成为漠不关心,那恐怕才是最大的灾难。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作者用极其轻巧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着作,细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故去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带领我们神游历史,探寻人类精神不宽容的根源。在崇尚知识和理性的时代,人类更要学习宽容。 房龙在书中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可以引用他自己的一段话来说明:“大凡为宽容而战的人,不论彼此有什么不同,都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的信仰总是伴随着怀疑;他们可以诚实地相信自己正确

8、,却又从不能使自己的怀疑转化为坚固绝对的信念。”房龙最反对的是世俗全力和精神信仰结合后施加给所有信徒及非信徒精神和肉体上的暴政。 今天看来,“宽容”这个话题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宗教本身,而成为人类精神层面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诸如出于懒惰的不宽容,出于无知的不宽容和出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等等。 房龙先生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的束缚、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但我们同样要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必要的时候决不能“宽容”地得过且过,将宽容发展成为漠不关心,那恐怕才是最大的灾难。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人生,你会发现,

9、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 长春小学:六年级郑晓龙 指导老师:钟玉喜 第四篇:宽容读后感呼唤宽容 读宽容有感 这个暑假,我抽空阅读了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宽容是一本通俗的史学著作,全书时间跨度很大,从古希腊到世纪,作者几乎向我们介绍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有影响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时代,形象地描绘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冲突、斗争、挫伤。宽容,虽题名为“宽容”,而内容却是宗教对人类的不宽容。读此书令人痛心:那么多不该流的血和不该掉的头颅;读此书让人振奋;历史与文明毕竟渐渐挣脱黑暗与丑恶,向着光明迈进。 人类发展进程中,有太多的不和谐、不一致

10、,有太多的压制、摧残,有太多的刻薄、迫害,假如人类多一点宽容,也许文明之光更灿烂。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正是表达了这种殷切愿望。作者这样解释宽容:“个人的不宽容是个讨厌的东西,它导致社会团体内部极大不快,比麻疹、天花和饶舌妇加在一起的弊处还要大。”“官方的不宽容一旦胡乱发起脾气,便可以置无辜的人于死地,也从不做任何反悔补救之事,它不要听任何解释,还求助于神灵来支持自己的决定。”“宽容与专横之争一直此起彼伏,一方把宽容奉为人类的最高美德,另一方却诋毁它是道德观念衰弱的产物。”“宽容: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现代的不宽容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处于懒惰的

11、不宽容,二是处于无知的不宽容,三是处于自私自利的不宽容。所谓的上帝的意志实际上只是在私底下授予了上帝的特选子民,而且也只有这些上帝的选民才能理解。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两拨人的公开战争,其中,一拨人依靠某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崇拜来谋生,而另一拨人却要把人们从一个寺庙引到另一个寺庙,显然这种矛盾是难以化解的,只能靠战争来解决。 米尔顿:“最高形式的自由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自由的了解、自由的阐述和自由的辩论。”法国谚语:“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或者改为“了解一切即理解一切”至于宽恕,在几百年前善良的主就已经将这项权利留给了自己,那我们还是让他们去尽宽恕之职吧,也省得我们人类自己来操这份心。而且对于人类有限的能力

12、来说,这种低能,这种尽量去“理解”已经是够多了。世界在最伟大的诗人眼中犹如一片大海,在这片海面上,航行着许许多多的船只。每当一艘撞上另一 艘时,便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这一段美妙的曲子,便是我们所称呼的历史。 宽容从来就是一个奢侈豪华之物,只有那些在智力方面非常发达之人才会去购买这种物品。从思想上来说,这些人都已经摆脱了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的偏见,他们能够看到整个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 看完了房龙的宽容,第一感觉是在看一本宗教史。尽管作者一再声称这是关于宽容的书籍。但是宗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专横的产物,因此宽容与专横的讨论断然离不开它了。 看完这本书,心中感慨更多的是人类的不宽容。而且特别奇

13、怪的是,民主精神发端的欧洲,居然有上千年的时间是消磨在宗教的桎梏之中。古代文明民主的发源地雅典也好,不同样有逼迫苏格拉底饮鸩的劣迹么。至于宣称仁慈博爱的基督教,自从掌握世俗的生杀予夺大权以后,就将从前被迫害的悲惨历史忘记得一干二净,转而成为更残酷的刽子手。唉。双手所沾的异教徒的鲜血越多,获得的荣誉就越大,升入天堂的层次就越高,无怪乎十恶不赦之徒亦可以封圣。自从宗教法庭自北烧死贞德,往南处决布鲁诺以后,从此认为它的教义虚伪十足。 当信仰自由成为另一个暴君骗取百姓信任的幌子时,整个欧洲陷入十足的混乱之中。感谢房龙的渊博学识与睿智妙语,简单几句就勾勒出宗教战争的混乱与无道。信仰自由这颗过早发芽的种子

14、在料峭的中世纪只会长出畸形的枝叶。看到一连串教派从欧洲打到北美,我的头脑也如同他们的战场一般混乱。但房龙有一句话说得极好:“那些东正教徒宁可要君士坦丁堡的苛政,也不要基督教的仁爱。”不禁开始庆幸中国没有将时间花费在如此无聊的事情之上。说起来很奇怪,中国对待宗教的态度宽容得让人生奇:宗教迫害几乎闻所未闻,佛道儒三家在神州大地上相处融洽地恐怕要让欧洲的同仁们瞠目结舌。对于当权者来说,宗教只要不危及统治基础,爱干什么都可以。而教派之间并没有什么非要斗个你死我活的概念。不过从更深的层次上看来,或许还和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有关。不管你说什么也好,还是“耕我们的地要紧”。实用是一切的根本,因此我们的文化中

15、道教的玉皇大帝可以请佛教的如来帮忙,儒家的祖师也可以向道家的始祖请教问题。由此看来,还是当个中国人好。 不过中国的不宽容,也许比宗教法庭有过之而无不及。宗教法庭尚需要法官证人,也或许会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中国式的不宽容什么也不需要。习惯个人崇拜以及盲目服从的民众只需要一个并未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是错误的命令,就可以发动十亿人进行各式各样轰轰烈烈的“运动”,或者说是“屠杀”。而且,我们也没有单枪匹马地直面众人不宽容的错误、挺身反抗时代谬误与社会残暴。对此,我对伏尔泰心存敬佩。伏尔泰,初中世界史的介绍是“文学家,启蒙运动的干将”,一系列简单又含混的词语。而房龙告诉我的却是一个只身反抗宗教迫害

16、与法律不平等的斗士的故事。作为一个律师与聪明人,明知道自己接手的是宗教迫害的棘手案件,被告死的死,走的走,平反也于事无补;而且自己的对手是天主教会及政府,这样毫无胜算的官司,花费的是几年甚至数十载的光阴,还有谁会接手。除了伏尔泰以及那些相信公理与正义的斗士们。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个案子是伏尔泰年过八旬以后接的,打到去世也没有结案,但是他还是胜利了,即使不能亲自做结案陈词,但是这丝毫无损他扳倒教会的光辉。一个年轻的人这样做固然值得嘉许,但是如果一个本可以颐养天年的老人家放弃安逸的生活为了正义与公理,或者说是人类的宽容,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英雄的所为。伏尔泰此刻已经不是那几个简单的词汇可以概括的人物,他

17、更像是老人与海中的老渔翁,虽然老去,却依然是雄师;或者更像孟德的诗中所云:“烈士暮年,壮心未已”。 伏尔泰使我想起了艾艾。按理说,我不应该对言辞尖酸刻薄、上课经常向我们灌输激进观念,要么就出差不来、还要在评奖学金重要时刻拖延公布我们成绩的艾艾心存好感。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敬佩艾艾。推动性别平等、调查文革、向社会一切不平等发起挑战,艾艾是一个真正的斗士。正如伏尔泰向宗教的不宽容开战,艾艾的对手是对性别的不宽容、对弱势群体的忽视与压迫。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些事情是可以忽视的,但是,没有人去做的话,就不会有进步。再小的事情,做的人多了,不宽容也只能退让。如果没有几百年前为宗教信仰自由而战的人,大概这个世

18、界上有二分之一的人依然生活在宗教战争的混乱与黑暗中。 回顾历史,发现人类社会不宽容的时代比宽容的时代多得多。没有人可以保证我们将来一定可以生活在完整的宽容之中,专横一定会消失。但是不行动就没有未来,可以尽力去做的事情就尽力而为,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连追求宽容时代的希望也遗失掉。 第五篇:宽容读后感宽容读后感 -吴爱华 五一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宽容,从古代开始就体现了宽容的作用,我们知道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

19、,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运用宽容。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

20、脏孩子、调皮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如果教师缺乏宽容之心,就会把教学看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他面对的是冰冰的粉笔、黑板,而不是一张张生机勃勃的求知若渴的面孔。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只是为 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维持生存而教,教学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他讲课时的眼神儿是空洞的,语言是干瘪的、乏味的,精神是疲惫的,神情是冷漠的,相应的,学生也是冷漠的、沉闷的,甚至是敌视的,烦躁的,没有了对学生的爱,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只能虚有其表。就小学生而言,调皮是他们的天性,犯错误的事情十有发生。孩子们即使犯了错误也希望得到宽容。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学生调皮,被老师警告说

21、:“我要告诉你爸爸。”这个小学生悄悄地说:“你做了错事,我也要告诉你爸爸。”老师火冒三丈,把这小学生揪到办公室,命令写出深刻的检查。小学生写道:“同一告诉爸爸。”老师看了这检查后,手指着学生的鼻子说:“看看你,连“同意”的“意”字都不会写,竟写成了“一”字,不告诉你爸爸能行吗。”这小学生又反驳说:“我没写错,是说咱们一块儿告诉我爸和您爸。”这下可真把老师的鼻子气歪了,跺着脚儿说:“朽木不可雕也。”这则幽默的小故事大概想劝告为师者,不可低估了这些小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谁敢说这小学生将来不是个人物。他们和大人一样,渴望宽容。我们成人常常倡导宽容,而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一下孩子呢。哪能动不动就

22、写检查,甚至休罚呢。 但是宽容决不是纵容,宽容与纵容有很大的区别,宽容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别。对教师而言: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洞察力更加敏锐。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即宽容地对待自己,意味着他拥有流畅潇洒的风采和健康人格的涵养,得到 的是学生对他的更加尊敬和爱戴。只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宽而有方,宽而有度,宽而有爱,宽而有望,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宽容是永远的爱,愿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颗宽容的心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宽容第13页 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