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心得感悟2篇 读完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而我要说季羡林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是一个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的人。这篇是读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的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读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心得感悟 中国知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因心脏病于北京时间2010年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我读过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牛棚杂忆,尽管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中有的文章我在其他书中读到过,但其中的照片我大多没有看到过。以照片为主,再配以适当的文本,完整地展现季先生的一生,这样的图书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读起来更加亲切生动,形象有味。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著名学
2、者,在多学科、多领域长期耕耘,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 读完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而我要说季羡林是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是一个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的人。 什么叫好。什么叫坏。季羡林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他进一步解释说:为自己着想和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他说,拿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好人,尽管也有不少私心杂念,但总体来看,我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因此我
3、是一个好人。想想我们自己,哪个人没有私心杂念,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可关键在于,你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有没有考虑他人的利益;你在达到个人利益的同时,有没有损害他人利益。 在季羡林先生看来,衡量一个人品行好坏的另一个标准,是说真话还是说谎话。他说: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的。能承认自己说过不少谎话,这本身就是真话,就需要勇气,就很了不起。季羡林先生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条路。经过慎重思考,他的回答是:还是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
4、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这就是真话,是一般人不敢说的真心话。 季羡林先生被誉为北大镇校之宝、国宝、国学大师,学富五车,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翻译学、哲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精通语言近十种,其学术著作在文化交流、佛教、语言学等方面均成为独家之言,堪称传世之作。季羡林先生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杰出的学术成就。他告诉我们:我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他说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无论干哪一行,没有勤奋,一事无成。初听起来,季羡林先生这话好像是谦虚,是假话;但细细一想
5、,这是人生的体验,是经验的总结,是肺腑之言,是真心话。 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的与众不同,也是他的奇特的吸引力和人格魅力。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不仅用文字、更多地是用照片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真切、真情、真话的季羡林。 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内容简介 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我尽管有不少的私心杂念,但是总起来看,我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至于说真话与说慌,这当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我的学术研究,特点只有一个字,这就是。杂。杂而不精,门门通,门门松。所可以聊
6、以自慰者只是,我在杂中还有几点重点。所谓重点,就是我毕生倾全力以赴、锲而不舍地研究的课题。我在研究这些课题之余,为了换一换脑筋,涉猎一些重点课题以外的领域。间有所获,也写成了文章。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光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我不能不承认,我运气不错,所得到的成功,所获得的虚名,都有点名不符实。在另一方面,我的倒霉也有非常人所可得者。 季羡林 季羡林说自己镜头人生作者简介 季羡林,我国著名学者,生于1911年8月2日,山东清平人。1930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大教授,并创办东语系。1
7、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部委员。1978年后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另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国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糖史等。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近年担任儒藏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的首席顾问。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季羡林不仅是学术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还是一个著名作家。他年轻时就创作发表了许多散文、杂文作品,是清华四剑客之一,在当时文坛很有名气。他回国后,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杂文作品,在中国文坛有很大影响,深受读者欢迎。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