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提升步行体验为目标的窄路密网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_姜婧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649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提升步行体验为目标的窄路密网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_姜婧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提升步行体验为目标的窄路密网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_姜婧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提升步行体验为目标的窄路密网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_姜婧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nstruction&DesignForProject工程建设与设计1引言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出“在现代主义设计中,人性化的尺度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特别是在聚会和步行活动等公共空间中”1。而“窄路密网”正是在符合人性化尺度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理念,它顺应街道设计的服务对象由车转变为人的大趋势。对于城市街道步行空间来说,绿化空间、活动场所以及部品设施等景观要素均对着街道步行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方面具有较大影响。本文以提升步行体验为目标,分析行人在街道空间中的步行需求,以及满足“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应达到的目标,最后提出以提升步行体验为目标的窄路密网型街道景观设计方法。2人在街道空间的步行体

2、验需求步行作为一种交通类型,也是人类基本的活动方式之一。而街道空间是人进行城市生活与感受城市文化的重要场所,影响着人们物质和精神两种层面的需求,一条高品质的街道能给人带来从感官到心灵多层次的美好体验。物质层面的需求主要是指街道应当为行人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通行环境以及活动场所2。一条“以人为本”的街道应具有充足的步行空间以满足顺畅的通行能力。街道中的活动场所应是易于到达并且具有能够提供行人长时间逗留的功能,充足且便利的活动场所可在不影响街道通行的前提下增加街道的人气。同时街道中的各类服务设施也应当功能完好、易于使用,并避免产生消极空间。此外,人通过在街道空间中的各种感知活动而产生精神上的满足

3、感或愉悦感等体验。街道是城市生活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行人在街道上的步行体验可产生各类丰富的感官体验以提升步行体验为目标的窄路密网型街道景观设计研究A Study of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to Improve Walking ExperienceBased on the Mode of Small Block and Dense Road Network姜婧怡,陈计升,赵瑞(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190)JIANG Jing-yi,CHEN Ji-sheng,ZHAO Rui(Tianjin Urban Planning&Design Ins

4、titute Co.Ltd.,Tianjin 300190,China)【摘要】传统的交通型街道通常是将“以车为本”作为主要设计原则,而疏于考虑行人的感受。而窄路密网理念下的街道界面宽度变窄,可有效限制车速,并为行人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更符合“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原则。论文从景观专业的角度,以打造绿色街道和活力街道为目标,提出适合窄路密网型街道的设计方法,以打造满足步行需求为主要导向的街道空间。【Abstract】Traditional traffic streets usually take car-based as the main design principle,and negle

5、ct to consider the feelings ofpedestrians.However,the narrower width of street interface under the concept of small block and dense road network can effectively limitthe car speed and provide a safe and comfortable walking space for pedestria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specialty,in order to

6、make green and dynamic streets,the paper proposes a street design method under the concept of small block and dense road network to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walking.【关键词】窄路密网;街道空间;步行体验;景观设计【Keywords】small block and dense road network;street space;walking experience;landscape design【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志

7、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3)06-0090-04【DOI】10.13616/ki.gcjsysj.2023.06.027【作者简介】姜婧怡(1992),女,天津人,工程师,从事工程景观设计与研究。90和精神启发3。因此,街道在为行人提供便利的生活、交往场所外,也应当提升步行体验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感知和感受。3传统街道不满足步行体验需求当前,国内城市建设中,街道设计过多从机动车的视角出发,较少考虑行人的需求。从街道尺度来说,受传统封闭社区模式的影响,机动车路权大于人权,导致机动车道尺度偏大(见图1),狭窄的人行道导致步行空间宽度严重不足。被压缩的步行空间往往也缺少充足的绿地

8、、休憩设施及场所,其品质也通常差强人意,造成人们不愿意停留在满是快速穿行的机动车、缺少人气的冷清街道,从而也难以形成活力的城市氛围。图 1传统街道机动车道尺度过大并且,在已经较为狭窄的人行道中,因部品设施布局的不合理,还普遍存在着绿化空间与步行空间被侵占的现象。电线杆、广告牌以及随意停放的自行车等因素更是严重降低了步行活动的舒适性与顺畅性。4基于窄路密网理念下的街道景观设计目标窄路密网下的街道景观设计应符合以慢行交通为主体,街区制、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骨架设计要求,以提升步行体验为根本,创造具有生态、景观效益的绿色街道和舒适宜人的活力街道。高品质的街道应兼顾景观与活动的需求,同时注重生态效益,

9、以打造集生态性、功能性、美观性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街道”,使街道具有美化环境、承担城市雨洪管理、净化空气等多种作用。充满生机的街道也是形成美好城市的重要因素。舒适宜人的活动场所才可能有发生较长时间的户外逗留的机会,这也是富有活力的城市的必要所在。活力街道使街道成为富有动态的、吸引人的场所,那么人们在步行上的体验也会受到活力街道的影响,得到愉悦、舒心的感受。5街道景观设计对策窄路密网下的街道景观设计应符合以慢行交通为主体,街区制、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骨架设计要求,以提升步行体验为根本,创造具有生态、景观效益的绿色街道和舒适宜人的活力街道。5.1打造绿色街道窄路密网型街道首先应是一条环境舒适

10、的绿色街道,应提供雨洪管理以及街道绿化等景观功能。5.1.1低影响开发系统建设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一套关于雨洪控制利用的技术体系。窄路密网型街道应合理利用低影响开发系统,整合断面满足充足的绿化空间并使其有效分布,通过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等生态化措施,有效改善水质,减少道路雨水径流,并提升铺装空间的雨水利用率,允许雨水渗透,减少进入雨水污水系统的径流量(见图2)。有效设置景观化的LID设施可以同时赋予场地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降雨冠层截流初期雨水弃流生物滞留带下凹绿地超标雨水径流透水铺装市政管网图 2低影响开发型街道布置示意图1)源头控制绿色

11、滞留(1)可将人行道设置为透水铺装,减少雨水径流并可将一部分雨水作为地下水的补给;(2)结合景观和功能需求,布置相应的LID设施可将街道侧分带或街边绿化空间设置为下凹式绿地或雨水花园以滞留雨水。2)过程截流截污(1)人行道雨水口全部选用具有截污功能的平篦式环保型雨水口;(2)结合竖向,有效组织、过滤和转输屋面以及径流雨水至低影响开发设施内集中滞蓄,截流雨水进入市政道路。3)末端调蓄管控以目标为导向,末端控制超量雨水,收集溢流雨水,净化后用于街道空间绿化浇洒、场地冲洗等。5.1.2合理选择街道绿化街道绿化在符合窄路密网的街道布局理念下,应更加注重服务慢行交通,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及体验,

12、以改善小气候、美化城市环境作为主要功能,并根据街道性质与MunicipalTrafficWater ResourcesEngineering Design市政 交通 水利工程设计91Construction&DesignForProject工程建设与设计类型确定绿化设计内容,创造安全、生态、共享的绿色空间。行道树作为街道绿色空间的骨架,可使街道景观和临街建筑界面更加协调,因此,应特别注意其尺度与街道空间的适宜性。在行道树绿带中使用冠幅大于5 m的大型乔木控制城市天际线,窄路密网型街道宽度普遍较窄,因此,街道树木垂直高度H与道路宽度D的比值(H/D)宜保持在1214的范围内,使整个建筑区域掩映在

13、绿阴中,并保证林阴的完整与连贯性(见图3)。HDaHD=12HDbHD=14图 3道路宽度与街道树木高度比值示意图5.1.3立体绿化在窄路密网型街道可能会造成地面绿地面积不足时,应将立体绿化考虑到街道绿地系统中,可有助于弥补平面的绿地面积不能满足城市生态环境需求的缺陷,还可显著增加绿视率,优化步行体验。绿色街道的立体绿化应根据街道空间因地制宜,选择攀缘植物或使植物依附于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形式上主要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沿口绿化和棚架绿化等4。屋顶绿化可结合沿街建筑及公交站点、报刊亭等户外公共建筑设施设置。在雨洪管理方面,屋顶绿化作为有效的LID设施,可有效削减径流峰流量,滞蓄雨水,在城

14、市环境层面,可加快雨水蒸发,提高空气湿度,有效改善小气候环境。垂直绿化为在具有一定垂直高度的立面上,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营建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在街道空间上可结合围墙或建筑立面进行设置,在有限的空间上将绿化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极大地提高了绿视率,有效缓解视觉疲劳,为人们营造绿色、舒适的步行空间。并且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温、减尘的作用,并可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对雾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沿口绿化是以建筑物边缘为载体,设置植物种植容器,在街道空间一般结合建筑窗阳台进行设施,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垂直绿化。在沿街建筑建设时就将窗台阳台的花槽、花架考虑进来,鼓励住户根据自己喜好的

15、方式进行绿化或者摆设盆花。棚架绿化是使攀缘植物借助各类棚架攀爬生长,如廊架、景亭、景墙等景观构筑物。在街道空间设置此类棚架,不仅可通过绿化美化环境,还具有聚集、吸引人群的功能。5.2注重街道活力活力街道旨在通过丰富交往活动的场所,吸引城市中的居民长时间的户外逗留,如交流、散步、晒太阳等,以提升城市街道的活力。街道交往空间一般包括座凳、桌椅、廊架等可使人安坐下来的公共设施。5.2.1提供交往空间街道空间局促的情况下应通过合理布置交往空间而创造舒适的户外逗留场所。具有底商的街道与其他街道需营造的氛围不同,而退界宽度的不同也影响着街道交往空间的布局。以下根据有底商街道和无底商街道以及两种不同的退界宽

16、度将交往空间分为4种情况。1)有底商街道有底商街道一般沿线以中小规模零售、餐饮等商业为主,是具有一定服务能级或业态特色的街道。因此,行人在此类街道户外聚集的需求更强烈,应布置面积更大或更具有特色的交往空间。退界宽度在3 m以上的有底商街道,可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通过设置2 m宽的设施带以布置桌椅、茶座等交往空间,方便人们进行喝茶聊天、露天饮食等活动。退界宽度在3 m以下的有底商街道,可设置1 m宽的设施带以布置座凳或简易桌椅以吸引人们在此类空间停留。2)无底商街道无底商街道一般以提供轻松愉悦的氛围为主,作为归家、离家必经的街道段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公共生活空间和邻里交往的重要场所,应存在

17、引人停留的空间。退界宽度在3 m以上的无底商街道,可在不影响通行的92情况下,设置桌椅、花架等休息空间,结合雨水花园,形成室外宜人的环境。退界宽度在3 m以下的无底商街道,可结合建筑边界的绿篱设置座凳,方便人们短暂休息或交流沟通。5.2.2保障微空间品质街道空间是反映城市品质的重要元素。街道设施单一、协调性差、布置不合理等问题都会使街道缺少吸引力,导致行人通行的心理距离增长,降低步行的动力,难以激发街道活力。而街道步行空间上辅助步行的部品设施可有效增添街道氛围,保持居民持续步行的热情。因此,可充分利用街道边角空间配置廊架、座椅座凳、导视标识、报刊亭、自动贩卖机等部品设施,增加休憩、娱乐、社交等

18、行为发生在街道上的可能性,以增加街道人气并提升城市整体活力形象(见图4)。5.2.3打造全时性街道场所对街道活力的评价应通过街区全时段人流量的统计进行综合评估,因此不可忽视夜间经济对街道活力的重要影响。夜晚的街道上应在保证足够的照明的情况下,提供富有吸引力的夜间灯饰,这对夜晚外出的人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此外,在有底商街道还可以通过与临街建筑的互动实现街道活动的全天候性,同时鼓励沿街摊贩及街头表演的发生,不止促进经济的发展,也间接作为街道的保护者,保证了街道的安全性。通过不同时间段功能业态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连续地吸引人流,维持街道活动的持续进行,带动街区活力的持续生成。6结语窄路密网理念倡导塑

19、造人性化、强调步行体验的生活性街道空间,避免不接地气的“稀路网、大街区”对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家大力倡导窄路密网的建设理念背景下,如何从景观专业的角度去呼应这一理念,对城市的街道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从打造绿色街道及活力街道的目标入手,提出街道绿化的合理布局及设计以及增加街道交往空间及部品设施的景观设计策略,从而提升街道的步行体验,让街道真正成为家庭及工作场所的延伸,增加发生交往交流、娱乐休闲活动的机会。【参考文献】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柳青.城市街道空间的步行知觉体验优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3张子慧,公伟.开放社区视角下的社区街道空间步行体验提升策略J.设计,2020,33(21):147-149.4徐吟.绿色街道景观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13.图 4街道部品设施布置平面示意图【收稿日期】2022-07-18MunicipalTrafficWater ResourcesEngineering Design市政 交通 水利工程设计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