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
2、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一、设疑激聚,自觉探究。疑是思之路,学之端。如何设疑,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呢?1.指导学生课前参与以往的课前预习,多停留看书的内容,然后再课堂上解决难理解的问题。而现在在课前参与不仅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而且还引导学生制作学具,观察、查阅访问,使学生在较大范围、较深的领域中参与课堂学习的准备。做到提前介入,有备而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强化情境教学教师以教学生进行精心设计,采取适当的形式、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以故事、幽默为引线,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到学生的思维功能,挖学生的认知潜力,使他们真正乐学。
3、成功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假设教学情境,将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3.教学提出问题的难题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教师备课时,重点不是准备自己如何讲述,而是看重设计如何让学生活动,让学生说理、析事。问题难易的设计是关键,若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则容易流于肤浅,冲淡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即使开展了探究,也不能促使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
4、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四、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
5、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
6、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四、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现代素质教学要求,数学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堂,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进一步的学习,教师要立足课堂,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放眼课外,注重引导,延伸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完善。“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教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