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发展路径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_胡旭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612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发展路径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_胡旭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发展路径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_胡旭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发展路径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_胡旭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村委主任 2023 年 3 期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振兴的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G S2023G H B0037)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胡旭东(1982),男,汉族,甘肃陇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材供应链、创新创业教育。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发展路径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胡旭东(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兰州730060)摘要:文章旨在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陇西县的县域发展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对陇西县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陇西县的县域发展路径,包括创新融合主体、拓宽融合业态、建设农业载体、构建

2、联结机制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些路径陇西县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希望文章能为陇西县乡村振兴提供借鉴,更好地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乡村振兴;教育;县域发展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064-03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F323文章标识码:A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县域发展的研究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关键之一,甘肃省陇西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县,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加,人口流失和人才匮乏

3、等问题,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因此,深入研究陇西县的县域发展路径,探索适合该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甘肃省陇西县基础资源分析陇西县的土地利用情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用地是陇西县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据了较大比例,反映着该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陇西县农业用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和中药材,土地利用率较高。另外,陇西县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和退耕还林地,林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治水土流失以及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林地也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1。在陇西还有相对丰富的草

4、地资源用于牧草种植和畜牧业。此外,陇西县还有一定规模的工矿用地和建设用地,工矿用地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和矿区,用于工厂、仓储设施和矿山等,而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住宅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等。陇西县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不一,这导致陇西县的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气候更加寒冷;而低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气候较为温暖。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低,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平均降水量约为 400mm6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降水量较少,多为雪,且陇西县的降水分布不均,呈现明显的山地和谷地降水特征。人口结构方面,陇西县主要以农民为主

5、,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活动,其生计和生活方式与农业密切相关。城镇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县城和部分乡镇。2陇西县域发展存在的问题2.1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陇西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产业支撑。农业仍然依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有待提升。同时,农产品市场开拓不足,销售渠道有限,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2.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陇西县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为主,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农业生产

6、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耕作技术、种植管理和动物养殖技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缺乏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有待提升,市场竞争力不足。0642.3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加陇西县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保护压力。农业化进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田面积减少,大量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引发森林破坏、草原退化等问题,加剧了土地退化、水源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还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4人口流失和人才匮乏陇西县长期以来面临着人口流失和人才匮乏的问题。由于经济相对滞后,年轻人口大量外流,

7、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陇西县的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供给不足,制约了陇西县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同时,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陇西县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受限。3乡村振兴背景下陇西县域发展路径研究3.1创新融合主体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陇西县的发展路径需要注重创新融合主体,这涉及组织体制、产业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创新和整合,通过优化主体结构和提升主体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首先,需要创新和完善组织体制。陇西县应当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组织形式,建立灵活高效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或机构,这样的组织体制可以更好地整合政府、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力量,形成协同合

8、作的机制。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应具备跨部门、跨层级的决策权威,负责整体规划和协调工作,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此外,还应加强各类组织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定期交流、协商机制,形成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其次,培育和壮大新型产业主体。陇西县应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发展壮大,通过合作共赢、资源整合,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同时,应注重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化能力的农民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动力,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引导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发展机遇,推动新型产业主体的崛起3。最后,注重社会主体的创新和参与。陇西县可以积极引

9、导社会组织、专业合作社、非营利组织等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这些组织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公益慈善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社会主体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资源整合和项目合作,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陇西县可以通过开展农民培训、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等方式鼓励农民广泛参与乡村发展,推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的自治能力和发展动力,形成多元化的主体格局。3.2拓宽融合业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陇西县的县域发展路径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产业分析,确定适合陇西县的融合业态,并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支持,吸引企业和创业者参与其中4,拓宽融合业态以促进产

10、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第一,陇西县可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将农产品转化为具有附加值的加工产品,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陇西县在农产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依托优势农产品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第二,陇西县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结合乡村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农耕文化等资源提供休闲、观光、农业体验等服务的旅游形式。陇西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修复古建筑、打造生态景区、开展农家乐等方式,吸引游客,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第三,陇西县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

11、艺术和创意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陇西县可以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民俗特色,开展文化创意设计、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5。同时,可以举办文化艺术展览、民俗节庆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第四,陇西县还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种植、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方式,提供高品质、安全、环保的农产品,陇西县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借鉴有关经验和技术,引进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生态农产品,并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满足市场需求。陇西县还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如农村电商、农业科技创新等具有特色

12、的产业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3.3建设农业载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融合发展、构建融合载体的重要举措。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实现规模化经营。在陇西县,许多农民仍然以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为主,面临着生产设备、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限制。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集中资金、共享设备和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益。县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备购置、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帮助农民克服经营难题,推动农业融合发展。其次,农民专业合产业经济065村委主任 2023 年 3 期作社作为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集中销

13、售农产品、采购农资,以集体的力量获得更好的市场定价和采购优惠。陇西县可以提供法律和财务支持,帮助农民合作社合法注册,并提供相关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县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对接平台,帮助农业合作社与企业、超市等形成合作关系,实现农产品的稳定销售和增值。最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科研机构可以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可以提供市场信息、产品包装和品牌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民实现产销对接,陇西县可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企业合作机制的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外部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和创

14、新能力的提升。3.4构建联结机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了实现陇西县域的发展,构建有效的联结机制可以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县域的整体发展。第一,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结。政府在县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政府部门可以积极制定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提供优惠税收、贷款扶持等激励措施,吸引和引导企业投资陇西县。同时,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机制,以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第二,加强农民与企业之间的联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县域发展至关重要。可以组织农民

15、参与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示范、农村旅游等领域的经营活动。同时,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农民与企业的深度融合。第三,加强学术研究机构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结。学术研究机构在技术创新和智力支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农业科技研究、产品研发等合作项目,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推动。此外,学术研究机构还可以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技术人才,为县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构建联结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信息交流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联结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实施效果。3.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通

16、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培育和教育投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努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推动陇西县乡村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第一,陇西县应积极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搭建交流平台、设立人才奖励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陇西县发展。同时,可以与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科研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第二,加强人才培育和教育投入。陇西县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学校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同时,要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

17、培训,开设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专业课程,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培养符合乡村发展需求的人才。第三,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陇西县可以与其他地区、行业建立人才交流和合作机制。可以组织人才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陇西县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工作。同时,要鼓励本地人才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培训班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专业能力。第四,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陇西县应建立科学、公正、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可以采用岗位聘任制、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在乡村振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4结束语通过深入分析陇西县的县域发展路径,得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发展策略和实施建

18、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陇西县,也可以为类似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希望能够加速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参考文献:1李任静.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探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路径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3):184-186.2孙青林,康凯,梁毅.基于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对策初探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J.甘肃科技,2021,37(18):1-4.3王凡.甘肃省陇西县就近城镇化与扶贫开发耦合发展的内在逻辑J.农家参谋,2019(22):58-59.4龚洪.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康县为例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3(04):100-102.5李玉贝.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09):69-73.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