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古代希腊文明得到充分发展,呈现出辉煌景象,主要体现在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为希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制度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摇篮。教材从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揭示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中心内容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度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历史作用和影响。
本课重点: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
本节难点: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第一目“希腊文明的摇篮”,主要介绍了古代希腊城邦的产生、特征、
典型代表和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民主制度的建立、初步发展。
人类早期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多,海岛星罗棋布。古希腊是海的宠儿。希腊半岛上重峦叠嶂,山势陡峭,难以翻越。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处在氏族制度瓦解、奴隶制确立的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其政体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等。其中,实行贵族制的斯巴达和实行民主制的雅典是古代希腊城邦的典型代表。
第二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主要讲述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梭伦和克利斯提尼统治时代是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出现和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改革进一步打击了旧氏族制度的残余势力,为奴隶主民主制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克利斯提尼进行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等。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消灭了氏族制度,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确立起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第三目“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主要介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担任首席将军的伯利克里进行了改革。这场著名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扩大权限;提高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等等。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发展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把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实质上,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真正能够享受到城邦民主的人毕竟是少数。
课文还介绍了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民主制的实质、历史作用以及古代希腊民主制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古希腊民主制衰落的原因等。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民主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古代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与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实践的源头。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之所以得到如此辉煌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实行民主制是政体上的表现形式,其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民主制中有不少内容源自原始社会的民主习惯,可以说是对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也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雅典公民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以及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等都推动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繁盛。但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人毕竟是少数。随着奴隶制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城邦内部的混乱和城邦之间的战争,希腊奴隶主民主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征服了希腊。
建议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三目。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但是要注意避免地理环境决定论;第二目是铺垫,但是要讲清基本概念,如什么是城邦及其基本特征,等等;第三目应加以强调,并尽量充分展开。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讲述本课教材用1课时。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知道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本课通过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揭示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和走向顶峰的过程。
学生对政治文明的内涵不甚了解,对古代西方的历史更是陌生,而本课涉及的内容中专有名词深奥难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建议教师在本课的设计中,宜注意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从问题入手,进行探究。通过学习,培养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本课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运用世界地图,利用本课导言引导学生从华夏大地移向地中海世界,共同寻找西方文明之源。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与前一单元相衔接,从空间入手探寻世界的另一个文明的区域。由此引出题目,开始本课学习。还可以这样导入:介绍奥运会的故乡──希腊,从竞技体育谈到希腊国家,从为国家履行义务谈到赋予权力,引出与之相关的希腊雅典城邦。从这样的导入中,展开对本课的学习。
讲述“希腊文明的摇篮”一目,建议教师把握四点:第一,古希腊文明的发源。教师提供用PPT制作的计算机课件《古代希腊示意图》,结合地图对古希腊作空间的定位──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是以海洋为依托。以便加深学生对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产生发展的影响。第二,“城邦”或“城市国家”的特征。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即城邦。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第三,城邦的公民可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有对民主权利的渴望。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一目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主要是要通过对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的了解,进一步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建议教师在讲述梭伦改革时,概括改革的背景,归纳改革的主要内容,突出分析改革的作用,并要强调梭伦的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在梭伦改革基础上继续改革。这里要突出改革的四项内容,注重对公民大会权力继续扩大的讲述。这次改革基本上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对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实行的“陶片放逐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历史纵横]的资料和插图进行自学。在对上述两个改革的讲述,可调动学生在课下分组搜集有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交流,加深学生对雅典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进程的理解。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一目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分三个层面作设计。
首先,讲述伯利克里改革。①先介绍伯利克里其人,他是一位廉洁奉公、品德高尚、思想崇高、气质高雅的领导人。在他担任首席将军期间进行改革,是古代雅典著名的民主派政治家。②归纳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逐项材料的分析加深对改革内容的理解。③对改革进行评价。伯利克里的改革进一步发展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这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要适当补充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第二,对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行总体评价。①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②历史作用: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其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③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它窒息和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带有很大的局限性。④关于雅典民主制产生发展的条件:要从根本目的(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公民共同的价值观、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亚非文明的影响四个角度进行归纳。
第三,雅典民主制的衰落。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真正能够享受民主的人只是少数。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逐渐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再加上城邦内部的混乱和城邦之间的战争,那种狭隘的城邦体制,与日益迅速发展的政治、经济难以匹配,城邦民主政治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公元前338年被马其顿王国所征服。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湮没在历史的尘封中。
在对本课内容的分析过程中,建议教师对讲述中出现的专有名词进行必要的、通俗的解释。如:民主制、贵族制等概念及区别,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进行理性的剖析和透彻的领悟。
在本课的总结中,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帮助学生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梳理整合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脉络。为便于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设计下列表格完成。表格是对本课知识内容的归纳,并能呈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学生在对表格的填写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古希腊文化的辉煌,在分析其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它是承继发展、不断创新的产物。由雅典开创的民主体制,是对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是珍贵的遗产。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新课
方案一:希腊、罗马侧两个国家的古典文明在两三千年前的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为今天的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尤为让我们关注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制度。我们所熟悉的民主、政治、自由、法律、共和国等专有名词,就诞生在古希腊的雅典。
在爱琴海的希腊半岛上,雅典人开启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他们围绕着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几百年民主政治的改革,确认了平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对今后漫长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导入新课。
方案二:采用直接设问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便来自于古希腊的经验。古希腊的民主制究竟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是怎样具体实施的?对当时和后世来说,它有什么利弊得失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
案例二 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
师:课前制作计算机课件:《古代希腊示意图》,重点体现古希腊地理位置的特点。海的宠儿──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今天的希腊人仍喜欢用他们最古老的名称“海”称呼自己的国家,称自己为“海伦”。教师一边讲解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一边提问学生一些与本课教学有关的问题。如:从地图上看,希腊半岛的海岸线非常曲折,几乎所有城邦离海洋的距离都在40千米内。其中,古希腊东部海岸线比西部海岸线曲折。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繁盛是以海洋为依托,也称“海洋文明”。(出示幻灯片《柏拉图》和他关于古希腊优越地理位置的名言)。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古希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柏拉图的名言和地图信息,分组讨论:地理环境与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生:(思考、回答)希腊东邻爱琴海,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希腊半岛上山峦起伏,山势陡峭,很难翻越,形成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半岛山多平原少,土地贫瘠,农业耕作条件先天不足。其有限的陆地被山岭分割小块,无法形成地理上的政治中心,不适合统一国家的形成,却有利于一系列独立自治的城邦国家的形成。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案例三 “陶片放逐法”
师: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中,还采用了“陶片放逐法”。
生: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
师: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是古雅典民众大会中的一种特殊投票法,约创于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当政期间。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期满可回国,或提前召之回国,归还其财产并恢复其公民权。这一做法,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有震慑作用,迫使他们言行谨慎,不敢恣意妄为,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雅典瓶画:陶片放逐投票的一个片段──点票)
记载着放逐者名字的陶片碎块
案例四 伯利克里
伯利克里(约前495—前429),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家,出身贵族。公元前443年起,伯利克里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执政期间,主张扩大雅典海上势力和平民的权利;大兴土木,修建雅典卫城和比雷埃夫斯港,建成了雅典和比雷埃夫斯港之间的长墙,巩固了陆地防御力量,确保了雅典与海外的交通;加强海军,扩建三层桨座舰达400艘;奖励学术,提倡文艺,一时雅典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同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十天召开一次,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重大问题,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能参加;陪审法庭由每个部落在30岁以上公民中用抽签方式各选出60人,共600人组成,是最高的司法机关;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统率军队,掌握实权。为了使贫穷公民出任官职,他规定“公职津贴”制度,并给一般公民“观剧津贴”,以吸引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他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进到高度发展阶段。
案例五 伯利克里改革
师: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统治雅典时期,进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出示幻灯片:《伯利克里》。伯利克里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生: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一目的第一段文字。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体会。
师:请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鼓励相互交流。要求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言简意赅。
生:归纳概括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相互交流,回答。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给参政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师:伯利克里是古代雅典著名的民主派政治家。从公元前443年起,伯利克里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称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在他执政期间,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下面是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师:出示幻灯片《伯利克里改革》。对伯利克里改革中的规定进行分析: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男性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
(2)改革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3)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权限:五百人会议的成员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参加,分组轮流执政,负责召集公民大会等事务;
(4)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由10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组成,每部落各选600人;
(5)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最高的政府官员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6)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7)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等等。
与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相比,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发展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度,把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师:引领学生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2)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3)国家最高常设行政机关是五百人会议,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4)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5)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官员由选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实行“公职津贴制”。
师:结合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雅典民主政治追求的理想是全体公民参政,全体公民都是统治者。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如:为鼓励和保证所有公民、特别是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制定“公职津贴”制度,国家给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全体公民参政”是理想?不是所有公民都参与政治活动吗?
生:(思考、交流、回答)实质上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是少数。
师:要求阅读材料,出示四段资料(中英文):
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材料取自教材,是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材料二:“对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材料取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的演说”的片段)
材料三: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材料取自教材,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材料四: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不管他们在阿提卡(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居住了多长时间。这些外来人当时的官方名称是迈提克,他们登记注册时要写明是生活在“庇护人”(即当地雅典公民)所在的区。从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开始,他们还要缴纳“投票税”。男人每年12德拉马赫,女人每年6德拉马赫,虽然数额不算高,但在意识形态方面却有深意。虽然迈提克有可能获得某种特权,但他们要想得到公民权通常是很难的。只有那些对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公民权。总之,居住在雅典是大批外国人,在经济和其他方面也享受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扩张的好处,但要获得公民权却并不容易。理论上讲,只有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人才有公民权。既然如此,那么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就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上》
(要求学生思考)(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为什么?请分别用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举例说明。
(2)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相同观点。
(3)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认识和评价。
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略
师:(1)不包括全体雅典人。享有公民权的是那些占有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奴隶、妇女(材料二和材料三)、外来移民(材料四)没有公民权。(2)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的是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3)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民主制,代表了希腊古典文明的最高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早就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环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促进雅典的全面繁荣,使古代雅典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
案例六 雅典民主政体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
师:(结合插图进行讲述)雅典城邦为民主制政体,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该遗址反映了当时雅典政治的特点。
师:展示材料
【开会去】
乡间居民步行进城,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近郊居民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动身,远郊居民需提前六七个小时。
雅典的公民大会会场与讲演台遗址
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需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至于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开多次会议才能决定。
为鼓励公民参政,大会向与会者发放补贴,起初为半天饭钱,后增加到一天半饭钱。这保证了广大平民作为公民大会主体的地位。
下列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
生:(阅读、思考)加深对公民大会的理解。
案例七 小结
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梳理整合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脉络。(为便于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设计下列表格完成)体会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感受到古希腊文化的辉煌,认识到它是承继发展、不断创新的产物。雅典开创的民主体制,是对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是珍贵的遗产。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这里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解题关键:读懂材料,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概念。
思路引领:结合教材和材料,扣住关键词指出“全体人民”的内涵,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特征。
答案提示:这里的“全体人民”不包括全体雅典人,是指享有公民权的是那些占有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而奴隶、妇女、外来移民没有公民权。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结合史实,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解题关键:联系史实,归纳特点,史论结合。
思路引领:通过相关史实的分析,归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答案提示:雅典民主政治追求的理想是全体公民参政,全体公民都是统治者。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如: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为鼓励和保证所有公民、特别是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制定“公职津贴”制度,国家给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学习延伸
讨论处于同一时代,但相隔万里、彼此隔绝文明中的两大思想家,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为什么会如此接近?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解题关键:了解中国、雅典两位思想家生活的时代,正确理解他们的思想内容。
思路引领:在探究的过程中,引领学生阅读材料并准确获取信息,联系中国和雅典所处的社会背景,体会思想家对妇女社会地位的评价。从唯物史观认识问题,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答案提示:第一要结合材料指出孔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内容;第二在比较中找出二者对妇女地位看法的接近之处,他们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第三分析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思想观点接近的原因;第四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问题。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克利斯提尼即“克勒斯塞涅斯”,下同。改革XXI.因此,人民信赖克勒斯塞涅斯,是有原因的。这时当僭主废黜后的第四年,亦即伊萨戈刺斯担任执政官的那一年,他既成为大众领袖,第一步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部落,目的是要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以便让更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来参阅《政治论》III.275b37以下。从此同一等级的成员将分属于不同的部落;一批新的公民,如本来不是氏族成员的自由的异邦人以及解放奴隶,都被登入公民之列。;有一句本是对那些想查问人民氏族的人说的成语,“部落无分彼此”,便是由此而来的。这大概是说,现在部落和古代氏族无关,如果谁要查问氏族,看着部落登记表也没有用处了。因而这句成语变成格言,意指欲分彼此,实属徒然。其次,他把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部落则出100人。为着这些原因,他所以不把他们分配为12个部落,以便他可以不必使用现成的三一区的划分(因为4个部落共有12个三一区),否则大众就不会混合起来。他又把全部村社总数多少,不得而知,但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当为100个。随着人口增加,村社之数亦日益扩大,到了公元前3世纪,已有176个村社。分为30区,10区在城市附近,10区在沿海,10区属于内地;他称这些区为三一区,并用抽签的方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得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意即每一部落包括有城区、沿海、内地各一个三一区。。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即是说,他使村社成为一种社会集团,村民相视几如一家人。。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而正式以村社名字相呼,以免新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因此之故,雅典人在私生活上也使用他们村社的名字作为姓氏人们使用他们的村社作为自己的次一称号,在这以前,用的是父名。。他又设置村长即村社主席。,其职务和以前的造船区长相同,因为他已经用村社代替造船区。有些村社的名字,他利用它们所属的地方名,有些则利用它们的建立者,因为村社和原有的地方已不完全相符了。氏族和胞族《政治论》1319b23云:“克勒斯塞涅斯增加了胞族的数目”,但无疑的,这是指新公民而言。,以及属于各村社的宗教职务,他允许保持祖传的习惯。他又制定了10个保境英雄作为部落名称所由来的神,这些是按皮西阿女巫的神谕就100个预先选择的名字中选出的。
XXII.由于这些改革,宪法就比梭伦宪法要民主得多;当僭主政治时期,梭伦宪法曾因不用而被人遗忘,克勒斯塞涅斯则以大众乐从为目的,制定了另一个新的宪法,其中包括贝壳流放法。首先,在这些制度建立后的第5年即公元前504年;但如果马拉松之役(公元前490年)是在11年后,那么这里希腊文就应当改为后第8年。,即赫耳摩克勒嗡担任执政官的那一年,他们文中所云“他们”,除特指外,通常是指人民大众。制定了500人议会就职宣誓式,这现在还在使用。其次,他们开始按部落选举司令官十司令官之制,当在公元前501~前500年间建立。,每部落一人,但全部军队仍归波勒马耳科斯统帅。十一年之后,他们在马拉松战役中获得胜利;在这次胜利后两年,即淮尼浦斯为执政官的一年,那时人民正处在勇气蓬勃向上时期,他们第一次实行贝壳流放法,制定此法是由于对当权的人发生怀疑而起,因为庇西特拉图当担任人民领袖和司令官时曾经自立为僭主。第一个被用贝壳流放法赶走的人是他的亲戚,科吕堤斯村社的卡耳穆斯之子希琶耳库斯,赶走这个人的要求,本来就是克勒斯塞涅斯制定这种法律的主要动机。但在此以前,希琶耳库斯一直得以幸免,因为雅典人允许在混乱时期没有参加僭主共同作恶的所有僭主朋友留居城内──在这一点上看出了人民一贯宽宏大量的态度;而且希琶耳库斯正是这些人的领导者和首领。后此紧接着第二年,当忒勒西努斯担任执政官的时候,他们实行一部落一部落地由村民所选出的500预选人大概500人是错误的,因为在梭伦宪法中每部落提出的候选人是十人,而在亚里士多德时亦是十人。名单中用抽签法选举九执政官:这是僭主政治以后依此办法选举的头一年,在此以前所有的执政官都是用投票选举的这只是指僭主政治以后而言,因为在梭伦宪法中执政官已经是由各部落选出的40候选人中抽签选举。
。同一年,阿罗珀刻村社的希波克刺忒斯之子墨加克勒斯被用贝壳流放法放逐了。他们在三年中继续把那些曾经是立法目标的僭主朋友们放逐出去,但是后来在第四年,贝壳放逐法也被用来驱逐任何其他威势太大的人了;第一个和僭主无关而被驱逐的人是阿里佛隆之子克珊西浦斯。两年以后,在尼科密得斯担任执政官的一年,由于马洛尼阿矿大约在绪尼宇谟(又译“索尼昂”)海角以北5英里。的发现,国家因开采该矿而获利100他连特,于是有些人建议应将此款分与人民;但是,泰米斯托克利斯从中阻挠,他不说他要将此款作何用处,但提议把钱借给雅典的100个最富有的人,每人1他连特,如果他们用款得当,好处就算是国家的,如果他们用得不当,国家可向借款人收回这笔款。在这些条件下,这笔钱就归他处理,他用这笔钱来建造100艘三列桨战船组成舰队,由100个借款人每人造1艘,他们在萨拉密斯海战中用来和蛮人作战的就是这支舰队。
……
──日知、力野译,录自《雅典政制》
雅典繁盛时期手工业生产上的奴隶劳动
(A)(色诺芬,《苏格拉底回忆录》,II.7.2)
(《苏格拉底回忆录》是色诺芬以对话形式编写的。这个片断摘自“与亚里斯塔库斯论友朋相助”。译文据《古代世界史资料选读》单卷本,第181~182页。)
①亚里斯塔库斯、契拉蒙、诺西基得、基列布、得米、梅农等人,其身世不详。
②社会捐是加在雅典富裕公民身上的涉及开支经费的义务。
③尼凯拉托之子尼西亚斯,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政治活动家,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时当司令官,是倾向于与斯巴达媾和的人。他是雅典奴隶主中最富裕者之一。
于是亚里斯塔库斯①说道:是的,苏格拉底,我正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当我们城市里发生暴动,许多人逃到拜里厄斯去的时候,已经分离的姊妹,甥儿,堂姊妹就上我这儿来了,他们这些人合起来是那么多,以至于现在我家里就有14个自由人。然而我们任何一点收入也没有,从土地上不能得到什么,因为土地掌握在反对党的手里,从房屋上也不能得到什么,因为城市人民很少。
苏格拉底听完之后说道:契拉蒙有许多人,他不仅能够既为自己又为他们得到生活资料,而且还能够有那么多的剩余,他甚至发了财,而你却害怕养活人多,似乎你们所有的人会因为资料不够而饿死,这是什么原因呢?
凭宙斯起誓,亚里斯塔库斯回答说:因为他养活奴隶,而我却养活自由民……要知道他养活手工业者,而我却养活受过教育的自由公民。
这样说来,手工业者,这是能够做出什么有益的事的人吗?──苏格拉底问。
当然啰,亚里斯塔库斯回答说。
难道你不知道,诺西基得靠制造面粉这样一种职业,不仅能养活自己和奴仆们,此外还养活许多猪和牛,而且他还有许多剩余,能够为着城市利益,经常履行各种社会捐②;而基列布靠着烤面包养活全家,并且生活得很富裕;科利都的得米做兵士的斗蓬,梅农做精美服装,而大部分的墨加拉人做工作的短衫,他们都以此为生,──难道你不知道吗?
是的,凭宙斯起誓,要知道,他们购买并且拥有蛮人,他们能够迫使这些蛮人做出这么好的东西,而我们那儿住着自由民,而且还是亲人。
(B)(吕西亚,12.19)
这是雅典演说家吕西亚(约公元前450~前380年)关于三十寡头专政时期(公元前404年9月~前403年6月)没收其财产的发言的片断。译文据《古代世界史资料选读》单卷本,第182页。
虽然他们从我们工厂里取得了700个盾,虽然取得了他们从来没有梦想到的这么多的金、银,以及这么多的铜、各种修饰品、家具、妇女衣服,还有120个奴隶,他们把其中好的留给自己,其余的则出租给国家。
(C)(色诺芬《论收入》,IV.14—15)
译文据《古代世界史资料选读》单卷本第182~183页。
尼凯拉托之子尼西亚斯③,在矿山里拥有1 000个奴隶,他把他们出租给色雷斯人塞西亚,条件是这样的:塞西亚给他每个奴隶每日1个奥波尔的纯收入,而以后要交还原数的奴隶。希波尼克有600个奴隶,他按同样的条件把他们出租;他的奴隶们每天便使他得到了1明那的纯收入。菲诺蒙尼得有300个奴隶,他们使他得到半明那的收入,其他的人也拥有他们财产所许可的那么多的奴隶。
──陈筠译,录自《世界古代史史料选辑》下卷
2.课文注释
希腊历史是如何分期的
1.爱琴文明时代:爱琴海地区青铜器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到前1200年。约前12世纪,从北方来的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多利亚人侵入南希腊,毁灭了迈锡尼文明,氏族制度重新盛行。希腊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暂时的倒退。
2.荷马时代:铁器时代开始。约前11到前9世纪。希腊原始公社制度逐渐瓦解,奴隶已经出现,正处在阶级社会的前夜。
3.早期希腊:约公元前8到前6世纪,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
4.希腊古典时代:约公元前5到前4世纪,是奴隶制城邦的兴盛和衰亡时期。
5.马其顿统治下的希腊: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控制希腊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此后是罗马征服和统治时期。
奴隶制共和国
共和国指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奴隶制共和国指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实质
在古代希腊的许多城邦国家中,奴隶主民主政治广泛存在。在这种制度下,公民享有比较广泛的权利,他们享受国家的津贴,有权选举和被选举国家管理人员直至最高长官,可以广泛地参与国家大事,同时,他们也有义务为国家走上战场。但是,享有公民权的只有占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外来移民或奴隶以及妇女是没有公民权的,他们不能享受公民的种种权利。当然,在奴隶制民主政治制度下,真正掌权的仍然是那些上层分子。
伯利克里的简要生平
公元前495—前429年。出身贵族,拥有大量地产,并同工商业有密切利益关系,成为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人物。当时,雅典的领导机构是十将军委员会。公元前443年起,伯利克里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执政期间,主张扩大雅典海上势力和平民的权利;大兴土木,修建雅典卫城和比雷埃夫斯港;加强海军,扩建三层桨座舰达400艘;奖励学术,提倡文艺,一时雅典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同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十天召开一次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重大问题,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能参加;陪审法庭由每个部落在30岁以上公民中用抽签方式各选出60人,共600人组成,是最高的司法机关;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统率军队,掌握实权。为了使贫穷公民出任官职,他规定“公职津贴”制度,并给一般公民“观剧津贴”,以吸引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他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进到高度发展阶段,但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都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他采用陆地退守、海上进攻的策略,把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的居民移至雅典城内避难,以致城里人口过度集中,发生瘟疫,居民大量死亡。公元前429年,伯利克里也死于瘟疫。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希腊大思想家,出身于医生家庭,曾就学于雅典,学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