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 筑 识 图
一、投影的基本知识
1、投影的形成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在地面或墙面上会出现影子。影子的形状大小会随着光线的角度或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就称为投影现象。人们从这些现象中认识到光线、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并加以抽象分析和科学总结产生了投影原理。即投影线投射一形体,在投影面上产生投影图形。而在平面上绘出形体的投影图,以表示其形状大小的方法,就称为投影法。
2、投影的分类
投影法可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
(1)中心投影法:指投影线由一点引出,对形体进行投影的方法。
(2)平行投影法:其又可以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两种。
1)正投影法:指投影线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对形体进行投影的方法。(如标高投影图,常用于绘制地图)
2)斜投影法:指投影线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倾斜,对形体进行投影的方法。
3、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以直线及平面在空间不同位置的正投影为例,可以得出正投影的几个基本特性:
(1)真实性: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反映实长。
(2)积聚性:垂直于投影面的直线积聚为一个点。
(3)类似性:倾斜于投影面的平面其投影仍为一平面但形状变小了。
(4)平行性:空间两条直线平行其投影仍平行。
(5)定比性:直线上一点M分线段AB为一定比值,则其投影图仍分该投影线段为同样的比值。即AM:MB=am:mb。
4、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其规律
(1)三面投影图的形成
存在空间形体虽然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正投影图,由此可见,单凭单面投影是不足以确定空间形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因此,一般需要从几个方向对形体作投影图并综合起来识读,才能确定形体唯一的形状和大小。
我们建立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组成的三面投影体系。然后将形体放在该体系中,并使形体的主要面分别与三个投影面平行,由前向后投影得正立面投影图(V面),由上向下投影得水平投影图(H面),由左向右投影得侧立面投影图(W面)。为作图方便,还需将该投影体系作展开,即V面不动,H面绕X轴向下旋转90°,W面绕Z轴向右旋转90°,使其展开在一个平面上。
(2)三面投影图的规律
正投影图中分析可知,V面、H面投影左右对齐,并同时反映物体的长度。V面、W面上下对齐,并同时反映形体的高度。H面、W面前后对齐,并同时反映物体宽度。上述三面投影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关系。
形体投影图上还能反映物体的方向。我们规定以X轴正向表示左,Y轴正向表示前,Z轴正向表示上。则得出:V面投影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H面投影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关系;W面投影反映物体的前后、上下关系。
5、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1)基本投影图
基本投影图包括正立面图、平面图、左侧立面图、右侧立面图、底面图、背立面图。
在建筑制图中,把由上向下观看建筑形体在H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平面图;把由前向后观看建筑形体在V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正立面图;把由左向右观看建筑形体在W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左侧立面图。
对于某些复杂的建筑形体,还要得到从下到上,从右向左,从后向前的投影,因此还要增设3个分别平行于H、V、W面的新投影面H1、V1、W1。并在它上面分别形成从下向上、从右向左、从后向前观看时所得到的投影,分别称为底面图、背立面图和右侧立面图。
(2)剖面图、断面图
剖面图
1)剖面图的形成
假想用一个剖切平面,沿着形体的适当部位将形体剖切开来,移去观察者与剖切平面之间的那一部分,作出剩下部分的投影图,称为剖面图,但应注意:剖切是假想的,只有画剖面图时,才假想切开形体并移走一部分,画其他投影时,要将未剖的完整形体画出。
2)剖面图的画法及标注
剖面图中需要用剖切符号表示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和投影方向。作剖面图时,一般使剖切平面平行基本投影面且通过形体上的孔、洞、槽的对称轴线,这样使截断面的投影反映实形,在另外两个投影面中就积聚成一条线,用这条线表示剖切位置,称为剖切线;在剖切线端部用与之垂直的短粗线表示投影方向。
剖面图一般才有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由左至右,由下至上连续编排。
剖面图中凡被剖切到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沿投影方向看到的部分,其轮廓一般用中实线画出,看不见的部分不画,剖面图中一不画虚线。同时为使剖到部分和未剖到部分区别开来,应在截面轮廓线范围内画出该物体采用的建筑材料图列,未指明材料时,画出间距相等的45°细实线。
3)剖面图的种类
按剖切方式不同分为:全剖面图、半剖面图、局部剖面图、阶梯剖面图。
①全剖面图:假想的剖切平面将形体全部剖开。(如房屋的各层平面图和剖面图均是假想用一剖切平面在房屋的适当部位进行剖切后所作的投影图)。
②半剖面图:当形体比较复杂且内部形状为左右或前后对称时,可假想把形体剖切去一半,作出剩余部分的投影图。即投影的一半保留外形投影图,另一半画成表示内部形状的剖面图,中间用细点画线分开,这样在一个图上能同时表达出形体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③局部剖面图:假想形体被局部剖开后得到的剖面图。当形体只需要显示其局部构造,并需要保留原形体投影图大部分外部形状时,可采用局部剖面图。(局部剖面图与投影图之间用波浪线隔开)。
④阶梯剖面图:当一个剖切平面不能将形体沿需要表达的部位剖切开时,可将剖切平面转折成阶梯形状,沿需要表达的部位将形体剖开,所作的剖面图称为阶梯剖面图。但需注意这种转折一般以一次为限,其转折后由于剖切而使形体产生的轮廓线在剖面图中不应画出。
断面图
1)断面图的形成
对于某些单一的杆件或需要表示某一局部的截面形状时,可以只画出形体与剖切平面相交的那部分图样,即断面图。
断面图与剖面图的不同之处在于:断面图仅画出截断面的投影,而剖面图除画出截断面的投影,还要画出沿投影方向看得到的其他部分的轮廓线的投影,因此剖面图包含断面图。
2)断面图的画法及标注
用长6~10mm的两短粗线表示剖切平面的位置,剖切线的端部不用画垂线,数字标注方向的一侧表示投影方向,其余同剖面图。(如数字标注在剖切线的左侧,表示剖切开后向左投影)。
3)断面图的种类
按断面图的配置不同可分为: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中断断面图。
①移出断面图:将断面图画在形体的投影图之外,并应与形体的投影图靠近,以便识读,此时,断面图的比例可以比原图大,以便更清晰的显示其内部构造和标注尺寸。
②重合断面图:将断面图重叠在投影图之内,重合断面图的比例应与原投影图一致,断面轮廓线可以是闭合的,一般用细实线画出,且原投影图的轮廓线需要完整的画出。
③中断断面图:将断面图画在形体投影图的中断处。用波浪线表示断裂处。
(3)建筑形体尺寸分类和标注
建筑形体投影图只能表达形体的形状和各部分的相互关系,而有足够的尺寸才能表明形体的实际大小和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
1)建筑形体尺寸的分类
①定形尺寸:表示建筑形体的各基本形体的大小尺寸。
②定位尺寸:确定各基本形体在建筑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尺寸。
③总体尺寸:表示建筑物的总长、总宽和总高的尺寸。
2)尺寸标注
①选定尺寸基准
欲标注建筑形体的定位尺寸必须确定尺寸基准,即标注尺寸的起点。建筑形体需要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才能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左右、前后、上下的关系。
②标注尺寸的顺序
首先标注定形尺寸,再标注定位尺寸,最后标注总体尺寸。(定形—定位—总体尺寸)
3)注意事项
应以形体分析为基础,逐个标注各组成部分的定形、定位尺寸,不能遗漏;各基本体的定形、定位尺寸,宜标注在反映该形体形状特征的投影上,且尽量集中排列。
二、施工图识读的基本知识
1、房屋建筑图的形成
将一栋房屋的内外形状和大小以及各部分的结构、构造、装修、设备等内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用平行投影原理,详细准确地表达出来的图样,称为房屋建筑图。
2、房屋建筑图的分类
(1)建筑施工图(建施):主要表达建筑设计的内容,即表示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外部造型、内部布置、内外装饰、细部构造及施工要求等。包括首页图、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图和建筑详图。
(2)结构施工图(结施):主要表达建筑结构构件的布置、类型、数量、大小及做法等。包括:结构设计说明、基础图、结构布置图及构件详图。
(3)设备施工图(设施):主要表达各种设备、管道和线路的布置、走向以及安装的施工要求等。包括: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照明、电信及煤气管线等施工图。主要由平面布置图好、系统图和详图组成。
(4)装饰施工图(装施):主要表达房屋外表造型、装饰效果、装饰材料及构造做法等。包括:地面、顶棚装饰平面图、室内外装饰立面图、透视图及构造详图等组成。
3、定位轴线
房屋施工图中的定位轴线是确定建筑结构构件平面布置及标志尺寸的基线,是设计和施工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凡主要的墙和柱、大梁、屋架等主要承重构件,都应画上轴线并用该轴线编号来确定其位置。(平面图上的轴线编号:宜横向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编写,竖向用大写拉丁字母由下至上编写;若两根轴线之间,需附加轴线时,应以分数表示,分母表示前一轴线的编号,分子表示附加轴线的编号)。
4、标高符合
标高符合的尖端,应指至被注的高度,尖端可向上、也可向下;标高数字以米为单位,注写到小数点以后第三位,在总平面图中,可注写到小数点以后第二位;总平面上的标高符合,宜用涂黑的三角形表示。
标高有相对标高和绝对标高两种。相对标高是以室内底层地面作为零点而确定的高度,低于零点为负,高于零点为正;绝对标高是以青岛附近的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零点而测定的高度,又称海拔高度。建筑施工图除总平面图用绝对标高外,一般采用相对标高。
建筑标高=结构标高+楼地面的实际厚度【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根本就不矛盾,它们的起点均为室内地坪±0.000,区别仅仅是结构图上构件的标高(梁顶标高)与建筑图上构件的标高(如楼地面)罢了】。
三、建筑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阅读方法
1、建筑总平面图
(1)形成:总平面图是新建房屋和周围相关的原有建筑总体布局以及相关的自然状况的水平投影图。
(2)用途:其主要反映的是新建房屋的形状、位置、朝向、占地面积、绿化、标高以及与周围建筑物、地形、道路之间的关系。因此,总平面图是新建房屋施工定位、土方工程及施工现场布置的主要依据,也是室外水、暖、电等设备管线布置的依据。
(3)阅读方法:
1)看图名、比例、图例及有关文字说明。
2)了解新建工程的性质和总体布局。(如各种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道路、绿化的布置等)。
3)房屋的位置和朝向。(房屋的位置可用平面定位尺寸或坐标确定;房屋的朝向可从图上所画的风向频率玫瑰图或指北针来确定)。
4)房屋的标高、面积和层数。(如室内底层地面和室外地面标高)
2、建筑平面图
(1)形成:建筑平面图是将房屋假想用一水平剖切平面沿门、窗洞口部位(指窗台以上、过梁以下的空间)水平切开,移去剖切平面以上的部分,把剖切平面以下的物体投影到水平面上,所得的水平剖面图,即平面图。
(2)用途:其主要表示房屋的平面形状、内部布置及朝向。因此,平面图是施工定位放线、砌墙、门窗安装、室内装修及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
(3)平面图的图示内容:
1)底层平面图:其表示底层房间的平面布置、用途、名称、房屋的出入口、走道、楼梯等的位置,门窗类型、水池、搁板等;室外台阶、散水、雨水管、指北针、轴线编号、剖切符号、门窗编号等内容。
2)楼层平面图:其图示内容和方法与底层平面图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楼层平面图中,不必再画出底层平面图中已表示的指北针、剖切符号、以及室外地面上的台阶、花池、散水或明沟等,但应该按投影关系画出在下一层平面图中未表达的室外构配件和设施,如下一层窗顶的可见遮阳板、出入口上方的雨篷等。楼梯间上行的梯段被水平剖段,绘图时用45°倾斜折断线分界。
3)屋顶平面图:它是房屋顶部的水平投影图,主要反映屋顶的女儿墙、天窗、水箱间、屋顶检修孔、排烟道等位置以及屋顶的排水情况。
(4)阅读方法:
1)先读图名和比例:从图名可知道是哪一层平面图,从绘图比例可知平面图与实物之间的比值关系。
2)分析建筑平面的形状及各层的平面布置情况,从图中房间的名称可以了解各房间的使用性质;从内部尺寸可以了解房间的净长、净宽(或面积);还有楼梯的布置、楼梯段的踏步级数和楼梯的走向。
3)读定位轴线及轴线间尺寸,了解各墙体的厚度;了解门、窗洞口的位置、代号及门的开启方向;了解门、窗的规格尺寸及数量。(门窗常用M1、M2……和C1、C2……表示,用于区别门窗类型,统计门窗数量)。
4)看楼地面标高:平面图中标注的楼地面标高为相对标高,且是完成面的标高。一般在平面图中地面或楼面有变化的位置都应标注标高,是该平面对标高零点的相对标高。
5)了解室外台阶、散水、阳台、雨篷、雨水管等构造的位置及尺寸。
6)从屋顶平面图中分析了解屋面构造及排水情况。
7)阅读有关的符号及文字说明,查阅索引符号及其对应的详图或标准图集。
8)读标题栏,可以了解工程项目及内容、设计单位、设计者、绘图者姓名、日期等。
3、建筑立面图
(1)形成:在与立面平行的投影面上所作的房屋正投影图,即为建筑立面图。立面图的数量房屋的各立面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为四个立面图,采用两段的定位轴线编号来确定,便于图样与平面图对照。(一般房屋以坐北朝南布置,这时南立面主要放映该房屋的外貌特征,作为主要立面,故又称正立面。相应的东西立面为侧立面,北立面为背立面)。
(2)用途:立面图主要表达建筑的外貌、门窗、雨篷、阳台、屋顶檐口等以及立面装修的做法。
(3)立面图的图示内容
1)表明建筑物的外形、门窗、阳台、雨篷、台阶、雨水管、烟囱等的位置。
2)外墙的装修与做法、要求、材料和色泽、窗台、勒脚、散水等的做法。(对于立面图上的装饰做法和建筑材料可用图例表示并加注文字说明)。
3)立面图上的尺寸主要为标高尺寸,室外地坪、勒脚、窗台、门窗顶等处的标高,一般标注在图形外侧,标高符号要求大小一致,整齐地排列在同一竖线上。
(4)阅读方法:
1)阅读图名或定位轴线的编号,了解该图是那一方向的立面图。
2)分析和阅读房屋的外轮廓线,了解房屋立面的造型、层数和层高的变化。
3)了解外墙面上门窗的类型、数量、布置以及水平高度的变化。
4)了解房屋的屋顶、雨篷、阳台、台阶、花池及勒脚等细部构造的形式和位置。
5)阅读标高,了解房屋室内外高差及各层高度尺寸和总高度。(立面图上通常只标注外墙各主要部位的标高,通过阅读立面图上的标高,可以知道室外地坪标高、女儿墙顶面标高、房屋外墙总高度等)。
6)阅读文字说明和符合,了解外墙面装饰的做法、材料、要求及索引的详图。
4、建筑剖面图
(1)形成:是用一假想的竖直剖切平面,垂直于外墙,将房屋剖切后所得的某一方向的正投影图。
(2)用途:剖面图主要放映建筑物内部的结构或构造方式、屋面形状、分层情况和各部位的联系、材料及其高度。因此,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剖切建筑物,其剖切的位置一般选择在建筑物内部构造具有代表性和空间变化比较复杂的部位,并通过门窗洞口的位置,多层建筑物的选择在楼梯间处。剖面图的梳理应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而定。
(3)剖面图的图示内容
1)剖面图所表达的内容和投影方向要与平面图中标注的剖切符号的位置一致,剖切平面剖切到的部位以及按投影方向投影到可见的部分都应表示清楚。
2)剖面图中用标高尺寸表明房屋总高度,室外地面标高、门窗及窗台高度等。
3)表明建筑物各主要承重构件间的相互关系,各层梁、板及其与墙、柱的关系,屋顶结构及天沟构造形式等。
4)表明室内吊顶、墙面和地面的装修做法、要求、材料等内容。
(4)建筑剖面图的阅读方法
1)阅读图名、轴线编号、绘图比例,并与底层平面图对照,确定剖面图的剖切位置、投影方向。
2)从图中了解房屋从室外地面到屋顶竖向各部位的构造做法和结构形式,了解墙体与楼面、地面、梁板、楼梯、屋面等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和材料做法等。
3)看房屋各水平面的标高及尺寸标注,从而了解房屋的层高和总高,外墙各层窗(门)洞口和窗间墙的高度,室内门的高度,室内外高差,被剖切到的墙体的轴线间尺寸等。
4)看图中的文字说明及索引符号,了解有关细部的构造及做法。在剖面图中表示楼地面、屋面的构造时,通常用一引出线并分别按构造层次顺序列出材料及构造做法。同时还要了解详图的引出位置和编号,以便查阅详图。
5、建筑详图
(1)形成:对于房屋复杂的节点、细部构造、构配件之间相互关系等,用较大比例将其大小、材料和施工做法详细地表达出来的图样,称为建筑详图。
(2)用途:是建筑细部施工的施工图。
(3)内容:建筑详图主要表达详细构造为主,主要有外墙、楼梯、阳台、雨篷、台阶、门、窗、厨房、卫生间等详图。其图示方法有局部平面图,局部剖面图或节点详图。详图的表达范围及数量依据房屋细部构造的复杂程度而定。对于采用标准图集的建筑构配件和节点,则不必画出其详图,只需注明所采用图集的名称、代号或页码即可。
1)墙身剖面节点详图
墙身剖面详图一般是由被剖切墙身的各主要部位的局部放大图组成。其节点主要表示屋面与隔热层、天沟、窗顶、窗台;楼面与墙体;地面与墙体、防潮层、散水等处之间构造的情况。
在墙身剖面详图上,应根据各构件分别画出所用材料图例。在屋面、楼面和墙身画出抹灰线,表示抹灰厚度。对于屋面和楼地面的构造做法,一般用文字加以说明,被说明的地方均用引出线引出。凡引用标准图的部位,如勒脚、散水和窗台等其他构配件,均可标注有关的标准图集的索引编号,而在详图上只画出其简单的投影或图例来表示,并合理标注各部位的定、定位尺寸即可,这是保证正确施工的主要依据。
2)楼梯详图
楼梯详图主要表示楼梯的类型、结构形式、各部位尺寸及做法,是楼梯施工的主要依据。其一般包括:楼梯平面图、剖面图、踏步及栏杆等节点详图。
① 楼梯平面图:
楼梯平面图的剖切位置,除顶层在栏杆(或栏板)之上外,其余各层均在往上行的第一段中间。各层被剖到的楼梯,都在平面上画一根45°折断线,并在各层的上下梯段各画一长箭头,分别写上“上”或“下”字样。通常只画出底层、中间层和顶层的楼梯平面图。
各层楼梯平面图中,需标注出该楼梯间的轴线编号、开间和进深尺寸,楼梯地面、休息平台的标高以及各细部的详细尺寸。通常把梯段长度尺寸与踏面数、踏面宽度合在一起标注,即用踏面数乘以踏面宽度的乘积形式表示。【如8(踏面数)×250(踏面宽度)=2000】。
阅读楼梯平面图时,应注意梯段最高一级的踏面与平台或楼面重合。因此在楼梯平面图中,每一梯段画出的踏面数,总比踢面及踏步级数少一。
② 楼梯剖面图
楼梯剖面图即假想用一个铅垂剖切平面通过各层楼梯的一个梯段和门窗洞进行垂直剖切,并向另一个未剖到的梯段方向投影所得的正投影图。其剖切位置及投影方向应在底层楼梯平面图上标出。如果中间各层楼梯构造相同,则剖面图可只画底层、中间层和顶层的剖面。
楼梯剖面图能表达出各梯段踏步级数、梯段类型、平台、栏杆(或栏板)等的构造情况及相互关系。踏步与扶手栏杆的细部构造可由索引符号引出,另画详图表示。梯段的高度尺寸是通过踏步高度与踏步级数的乘积表示。(如150×6=900)。同时在楼梯剖面图中还应标注出各层楼地面、平台、地坪及门窗洞口的标高。
四、结构施工图的主要内容及阅读方法
1、结构施工图的主要内容
(1)结构设计说明:包括主要设计依据如地基情况,自然环境条件,选用结构材料的类型、规格、强度等级、施工要求以及所选用的标准图集和通用图集的名称和编号等。
(2)结构平面布置图:主要表示房屋结构中的各种承重构件总体平面布置的图样,包括基础平面图、楼层结构平面图、屋顶结构平面图等。
(3)结构详图:主要表示各承重构件的形状、大小、材料和配筋等构造的图样以及各承重结构间的连接节点、细部节点等构造的图样。包括基础、梁、楼板、柱、楼梯等的详图。
2、结构施工图的图示特点及识读方法
(1)图示特点:结构施工图和建筑施工图一样均是采用直接正投影方法绘制并配合剖面图和断面图等几种表达方式。但由于反映的侧重点不同,在线型、尺寸标注上有所区别。
(2)常用构件代号:为使结施图简明清晰,国标规定了有关常用构件的名称用代号表示。
(3)识读方法:一般识读顺序是总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图—结构详图。在阅读时还应做到:结施图与建施图对照;详图与结构平面图对照;结施图与设备图对照。
3、基础施工图的阅读方法
基础施工图是建筑物地下部分承重结构的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及必要的设计说明。
基础施工图的阅读一般①看设计说明,了解基础所采用的材料、地基承载力以及施工要求等;② 看基础平面图与建筑平面图的定位轴线尺寸标注是否一致,基础平面图与基础详图是否一致;③看基础平面图要注意基础平面布置与内部尺寸关系以及预留洞口的位置及尺寸等;④看基础详图要注意竖向尺寸关系,基础的形状、做法与详细尺寸,钢筋的直径、间距与位置,以及地圈梁、防潮(防水)层的位置、做法等。
(1)基础设计说明
基础设计说明一般是说明很难以用图示表达的内容和易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如材料的质量要求、施工的注意事项等。由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对地基土质情况提出注意事项和有关要求,概述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和持力层土质情况。
2)地基处理措施,并说明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
3)对施工方面提出验槽、钎探等事项的设计要求。
4)垫层、砌体、混凝土、钢筋等所用材料的质量要求。
5)防潮(防水)层的位置、做法、构造柱的截面尺寸、材料、构造、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等。
(2)基础平面图
1)形成:其是在基坑未回填土以前用一个假象的水平剖切平面沿室内地坪附近将基础进行水平剖切后,向下投影所得到的剖面图。其剖视位置在室内地面(正负零)处,一般不得因对称而只画一半。被剖切的墙身(或柱)用粗实线表示,基础底宽用细实线表示。
2)用途:用于基础施工时定位放线、确定基础位置和平面尺寸。
3)阅读方法:
① 图名、比例、表示建筑物朝向的指北针。
②与建筑平面图一致的纵横定位轴线及编号。一般外部尺寸只标注定位轴线间的尺寸和总尺寸。
③基础平面布置和内部尺寸,即基础墙、基础梁、柱、基础底面的形状、尺寸及其与轴线的关系。
④以虚线表示暖气、电缆等沟道的路线位置、穿墙管洞应分别标明其尺寸、位置以及与洞底的标高。
⑤剖面图的剖切线及其编号,基础梁、柱等构件注写的构建代号,以便查找详图。
(3)基础详图
1)形成:主要表示基础的类型、尺寸、做法和所用材料。不同类型的基础,其详图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
2)用途:是基础细部施工的施工图。
3)阅读方法:
① 图名、比例。
② 基础详图对应于基础平面图的位置。【基础详图中轴线及其编号若为通用剖面图,则轴线圆圈内可不编号】。
③基础剖面的形状及详细尺寸。【即基础的形式、尺寸、垫层、防潮(防水)层的尺寸、材料、做法等】。
④各部分的标高尺寸。【如室内地面及基础底面的标高、外墙基础还需注明室外地坪的标高、防潮层标高等】。
4、楼层结构平面图
楼层结构平面图与屋面结构平面图基本相似,一般分为预制和现浇两大类。
楼层、屋面结构平面图是假想用一水平剖切平面沿楼板面上方或屋面处剖切后,向下作其水平投影而成。主要是用来表示每层楼的梁、板、墙柱等结构的平面布置情况。有以下几方面应引起注意:
(1)对于现浇板,通常在图中画出板的钢筋布置情况,包括钢筋的直径、级别、长度、排列间距、放置的位置以及板厚等。对预制板,则应表示出板的选型、排列、数量等。
(2)梁、柱(构造柱)的位置、编号;板、梁、墙和柱的搭接或连接情况。在板施工图里一般不需表示出梁的配筋情况。
(3)圈梁、过梁、雨篷、阳台等布置。圈梁、雨篷和阳台应有配筋详图,过梁可以选用图集,但应注明图集编号。
(4)本图中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结构总设计说明的补充。
(5)图名和比例,需要注意不允许用尺等量具对图纸上的距离进行直接测量,而应根据图示标注尺寸进行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