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激发兴趣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在素质教育中,一直在强调要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如何减轻负担确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现在学生科目较多,家长要求孩子除了掌握现阶段应该掌握的书本知识之外,还让学生掌握琴棋书画各种技能,但是面对各种压力,孩子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又应该怎样为他们减轻一些在语文方面的负担呢?现在就来说说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从而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负担。1、孩子入学年龄较小,小学低段的学生大多都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2、,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例如: 在讲授二年级的语文课文黄山奇石时,这是一篇描写居多的文章,文章中黄山的神奇之处,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并在直观教学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大多同学没有去过黄山,如何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是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老师应充分的应用多媒体这个教学资源,让学生欣赏到大量黄山的图片,让他们有一定的直观感性认识。2、巧引激发兴趣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三”时
3、,老师就要极富语言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描绘本篇课文的内容。本篇课文一共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都囊括其中。教导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应该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例如:教古诗山行,诗中描写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优美这一特点,先展示的是深秋时节的高山上,有一条弯曲的小路,似乎在白云的附近隐约可以看到人家,这样的深秋看
4、似悲凉,而后笔锋一转却看到傍晚时候的枫树林居然比春天的花还要红,突出写出作者对山中美景的赞美之情。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秋景图。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脑海里浮现一幅美丽的图画,进入了诗人描绘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用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可抓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3、课内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题材,知识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如讲坐井观天一课,因为这是一篇简单的课文,文章情节易于理解,所以可让学生表演,加深对文章的
5、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最适合于低年级教学,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易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也轻松的掌握知识,可谓一举两得。4、引向课外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内教学效果不及课外进行,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呀,观察实物呀,听别人讲解呀,兴趣就更浓了。尤其
6、在作文教学中如描写一景物,让学生到室外指导他们观察,就比在教室内让他们自己想象好多了。比如指导学生写我的校园时,如果组织学生去校园里经过实地观察,就不难写出这篇作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赞科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索知识的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与开课伊始教师努力营造的的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调”是分不开的,更是在融洽的师生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让孩子永远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更可以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