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约翰·福尔斯《收藏家》的人物话语权嬗变分析_谷欣.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9551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约翰·福尔斯《收藏家》的人物话语权嬗变分析_谷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约翰·福尔斯《收藏家》的人物话语权嬗变分析_谷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约翰·福尔斯《收藏家》的人物话语权嬗变分析_谷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约翰 福尔斯 收藏家 的人物话语权嬗变分析谷 欣(河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摘要:收藏家 是约翰 福尔斯的代表作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从双重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嵌入型和圆圈型叙事结构,互文性叙事的角度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话语权力的嬗变。一开始是主人公双重视角表现的看似平等的话语权力,到纵观整体叙事结构呈现女主的话语场被围陷,再到最后聚焦于主角本身,惊觉其从姓名开始就被

2、注定好的戏仿叙事,发现作者的话语意识始终存在并贯穿全文,而这种隐性话语通过互文叙事转化为显性,突显了作者话语的本身意指,即传统罗曼司已不复存在。关键词:约翰 福尔斯;收藏家;话语权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23)04-0074-03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几近摧毁英帝国的经济,更伤害了英国人的自信,瓦解了他们的精神信仰,战后的英国文坛也在举国萧条、满目疮痍的大环境中,呈现出长久低迷、持续混乱的状态。现代主义之后的英国小说,想走出“一片死水”实则步履维艰、寸步难行。受到消极的社会背景影响,让现代小说家在创作时关注在恶劣环境中艰难生存的人的自我,福

3、尔斯也不例外。英国当代评论家布莱德伯里在评论二战后的英国小说时认为:现代主义作家不再关注现实,其后果之一便是“现代小说喜欢躲入自我之中;他们发现世界是巨大的、陌生的、变动不已的,自我是一个孤独和被囚禁的地方。1”在文学创作形式衰竭的窘境之下,约翰 福尔斯越过万难、脱颖而出,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澎湃饱满的激情,执着地追求新的创作内容与形式。“福尔斯的实践表明他是能将小说艺术的革新和对读者的关怀结合起来的,而在这样做的时候,他替现实主义小说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2。无论是 收藏家 还是福尔斯的其他小说,都反映出他对写作的深沉思考和真诚实践。评论家对 收藏家 的主要分析可概括为:第一,探讨小说在主题和

4、结构上呈现的“囚禁”和“对抗”。第二,认为 收藏家只是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心理恐怖小说。这两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在某些方面失之偏颇。比如关于第二个观点,福尔斯曾经说过 收藏家“仅仅借用了犯罪小说的形式而已,它的深刻意图与一般通俗小说大相径庭”3。那么 收藏家 的“深刻意图”究竟从何种角度切入才能准确把握?话语权分析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在 收藏家 中,通过福尔斯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小说人物的话语权几经更替,由最初的混淆读者的视听到最后回到作者的手中,作品的意义也随之由潜于地底到浮出水面,由此可见作者的叙事安排和主题意义的呈现实现统一。1 双重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看似平等的话语权在

5、收藏家 中,福尔斯完全放弃了全知全能视角,他有意为之让克莱格和米兰达从自己的角度展现出内心想法,充分表达自己。小说中从始至终,只有克莱格和米兰达之间不一致的、冲突和矛盾的叙事声音,他们不再是被作者扯线的木偶,而是一个与作者处于同一层次的个体人物。正如海登 怀特所说,“叙事绝不是一个可以完全清晰地再现事件不论是想象的还是真实的事件的中性媒介。它以话语形式表达关于世界及其结构和进程的清晰的体验和思考模式”4。正因为叙事是不完全清晰地再现事件的媒介,所以选择不同的叙事手段时应该特别注意,因为不同的叙事方式和视角可能会影响故事往哪个方面清晰发展的趋势,而作者特意安排双重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想要传达的是尽

6、量让双方进行势均力敌的对话的意图,也就是他们目前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巴赫金在论述这一问题时,曾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例十分精辟地指出,“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5。小说 收藏家 的两个主人公的各自的第一视角充满平等对话的意识。福尔斯一方面让自己作为作者的话语权蒙上一层阴影,扩展主人公的话语空间;另一方面他赋予主人公以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人物与人物的意识与在同一水平线上,双方展开平等的对话。他们带着各自第一视角的话语意识

7、,表达自己的想法、塑造收稿日期:2022-04-15修回日期:2022-05-01作者简介:谷欣(1999),女,安徽涡阳人,河海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英国文学。ISSN 1009-5039Overseas English海 外 英 语http:/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74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自己的形象,如克莱格声称,“我可能生来就没有某种残暴,我很高兴。在我看来,如果有更

8、多的人像我一样,世界将会更好”6;米兰达说过,“我没那么势利,所以,我从不带着偏见去看别人”6。而就诸如此类二人对自我形象的塑造语句而言,或与自己后面的话语形成矛盾,或被对方的话语推翻,他们好像拥有了争吵、讨论的权力,二者互相塑造成了射线型发展且扑朔迷离的人物形象而非作者一锤定音的刻板形象,人物更加鲜活饱满。这种变幻的话语也恰恰说明了 收藏家 是主人公二者平等的话语空间,而不是其中某一方自己的“一言堂”。虽然克莱格和米兰达都是福尔斯所创造的思维意象,但他们在各自的视角对内心的畅所欲言、对自己形象的主动塑造,让他们摆脱了作者思想流的逐字逐句的“传话筒”输出式人物的桎梏。福尔斯自己也隐藏他对主人公

9、话语表达的评判,他不从自己所在的“幕后”跳出来去发表同意或反对的论断。主角的两种叙事声音的并列让小说形成了共时性的二维叙事文本,这在某种意义上挑战了单一第一人称视角的扁平叙事文本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读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丰富的生活体验、广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审美能力去对二维文本做出独特的思考理解。文本中的两个人物拥有二足对立、相互支撑的特点,他们摆脱了“作者主宰一切”的樊篱,而读者也被赋予了自主权,去对共时双重文本中的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小说人物进行是非判断。所以说,收藏家 中的双重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摆脱了传统小说的束缚,克莱格和米兰达有最大限度的自由话语权,合力构建平等对话的叙事文本。2 嵌入型和圆

10、圈型叙事结构:话语权转为克莱格占据上风收藏家 分为四个部分,克莱格负责前半部分,米兰达负责后半部分,然后在最后两部分再回到克莱格。这是福尔斯修改过后的一版结构安排,米兰达的叙述被克莱格的叙事包围,双重视角拥有的看似平等的话语权力被破坏,小说的话语权力变成由克莱格主导。克莱格的话语篇幅较米兰达更大,而且处于米兰达的日记叙述前后,这不仅让克莱格有更多的为自己抗辩的权力,也让他可以对前面对自己不利的话语有可修正的空间。这种米兰达在叙事话语场上被包围的处境,与其身体上被困于克莱格建造的幽闭黑暗的地下室形成互相对应和验证的关系,这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米兰达的绝望、无助。在叙事学中,这种结构被称为“嵌入式叙

11、事”。虽然上文提到的双第一人称视角让小说不再是克莱格的“一言堂”,但是外部视角的读者把探看文章的镜头的高度提高,获得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探析文章的整体叙事结构,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米兰达的叙事话语陷入了前后围击。罗伯茨对叙事结构的功能做了明确的解释:叙事结构描述的是叙事材料的统筹安排,情节描述的是故事冲突,而结构则关注的是作品的布局方式以及冲突的形式和类型。关于 收藏家 的叙事结构,很多评论家都同意萨拉米的观点:小说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叙事对另一叙事的包容和禁锢,这种结构非常适合突出小说的囚禁主题。这种结构也表现了米兰达在双方话语场间隙为获得表达的权力而进行的斗争,以及她对克莱格主导叙事的拒绝和对自身性

12、格的建构。米兰达写作日记记录她现时发生的事情和历时中的经历,同时表达对艺术、宗教和社会等的思考,这是她在被围困的话语空间中不屈反抗,她在桎梏中尽力去表达自己、救赎自己而不至于精神崩溃。洛夫迪认为,尽管被克莱格的主导叙事所束缚,从米兰达的视角进行的叙事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让米兰达的声音被听到,她的自由意志受到尊重。第二个功能是她的日记不仅增强了叙事的感伤,也使米兰达这个角色从而变得饱满,在经历和成长后逐渐成为少数派精英的更可靠的代言人。这两个功能使丧失话语权的米兰达不至于完全失语。小说叙事结构上的另一个特征整体叙事的循环性,也就是一种循环叙事结构。在克莱格最后的叙述中,他放弃了自

13、杀的想法,决定为抓住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女孩做准备,就像之前绑架米兰达时做的一样,他觉得这是“更明智的想法”。这种形似首尾相连的循环叙事暗示着会有另一个女孩成为他不负责任的道德观的牺牲品。如此暗示,社会上可能会接连有与米兰达类似遭遇的人,无论她们遭受的是身体上或是言语上的压迫控制。这种循环叙事结构也隐喻了现实世界中女性生活在这个男性主导话语权的世界,发出的声音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听到,而这一部分也可能被忽视或被蓄意误解。像小说中一样看似两性都有发言权,仿佛在进行平等对话,但是纵观全文,就像米兰达表面的生活空间被禁锢于城池之内,她的话语空间也被隐性挤压,而拥有更多话语权的男性却有更多的话语空间为自己

14、看似“正确的行为”辩解。从整体叙事结构可见女性话语权被挤压,这与萨拉米从“诱惑事件”事件的细节处分析得到的结论殊途同归,萨拉米针对二人的不同叙述,认为“对同一事件的两种叙述清楚地表明女性主体是在男性话语中确立的。7”他们二人叙述文本的不对等是叙述主体的不平等关系的体现,女性主体的话语正遭受男性话语的压抑和遏制。3 互文叙事:主导的作者话语权1967年,法国符号学家、女性主义学者茱莉亚 克里斯特瓦在 批评 杂志上发表题为 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 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概念。这一术语意指文学本身存在着互涉关系,任75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5、一一一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第4期(2023年2月下)第4期(2023年2月下)何文本都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对以往作品的模仿,如一个由许多行文构成的镶嵌品一般。在采访中,福尔斯说 暴风雨 可能不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传奇剧,但是这部作品对他影响最大,也赋予了他写作的灵感。莎士比亚 暴风雨 中的三个主人公是“费迪兰德”“米兰达”“凯列班”。米兰达跟随遭受陷害的父亲落难孤岛后险遭相貌丑陋的凯列班的强暴,后来那不勒斯国英俊的王子费迪兰德来到海岛,并与米兰达一见钟情缔结了一段美满姻缘。在 收藏家 中克莱格一再要求米兰达把他当作“费迪兰德”,

16、但米兰达更倾向于称呼他为“凯列班”。丁 A.卡顿曾说过:“模仿某位作家使用的语汇、风格、态度、语气及观点,使其变得滑稽可笑戏拟不是件容易事,成功的戏拟必须在 原文本 与变形文本之间实现平衡”8。所以福尔斯的 收藏家 虽然与 暴风雨 形成互文叙事,但它们却有着:1)不同的环境,暴风雨 发生在一个无名的海岛一个井然有序的王国。收藏家 中的环境是荒郊外一幢维多利亚时代的老房子隐蔽的地窖,位置偏僻,幽暗潮湿,不见天日;2)米兰达的不同的命运,暴风雨 的米兰达有惊无险,而 收藏家 中的米兰达生活在痛苦和折磨之中,最后也没有逃脱出魔爪;3)不同的魔鬼凯列班,暴风雨 中凯列班的作恶结局是失败和惩罚,他的恶没

17、有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收藏家 中没有出现能制服克莱格的恶的力量,善良美丽的米兰达在克莱格的魔爪下痛不欲生,试着逃跑过几次也都是徒劳;4)女主人公的不同的爱情结局。暴风雨 中费迪南德和米兰达的心灵同样高尚,他们的结合体现了理想和谐的爱情。收藏家 中米兰达根本对克莱格没有动过爱的念头,就算是发现自己对 G.P.的特别感觉时,却没有告诉G.P.自己想法的机会就香消玉殒。所以 收藏家 对源文本 暴风雨 的模仿在于不单是把其中人物的名字原封不动地取而用之,而是通过特意改变故事背景、男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和爱情结局,与源文本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作者意指的主题呈现,同时作者的话语权复归到读者视野之中并占据小

18、说话语场的高地。在罗曼司体裁的作品中,给历经磨难的女主人公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既是这一体裁自身的要求,更是男主人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她俨然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注定要拯救她脱离苦海”9。而福尔斯在互文叙事里不拘泥于罗曼司文学传统,他通过精心的叙事安排充分显露出自己的主导话语权,对罗曼司体裁的英雄人物、浪漫场景和圆满结局等基本范式提出了质疑并加以改写,并从新、旧文本的差异和变化中演绎出新的意义,即“借用罗曼司形式对罗曼司经验进行质疑和审视”10,并发现现代社会与罗曼司理想的不符,后者是如此的虚幻、矫作和不合时宜,并通过对 收藏家 的人物话语权嬗变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自由话语权力逐步减少,并最后

19、发现早已被事先确定好的作者意识话语困陷在围城之内,可见英国现代社会悲观的环境下人们看似自由的心灵沟通和交流也实则内心遭遇闭塞和封锁。4 结论总体上看,收藏家 中的人物话语权嬗变如图1,随着观察视角的由浅入深,主导的话语权力落在不同的主人公身上,由男女主共有话语权到克莱格的话语权占据上风。在此过程中,作者的话语权力一直没有明显的线索,但直到最后聚焦到互文叙事上,作者的话语权力实现回归。福氏敏锐地捕捉到二战后的英国社会看似科技进步、物质丰足的虚假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精神危机,通过艺术创作探讨人类迷茫失望的精神状态,并尝试赋予笔下人物自由交流的权力,但由潜伏到出现的作者主导话语让初步建立起来的主角的

20、自由话语权一步步减少或受到打压,让人不禁感叹这种自由只是黄粱一梦,隐喻了现代人们再怎么努力表达和沟通在如今病态悲观的社会环境中也终是无效,早已回不到罗曼司时代的幸福美满结局。图1 话语权力的嬗变参考文献:1 Cox C B,Dyson A E.The twentieth-century mind:history,ideasand literature in Britai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2 周珏良,王佐良.英国20世纪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 Olshen B N,Olshen T A.John Fowles,

21、a reference guideM.Boston,Mass.:G.K.Hall,19804 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M.陈永国,张万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顾亚铃,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6 约翰福尔斯.收藏家M.司念堂,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7 Salami M.John Fowles s Fiction and the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M.London Toronto: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1992.8 Cudden J A.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London:AndreDeutsch Limited,1973.9 Simon Loveday.The Romances of John Fowles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5.10 James R.Aubrey.John Fowles:A Reference CompanionM.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91【通联编辑:王力】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