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活动方案】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调整与改进
活动一:解决实际问题,写出等式
1.看图,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
短袖衫 裤子 夹克衫
32元 45元 65元
2.组内交流,试着填空。
① 观察两道算式,说一说两种方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 65 + 45 )× 5 = _____ ×_____ + _____×_____
3.全班汇报交流
活动二:寻找等号两边算式的联系,提出猜想
1. 小组里交流: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吗?你有什么猜想?能举例验证你的猜想吗?(每组指定一个人在展板上举例)
2. 小组汇报猜想并验证。
活动三:观察展板上的等式,发现规律
1.观察展板上的每一个等式,在小组内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将发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可以用语言、文字或图画等各种方式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班交流。
4.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这个规律该怎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反馈】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1)(42+35)×2=42×( ) +35×( )
(2)27×12+43×12=(27+ )×( )
(3)15×26+15×14=( )○( ○ )
(4)72×(30+6)= ( )○( )○( )○( )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 28×7+16×7
15×39+45×39 (15+45)×39
74×(20+1) 74×20+74
40×50+50×90 40×(50+90)
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如右图)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导入新课
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王阿姨想买一些礼物送给孤儿院的孩子,你们愿意当阿姨的会计吗?
(出示图片)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学习新课
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学生完成活动一
全班交流,说说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比较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这两个算式能写成等式吗?为什么?
2.举例验证,探究规律
你能仿照上面的等式,写出三组这样的算式吗?
先写一写,再算一算。
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完成活动二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
3.交流总结,概括规律。
你能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吗?先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用字母把规律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活动三。
教师巡视,并指导。
全班交流并揭题板书:乘法分配律
三、检测反馈
1.说一说填写的依据是什么。
2.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计算,说说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后交流:怎样算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