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对国家深厚的情感,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升级改造,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发展的需要。营口理工学院通过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对象,不断完善复合材料专业培养方案,构建全方位育人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考核机制,提高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为复合材料专业新时代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思政 复合材料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为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挑战,支撑服务创新驱动
2、发展和“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改造升级一批传统工科的迫切要求1,2。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需要对国家、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刻认同和深厚情感,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新格局3 5。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材料人才的需求,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于 2012 年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6。2016 年国务院出台“十三五”规划,将复合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一种列入国家首要发展战略之中,因此加快复合材料与工程
3、专业升级改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刻不容缓7 9。营口理工学院结合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对象,不断完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1 新工科思政背景下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目前各高校在新工科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复合材料专业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探索较少10,11。营口理工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方案的制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设置模式。但在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均缺乏成熟经验。面对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
4、新形势的挑战,以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升级改造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复合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复合材料及其应用领域从事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制订和管理,复合材料相关结构设计、材料制备、工艺设计、分析检测和质量把控等工作。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应用型人才德育素养与培养职业精神是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67第 37 卷第 3 期Vol 37,No 3化工时刊Chemical Industry Times2023 年
5、6 月Jun.2023 齐鹏远 等.新工科课程思政背景下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23,Vol.37,No.3核心工作。针对营口理工学院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构建包含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企业、毕业生、在校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创新发展。2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1 制定基于思政元素的新工科复合材料人才培养方案 将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应用型复合材料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校外实践训练、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教学质量考核和信息反
6、馈机制,实现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新工科思政建设及成果导向(OBE)工程教育理念,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新形势下复合材料行业企业需求,梳理复合材料职业岗位要求,获得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通过企业需求调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细化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着力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有担当的时代人才,提高新工科背景下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2.2 构建全方位育人专业课程体系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要紧密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通过凝练出的思政
7、元素(如表1 所示)教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本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深度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贯穿复合材料专业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表 1 课程思政元素汇总思政依据思政元素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基本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2.3 形成多元化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新工科和思政教育背景下,复合材料人
8、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缩短用人单位和学校间人才培养距离。通过建立企业、行业、学校、毕业生、在校生等多元化反馈体系,分析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成效3.1 提升教师对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以复合材料教研室为单位设立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培养方案,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并积极推进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落实和创新发展。通过每年一度的教案大赛将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应用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进行评比;通过两级督导听课、评课评价,提高教师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
9、专业能力;通过专业带头人对课程思政建设小组的培训,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例如爱国影视作品中复合材料的出现、创新文明中复合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五千年历史中的科技历程等。教师在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拓展自身专业知识以外的文化视野、历史熏陶和价值观。3.2 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思政内容繁多,需要针对专业课程的授课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实现有机融合。我们对专业课程大纲进行了相应的修订,设置课程素质目标,明确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知识模块。授课过程中,在专业课程内容为主的前提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
10、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实现两者合理分配。例如,我国人民早在古代就用稻草作为增强材料掺入黏土中制砖,利用植物纤维以增加其抗拉强度,这可以说是复合材料的最早来源;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屡创新高,嫦娥五号载土归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宇航员身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宇航服实现太空漫步等等,无不凝聚着复合材料人的辛勤智慧。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从专业的角度认识事物本质,加深授课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培养。由教师积极引导,实现在课堂授课过程772023,Vol.37,No.3教改论坛中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热爱复合材料
11、,愿为民族振兴、为材料事业发展而努力学习的志向。3.3 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使课程思政与新工科专业内容相匹配,在专业内容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完成思政教育。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企业导师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深刻领悟,实现全方位育人。3.3.1 启发式教学课堂上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手段介绍复合材料在军工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复合材料专业的热情,引导学生在掌握新工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授课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保持互动,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利用雨课堂等教学手段提出问题,
12、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刻苦钻研、踏实肯干的学习作风,形成勇于奉献的人格品质。3.3.2 翻转课堂教学讲授复合材料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前发布知识点授课视频并布置课程作业,让学生预习基本知识点,以 5 6 人为团队完成相关知识点拓展资料及我国最新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课堂上,结合思政教育内容,以学生团队为主体进行翻转课堂展示及研讨,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开展,提高了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报告及制作 PPT 的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我国在复合材料领域获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3.3.3 企业导师进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
13、环节,不定期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进入课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案例和国内外前沿技术,为学生进行实践经验及技能授课。学生通过对企业生产实际的学习和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复合材料专业,立志做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材料人,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远大目标。4 结语高校是培养新时代有志青年的前沿阵地,在新工科背景下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建立有效可行的教学改革机制是复合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改进途径。通过相应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能力、政治素养和教学技巧,激发了教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促进了复合材料专业高校课程思政改
14、革。利用生产实际案例、影视案例等将复合材料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建设相互融合,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新工科建设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参考文献 1 高琼.当“新工科”遇上“新思政”: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大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3942,48.2 张勇,程晓红,王昱洁,等.“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12):14.3 余杨,李焱,段庆昊.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情商培养的探索:以天津大学海洋与船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高
15、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2):9398.4 李贵贤,季东,周怀荣,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24):138,142.5 史春薇,杨占旭,王吉林,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育人模式的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2021209.6 吴桢干,张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4,3(3):8990.7 王晓瑞,郑康生,张骋,等.复合材料与工程新专业实验室建设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245247.8 齐鹏远,赫丽杰,张宗仕.以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为载体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探索: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J.安徽化工,2022,48(2):128129,132.9 王喜满,黎亚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辽宁大学思政课改革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5):8993.10 韩克清,金俊弘.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J.高分子通报,2019(8):7982.11 冯尚申,郑薇薇,陈基根.地方高校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3(4):132134.87